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流」中,爲了要「渡」脫生死「衆生」,使他們「斷于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486衆生爲煩惱而漂流生死,如在瀑流的漂蕩、洄漩中,不能自脫一樣。所以度脫生死河中的衆生,主要爲斷衆生的煩惱;煩惱如瀑流一樣,所以叫四瀑流。487
要渡生死瀑流中的衆生,應「當」修「習」佛法;而這一切佛法,如能在河流中往來的船只一樣,所以譬喻爲「法船」。學習佛法而有所成就,如有了法船一樣,可以「乘此法船,往來生死」河流。自己依法船而不致陷溺,也就能在生死河中「度脫衆生」。這樣的佛法船,自度度他,是菩薩所應勵力修學的。
那到底什幺是「菩薩所習」學的「法船」呢?這當然是一切佛法。以法爲船,所以就以種種佛法功德,來比喻船只所有的一切。
2、先舉一一的譬喻:
謂(1)平等心,一切衆生爲船因緣;(2)習無量福,以爲牢厚清淨戒板;(3)行施及果以爲莊嚴;(4)淨心佛道爲諸材木;(5)一切福德以爲具足堅固系縛;(6)忍辱柔軟憶念爲釘;(7)諸菩提分堅強精進,最上妙善法林中出;(8)不可思議無量禅定,福德業成善寂調心,以爲師匠;(9)畢竟不壞大悲所攝,以四攝法廣度致遠;(10)以智慧力防諸怨賊;(11)善方便力,種種合集四大梵行以爲端嚴;(12)四正念處爲金樓觀;(13)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爲疾風;(14)五根善察,離諸曲惡;(15)五力強浮;(16)七覺覺悟,能破魔賊;(17)入八真正道,隨意到岸,離外道濟;(18)止爲調禦;(19)觀爲利益;(20)不著二邊,有因緣法以爲安隱。
(一)、修「平等心」,救護「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爲」成就法船的「因緣」。因緣不具足,造船不能成就。佛法依衆生而起,沒有衆生,也就沒有佛法。488所以于一切衆生的平等心,爲法船的因緣。
(二)、修「習無量福」德,主要是清淨戒行。有了清淨戒,那就人間天上,不會墮落。否則自己淪墜惡道,還想救衆生嗎?這無量福德,「爲牢」固堅「厚」的──「清淨戒」行,如船「板」一樣,牢固堅厚,不會沈沒。
(叁)、修「行」布「施及」布施的「果」報,在人天中,受種種的富樂自在。就「以」此「爲」法船的「莊嚴」,莊嚴即精美的裝飾,富麗堂皇。
(四)、「淨心佛道」──于佛菩提而生清淨信心(菩提心),「爲」成就法船的「諸材木」。這是造作大船的主材,如房屋有棟梁一樣。
(五)、除上布施、持戒、淨信以外,廣修其他的「一切福德」。這一切福德,「以爲」法船所有的,「具足」而「堅固」的「系縛」。什幺是系縛?如船只要有足夠而堅固的纜索,才可以牢系上岸。
(六)、修「忍辱」、心性「柔軟」,不失正「憶念」。這樣的柔忍而攝受衆生,正念而不忘佛道,「爲」法船的「釘」子,緊密的結合而不致破散。
(七)、「諸菩提分」,是成就菩提的因素;這都從「堅強精進」中修習成就。這些菩提分法,如造成法船的一切材木;從精進中來,所以是從「最上妙善」的「法林中出」來。
(八)、修「不可思議」的「無量禅定」:無量是四無量,禅是四禅,定是四無色定,合爲十二門禅。以「福德業」所「成」就的這些極「善」靜「寂」,極善「調」伏的定「心」,「以爲」造成法船的工「師匠」人。工師的審慎精製,如以定心而成就一切功德。
(九)、法船是盡未來際的廣度衆生,這是由于「畢竟不壞」──不變異的「大悲」心「所攝」受。依大悲心,而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攝導衆生。悲心是這樣的深徹堅固,四攝是這樣的方便攝受,所以法船能「廣度」衆生,「致遠」──到達極遠的目的地。廣度是化衆生;致遠是成佛道。
(十)、在法船的往來生死中,「以智慧力」覺照一切,這才能「防」護「諸怨賊」,不爲魔外煩惱所壞。
(十一)、從智慧所起的「善方便力」,能「種種合集四大梵行」。四梵行是:慈無量,令一切衆生得樂;悲無量,令一切衆生脫苦;喜無量,見衆生的得福樂而隨喜;舍無量,于一切衆生住平等舍。這方便所起的梵行,「以爲」法船的大莊「嚴」。
(十二)、「四正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爲」法船上的「金樓觀」。什幺是金樓觀?在船的上層高處,建一金屬的樓臺,以便瞭望海中的一切。四念處觀一切法不淨、苦、無常、無我,如金樓觀一樣。
(十叁)、「四正勤行、四如意足」,是精進力,定通力,能推進大乘法船,往來生死海,救度衆生,所以如推動船帆的「疾風」489一樣。
(十四)、「五根」,是信、進、念、定、慧,以慧根爲主。所以能「善」巧觀「察」法船所行的航道,遠「離諸」險「曲」的「惡」道,而平安的前進。
(十五)、「五力」呢,那是「強」大的「浮」力,能載重而不致沈沒。
