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5)▪P4

  ..续本文上一页,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

  典领四域主:解读为「统领四大洲;为四大洲的统领主」,参看「四天下」(四大洲)。

  取有故有有:(十二缘起之)有了「取(执取)」的缘故,所以有「有(有情之存在)」,参看「取」、「缘」、「有」、「缘起法」。

  受身最后觉:感受到身体到了最后时刻(死亡)的感觉。

  受乐那游哆:享受无量的福乐,「那游哆」为印度一极大数量的名称。

  和合圣众者:「圣众」指「僧众」,即「能使僧众维持和谐的人」,无相当之南传经文。

  命分齐受觉:另译作「生后命觉、寿分齐受所觉、受命最后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参看「身分齐受觉」、「分齐」。这里的「命」指「生命;寿命」,《显扬心义》解说,当身体持续时,(前)五根的感受持续,当生命持续时,(第六)意根的感受持续。

  命存一时顷:临终前。

  妻不求胜夫:妻子不会要胜过丈夫。

  妻名转生族:解读为「妻子为生子女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妻子为小巢(丈夫则如觅食夕归之鸟)」。

  宗本不可作:即「非作业论」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宗本」是「主张;中心思想」的意思,「不可作」是「不要做事;非作业;不活动」。(相关词「不可作法」,反义词「宗本可作」「可作之法」)

  定无所从来:全句为「定无所从来,定不有,定不当有」,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此我的真我)常、永久、恒、不变易法、这样永恒存续」。

  屈意过贫聚:委屈您绕路经过我所住的村落。

  居士本工师:解读为「居士与工匠」,「本」之译义不明。

  居士是良田:解读为「是居士(之)良田」,意为「值得在家众供养的人」。

  居家不得成:不能维持家庭。

  彼彼法缘灭:一一事依支持其存在的条件消散而灭,参看「彼彼」、「缘」、「灭」,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彼诃瞿昙子:他们被瞿昙(释尊)的弟子(指「瞿婆天子」)所责备。

  彼识着离味:那「识」爱着离(恶不善法)的滋味。

  念像不可念:「不可念」即「不可爱的;不喜爱的」,「像」同「相」,「想」的意思,意思是「将不可爱的当成可爱的来想」。

  所行疏涩行: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身、口、意行时而正,时而不正」。

  所知不住者:所提的问题不确定。

  所喻不住者:所说的譬喻意义不明确。

  承事胜己者:或解读为「侍奉比自己优秀的人」。

  于六觉心想:解读为指「第六之意根」。

  于有中第一:在(未解脱的)生存中最高境界者,指「有想无想处」,即「非想非非想处」。

  于有见恐怖:看见了生存的恐怖。

  于我行慈事:对我作友善的事。

  于邻无所作:或解读为「不再有伴」,「邻」指的是「伴侣」,引申为「贪着」,「邻(罕)【陈-东+邻-邑】音义同「邻」。

  明智所叹戒:另译作「可赞叹戒」,即「明智者所称赞的戒」,参看「圣戒成就」。

  明智善显现:明智者能将之充分地令人明白。

  枝青以白覆: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无过失之轮与洁白的车蓬」。

  泥犁杀慢堕:憍慢者将堕地狱,「泥(罕)【泥+土】犁」同「泥犁」,地狱的音译。

  波旬起微恶:即使生起了些微的,属于恶魔波旬之类的恶。

  波罗提木叉:为音译,义译为「最基本的善」,引申为「解脱、别别解脱」,即佛陀所制订之一条条(别别)学处(戒条)的编纂(所以也称为「波罗提木叉经」,另作「戒经」),持之而能导向解脱者。

  法法观念住:另译为「法法观念处、法法念处、自观法、观法如法念处、法念处、法念住」,即保持在法上看到法(的变化),如「知内心有结、无结;观无常、断、无欲、灭……」,参看「四念住」。

  直道随顺行:依没有岔路的直道而走(修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知世间好恶:知世间的善恶。

  知世间习有:知世间的生起(与灭去)。

  知见悉已度:解读为「所有的邪知邪见都已超越」,或「所应知应见的都已完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知受起住灭:知晓感受的生起、持续、消失。

  知食处内藏:另作「如食处内藏」,控制食欲。

  空法欲使有:想使不存在的变成存在的,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

  舍罗磨尼离:沙弥尼。

  初建业良友:依《中阿含三一经》「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之说,解读为「(大智舍利弗)是初建立道业(证初果)的良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凡到彼岸的比丘,最好的也只能与他一样。」

  初禅有五支:进入初禅(第一禅)的五个必要条件,简为「初禅五支」,即「觉(寻)、观(伺)、喜、乐、一心」。

  近斤头阿梨:接近「斤头阿梨」这个地方。

  长身婆罗门:一位名叫「长身」的婆罗门。

  长夜入正受:参看「长夜」、「正受」。

  阿含及所得:另译作「阿含及其所得」,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或解读为「传来的教法,及从其中的证得」,参看「阿含」。

