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5)▪P9

  ..续本文上一页

  彼识缘名色生:以那识为条件而名色生成;名色的生成,是以那识为条件的。

  念者因思缘思:思念的因缘是妄想。「思」,比对经文之后文,指的是「戏」,即「戏论」(妄想)的意思。

  所行所相所标:定的修习、境界、目标。(同义词「所行.所相.所标」)

  所见闻从他疑:亲自看到,或从他人处听说,或怀疑,这是举发他人过失的三个因缘。

  于一忍一不忍:即「我接受某些,不接受另一些」,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于内外对碍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对自身内外之事的嫌恶想」,「对碍想」显然就是「嫌恶想」,而「嫌恶想」也有译为「有对想、瞋恚想」的。

  于色受有气味:对色(物质)有回味、想念与执着。

  于佛而有法静: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根据法来推断佛陀」,所谓的「法」是指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

  非有无他世死:非「死后有无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有无」。

  非汝所应之法:不是你应该有的事。

  非想非非想处:另译为「无有思想、有想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想非非想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世俗定之最深者,入此定时已无「粗想」,所以称「非想」,但还有「微细想」,但此「微细想」已没有想的功能,所以称「非非想」,一如水面上的油花,虽还是油,但没有油的一般功能一样。(同义词「有想.无想处」)

  信家非家出家:断句为「信家非家,出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参看「在家」、「非家」、「出家」、「信家非家」。(同义词「信家.非家.出家。」)

  封滞者不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攀住占用者则不解脱」,「攀住占用」,指「识」的攀缘「色、受、想、行」,参看「封滞」。

  思惟世间思惟:思惟世间种种与解脱修学无关的思惟,前一「思惟」做动词,而后者作名词。

  是为具善人已:「具」是「具足;完成」的意思,参看「具」,「善人」,参看「真人」,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是谓初梵之福:即「第一种受梵之福」,参看「受梵之福」,无相当之南传经文。

  洗尼频鞞娑逻:佛陀时代摩揭陀国(或译为「摩竭陀、摩竭提、摩伽陀」)之国王,传与佛陀同年,「洗尼」是姓之音译,「频鞞娑逻」是名字之音译,另音译作「频毗娑罗、频毗娑罗、频头娑罗、瓶沙、频婆娑罗」,义译为「影胜;坚实之影子;真实之影子」。

  为畏恐故作道:因为恐惧的缘故而(出家)修道。

  若他恶语言者:如果别人对他恶言相向。

  若本必有怨家:解读为「凡过去以来所累积的烦恼」。

  若抱若坐若卧:如果抱着(它或她)或坐或卧。(同义词「若抱.若坐.若卧」)

  若众不多闻者:此处指「如果僧伽无大名声」。

  若尽已便得尽:如果灭尽这些苦,则所有的苦都以全部灭尽。(同义词「若尽已。便得尽。」)

  负物者是五结:容器是五盖(五结)的同义语,参看「五盖」。

  俱诣庵婆罗村:即「一同前往庵婆罗村」,「俱」为「一同;一起」的意思,「诣」为「前往」的意思,「庵婆罗村」为村落的名字,「俱诣」另作「共诣、俱共诣」。

  差降安乐住止:解读为「安住于不同程度的安乐」,「差降」为「差别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安乐地生活」。

  神施设而施设:订立「真我」而解说它,参看「施设」。

  纯大苦聚阴灭:「聚」、「阴」同义,疑为衍文,其它经文都作「纯大苦聚灭」,即「整个庞大苦的灭」,参看「纯大苦聚集」,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反义词「纯一大苦阴聚集」)

  回澓诸水恶虫:「回澓」其它版本作「洄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漩涡」。「诸水恶虫」这里指「众多水中凶恶的动物」,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水鬼」,但也有作「凶恶的鱼」者。

  得光明便见色:依南传论师的解说,「得光明」指禅定中出现的光,「见色」指得到第四禅后开发的天眼能见色。

  舍现而须待后:舍去现在(既有的)利益,追求未来(未知的)利益。

  舍离父母境界: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非适合我的地方(非行境),我行于其它境域」。

  教人修诸梵行:教导人们修学清净行,参看「梵行」。

  梵志非趣产生: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婆罗门不亲近哺乳中的女人」。

  欲有漏心解脱:另译为「欲漏心便得解脱」、「欲漏心得解脱」,即「心从欲界之烦恼解脱」。

  欲者因念缘念:爱欲的因缘是思念。

  现法防护有漏:参看「现法」、「漏」、「有漏从护断」。

  略说五受阴苦:简要言之,为五受阴之苦;总之,为五受阴之苦,参看「五受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异身见异命见:命(灵魂)是一,身(肉体)是另一个,两者可以分离,另译作「命异身异、非命非身」,「十四无记」之一。(同义词「异身见.异命见」)

