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积经讲记》讲义▪P7

  ..续本文上一页益,心无分别,不求其报。

  在譬喻的赞说功德中,共十九喻,分为九类:

  己一:(1)地、(2)水、(3)火、(4)风。

  己二:(5)月、(6)日。

  己三:(7)师、(8)象。

  己四:(9)莲华、(10)树根、(11)流水。

  己五:(12)山王、(13)国王。

  己六:(14)阴云。

  己七:(15)轮王、(16)摩尼珠。

  己八:(17)同等园。

  己九:(18)咒药、(19)粪秽。

  先以四大来譬说,比喻赞叹菩萨的无分别心、清净慈悲心、智慧、方便──不可思议的功德。

  四大,即地、水、火、风。87这里的四大,约世俗的假名四大说,不约极微88说。

  一、地喻:如一切大地,众生所用。

  五趣(地狱、饿鬼、旁生、人、地居天89)众生,都依大地而住:穿的、吃的、用的;居住睡眠,行来出入,一切都依大地。对众生来说,大地的恩德太大了!然而大地「无分别心」,不会想到这些,对众生也「不求其报」。

  菩萨也是这样:「从初发心,至坐道场」成佛,随时随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的任何功德,任何安乐,都是直接间接的依菩萨而成就,「皆蒙」受了菩萨的「利益」。

  大地是没有分别的心,所以不求报。菩萨是「心无分别」,观一切法无我,所以也「不求其报」。一切不为自己,但为利益众生,菩萨是何等的伟大!

  (p.79)迦叶!譬如一切水种,百谷药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一切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

  二、水喻:水种,即水界。各有特性,各各类别,叫种。

  「如一切水种」的滋润,水分充足,而后「百谷、药、木皆得增长」:没有水就不生不长,枯槁死了。

  菩萨也如水一样,由于「自心净」洁,不偏爱自己,所以引发「慈悲,普覆一切众生」。菩萨的慈心普被,以种种教化,种种策励,种种安慰,令众生都能「增长一切善法」──或得人天善法,或得二乘善法,或得菩萨善法佛善法。如没有广大慈心,如小乘一样,怎能滋润众生,增长善法呢?90

  (p.79)迦叶!譬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三、火喻:火是热性,温度。

  一切植物的生长到成熟,温度是极重要的。在最极寒冷处,植物都不易生长,不要说成熟了。所以说:「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

  「菩萨智慧」火,也是这样。愚痴无智,为一切不善法的因缘。有智慧,才能向上向善,生长一切善法。拿菩萨行来说:般若如眼目一样,能引导一切善法,到于佛地,一切善法能圆满成就。如没有般若,有漏善法,终久要散失灭尽的。所以说:智慧「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p.80)迦叶!譬如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四、风喻:风是动性。

  在世界初成立时,先于虚空中有大风轮起,从风轮起水轮,从水轮起金轮,才成大地。这是说,在虚空中,先现起气体的漩涡运动;而后形成液体,到固体。世界成立的过程,从风──气体的运动开始,所以说「如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91

  「菩萨方便」力,也是这样:应时应机,以方便的善巧施设,而后「能成立一切佛法」。

  己二 月、日

  (p.81)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五、月喻:

  世尊又以白月为喻说:「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丝月、眉月、弦月、满月,一「日日增长」起来。

  「菩萨净心」──菩提心,也是这样。从初发心,登地,到佛地,不但一天天清净,与净心相应的「一切善法」,也一「日日增长」起来,到功德圆满。

  (p.81)迦叶!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六、日喻:

  「如日」「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而作「照明」,成办一切事业。

  菩萨「放智慧光」,也这样的「一时普照一切众生」。佛菩萨的慧光照明,据《华严经》说: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山谷,然后普照平地;有先后不同,一时普照说明菩萨的慧光,于众生无分别想,所以是顿照的。至于见或不见,先见或后见,那是众生自己的业力,与善根力的关系。92

  己三 师、象

  (p.82)迦叶!譬如师子兽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清净持戒,真实智慧,随所住处,不惊不畏。

  七、师王喻:

  「如师子兽王」,威勇无比!在深山中,「随所至处」,无论遇到什幺禽兽,都「不惊不畏」的坦然前进。93

  菩萨也是这样,具足了「清净持戒,真实智慧」,所以在生死中,「随所住处」──人间、天上,大众中、空闲处,受赞叹、被毁谤,不论怎样,菩萨一样的心安理得,「不惊不畏」。戒行清净,行为就正当了。真实智慧,知见就不错谬了。94有了净戒与真慧,还会有恶道、恶名、不活等惊畏吗?什幺也不惊不畏,心安理得,唯为众生而行菩萨道。95

