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見與邪見▪P3

  ..續本文上一頁又含禅機。

  有一次,走在一個出家人之後,突然伸手一拍其肩,出家人回首看時,他說“給我一文錢”。禅師說:“道得出,給你一文錢。”他立即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放下布袋,默然不語。又問:“如何是布袋底下事?”他背起布袋離去。保福和尚問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又放下布袋。又問:“更有向上事否?”他又負起布袋邁步向前。一日,他站立十字街頭,有一禅師問他:“和尚在此何爲?”答:“等一個人。”那禅師說:“來也、來也”。他說:“不是你這個人。”禅師問:“如何是這個人?”他突然伸手說:“給我一文錢。”這都是禅機。

  又有一次,在途中遇見一宰牛人,即說偈曰:“殺牛之人號羅刹,殺他自殺誰驚怕,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時得解脫。”一日接受農夫供養後,說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有一強盜向他打主意,他說:“由貪淪墮世波中,舍卻貪嗔禮大雄,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照汝心中。”

  當他在十字街頭看見世人,熙往攘來,行色匆匆時,不禁慨然而說:“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有人問他法號,他說:“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恚礙,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有人問他行李,他說:“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有人問他如何是佛性,他說:“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其隨口而出類似詩歌之偈語甚多。其中誡人是非,及勸人忍辱之偈語,讀之,得益無窮。茲錄于後: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笑口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守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其忍辱偈是: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者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氣力,他也少煩惱。

  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不了道。”

  梁貞明二年叁月叁日,布袋和尚笑對衆言“明年今天,我取彌勒果供養大衆。”翌年叁月叁日,在嶽武寺廊下,跏跌磐石上而逝,其遺偈曰:“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至此,衆人始知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4·當來下生依正莊嚴

  彌勒菩薩,將來亦在此娑婆世界成佛,國土莊嚴,國主仁慈,國民良善,海水縮少,平地擴寬,平坦如鏡,名花軟草,遍布其上,樹木花果,青翠茂盛。

  有一大城,名翅頭末,廣闊平正,七寶所成,城中七寶樓閣,美妙莊嚴,街道廣闊清淨,猶勝天國,居民身有光明,無需日月燈光,食自然粳米,著自然衣服,五欲具足,無需勞苦營謀。時人壽命八萬四千歲,女人五百歲始論婚嫁,但不戀情欲, 恒處禅定,身心安樂,無寒熱風火等病,無種種煩惱及疾病等苦,諸根恬靜、面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

  彌勒大成佛經言:“唯有叁病,一者飲食,二者便利,叁者衰老。”但“設有便利,地裂受之,受已還合,生赤蓮華,以散穢氣。時世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行詣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取盡。命終多生大梵天上,及諸佛國。”可知彌勒菩薩當來下此土成佛時,衆生福報大,善根深,非今日娑婆世界的衆生可比。但此皆由釋尊今日,在五濁惡世中,勤苦教化衆生,令種善根,培植福德所致。是以彌勒菩薩成佛後,盛贊釋尊難行能行,功德難思。

  5·八相成道叁會說法

  凡是應身佛,皆具足降生、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輪,入涅槃等八相。彌勒菩薩,將來降生于閻浮提中印度,大婆羅門家,父名修梵摩,母名梵摩拔提,雖入母胎,但天體明淨,獨遊天宮,塵垢不染。及其出胎,身紫金色,具叁十二相,身高叁十二丈,相好無比,力大無窮,身諸毛孔,放不思議光,所照無限,常光環繞身外四周一百由旬,天上日月,人間珠寶燈火,盡失其光。見者自增福慧,得脫叁塗,超生人天,受勝妙樂。

  菩薩福報所感,國中王及臣民皆持七寶臺,七寶帳幔幡蓋,及諸器皿,奉獻供養。菩薩受已,即分贈諸婆羅門。但婆羅門衆爲爭寶物,而毀諸寶器,以求均分,菩薩因此感慨世間事物無常,變易敗壞,生滅不住,發心出家,自剃須發,于龍華樹下,朝坐道場,晚初夜分,即降四魔,成等正覺而說偈言:“久念衆生苦,欲拔無由說;今者證菩提,霍然無所礙。亦達衆生空,本性相如實,永更無憂苦,慈悲亦無緣,本爲救汝等,國城及頭目,妻子與手足,施人無有數,今始得解脫,無上大寂滅,當爲汝等說,廣開甘露道,如是大果報,皆從施戒慧,六種大忍生,亦從大慈悲,無染功德生。”時帝釋梵王及天龍八部,聞佛說偈,即雨花供佛,請轉*輪,佛即爲天等,轉八聖道*輪。

  之後,讓法王與八萬四千大臣,亦到花林園禮佛,發心出家,未舉頭頃,須發自落,袈裟著身,便成沙門。佛爲新出家衆共入翅頭末城,坐于從地湧出,過去諸佛所坐的金剛寶座,轉正*輪,宣說四谛十二因緣,及叁十七道品助道之法。由于法音宣布,感動天地,諸天王鬼神,悉皆唱言:“佛日出時,降法雨露,世間眼目,今者開始。”如是天龍八部展轉相唱,大地衆生,凡與佛有緣的,聞言皆來禮佛、聞法,發心出家。時國王千子,除其繼嗣王位者外,余皆于佛前出家爲比丘。轉輪王寶女亦與八萬四千婇女,俱共出家爲比丘尼。時彌勒佛再叁贊揚釋迦牟尼佛功德,其偈言:

