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成(有)」,第一个「有」是「十二缘起支」中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名词),第二个「有」是「存在」(动词),第三个「有」是第一个「有」的动词,「生成」的意思,参看「有」、「生则生」,相当的南传经文省略。
有此世彼世:「此世」指「当生」,「他世」指「过去或未来生」。(同义词「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他世」)
有行有相貌:解读为「由宿命神通忆念而知过去每一生的各种状况,如『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讫,此死生彼,彼死生此。』种种。
有行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在往生色界天后,经一段时间的修学才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另作「行般涅槃」。
有身集灭道:止息身见起因的方法,参看「身见」、「集」、「灭」、「道迹」。
有身集趣道:导向「有身」(萨迦耶)集起之路,参看「身见」、「集」、「趣」、「道迹」。
有身灭道迹:参看「有身」、「灭」、「道迹」。
有近住弟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阿阇梨之弟子;内住者(依止阿阇梨而住的初出家者)」,依往下经文,此指「内住」者指「内心与烦恼污染共住」者。
有苦盛疾灭:有强大而消失快的苦。
有苦盛迟灭:有强大而消失慢的苦。
有苦微疾灭:有轻微而消失快的苦。
有苦微迟灭:有轻微而消失慢的苦。
有食解脱者:「食解脱」解读为「解除污染的束缚」,指「色俱行」,即「具有色者之色界」,参看「食」、「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肉体上的解脱」,指「关于色界的解脱」。
有舍一更乐:全句为「有舍一更乐、不若干更乐」,此处的「舍」为「平静的」的意思,「更乐」为「触」的另译,此处的「若干」为「种种」的意思,全句解读为「由单一触而不是种种触生起的平静」,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单一性的平静,依于单一性」。
有胜无如者:解读为「有比较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恶而胜善者」。
有无二行中: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生存之有)、行(造作,作为)」两者。
有无食念者:「无食念」解读为「无污染的心念」,指「初禅」的境界,参看「食」、「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精神上的喜」,指「初禅与第二禅」的喜。
有无食舍者:「无食舍」解读为「无污染的平静」,指「第三禅」的境界,参看「食」、「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精神上的平静」,指「第四禅」的境界。
有漏从用断:烦恼从正确的使用生活所需断除。
有漏从忍断:烦恼从忍耐恶劣环境而持续精进断除。
有漏从见断:烦恼从建立正见(正确的观念)断除。
有漏从除断:烦恼从除去欲、恚、害念断除。
有漏从离断:烦恼从远离恶法、恶朋友断除。
有漏从护断:烦恼从守护六根断除。(同义词「防护有漏」)
有远离之色:解读为「平静而无执着的样子」。
有缘故生有:以有情生命的存在为条件而出生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省略,参看「缘」、「有」。
有余涅槃界:不再来人间者,指「阿那含果」以上的圣者,参看《佛法概论》二六四页。(同义词「有余依涅槃」)
有余缚所缚:被会束缚人的执取所束缚,参看「有余」。
有鞭罚恐怖:侵犯这类妇女会受法律鞭罚者。
有觉有观定:即「具备『觉』与『观』的定」,通常指「初禅」,参看「觉」、「观」、「初禅」、「定」。
有觉有观息:指「觉观的停止」,表示进入「第二禅」,参看「第二禅」、「觉」、「观」、「寻」、「伺」、「息」。(同义词「有觉.有观息」「觉观止息」)
此四食何因:参看「四食」、「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此母瞋亦害:瞋恚时,连(生他养他的)母亲也被他杀害。
此身最后边:这是最后一生。
此则男子边:意思同「已度男子表」,不会再需要男人了;已到了男人的尽头处。
此觉观无常:观此觉(受)之无常;观察这感受的无常变化。
死则不随死:不会随着死亡而结束。
汝以何为面:你朝向哪里啊?
汝何所谘受:你受谁的指使?在谁的座下?
汝为审有此:你真的有这样(的论点)吗?
汝新于如来:疑为「汝犯于如来」之误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攻击如来」。
牟尼无有家:世尊没有家的拥有(还教导别人做什么?),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自手平等与:亲手(自手)布施,以及平等(无差别)布施。
自出意治国:随自己的意思而不是依古法治理国家。
自在增上主:(世界)最自在的创造主,即是指「大梵天」,参看「增上」、《别译杂阿含九七经》。
自洲以自依:另作「自洲自依」,即「以自己为依靠」,参看「自洲」、「自依」。
自然重浊欲:生性有很强的欲贪。
自觉谁称师:我是自己证悟的,有谁能被称为是我的老师?
