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積經講記》講義▪P8

  ..續本文上一頁。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衆生。

  十四、陰雲喻:

  本喻有晴明、陰雲二喻;但從稱歎菩薩功德來說,只有陰雲一喻。先反喻:「如天晴明時」,虛空「淨無雲翳」,那是「必無雨相」。

  這如「寡聞菩薩」一樣,慧力不足,不會說法,必「無法雨」的。然後正喻說:「如天陰雲時,必能降雨,充足衆生」的需求。真實菩薩也是這樣,「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衆生」。104如《法華經》所說:叁草二木,各得受潤生長一樣。105

  己七 輪王、摩尼珠

  (p.88)迦葉!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則有七寶。如是迦葉!菩薩出時,叁十七品現于世間。

  十五、輪王喻:轉輪聖王,是統一天下,以正法化世的仁王。

  據說,「隨轉輪王所出」的世界,就「有七寶」出現。七寶是:

  1、軍事領袖的主兵臣寶;

  2、理財專家的主藏臣寶;

  3、化洽宮內的女寶(王後)。

  4、象寶;5、馬寶,是快速的交通工具。

  6、珠寶是夜光珠,在黑夜中照明軍營。

  7、輪寶是圓形武器,從千裏萬裏外飛來,威力驚人,見了都無條件的降伏。

  「菩薩出」世「時」,也有七寶──「叁十七品現于世間」。叁十七品,即叁十七道品,爲修行解脫的德行項目。叁十七品也分爲七類:

  1、四念處(身、受、心、法)

  2、四正勤(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3、四神足(欲、精進/勤、念/心、思惟/觀)

  4、五根(信、精進、念、定、慧)

  5、五力(信、精進、念、定、慧)

  6、七菩提分(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

  7、八聖道分(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這與輪王的七寶一樣。

  (p.89)迦葉!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十六、摩尼珠喻:摩尼珠,義譯爲如意珠,這是非常神妙的!

  「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就會「有無量金銀珍寶」,從摩尼珠中出來。

  菩薩也是這樣,「隨所出處」,化導衆生,就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辟支佛,即緣覺或獨覺。聲聞與獨覺,爲小乘二聖,都從大乘菩薩而來。106

  上輪王喻,說明了有菩薩就有法寶;摩尼珠喻,說有了菩薩,就有小乘聖者──人寶。

  己八 同等園

  (p.89-90)迦葉!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薩亦爾,真淨心故,于衆生中平等教化。

  十七、同等園喻:

  「如忉利諸天」人,本來隨福力大小,穿的、吃的、用的、玩的,都優劣不同。可是進「入同等園」去遊玩時,「所用之物」,就一律「同等」,沒有差別了。同等園,爲忉利天四園之一,唐譯作雜林園。107

  菩薩也是這樣,由于真「淨心」的體驗,證得平等不二法性。本著真淨平等來觀一切,所以能「于衆生中平等教化」,不生差別想。教法的差別,只是適應的機感不同而已。108

  己九 咒藥、糞穢

  (p.90)迦葉!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菩薩結毒亦複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十八、咒藥喻:

  「如咒術藥力」,能使「毒不害人」。毒,或是毒藥,或是蛇蠍等毒,本是要傷害人命的。但如以藥力來消解,或以咒術來製伏,毒力就不會害人了。

  這樣「菩薩」的「結(使)毒」,雖本來是使人作惡,使人墮落的。但有了「智慧力」,雖有煩惱結毒,也就「不墮惡道」。所以說:『若人生世間,正見增上者,雖複百千生,終不墮地獄』109。結毒爲菩薩的智慧所製伏,雖有而不成大害。這所以菩薩能不斷盡煩惱,久在生死中度衆生,而沒有墮落的危險。

  (p.91)迦葉!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菩薩結使亦複如是,所有遺余,皆是利益,薩婆若因緣故。

  

  十九、糞穢喻:

  「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垃圾呀,糞便呀,非立即清理不可。可是,到了農夫手裏,「若置」放在「甘蔗、蒲桃田中」,作爲肥料,那不但不討厭,反而「有利益」了。

  「菩薩結使」,也是這樣。在凡夫、小乘人看來,這是最要不得的。可是在菩薩心中,除了斷除的以外,「所有遺余」的善根愛等,不但不壞,反而「皆是利益」,因爲這是「薩婆若因緣」。菩薩有煩惱的剩余,所以能生叁界,在生死中度衆生;因爲這樣,才能成就薩婆若。菩薩對于煩惱,如農夫的糞穢一樣,不但不嫌惡他,而且還要好好的利用他。

  上喻說菩薩有煩惱而不爲害;下喻說菩薩有煩惱,才能成佛。110

  丙二 習甚深中觀

  丁一 明正觀真實

  戊一 開示中觀

  己一 標說

  (p.92)如是迦葉!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常應修習正觀諸法。雲何爲正觀?所謂真實思惟諸法。

  一、承先啓後

  1、菩薩積集無邊正行的福智資糧,等到正行成就,也就是「資糧位」滿,要進入「加行位」,正觀法性以趨入見道(登初地)了,所以接著說修習甚深中觀。

  2、但並非以前不曾修習,早已是從聞而思,從思而修。不過進入加行位時,專重于中觀的修習罷了!