  “忍辱勇猛大導師,能于五濁不善世,

  教化成熟惡衆生,令彼修行得見佛。

  荷負衆生受大苦,令入常樂無爲處,

  教彼弟子來我所,我今爲汝說四谛,

  亦說叁十七菩提,莊嚴涅槃十二緣,

  汝等宜當觀無爲,入于空寂平無處。”

  屆時,凡是在釋尊法中聞法修行,曾種善根者,皆得值佛聞法。佛初會說法,有九十六億人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得證阿羅漢,叁明大通,及八解脫。叁十六萬天子,二十萬天女,發阿褥多羅多藐叁菩提心。天龍八部,有得須陀渲果,有種辟支佛道因緣者,有發無上道心者,其數衆多,不可稱量。

  之後,佛與九十六億大比丘僧,及國王大臣等八萬四千比丘等,出翅頭末城,遊至常林園,重閣講堂,次會說法,時閻浮提城邑聚落,諸小國王,長者居士,及諸四姓,皆來聚集龍華樹下。佛再次演說四谛,十二因緣等法時,有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道,他方諸天八部衆,及六十四億恒河沙人,發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住不退轉位。

  第叁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果,叁十四億天龍八部發菩提心。彌勒世尊,叁會說法,廣度人天已,率衆入城乞食,現通說法,普利人天。受梵王、帝釋、四大天王、瞻仰贊歎,及城中居民,次第供養已,與諸比丘、比丘尼,還歸花林園,深入禅定,七日七夜,寂然不動。諸佛弟子,行于禅定,皆得離欲。後釋提桓因,及六欲天子,說偈勸請:

  “世間所歸大導師,慧眼明淨見十方,

  智力功德勝諸天,名義具足福衆生,

  願爲我等群萌類,將諸弟子詣彼山,

  供養無惱釋迦師,頭陀第一大弟子,

  我等應得見過佛,所著袈裟聞遺法,

  忏悔前身濁惡劫,不善惡業得清淨。”

  遂與諸大弟子,共往耆者崛山,登狼迹山頂,舉足按地,十八種震動相,再用手分擘山石,使石壁向左右分開,如轉輪聖王的金城門,頓然開啓。時梵王見迦葉尊者,處于滅盡定中,持天香油,灌尊者頂,複擊大楗槌,吹大法蠡,表示恭敬,請尊者出定,並號召人天,同來敬禮。

  滅盡定,又名滅受想定,即滅盡前六種識心及心所法,使心不起的禅定。昔日釋迦世尊,爲令正法久住,以袈裟授迦葉尊者,囑其住于雞足山,待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八相成道時,親授衣缽。今彌勒菩薩既已成佛,叁會說法,廣度人天,乞食入定已,受梵王帝釋請,率衆來此,動大定,擘山石,迦葉尊者,即從滅盡定出,開目即見彌勒佛,及百萬人天在前,故整衣袒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將釋尊所遺僧伽梨,授與彌勒佛,而作是言:“大師釋迦牟尼,多陀伽度,阿羅阿,叁藐叁佛陀,臨涅槃時,以此法衣付囑于我,今奉世尊。”

  釋尊住世人壽百歲,身高不出一丈,釋尊應身亦僅丈六,但彌勒佛在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下生人間,時人身高十六丈,佛身高叁十二丈。(有說佛身高千尺,時人身高五十丈)是以,釋尊遺留的袈裟,僅能蓋覆彌勒佛二指。時佛之弟子,見迦葉尊者身小如蟲,對彌勒佛言:“雲何今日,此山頂上有人頭蟲,短小醜陋,著沙門服,而能禮拜恭敬世尊?”

  彌勒佛呵誡衆人,勿生輕慢心,隨即介紹迦葉尊者,是釋尊常隨弟子中,頭陀第一者;身體金色,舍金色婦,出家修道,慈愍貧者。因受佛囑,保持袈裟,付授于我。時衆聞言,恭敬作禮,不敢輕慢。佛即命迦葉,現通說法。

  迦葉尊者,踴身空中,作十八種神變,出梵音聲,說釋尊十二部經。大衆聞已,怪末曾有,八十億人,遠塵離垢,得阿羅漢道,無數天人發菩提心。迦葉現通說法已,繞佛叁匝,作禮而退,還歸本所住處,以自火焚身,入于涅槃。時佛贊言:“善哉!大禅德釋迦師子大弟子迦葉,于彼惡世能修其心。”迦葉身骨亦說偈言:“頭陀是寶藏,持戒爲甘露,能行頭陀者,必至不死地,持戒得生天,及與涅槃樂。”說畢,如琉璃水,還入塔中,至此,傳授袈裟儀式,亦告終結。

  彌勒佛住世六萬億歲,正法住世六萬歲,像法住世二萬歲,度生無數。凡彌勒菩薩因中曆劫修行,所教化的衆生,及在釋尊教法中,聞法修行,或種善根者,悉皆得度,遠離生死,離苦得樂。

  (叁)應有正確的認識

  以上,關于世界末日,及彌勒菩薩的事迹,是根據釋迦佛在起世經,起世因本經,阿含經,及彌勒菩薩上生經,下生經,大成佛等經所說,並非本人假設,希望各位深…

《正見與邪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出世與入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