  阿私罗天子:名叫「阿私罗」天神的儿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刀师子」,即「刀匠的子」,「刀师」之音译为「阿私帮达嘎」。

  阿浮多达摩:为音译,义译为「未曾有」,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九类,赞叹佛陀的不可思议功德。

  阿提目多花:为音译,另音译为「阿地目得迦花」,指「龙舐花、苣藤」。

  阿阇世国界:即「阿阇世国王所统领之国的范围」,也就是指摩揭陀国。按,阿阇世王杀父夺王位,有支持提婆达多比丘分裂僧团,被视为恶王,所以比喻成「此岸」。

  阿罗诃寂灭:阿罗汉(修安那般那念时,呼吸)的寂灭(停止)。

  非五阴即受:即「不是五阴就有执取」,此处的「受」为「执取」的另译,参看「五受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那执取既非即五取蕴」。

  非如空屋耶: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陷于空虚的过失」。

  非有他世死:非「死后有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有」。

  非此世我所:即「此世非我所」,「于此世无我所」之意,参看「非我」、「我所」,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非朋非胜朋:亲友间不会要屈服对方。

  非倒非常说:解读为「不颠倒,随听者的可接受情形而说」。

  非无他世死:非「死后无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无」。

  非无事所用:不能当作山林里的木材使用。

  非善为善像:「像」同「相」,「想」的意思,即「将不好的想成是好的」。

  非当来我所:即「当来非我所」,参看「当来」、「非我所」。

  非福不福行:即「非福、非不福行」,另作「无所有行」,指「无所有处之行」,此处之「行」为「行蕴」之「行」,参看「无所有处」、「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动行」,「不动」菩提比丘英译为「沉着;泰然的」,一般是指「第四禅」,参看「不动处」,但此处之「不动行」在其注解中说此为泛指「四无色处」之善心,是属于「无色界」之境界。

  非忧苦长养:「忧苦的滋养扩大」之否定,引申为「笼罩于忧苦中」的否定,「长养」是「滋养使之扩大或生长」的意思。

  便不知一切:不遍知;不彻底地知。

  便习爱恭敬:解读为「便能养成敬爱恭敬的习惯」,「习」解读为「惯常;经常」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则四忧苦生:(如果有四个自己爱念的起了无常变化,)那么就会有四个忧苦生起,表示忧苦的生起与爱念有对应关连,《别译杂阿含一二八经》作「(假使四爱败坏变异,)便生四种忧悲苦恼」,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威仪行来游:译义不明,目前尚无相关资料可比对解读。

  威德动三千:威德震动了三千大千世界。

  持此信授彼:传递某甲的讯息给某乙。

  故梵志要誓:过去婆罗门所立的规定。

  施何得安乐:布施什么可以(令施者)得到幸福安乐?《别译杂阿含经》、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是我尊师耶:全句为「我等恭敬沙门敬重沙门,沙门瞿昙是我尊师耶?比丘答曰不也,世尊!」从否定的回答,或应解读为「我们都是为了尊敬沙门瞿昙,才如是知见的吗?」

  是取心覆藏:解读为「是取,心覆藏」,即「是执取,心被覆盖」,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是所应处故:即「这才是对的之缘故;应当是这样的缘故」,相对的南纯经文定型句作「那是可能的」。(同义词「斯有是处」)

  是眼觉善说:具有眼的正觉者之正确教说。

  是阴盖凡夫:为愚痴所覆盖的凡夫。

  是着极难遣:是一条很难走过的道路。

  是谓自己有:即「这就是『常住身』」,参看「有身」。

  为小比丘诃:被资浅的比丘骂(抱怨),「诃」读作「喝」。

  为王种作道:因为国王(下令)的缘故而(出家)修道。

  为欲爱所食:因贪着欲爱导致苦,就如同被色所吞食一样,参看「色所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被对欲之渴爱所吞食」。

  为善逝所演:即「为佛陀所说」,参看「善逝」。

  为随我所欲:解读为「成为随着『我见我执』,想要如何就如何者」。

  若士枭士首:解读为「若有人杀其他人的头」,「枭」读作「消」,此处解读作「砍头」,「士」解读作「士夫」,参看「枭首」、「士夫」。(同义词「若士枭、士首」「若士、枭士首」「若士枭.士首」)

  若心中行者:如果心中有(五欲的)活动者。

  若犯于生法:违犯(最初的)种姓制度,「生法」或解读为「出生之法」,即「种姓制度」。

  若有不知者:全句为「若有不知者,比丘佛弟子,必得如是苦。」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攻击知道这实情的佛弟子,黑魔王!你会受比这(无间地狱)更多的苦。」

  若有四爱念:假如有四个爱念的对象,此处说的「四个」应该只是举例,并非哪特定的四个。

  若有随道品:就如同依着(三十七)道品修学。

  若色若非色:凡是物质类的色、非物质类的非…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