  3、在這一大章中,也是先明菩薩的修習,再贊說菩薩的功德。明正觀真實中,分叁科111,第一是開示中觀。

  二、中觀、正觀的語義

  1、依本經及中觀家的意思,正觀、中觀、真實觀,爲同一含義的不同名詞。不邪爲正,不偏(二邊)爲中,不虛妄爲真實。古稱中觀論爲正觀論;睿公又說:『以中爲名者,照其實也』112。所以佛法的中觀,不是模棱兩可,協調折中,而是徹底的,真實的,恰到好處的。中觀、正觀,都是觀察究竟真理的觀慧。

  2、說到觀,梵語(vipaZyana)毗缽舍那。經上說:『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毗缽舍那』113。所以觀與止的德用不同,是思擇的,推求的,觀察的。不過觀有世俗的,勝義的不同;中觀是真實的思擇、推求,是勝義的觀。114

  叁、順向于究竟真實的正觀

  1、說到這裏,應知一般衆生的心識作用,都是不曾經過尋求真實,而只是隨順世俗安立的。不要說常識的,就是科學、哲學,被稱爲精密的,求真的,也不過是常識的精製。依據一些假定的原理,或以爲『自明』115的東西,來假定、推論、證實。從沒有能夠不預存成見,不假定原理,真從現實事相去直探真實的。衆生的一般心境如此,所以無論是常識,或常識的精製品──科學、哲學,都只能在相對世界中,尋求相對的真實(現代的相對論,也不能例外),而不能徹見究竟的絕對真實。也就因此,不能徹了真實,所以不能徹底解脫。

  2、唯有佛才能正覺了,解脫了(以此教化衆生,同得正覺、解脫)。佛是從事事物物的緣起依存中,發見事物的矛盾對立,從此而深入透出,契入真實。這是不同于世間的一般思想方式,而有獨到的、特殊的觀法,所以叫勝義觀。

  在修學時,雖還是衆生的虛妄識,但與一般的思想方式不同,不隨順世俗,而卻能順向于究竟的真實。有了這獨到的,不共世間的觀慧,所以能不落世間常情,豁破兩邊,直入真理。能契應絕對的真實,才能真正的了脫生死。

  這是不同于世俗心境的甚深觀。說難呢,不論怎樣的聰明,就是能從星球上來回,還不是世間常途,與此事無關。說容易呢,七歲沙彌均提,愚笨如周利盤陀伽,都徹證了(沒有悲願方便,就成爲小乘)。約世俗心境所不能契入說,所以稱爲甚深最甚深。116龍樹菩薩綜集經中的深觀,而作《中觀論》,最完備的開示了中道的正觀,爲求解脫的不二門(瑜伽大乘師,對本章作「十叁種中道觀」117來解說,不及中觀大乘的精要)。

  四、經文大意

  1、世尊要開示中觀,先總標勸學說:「迦葉!菩薩欲學是寶積經」──法門,那就常「常應修習正觀諸法」。寶積法門,不但是廣大正行,而更重要的是甚深中觀,所以對于一切法(《般若經》中列舉一切法,從五蘊到佛無上菩提)118,要或別或總的,常修正觀。

  2、但這句話,還不大明白,所以問「何爲正觀」?世尊解說爲「真實思惟諸法」。真實就是正,思惟(尋思,思擇)就是觀。意思說:思擇或尋伺一切法的究竟真實,才是正觀,這就是「加行位」菩薩所應專修的中觀。

  己二 別示

  庚一 我空觀

  (p.95)真實正觀者,不觀我、人、衆生、壽命,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一、真實的中觀思擇我空和法空

  1、思擇真實的中觀,就是空觀(龍樹作《中觀論》,而處處觀空)。

  2、大乘約我空、法空,作分別的思擇。

  (1)我,是有情識的,如人、天、鬼、畜等都是。

  (2)法,是特性的存在;是我所依的,我所有的。

  約世俗的複合物說,如山河大地,血肉筋骨,都是我所依的法。血肉筋骨、以及衣、車、田、屋,爲自己所攝取的,就是我所有的法。

  約世俗的實法說,如極微、電子等,都是我所依的法,依之而顯有我的存在。

  二、先觀我空

  1、什幺是我?

  世間立有種種的名字(《般若經》舉十六名)119;本經與《金剛經》一樣,舉四個名詞。120

  (1)我的四個異名

  我(Atman),是主宰義,就是自主的支配一切。人人願意自由作主,支配其他,直覺得有自主而能支配的自體。我是印度學術中重要術語之一,最爲常用。

  人(pudgala,這裏不是約人類的人說),是思惟義,有意識活動,覺得有思惟的主體。

  衆生(sattva),意義爲不斷受生死,覺得有曆受生死的主體。

  壽命或作壽者(jIva),一期的生存爲壽命,從而覺得有無限的生命自體。

  這些,本是世間有情的現象之一,有意志力(權力意志),有思惟作用,有生死死生,有壽命延續。

  (2)求我、人、衆生、壽命的自性不可得

  但主宰的是誰?思惟者是誰?受生死者是誰?壽命者是誰…

《《寶積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