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男女。
遠離衰退法:遠離了正法,成爲衰退。
障礙及母乳:此處的「障礙」指的是各種「無法用餐」的情況,經文「于有障礙」以下列舉各類無法用餐的情況,「及障礙及母乳」的意思是「包括無法用餐的情況與嬰兒哺乳期」。
雌黃黃其足:以雌黃抹足使成(漂亮的)黃色。
嫜姑性狂暴:脾氣暴躁的公婆,「嫜」讀作「章」,妻對夫之父的稱謂,「嫜姑」另譯作「姑嫜」。
增長于世間:解讀爲「增強沈溺于世間(生死輪回)者」。
廣集于群賓:廣邀賓客,廣爲布施的意思。
樂隨順觀住:另斷句作「隨順觀住樂」(或簡爲「隨觀住樂」),譯義不明,或解讀爲「樂生起時保持仔細觀察」,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瞋恚對治鬼:另作「神妙之鬼」,以瞋爲食的鬼,他人對他起瞋,該鬼就越顯得容光煥發。
稽首湛然迹:頂禮安然之道(涅槃之道)。
緣行至後世:由行爲所形成的業力流轉到後世。
緣界故生見:依于界而生起見解,參看「緣」、「界」、「正見」
緣界故生說:解讀爲「依據其領域的傾向而生起了知」,相當的南竹經文作「依特性傾向而生起想、見、尋」。
膠漆得其素:膠與漆一同使用,更顯其效。
諸漏不漏心:解讀爲「諸煩惱都不會使心起煩惱」,參看「漏」,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無那些漏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不敗壞的;不墮落的」。
諸魔得未得:諸魔之所及與諸魔之所不及,「得」作「所及」解,「未得」作「所不及」解。
誰于覺睡眠:全句爲「誰于覺睡眠,誰複睡眠覺。」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作「誰于寤者名爲睡,誰于睡者名爲寤。」「覺」即「」,「睡眠」即「」,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誰將世間去:世間被誰(或什麼)所引導?所牽引?參看「將」。
賢死賢命終:「死」與「命終」爲同義複詞,參看「便不賢死」。(同義詞「賢死.賢命終」)
賢汝止我心:美麗的你(可以)滿足我的心。
賢聖智慧命:全句爲「賢聖智慧命,是爲壽中最」,即「以智慧生活之賢聖者,是最殊勝的生活」,「命」是「生活」的意思,參看「命」,《別譯雜阿含二四0經》作「于諸壽命中,慧命爲最勝」,《相應部一相應七叁經》作「以慧生活,是最殊勝的生活」。
賢聖等叁昧:賢聖之正定,參看「正定」,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聖正定」。
趣同彼趣趣:將走向與彼(所導致)相同之惡。
遮波梨支提:稱爲「遮波梨」的「塔廟」,參看「支提」。(相關詞「遮波梨支提.漆庵羅樹支提.多子支提.瞿昙在拘樓陀支提.婆羅受持支提.舍重擔支提.力士寶冠支提」)
余因論義者:另譯作「余因法論者」,即「其它論說因緣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同法者;如法者;有合理結論之主張者」。
余勢之所起:或解讀爲「由過去執取之業力所生起」。
憋暴貪吝惜:含忿、貪著、吝啬,「吝(罕)【忙-亡+吝】」音義皆同「吝」。
學斷莫疲倦:奮力修學不覺疲倦。
曆劫求選擇:經曆多劫以來的觀察。
燒已無慧念:死後遺體被燒盡,成爲無慧無憶念能力的灰燼。
燒舍急出財:如同火燒房屋而搶搬屋內的財物一樣急。
獨一不兼資:不製造另一個身體,即「孑然一身無子嗣」。
親友臣同恤:解讀爲「體恤部屬如同親友」。
隨用心自在:能隨意控製自己的心。
隨身集觀住:疑爲「隨集法觀身住」之另譯,即「依著身的『集』爲目標而作『念住』的修習」,參看「四念住」,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相關詞「隨身集觀住,隨身滅觀住,隨身集、滅觀住」)
隨其想便說:「說」是「言說;說話」,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隨順緣起法:解讀爲「根據緣起法;順著緣起法;合乎緣起法」,參看「緣起法」,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按「隨順」應爲巴利語「隨」的對譯,菩提比丘長老多英譯爲「根據;依據;與……一致」,而漢譯的「緣起法」,巴利語都只作「緣起」。
頭面禮佛足:另譯作「稽首禮足(稽首即禮足)、頭面禮足、頭面禮佛足、稽首佛足」,爲以頭碰觸受禮者之足(或地)的最高禮法,又稱「五體投地(兩肘兩膝頭額爲五體)、頂禮」。
崄惡世平等:在險惡的世間中平靜地生活,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在不平等中行平等;在險峻中平靜地生活」,按,巴利語「平等」一字還有「平靜」的意思。
優陀故我勝:即「故,優陀!我勝」,所以,優陀!我是勝者。
優缽羅地獄:「八寒地獄」之一,此處衆生身體因嚴寒而皮肉破裂,似青蓮華,「缽(罕)【金+本】」讀作「玻」。
優羅提那塔:名叫「優羅提那」的「塔」,參看「塔廟」。
應行不慢者:應舉行「摩那埵」的情況,即「隔離六夜後,向二十位清淨比丘忏悔」。
應奉以初揣:應當奉上手上最好的供養物。
