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为「生命的存在」。
斗秤以欺人:意思是「生意人偷斤两」。
月及耽浮楼:「耽浮楼」为乐神干闼婆的名字,「月」,可能是指干闼婆的女儿,名叫「贤月色」(音译为「跋陀」)的略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向你的父亲致敬」。
火无有思念:火(烧到人时)没有(我要烧人)的念头。
火然若愚触:燃烧的火,如果愚者去碰触它(,一定会被烧到)。
世六法等起:六根(对六境)生起了(我们的)世间。
世尊施寂灭:世尊以寂灭(入灭)为我们作法的布施。
世间世间法:在世间的世间法。
世间无有出:世间无法出离。
世间谛如有:世间真有这样的存在。
以此为亲友: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粗暴者」。
以何为上主:解读为「以什么为其主人」,即「以什么为其支配」;「被什么所支配」。
以无境界故:因为你不曾有那样的经验。
以燥猪狗槽:以干燥的猪饲料槽或狗饲料槽。
出入息寂灭:另作「出入息止息」,指「(进入初禅者)呼吸停止了」。
包藏身口业:防护行为与言语。
去来行无常:「去」指佛陀的入灭,「来」指佛陀的出现于世间,「行」指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者,「无常」指没有恒常不变者,参看「行」、「无常」,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可祠无上眼:可以养成无上的慧眼,「祠」读作「词」,「供奉、祭祀」的意思,可引申为「长养、养成」。
四大身厌患:对「四大」所成的身体「厌」、「患」,参看「四大」、「厌」、「患」。
四须陀洹支:另作「法镜(由法所成的镜子)、四不坏净(坚定不坏的信)、入流者成就四法、四预流支」,即对「佛、法、僧(四双八辈之圣者僧)、戒」四种坚固的信心。「不坏净」另译为「证净、不坏信」,即「十分确信;坚固的信心」。(相关词「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法镜经」)
四增上之心: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四类禅定。(同义词「四增上心」)
外缠结非缠:全句为「外缠结非缠,内缠缠众生」,解读为「外在会束缚纠缠的并非真正的纠缠,内在的纠缠才是真正缠住众生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内缠与外缠,世世代代的人皆为缠所缠」,《别译杂阿含经》译作「云何外结发?内亦有结发?世界俱结发?」,参看「内」、「外」、「缠」、「结」。
尼拘娄陀树:为音译,另音译为「尼拘律树、尼拘陀树、尼据留」,树名,为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娄」读作「吕」。
布施诸梵行:布施给修行同伴。
平等假名说:解读为「只是借用世俗的名称而无执取」,此处的「平等」,可能是「舍心」的另译,表示「无执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只表达应该被表达的;只表达那世俗的名称而无其内涵之执取」。
必辩当来事:解读为「喜欢论辩未来尚未发生事」。
未知当知根:南传注解书指这是将要证入须陀洹果者所生起的知。
正向者有四:向于正确目标(解脱)之四类人,即「证了初果到第四果的四类佛弟子圣者」。
正受方便善: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解读为「熟练于入禅定之所缘」,参看「正受」、「善」。
正思惟三昧:另作「柔顺之定」,解读为「正思惟之三昧」,即「能起如理作意之三昧;能起如实知之三昧」,如「正思惟」在《杂阿含2经》中相当于南传经文的「如理作意」(从根源思惟),而「柔顺」之意,乃「心柔智顺,于实相之理不乖违」(引自《佛光大辞典》「柔顺忍」),与「如理作意」相通,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正智心解脱:以究竟智心得解脱;以正确的了知心得解脱。
正慢无间等:参看「正」、「慢无间等」。
母为世族本:解读为「母亲为代代相传的族人之来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母亲为小屋(胎儿与幼年时的住处)」。
永断根元栽:永断烦恼的根源。
生法计是我:全句为「生法计是我,非不生」,或简为「生是我,非不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依执取而生『我存在』(的观念),非不执取」,依传经文,「生」即为执取;有所依着,即「依执取而生起永恒我的观念」,「执取」另一层意思是「有所依」,参看「计」。(同义词「生故计是我,非不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生是我。非不生」)
生者灭者原:解读为「出生或生起,是死亡或消失的源头」,一如十二缘起的「生缘老死」,参看「缘起法」,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生贯高标上:另作「坐高标下」,解读为「押在或悬吊在高而醒目处(之行刑台)」,其他异译本或相当的南传经文都只作「斩首」。
生微微死痛:生小病痛而死。
生闻婆罗门: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参看「婆罗门」。
生余意生天:即「往生到其他的色界以上的天界」,参看「意生天」。
用闻见道为:(已见道闻道,)见道闻道还有什么用?