至王间不食:国王召见错过了用餐时间,无法用餐。
至亿亿布满:解读为「除非以黄金布满(整个林园)」。
至观望园观:解读为「到楼台看花园的风景」,参看「观」,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色非色是我:断句为「色、非色是我」,即「真我是色与非色;真我是色(物质)与非色(精神)组成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色界异喜处:全句为「眼界异.色界异喜处」,解读为「眼界异,喜处色界异」,即「眼界为一,所喜爱的色界是另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眼界,以及(自己所)合意的色」,参看「异」。
行此住止行:解读为「这样修;保持着这样修」,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近的文句为「保持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
行余第一有:解读为「仍有执取的最高修习」。
行随顺住止:解读为「依止于善法;依戒律而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用适当的卧具」。
住胜妙住者:解读为「住于殊胜奥妙之住处者」,相当的南竹经文无此句。
佛以无为住:佛住于寂灭的无为。
佛四不护法:佛陀的「身口意命」清净,无缺漏,自可防护,不需要再刻意地加以防护,另作「四清净」。
何人应同止:应与什么样的人共住(为伙)。
何因过去世:为「过去世何因」的倒装句,意思是「在过去生是什么?」
何为行无事:解读为「无事为何行?」意即「住在森林里作什么呢?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但说彼他身:只说他是其它族类。
作恶姓名字:以「恶性」为名字;被称为恶性(的愤怒)者。
作贤善名字:以「贤善」为名字;被称为贤善(的温和)者。
戒常随顺生:解读为「随顺于戒条的规定」,「生」解读为「生起」,引申为「遵守」,与「随顺」视为同意复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持学处;在学处上接受后学习」。
我不一向说:我不曾这样说。
我正御汝等:我教导你们。
我坐都坐时:解读为「我住在都城时」。
我所亦无咎:即使(解脱者)说「(我或)我的……」也没有过失(因为他没有「我」与「我的」之执取),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我害诸恶法:我断尽了所有的恶法。
我欲忍乐是:那是我所乐意接受的。
我等教作是:解读为「我们以是教作」,即「我们依这样的法来要求他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们会以如是法行之(处分)」。此处的「法」应是指「戒条」(从解脱)。
我意为汝伏:我的心被你所俘虏。
我过去时有:我过去世存在吗?
我慢使系着:另译作「我慢系着使」,即「被我慢烦恼潜在趋势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慢」、「使」。
我趣恶道也:我要去险恶的地方,此处的「恶道」不作「往生的三恶道解」。
求义及饶益:求有利益的,有帮助的。
求愿无有利:(心中的)祈求与愿望都是没有利益的事。
沙门今定非:应连同下一句「晨朝失牛者」解读,意为「沙门一定没有在早上遗失一头牛……所以当然能保持安乐」,即「讥讽佛陀只会说风凉话而已」。
决定以遮遮:接下句「意妄想而来」,义译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心中的遮止,则能离于苦」。
良御牛在前:解读为「良御牛现前」,亦即「(在眼前的)即是有训练的好牛。」
见天定趣生:指天眼神通,能见天人及众生的往生处。
见以见为量:全句为「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即「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感觉的)觉知只是觉知,(认识的)了知只是了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所见中将只有所见这么多;在所听中将只有所听这么多;在所觉知中将只有所觉知这么多;在所了知中将只有所了知这么多」。这表示在「看、听、觉知、了知」中没有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心中不因所看到的而起贪瞋痴。
见闻觉俱识:与所觉知、所见所闻同在的识。
见闻觉识俱:与「看、听、觉知(感觉)、识知(知道)」同在。
身分齐受觉:另译作「生后身觉、受身边」,「后身」指「身体崩解的最后时刻;临终前」(另译作「身边」),即「临终的感觉生起时」,《相应部一二相应五一经》亦同,参看「命分齐受觉」、「分齐」。
身身观念住:另译为「身身观念处、身身念、念身、自观身、观身如身念处、身念处」,即保持在身上看到身(生理的变化),分辨身体内的地水火风,思惟「此身从何来,为谁所造?……」,参看「四念住」。
身护命清净:守护身(肢体行动)而清净地生活着,「命」即「生活着」的意思。
事顺时得宜:解读为「事情处理得圆满顺利,时机把握得宜」,相当的南经文无此句。
使胎得解脱:使胎儿顺利的产下。
其道有三种: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参看「无常及苦空」。(相关句「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