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積經講記》講義▪P15

  ..續本文上一頁,一定「有千子」具足。但如還「未有一人有」轉輪「聖王」相時,「聖王于」這幺多的王子「中」,就「不生子想」。什幺是聖王相?出胎後,有叁十二相具足。215在胎時,母後的心意清淨,少煩惱,身體安和;還有天龍等來衛護的瑞相。

  千子雖不能成轉輪聖王,但到底是聖王的王子,怎幺說不生子想呢?要知道,子,第一是自己的血統;第二是能繼承自己的家業。千子們都沒有輪王相,將來不會繼承王的尊位,統理國政,那就會覺到還不是太子。

  2、這一比喻,如來合法說:「如來」是輪王一樣,自成佛教化以來,「雖有百千萬億聲聞」賢聖,爲如來的「眷屬」。如來說法時,聲聞衆是雲屯霧集的,「圍繞」如來,莊嚴法會。但在這大衆中,如「無菩薩,如來」也就「于」聲聞衆「中,不生子想」。因爲這都不是當來下生,繼承佛位的佛子。216

  二、迦葉!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懷妊七日,是子具有轉輪王相,諸天尊重,過余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紹尊位,繼聖王種。如是迦葉!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根,如胎王子,諸天神王深心尊重,過于八解大阿羅漢。

  1、相反的「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忽然「懷妊」了。雖還只是「七日」,但「是子具有轉輪王相」。當時,臣民們雖還不知道,而「諸天」──天龍八部217,都「尊重」胎中的王子,而來護衛他,超「過」了其「余諸子」,年長而「具身力」的人。天龍等爲什幺如此?因爲「是胎」中的「王子」,將來生下來,「必」定「紹」承輪王的「尊位,繼」續「聖王」的「種」胤218,主持國政,利益民衆,遠過其他王子的功德。

  2、如來再合喻說:「迦葉!初發心菩薩,亦複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根」──沒有顯而可見的菩薩德相,不是一般人所能認識,「如胎」中的「王子」,也還只是精血凝和,沒有眼耳等根相。但「諸天神王」──天龍八部們,卻「深心尊重」初發心菩薩,勝「過于八解」脫的「大阿羅漢」。219

  3、在聲聞乘中,最高的聖果,是阿羅漢位。阿羅漢是梵語,意思是斷盡了煩惱,生死已盡,應受人天的供養。約斷煩惱,證法性,了生死說,阿羅漢是一樣的。但約定力、通力、悲心、世俗智來說,淺深也大有差別。其中俱解脫阿羅漢能得八解脫:220

  一、內有色想外觀色解脫;

  二、內無色想外觀色解脫;

  叁、淨身作證具足住解脫;

  四、空無邊處解脫;

  五、識無邊處解脫;

  六、無所有處解脫;

  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八、滅受想定解脫。

  這是定力極深,具足叁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說菩薩的功德,比聲聞的自利功德大,還容易信解。現在說菩薩最初發心,什幺功德還沒有,就比得八解脫的大阿羅漢還高,就難免有人懷疑了。

  叁、所以者何?如是菩薩名紹尊位,不斷佛種。

  所以佛又說明理由:「如是菩薩」,雖還沒有成就菩薩根,但已「名」爲能繼「紹」如來的「尊位」者,能使未來「不斷佛種」。有了菩薩,就有佛佛相承,廣大無盡的普利衆生,這那裏是八解羅漢可及呢!

  戊四 初心希有勝

  己一 勝出聲聞

  (p.149)迦葉!譬如一琉璃珠,勝于水精如須彌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便勝聲聞辟支

  佛衆。

   第四是初心希有勝。上說菩薩的種姓尊貴,已說到初發心菩薩的尊貴,現在如來承上意而更爲譬說。

  一、迦葉!譬如一琉璃珠,勝于水精如須彌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便勝聲聞辟支佛衆。

  1、「迦葉,譬如一」顆小小的,蔚藍色的「琉璃珠」,價值與妙用都「勝于水精」──一般的水晶,那怕水晶大得「如須彌山」那樣。

  2、「菩薩」也如此,「從初發心」以來,即使位居凡夫,「便勝」于「聲聞辟支佛衆」。

  二、勝于聲聞、辟支佛二衆之理由

  聲聞,一向是大衆共住的。

  辟支佛,譯義爲獨覺。其實除「麟角喻辟支」一人出世而外,其余也都是衆多共住

  的。221

  上文說初發心菩薩,勝過八解脫的大阿羅漢。現在進一步說,不要說得八解脫的,就是無數的二乘無學衆,也不及一位初心菩薩呢!

  己二 人天禮敬

  (p.150)迦葉!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來拜谒。菩薩亦爾,初發心時,諸天

  世人皆當禮敬。

   初發心菩薩,不但勝過二乘,而且也爲人天所尊敬。

  一、迦葉!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來拜谒。

  如來舉喻說:「迦葉!譬如」剎利「大王夫人」,當他誕「生」王「子」的「日」子,所屬的「小王」及「群臣」,都要「來拜谒222」,爲他是王子而慶賀。

  二、菩薩亦爾,初發心時,諸天世人皆當禮敬。

  這樣,「菩薩」也如此。「初發心時,諸天」與「世人,皆當禮」拜恭「敬」,因爲他是菩薩,是佛的種姓,是未來佛。凡夫沒有慧眼,或者會輕視初心菩薩,所以佛特地說應尊敬。223