立者皆当舍:一切活着的有情,都将倒下(死亡),「立者」指「活着的有情」。
亦无有恐怖:也不会有令他人起恐怖的行为。
亦观其人耳:另作「在人行耳、亦观其人耳、当观其人」,即「依据每个人行为而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个别例外由我(指佛陀)确认」,另作「亦观其人耳、当观其人」。
伊尼耶鹿专:麋鹿的脚后跟,「伊尼耶」为音译,另音译为「伊尼延」,义译为「麋鹿」,「专(罕)【趾-止+专】」读作「喘」,脚后跟。
伊帝目多伽:为音译,义译为「本事」,另译为「本起、本末、相应经」,也有作「如是语」者,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六类,涉及佛化的印度古圣贤者之事迹。
先施于息心:先布施心已止息(烦恼)的圣者,参看「息心」。
共住锥头处:一起住在像锥头那么小的地方。
同己之第二:意思是「伴侣」。
名色缘六处:另译为「名色缘六入、缘名色六处」,参看「名色」、「缘」、「六处」、「缘起法」。
因色系着色:断句为「因色、系着色」,解读为「依着色,执着色,就像被色绑着,被色所束缚」,参看「色」。
因是有是无:或解读为「是有是无之因」,即「因缘的或有或无」。
因集故苦集:解读为「导致苦的因生起,苦就生起」,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因缘正文戏:指婆罗门对其经典的修学内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语词、仪轨、音韵、语源、文法、史诗」。(同义词「因.缘.正.文.戏」)
地一切入处:即「地遍处」(以广大平整的地面为专注对象--所缘)的修定。另,「地」可以置换成「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合称为「十遍处」。
多闻圣弟子:指「常听闻佛陀教导的圣弟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已受教诫的圣弟子」。「圣弟子」可以指「佛陀初果以上的弟子」,也可以指「佛陀一般的弟子」。
如入息念学:解读为「依着专住于吸气而修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如己同一体:视之如己;爱重如己。
如地不随他:如地一样地坚固不移。
如来死后有:另作「如来终、如来有终、有如是他死、有他世死」,「十四无记」之一,《大智度论》译作「死后有神去后世」,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有「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的存在。
如来死后无:另作「如来不终、无如是他死、无他世死」,「十四无记」之一,《大智度论》作「死后无神去后世」,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不存在。
如来至冷有:解读为「如来有至冷」,亦即「如来有最上之清凉」。
如来知觉生:此处的「觉」为「受」的另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感受)」。
如来是梵有: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如来有是梵」,亦即「如来有如是之清净」。
如来患甚笃:佛陀的病情加剧。
如法不加枉:不必强制就能如法(合法)。
如施与无着:就像布施佛陀所获得的无量功德一样。
如是生于冥:这样就像生于(处于)黑暗之中。
如是解脱堂:另作「如是住」,解读为「这样地保持在解脱处」。
如是像瞋恚:即「像如是瞋恚」,即「这都是瞋恚引起的」。
如将铠缠络:如将士穿上(防护的)铠甲(准备上战场)。
如陶师作瓦: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会)像作陶的工匠对待未烧成的陶器」,表示佛陀会一直有耐心地反复地教导弟子。
如鱼决其网:像戳破渔网的鱼。
如意往人家:解读为「往如意人家」,即「往生使人欢喜的善处」。
如实正知见:疑为原文的直译,中文化后应为「以正智(知)如实看见」。
如谷牛乳顷:另作「如构牛乳顷」,如挤一滴牛乳那样短的时间,「谷(罕)【谷-禾+牛】」读作「够」,挤牛奶。
如释君驰象:或解读为「如一头(为抖落身上尘土)被松绑而飞奔的象」,《别译杂阿含经》与相当的南传经文都作「振翅的鸟」。
如顾鞭良马:像会警觉于鞭打的良马,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良马离于鞭」。
守护从解脱:遵守戒条,参看「从解脱」。
安消而保寿:安适地消化保长寿。
成就无学戒:具备解脱者的德行,参看「成就」、「无学」、「戒」,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同义词「得无学戒」「得无学诸根」相关词「成就学根及学戒(「有学」「戒」)」)
成就圣慧眼:相当的南传经文逐字直译为「圣+慧眼+成就」,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备慧的圣(出世)眼(眼光;见解)」。
有反复之人:另作「知反复者」,知感恩图报的人。
有天名意着:有一天界,叫作「意着」,即「往生意念所执着的天界」。
有如无胜者:解读为「没有比较好;没有成为更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恶而无胜善者」。
有有故生有:当「有情生命的存在(有)」「存在(有)」了,「出生」就会「…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