(十六)、「七覺」分能「覺悟」大衆的昏迷,所以「能破魔賊」。如船在海中,能隨時覺察,就不會爲海盜等侵襲。
(十七)、八正道,如八條正確的航線。法船進「入八真正道」,就能「隨意到」達涅槃彼「岸」,安穩的上岸遊樂,不會誤入歧途,所以能「離外道濟」。濟是津濟490,也就是渡頭、碼頭。外道渡頭,即外道教化到達的地方。
(十八)、止與觀,爲修行的主要法門。在大乘法船中,以修「止爲調禦」,即駕駛者。一心一意的駕駛,如製心一處的止。又以修「觀爲」真實「利益」,因爲唯有正觀,才能得真實的自利利他。
(十九)、這樣的法船,運衆生從此(岸)到彼(岸),又從彼還來此岸,「不著」于生死涅槃的「二邊」,無盡的利濟衆生。
(二十)、「有」無量法門的「因緣法」,圓滿究竟,所以能「爲」衆生作「安隱」,能得安樂。
上來二十句,以佛法喻船的一切;以船喻佛法的救度衆生。
1. 于一切衆生的平等心
製造法船的因緣
2. 習無量福(清淨戒行)
如船板一樣,牢固堅厚
3. 行施及施果,以受種種的富樂自在
以此爲法船的莊嚴
4. 淨心佛道(淨信)
造作大船的主材
5. 廣修一切福德
如船只要有足夠而堅固的纜繩
6. 柔忍而攝衆生,正念而不忘佛道
如船只的釘子
7. 諸菩提分皆從堅強精進中修習成就
製造法船的一切木材皆來自于最上妙善的法林(森林)
8. 修習無量禅定,成就善寂調心
如工師匠人的審慎精製
9. 以大悲心、四攝法攝導衆生
如法船能廣度衆生到達極遠的目的地
10. 以智慧力防諸怨賊
船上的燈明?
11. 以善方便力,合集四梵行
法船的大莊嚴
12. 修四念處
如船上的金樓觀(瞭望臺)
13. 修四正勤、四如意足
如推動船帆的疾風
14. 以五根爲導航(以慧根爲主)
善觀察法船所行的航道
15. 五力
如強大的浮力
16. 修七覺分,破除魔賊
如船在海中,能隨時覺察,就不會爲海盜等侵襲。
17. 入八正道,隨意到岸
八條正確的航線,不令誤入外道渡頭。
18. 止爲調禦,觀爲利益
止如駕駛者一心一意的駕駛;觀如駕駛者善于辨別前方。
19. 不著二邊(生死、涅槃)
如船只的往來兩岸,利濟衆生。
20. 無量法門的因緣法
爲衆生作安隱,能得安樂。
3、菩薩以正法來號召攝受與救脫衆生
大乘廣博無盡辯才,廣布名聞,能濟十方一切衆生,而自唱言:來上法船,從安隱道,至于涅槃,度身見岸,至佛道岸,離一切見。
菩薩應修學佛法,從生死海中度脫衆生,如船一樣。而修學法門得成就的人──菩薩,就如船主一樣。上面說明了法船,以下要說法船的主導者。
菩薩怎樣的宣傳號召,引導衆生來同登法船呢?「大乘」菩薩具備了「廣博」的「無盡辯才」,這對于折伏外道,化導愚蒙,是非常重要的。經說四無礙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樂說無礙解。491有了這四無礙解,才能說法的辯才無盡。這樣的大菩薩,真的無人不知。菩薩有了這樣的功德,所以德聲「廣布,名聞」十方,也就因此「能濟」度「十方一切衆生」。
菩薩以此法船度衆生時,「自」己宣「唱」佛法說:「來」!大家來登「上」這佛「法」的大「船」!大家如登上這法船,就是歸依叁寶,依法修學。這樣,生死苦海中的衆生,就能「從安隱」(與穩同492)的正「道」,一直前進,而「至于涅槃」。
這就是「度」脫「身見」──我見的此「岸」,而「至佛道」的彼「岸」。要知道不脫生死,只是我見系縛。有了我見,就是世間,就是生死,就是此岸。一切法空無我,是破除我見而入佛道的正道。所以要到佛彼岸,必須「離」我見爲本的「一切見」。有我見,就有常見斷見,一見異見,有見無見……六十二493種見趣,如滋蔓叢生,不易清除。唯有截除我見根本,一切枝末的見趣,才從此永盡。斷我見,離一切見的佛道,就是一切法空無我、無相、無願、不生不滅、不取不舍的正法。
菩薩以法船度衆生,主要是宣揚正法,以正法來號召攝受衆生,救脫衆生于生死大海。
4、菩薩盡未來際的廣度衆生
如是普明!菩薩摩诃薩應當修習如是法船,以是法船,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脫漂沒長流衆生』。
爲衆生學的法船普度,已如上廣說。
末了,結告「普明」菩薩:「菩薩摩诃薩,應當修習」這樣的「法船,以是法船」,在「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無量數)劫」中,一直「在生死中,度脫漂沒」于「長流」的「衆生」。衆生在生死流中,頭出頭沒,如不遇佛法,永無了日,所以說長流。所說的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舉一極長的時間來說,其實菩薩的廣度衆生,是盡未來際,無窮無盡。菩薩應這樣的度衆生,就不能不爲了衆生而修習這樣的法門。494
丁四 速疾道學…
《《寶積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