應與居與居:僧團處理紛爭的七原則(七滅诤)之一,另譯作「多覓毗尼、應與君止诤律、與君、與君律」,意思是「應該采多數決處理的,就應以多數決處理」。
禅思不樂斷:禅修,斷除染著,此處的「不樂」作「染著」解。
斷除五舍五:斷句爲「斷除五,舍五」,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切斷五,舍斷五」,注解書《顯揚心義》解說前者之「五」指「五下分結」,後者之「五」指「五上分結」。
斷望無上善:斷除欲望(欲貪),至高無上的善調禦者,「善」解讀爲「善調」,即指佛陀是「善調禦者」。
斷諸結之法:斷除了所有的束縛煩惱,參看「結」。
薩羅小流注:即「流入湖泊的水流」,「薩羅」爲「湖泊」的音譯。
薩羅小還流:即「流入湖泊的水流停止」,「薩羅」爲「湖泊」的音譯,「還流」原意爲「回流;流回去」,這裏指「停止」。
薩羅多咤迦:爲音譯,河名。
離色得無色:解讀爲「出離(超越)于色界而進入無色界」,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離于叁法者:參考《雜阿含二六五經》,這裏的叁法(叁件事)即「壽、暖、識」,「離叁法」表示「死亡」。
離欲施離欲:離欲的修行者,將自己如法乞食所得,再布施給其他離欲的修行者。
離諸和合故:舍離了束縛的緣故,此處的「和合」作「結(束縛)」解。
雜眼耳知法:由眼耳所知的混雜法。
壞有諸功德:摧毀生死流轉之「有」的功德。
攀緣四識住:四個識之所緣處、依止處,即「色、受、想、行」,參看「攀緣識住」。
識若來若去:即「識的來(攀取)或去(離開)」,參看「若」。(同義詞「識若來.若去」)
蹲踞說蹲踞:全句爲「蹲踞說蹲踞,無所有說無所有,說無因,說無作,說無業」,都是指當時諸外道教派。
覺觀所寢食:被(不正)思惟所吞食,此處的「覺觀」作「思惟」解。
觸集則受集:直接意思是「觸生起,則受生起」,即十二緣起的「觸緣受」,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釋爲與我願:希望天帝釋能圓我的願。
觀內覺如覺:「覺」爲「受(感受)」的另譯,參看「四念住」、「內身身觀念住」。
觀察滅入息:在吸氣時,觀察滅,參看「滅」、「出息入息」。(相關詞「觀察滅出息」)
一切入處正受:觀想遍一切而入初禅以上,參看「正受」,其中「一切入處」指以「地、水、火、風、空、識、青、黃、赤、白等十種爲觀想的對象(所緣),觀想其遍一切之假想觀,以修入定」的「十遍處」,「一切入處」又簡爲「一切入」,爲「遍處」之異譯。(同義詞「得一切入處正受」)
一切身行覺知:另譯作「覺知一切身行息、學止身行」,練習使呼吸甯靜著,「身行」,另譯作「口行」,指「呼吸」。
一切諸行空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一切行的止(舍摩他)」,參看「止」。
七有天人往生:另作「七有、七生往返、極七返有、極七往返、極受七有」,最多剩下在人間或天上共七次受生,指證得「須陀洹果」者,如經文「若見谛人受八有者終無是處」、「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都是這個意思。
乃至五十六十: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而是「乃至大小便之事」。(同義詞「乃至五十.六十」「乃至五十、六十」)
人中四種神力:依《佛說頂生王因緣經》說「頂生大王威德特尊七寶具足。獨具人中四種神力。何等爲四。頂生大王得壽命長久住世間。總經一百十一有四帝釋謝滅。是爲第一壽命神力。又頂生王最上容儀殊妙可觀。超人狀貌具天色相。是爲第二色相神力。又頂生王諸所受用皆悉具足。少病少惱色力康疆。飲啖味全食銷無患。不冷不熱時序合度。隨所資治悉獲安樂。是爲第叁無病神力。又頂生王一切人衆見者愛樂瞻仰無厭猶子戀父。又複王者撫育人民生喜樂心如父愛子。……」。
人自有虛妄言:解讀爲「有那種虛假的謊言」,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十一慈心解脫:或指修慈心的十一種果報,即「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不侵、生梵天」(《增壹阿含四十九品十經》)。
叁反掉頭喑啞:挫敗的舉止與表情,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搖頭、結舌、額頭起叁道皺紋」。
上具觸願恐怖:解讀爲「對自己期望能達到無上成就而恐懼擔憂」。
不至心故行施:不誠心布施的緣故。
不似自心住耶:好象沒在自己的心中安住一樣。
不受共食家食:不接受有二人共食人家的飲食施予。
不定不製不息:與前句「惡性、急弊、粗犷」對應,爲「善製善定善息」的相反,參看「善製善定善息」。
不苦不樂無食:即「不苦不樂無食覺」,生起不執著的不苦不樂感受。
不能令得一意:「一意」的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導向一趣;不導向一性;不導向獨居」。
不審宿昔之中:解讀爲「不環繞在過去的回想中」,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不攝受心住故:不持續地攝住心的緣故,「住」解讀爲「保持著、持續著」,參看「住」。相當的南傳經文…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