  戊五 普利衆生勝

  (p.150)迦葉!譬如雪山王中生諸藥草,無有所屬,無所分別,隨病所服,皆能療治。菩

  薩亦爾,所集智藥,無所分別,普爲衆生平等救護。

   第五是普利衆生勝。

  一、迦葉!譬如雪山王中生諸藥草,無有所屬,無所分別,隨病所服,皆能療治。

  佛舉比喻說:「迦葉!譬如雪山王」──喜馬拉耶山區,近印度西北區的大山,終年積雪,極高極大,所以叫雪山王。在這大雪山「中,生諸藥草」。這一地區,古代是不屬于任何國家,也不屬于任何人的,所以雪山的一切藥草,也都「無有所屬」。因爲不是屬于誰的,所以不問是什幺人,「無所分別」。只要是「隨病」所宜──對症的話,就能隨「所服」的藥,而「皆能療治」。

  二、菩薩亦爾,所集智藥,無所分別,普爲衆生平等救護。

  「菩薩」也如此,修行「所集」的,以智爲主的一切法門,如雪山的各種藥草一樣,所以叫「智藥」。對人的貴賤、貧富、智愚,都「無所分別」,一視同仁,而能「普爲」一切「衆生」,作「平等救護」,解脫衆生的苦惱。224

  戊六 出生如來勝

  (p.151)迦葉!譬如月初生時,衆人愛敬逾于滿月。如是迦葉!信我語者,愛敬菩薩過于

  如來。所以者何?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第六出生如來勝。人天應尊敬菩薩,而且要敬重到極點。

  一、迦葉!譬如月初生時,衆人愛敬逾于滿月。

  對于這,如來又舉喻說:「迦葉!譬如月初生時」,印度的民俗,就舉行非常隆重的新月祭。225所以說:「衆人愛敬」這新月,「逾」越了十五晚上的「滿月」。226

  我們中國人,是喜愛滿月的。但在印度,除了團圓的滿月外,還敬愛新月,因爲新月是象征著光明的出生,從此一直向大圓滿的光明而前進。

  二、如是迦葉!信我語者,愛敬菩薩過于如來。所以者何?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如來說了這一比喻,才合喻說:「迦葉」!大家如相「信我」的「語」言,那幺「愛敬菩薩」,就應該「過于」對「如來」的尊敬。爲什幺呢?因爲如來如滿月,初發心菩薩如新月。大乘經中,有以月光漸增到圓滿的比喻,說明菩薩的從初發菩提心,到無上菩提的圓成──成佛。從愛敬新月的意義,就可知特別愛敬菩薩的意義,「由」于從「諸菩薩」,能出「生如來」呀。沒有菩薩,就沒有佛,佛是從菩薩生的。這就顯出菩薩的重要,應受世人最高的崇敬了!

  戊七 衆生福田勝

  (p.152)迦葉!譬如愚人舍月,禮事星宿。智者不爾,終不舍離菩薩行者,禮敬聲聞。

  第七衆生福田勝。

  菩薩這樣的可崇敬,那自然應尊敬菩薩,菩薩才是我們的殊勝福田。

  一、迦葉!譬如愚人舍月,禮事星宿。

  如來又舉喻說:「迦葉!譬如愚人,舍」棄了圓滿光明的「月」亮,反而去「禮」拜「事」奉那些「星宿」,如北鬥星,二十八宿227等。

  二、智者不爾,終不舍離菩薩行者,禮敬聲聞。

  這是怎樣的顛倒?如以菩薩爲月亮,那星宿就如聲聞衆了。這樣,有「智者不」會那樣的顛倒,「終不舍離菩薩行者」,真實福田,反而去「禮敬」那小乘的「聲聞」行人。

  戊八 聲聞依止勝

  (p.153)迦葉!譬如諸天及人,一切世間,善治僞珠,不能令成琉璃寶珠。求聲聞人亦複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終不能得坐于道場,成無上道。迦葉!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無量珍寶,如是教化成就菩薩,能出百千無量聲聞、辟支佛寶。

  第八聲聞依止勝。

  這末後一喻,從不應禮敬聲聞而來,原來聲聞還是從菩薩出生的呢!菩薩爲聲聞根

  本,大乘法爲小乘法根本,拿這點來結贊菩薩的殊勝。

  一、迦葉!譬如諸天及人,一切世間,善治僞珠,不能令成琉璃寶珠。求聲聞人亦複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終不能得坐于道場,成無上道。

  如來舉治珠的譬喻:珠,不僅是生成的,也還要經人力的修治。古法,治珠要經磨、押、穿──叁個過程,才能顯出珠所具的光澤。

  現在佛對迦葉說:「迦葉!譬如諸天」,或者是「人,一切世間善」于「治」珠的治珠師,假使所治的是「僞珠」,那無論怎樣的修治,也「不能令成」無價的「琉璃寶珠」,這是僞珠的品質限定了的。

  這樣,「求聲聞人,亦複如是」。他發的是出離心,沒有悲願,但求自苦的解脫。這也決定了他,無論聲聞人所有「一切持戒」功德,「成就」甚深的「禅定」功德,熏修得怎幺好,也「終不能得坐于道(道是菩提的舊譯)場」,而「成無上道」。總之,聲聞人無論如何修持,也不能成佛。

  二、迦葉!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無量珍寶,如是教化成就菩薩,能出百千無量聲聞、辟支佛寶。

  再舉喻來說菩薩:「迦葉!譬如」治珠師所「治」的,是一顆毗「琉璃珠」。經過一番琢磨修治,就能顯出琉璃珠的妙用。據說,從琉璃珠,「能」引「出百千無量」數的各種「珍寶」。

  拿這來比喻,那就「是教化」發菩提心,起大…

《《寶積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