  (p.83)迦叶!譬如善调象王,能办大事,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能为众生作大利益,心无疲倦。

  八、象王喻:

  「如善调」顺了的「象王」,在战争时,勇往直前,「能办」克敌致胜的「大事」。无论怎样劳苦、创伤,象王还是非常坚强,「身不疲极」。

  菩萨也是这样,由于止观熏修,极「善调」伏自「心」,使心极明净,极安定,极有力量,所以「能为众生作大利益」,任劳任怨,「心无疲倦」。96

  己四 莲华、树根、流水

  (p.83)迦叶!譬如有诸莲华,生于水中,水不能着。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而世间法所不能污。

  九、莲华喻:

  「如有」青的、红的、白的「诸莲华,生于水中」,但「水不能着」他。

  菩萨也是这样,「生于世间」,不免有衣事、食事、住事、行事、彼此往来事、相互谈论事;在家菩萨,更有家庭、社会的一切事。然而菩萨虽行于世间,却是这些「世间法所不能污」染的,心行还是那样的清净解脱!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法所染,名为『出世』。97

  (p.84)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十、树根喻:

  「如有人伐树」,只砍些枝叶,或截去树干,树「根」既「在,还」是要「生」枝叶的。

  菩萨在三界中受生的道理,也是这样。三界是众生的生死相续,死了为什幺还要生?由于烦恼。烦恼能发业,又能润业使生起果报,所以有了烦恼,就生死不断。

  声闻行者,断了见所断烦恼,就只剩七番生死;阿罗汉断尽了一切烦恼,就不再招感后有生死了。这样,凡夫在生死,就受苦报;小乘证涅槃,就没有生死。

  菩萨要长在生死中度众生,才能行菩萨行而成佛。这样的长在生死,与凡夫有什幺不同呢?不同,菩萨也是断烦恼的。那为什幺又不证涅槃呢?菩萨有悲愿熏修的「方便力」,「虽断结使」(使,是随眠的异译),不再爱着三界,与小乘一样;但还「有善根爱」,深深的爱慕佛菩萨的无边功德善法。98虽断结使,不以为完成了,还要志求佛菩萨的难思功德。就以这种善根爱为爱,滋润业力,「还生三界」,广度众生。如没有愿度众生,愿成佛道的方便力,早就小乘一样的证涅槃了。99

  (p.85)迦叶!譬如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集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十一、流水喻:溪、涧、江、河,叫流水。

  「如诸方流水」,清浊、咸淡、甘苦,种种不同。等到流「入大海」,那就「皆为一味」──咸味,不再有江水、河水等分别了。

  菩萨也是这样,「以种种门」──信愿门、智慧门、慈悲门、施门、戒门等种种门,修「集诸善根」,各不相同。但这一切善根,和集一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到同归如来的一切智海,一一法都竖穷横遍,「皆为一味」──大解脱味了。

  己五 山王、国王

  (p.86)迦叶!譬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萨菩提心亦复如是,为萨婆若所依止住。

  十二、山王喻:这也可与上流水为一类。

  须弥山,译义为妙高山。拔海八万由旬,为一切山中最高的,所以叫山王。「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而「住」。须弥山拔海的半山(出海四万由旬),有四大王众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天王统摄八部鬼神100,守护世界。在须弥山顶上,有忉利天。忉利是梵语,义译为三十三。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如封疆大臣;中央有释迦提婆因陀罗(简译释提桓因,或帝释天),为忉利天王;合称三十三天。四大王众天,与忉利天,都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

  「菩萨菩提心」,也这样的「为萨婆若所依止住」。梵语萨婆若,华译为一切智,就是佛的大菩提。101菩提心为因,一切智为果,果依因立。大地中最高最胜的,是须弥山顶的帝释;一切众生中最尊胜的,莫过依菩提心的佛菩提了!

  (p.87)迦叶!譬如有大国王,以臣力故能办国事。菩萨智慧亦复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办一切佛事。

  十三、国王喻:

  「如有大国王」,他的国土既大,人民又多,国王怎样能治理呢?国王「以」文武大「臣力故能办国事」;国王只是总其成,统御百官去治理而已。

  这样,「菩萨智慧」,证入一切法空性,平等不二;『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102,也是不能安立作为的。但依般若起「方便力」(或称为依根本智起后得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就「能成办一切佛事」。般若如王,方便如大臣一样。103

  己六 阴云

  (p.87)迦叶!譬如天晴明时,净无云翳,必无雨相。寡闻菩萨无法雨相,亦复如是。迦叶!譬如天阴云时,必能降雨,充足众生…

《《宝积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