  眼肉形内地界:即「肉眼是属于自身中的地界」,「肉形」解读为「属于肉(体)的」,参看「内」、「地界」。

  第一无间等果:《别译杂阿含一八0经》作「初果」,参看「初果」、「无间等」。

  莫见长莫见短:或解读为「不要执着于恩怨」,或者「不要计较别人有多少长处,有多少缺点」。

  莫卿无上至真:不要称呼「无上至真」的佛陀为「朋友!」

  庄严净治上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照顾比丘僧团」,「庄严净治」可对应为「照顾、供养」的意思,「上道」可对应为「比丘僧团」。

  造行艰难羸劣:解读为「身、口、意」三行的造作展现衰弱困难。

  无上慧寿而活:解读为「以最高之慧而生活(过其寿命)」,「寿」解读为「寿命;生命」,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无所有心三昧:即「无所有处定」,参考「无所有处」。

  无量占不少占:「占」为「了知」;「了知他人心中所想」的意思,即「对他人心中所想全然知道而没有遗漏」。

  无想不护众生:解读为1.(劝进)不知道要护众生者。或者2.有时没想到(尼揵斋)时,就没护众生。

  善制善定善息:与前句「忍辱、温和、堪耐」对应,解读为「善于自我克制(温顺),善于安定(优雅),善于止息(寂静)」。

  善摄威仪礼节:另译作「行处具足、成就威仪、威仪亦具、威仪具足、具足威仪行处、威仪行处具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行与行处具足」,意即「成就正行与行处;有正确清净的行为以及只到适当的处所」。

  善护善逝行者:能以佛陀的正行,为榜样的努力修学者,参看「善」、「善逝」。

  顺下顺注顺输:解读为「顺势往下、顺势注入、顺势输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低斜、倾斜、斜坡」。

  意解作光明想:作光明、光亮的胜解假想观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提升扩大的胜解(观想)」。

  爱喜是名色集:「爱喜(渴爱)」是「色」的「起因」,「是名」即「就叫做;就是;是」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食集而有色集」,参看「色」、「集」、「四食」、「八爱」。

  爱乐彼彼有起:另译作「彼彼乐着、愿彼彼有、求彼彼有、彼彼爱乐、彼彼染着、彼彼集着」,意思是「到处欢喜;到处寻求喜欢者」。(经文「爱乐彼彼有起不随者」或断句为「爱乐彼彼有起,不随者」,即「不随渴爱而到处寻求喜欢者」)

  业真实依于业:另作「依业真实」、「业真实者。是依业者」,「业」应为「行为;造作」(音译为「羯磨」)的对译,即「(人之高低)是依于其行为决定(依于业;是依业者),行为才是(决定人高低的)真实(业真实者)」,而不是由血缘决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当来有结炽然:参看「当来」、「有结」、「炽然」。

  过二百五十戒:超过二百五十条的戒条(学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一百五十余学处」。

  鼠啮能为解咒:占卜老鼠咬痕之相的(咒)术。

  截手旃陀罗子:解读为「断手的贱民儿童」,参看「旃陀罗」,「子」指「孩子;童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手持乞碗,穿破衣的旃陀罗童男童女」。(同义词「犹旃陀罗子而截两手」)

  尽寿归依三宝:参看「尽寿」、「归依」、「三宝」。

  与如其像好药:给他有效的药。

  与众共和集拜:为大众所共同推举的。

  说众生见所系:为主张众生实有的(错误)观念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说寿命见所系:为主张寿命实有的(错误)观念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颇吉祥为清净:「吉祥」解读为「仪轨、祭典的祝福与祈祷」,即「能以仪轨、祭典的祝福与祈祷为清净行吗?」

  颇有异说异受:有什么其他(相类似)的说法吗?

  摩兜丽御车子:是车夫「摩兜丽」天神的儿子。

  数念一无事想:念头只放在树林;树林是念头的唯一对象(所缘)。

  缘眼界生眼触:依于眼界生眼触,参看「缘」、「界」、「触」。

  诸上座所说偈:《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长老偈〉相当。

  调御断于我疑:佛陀解开了我的疑惑,「调御」为佛陀十号之一,参看「调御丈夫」、「十号具足」。

  趣一切取道迹:解读为「朝向所有执取的道路」,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忆念集则法集:直接意思是「忆念生起,则法(心的现象)生起」,即「有忆念就有意根对象的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作意集则法集」(「作意」有「注意」与「思惟」的双重意义)。

  随集法观心住:即「依着心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住」。(相关词「随集法观心住,随灭法观心住,随集、灭法观心住」)

  随集法观受住:即「依着受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住」。(相关词「随集法观受住,随灭法观受住,随集、灭法观受住」)

  随集法观法住:即「依着法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