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字典(5)▪P9

  ..續本文上一頁

  彼識緣名色生:以那識爲條件而名色生成;名色的生成,是以那識爲條件的。

  念者因思緣思:思念的因緣是妄想。「思」,比對經文之後文,指的是「戲」,即「戲論」(妄想)的意思。

  所行所相所標:定的修習、境界、目標。(同義詞「所行.所相.所標」)

  所見聞從他疑:親自看到,或從他人處聽說,或懷疑,這是舉發他人過失的叁個因緣。

  于一忍一不忍:即「我接受某些,不接受另一些」,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于內外對礙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對自身內外之事的嫌惡想」,「對礙想」顯然就是「嫌惡想」,而「嫌惡想」也有譯爲「有對想、瞋恚想」的。

  于色受有氣味:對色(物質)有回味、想念與執著。

  于佛而有法靜: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根據法來推斷佛陀」,所謂的「法」是指所觀察到的一些事實。

  非有無他世死:非「死後有無他世」,參看「如來死後有無」。

  非汝所應之法:不是你應該有的事。

  非想非非想處:另譯爲「無有思想、有想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想非非想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界」,世俗定之最深者,入此定時已無「粗想」,所以稱「非想」,但還有「微細想」,但此「微細想」已沒有想的功能,所以稱「非非想」,一如水面上的油花,雖還是油,但沒有油的一般功能一樣。(同義詞「有想.無想處」)

  信家非家出家:斷句爲「信家非家,出家……」,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從在家而正確地出家,成爲非家生活……」,參看「在家」、「非家」、「出家」、「信家非家」。(同義詞「信家.非家.出家。」)

  封滯者不解脫: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攀住占用者則不解脫」,「攀住占用」,指「識」的攀緣「色、受、想、行」,參看「封滯」。

  思惟世間思惟:思惟世間種種與解脫修學無關的思惟,前一「思惟」做動詞,而後者作名詞。

  是爲具善人已:「具」是「具足;完成」的意思,參看「具」,「善人」,參看「真人」,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是謂初梵之福:即「第一種受梵之福」,參看「受梵之福」,無相當之南傳經文。

  洗尼頻鞞娑邏:佛陀時代摩揭陀國(或譯爲「摩竭陀、摩竭提、摩伽陀」)之國王,傳與佛陀同年,「洗尼」是姓之音譯,「頻鞞娑邏」是名字之音譯,另音譯作「頻毗娑羅、頻毗娑羅、頻頭娑羅、瓶沙、頻婆娑羅」,義譯爲「影勝;堅實之影子;真實之影子」。

  爲畏恐故作道:因爲恐懼的緣故而(出家)修道。

  若他惡語言者:如果別人對他惡言相向。

  若本必有怨家:解讀爲「凡過去以來所累積的煩惱」。

  若抱若坐若臥:如果抱著(它或她)或坐或臥。(同義詞「若抱.若坐.若臥」)

  若衆不多聞者:此處指「如果僧伽無大名聲」。

  若盡已便得盡:如果滅盡這些苦,則所有的苦都以全部滅盡。(同義詞「若盡已。便得盡。」)

  負物者是五結:容器是五蓋(五結)的同義語,參看「五蓋」。

  俱詣庵婆羅村:即「一同前往庵婆羅村」,「俱」爲「一同;一起」的意思,「詣」爲「前往」的意思,「庵婆羅村」爲村落的名字,「俱詣」另作「共詣、俱共詣」。

  差降安樂住止:解讀爲「安住于不同程度的安樂」,「差降」爲「差別的」,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安樂地生活」。

  神施設而施設:訂立「真我」而解說它,參看「施設」。

  純大苦聚陰滅:「聚」、「陰」同義,疑爲衍文,其它經文都作「純大苦聚滅」,即「整個龐大苦的滅」,參看「純大苦聚集」,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反義詞「純一大苦陰聚集」)

  回澓諸水惡蟲:「回澓」其它版本作「洄澓」,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漩渦」。「諸水惡蟲」這裏指「衆多水中凶惡的動物」,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水鬼」,但也有作「凶惡的魚」者。

  得光明便見色:依南傳論師的解說,「得光明」指禅定中出現的光,「見色」指得到第四禅後開發的天眼能見色。

  舍現而須待後:舍去現在(既有的)利益,追求未來(未知的)利益。

  舍離父母境界:離開自己生活的環境,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在非適合我的地方(非行境),我行于其它境域」。

  教人修諸梵行:教導人們修學清淨行,參看「梵行」。

  梵志非趣産生: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婆羅門不親近哺乳中的女人」。

  欲有漏心解脫:另譯爲「欲漏心便得解脫」、「欲漏心得解脫」,即「心從欲界之煩惱解脫」。

  欲者因念緣念:愛欲的因緣是思念。

  現法防護有漏:參看「現法」、「漏」、「有漏從護斷」。

  略說五受陰苦:簡要言之,爲五受陰之苦;總之,爲五受陰之苦,參看「五受陰」,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異身見異命見:命(靈魂)是一,身(肉體)是另一個,兩者可以分離,另譯作「命異身異、非命非身」,「十四無記」之一。(同義詞「異身見.異命見」)

