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D>
26
離惡知識,親近善友
(6)以此爲依,不舍遠離轭,與諸有情共止住故,及與所余共止住故
27
成四梵行,遊戲五通
(7)以此爲依,領受清淨世間智大福資糧威德修果故
28
常依真智于
(8)于世間智不知喜足,尋求修治出世智故
29
于諸衆生邪行正行,俱不舍棄
(9)不能堪忍觸惱過失〔應斷〕
30
言常決定
(10)不決定說教授過失〔應斷〕
31
貴真實法
(11)不如其言所作過失〔應斷〕
32
一切所作,菩提爲首
(12)有染愛心過失〔應斷〕
※無著《攝大乘論本》卷中(大正31,141c19-142b2)說菩薩有叁十二法,但論文卻出現叁十八句?今對應十六種業,表解如下:
總標
| 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
| 十六種業
| |
01
| 令入一切智智故
| 一、展轉加行業
| |
02
| 自知我今何假智故
| 二、無顛倒業
| |
03
| 摧伏慢故
| 叁、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
| |
04
| 堅牢勝意樂故
| 四、不動壞業
| |
05
| 非假憐愍故
| 無染系
| 五、無求染業
|
06
| 于親非親平等心故
| 恩非恩無愛恚
| |
07
| 永作善友乃至涅槃爲後邊故
| 生生恒隨轉
| |
08
| 應量而語故
| 語業
| 六、相稱身語業
|
09
| 含笑先言故
| 身業
| |
10
| 無限大悲故
| 七、于苦于樂于無二中平等業
| |
11
| 于所受事無退弱故
| 八、無下劣業
| |
12
| 無厭倦意故
| 九、無退轉業
| |
13
| 聞義無厭故
| 十、攝方便業
| |
14
| 于自作罪深見過故
| 十一、厭惡所治業
| |
15
| 于他作罪不瞋而誨故
| ||
16
| 于一切威儀中恒修治菩提心故
| 十二、無間作意業
| |
17
| 不希異熟而行施故
| 布施
| 十叁、勝進行業
|
18
| 《附錄一:「真實菩薩的叁十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