  眼肉形內地界:即「肉眼是屬于自身中的地界」,「肉形」解讀爲「屬于肉(體)的」,參看「內」、「地界」。

  第一無間等果:《別譯雜阿含一八0經》作「初果」,參看「初果」、「無間等」。

  莫見長莫見短:或解讀爲「不要執著于恩怨」,或者「不要計較別人有多少長處,有多少缺點」。

  莫卿無上至真:不要稱呼「無上至真」的佛陀爲「朋友!」

  莊嚴淨治上道: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照顧比丘僧團」,「莊嚴淨治」可對應爲「照顧、供養」的意思,「上道」可對應爲「比丘僧團」。

  造行艱難羸劣:解讀爲「身、口、意」叁行的造作展現衰弱困難。

  無上慧壽而活:解讀爲「以最高之慧而生活(過其壽命)」,「壽」解讀爲「壽命;生命」,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無所有心叁昧:即「無所有處定」,參考「無所有處」。

  無量占不少占:「占」爲「了知」;「了知他人心中所想」的意思,即「對他人心中所想全然知道而沒有遺漏」。

  無想不護衆生:解讀爲1.(勸進)不知道要護衆生者。或者2.有時沒想到(尼揵齋)時,就沒護衆生。

  善製善定善息:與前句「忍辱、溫和、堪耐」對應,解讀爲「善于自我克製(溫順),善于安定(優雅),善于止息(寂靜)」。

  善攝威儀禮節:另譯作「行處具足、成就威儀、威儀亦具、威儀具足、具足威儀行處、威儀行處具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正行與行處具足」,意即「成就正行與行處;有正確清淨的行爲以及只到適當的處所」。

  善護善逝行者:能以佛陀的正行,爲榜樣的努力修學者,參看「善」、「善逝」。

  順下順注順輸:解讀爲「順勢往下、順勢注入、順勢輸送」,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低斜、傾斜、斜坡」。

  意解作光明想:作光明、光亮的勝解假想觀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提升擴大的勝解(觀想)」。

  愛喜是名色集:「愛喜(渴愛)」是「色」的「起因」,「是名」即「就叫做;就是;是」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從食集而有色集」,參看「色」、「集」、「四食」、「八愛」。

  愛樂彼彼有起:另譯作「彼彼樂著、願彼彼有、求彼彼有、彼彼愛樂、彼彼染著、彼彼集著」,意思是「到處歡喜;到處尋求喜歡者」。(經文「愛樂彼彼有起不隨者」或斷句爲「愛樂彼彼有起,不隨者」,即「不隨渴愛而到處尋求喜歡者」)

  業真實依于業:另作「依業真實」、「業真實者。是依業者」,「業」應爲「行爲;造作」(音譯爲「羯磨」)的對譯,即「(人之高低)是依于其行爲決定(依于業;是依業者),行爲才是(決定人高低的)真實(業真實者)」,而不是由血緣決定,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當來有結熾然:參看「當來」、「有結」、「熾然」。

  過二百五十戒:超過二百五十條的戒條(學處),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一百五十余學處」。

  鼠齧能爲解咒:占蔔老鼠咬痕之相的(咒)術。

  截手旃陀羅子:解讀爲「斷手的賤民兒童」,參看「旃陀羅」,「子」指「孩子;童子」,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手持乞碗,穿破衣的旃陀羅童男童女」。(同義詞「猶旃陀羅子而截兩手」)

  盡壽歸依叁寶:參看「盡壽」、「歸依」、「叁寶」。

  與如其像好藥:給他有效的藥。

  與衆共和集拜:爲大衆所共同推舉的。

  說衆生見所系:爲主張衆生實有的(錯誤)觀念所束縛,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說壽命見所系:爲主張壽命實有的(錯誤)觀念所束縛,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頗吉祥爲清淨:「吉祥」解讀爲「儀軌、祭典的祝福與祈禱」,即「能以儀軌、祭典的祝福與祈禱爲清淨行嗎?」

  頗有異說異受:有什麼其他(相類似)的說法嗎?

  摩兜麗禦車子:是車夫「摩兜麗」天神的兒子。

  數念一無事想:念頭只放在樹林;樹林是念頭的唯一對象(所緣)。

  緣眼界生眼觸:依于眼界生眼觸,參看「緣」、「界」、「觸」。

  諸上座所說偈:《雜藏》的部類之一,與南傳《小部》〈長老偈〉相當。

  調禦斷于我疑:佛陀解開了我的疑惑,「調禦」爲佛陀十號之一,參看「調禦丈夫」、「十號具足」。

  趣一切取道迹:解讀爲「朝向所有執取的道路」,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憶念集則法集:直接意思是「憶念生起,則法(心的現象)生起」,即「有憶念就有意根對象的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作意集則法集」(「作意」有「注意」與「思惟」的雙重意義)。

  隨集法觀心住:即「依著心的『集』爲目標而作『念住』的修習」,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參看「四念住」。(相關詞「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

  隨集法觀受住:即「依著受的『集』爲目標而作『念住』的修習」,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參看「四念住」。(相關詞「隨集法觀受住,隨滅法觀受住,隨集、滅法觀受住」)

  隨集法觀法住:即「依著法的『集』爲目標而作『念住』的修習」,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參看「四念…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