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积经讲记》讲义▪P8

  ..续本文上一页。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

  十四、阴云喻:

  本喻有晴明、阴云二喻;但从称叹菩萨功德来说,只有阴云一喻。先反喻:「如天晴明时」,虚空「净无云翳」,那是「必无雨相」。

  这如「寡闻菩萨」一样,慧力不足,不会说法,必「无法雨」的。然后正喻说:「如天阴云时,必能降雨,充足众生」的需求。真实菩萨也是这样,「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104如《法华经》所说:三草二木,各得受润生长一样。105

  己七 轮王、摩尼珠

  (p.88)迦叶!譬如随转轮王所出之处,则有七宝。如是迦叶!菩萨出时,三十七品现于世间。

  十五、轮王喻:转轮圣王,是统一天下,以正法化世的仁王。

  据说,「随转轮王所出」的世界,就「有七宝」出现。七宝是:

  1、军事领袖的主兵臣宝;

  2、理财专家的主藏臣宝;

  3、化洽宫内的女宝(王后)。

  4、象宝;5、马宝,是快速的交通工具。

  6、珠宝是夜光珠,在黑夜中照明军营。

  7、轮宝是圆形武器,从千里万里外飞来,威力惊人,见了都无条件的降伏。

  「菩萨出」世「时」,也有七宝──「三十七品现于世间」。三十七品,即三十七道品,为修行解脱的德行项目。三十七品也分为七类:

  1、四念处(身、受、心、法)

  2、四正勤(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3、四神足(欲、精进/勤、念/心、思惟/观)

  4、五根(信、精进、念、定、慧)

  5、五力(信、精进、念、定、慧)

  6、七菩提分(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7、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这与轮王的七宝一样。

  (p.89)迦叶!譬如随摩尼珠所在之处,则有无量金银珍宝。菩萨亦尔,随所出处,则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

  十六、摩尼珠喻:摩尼珠,义译为如意珠,这是非常神妙的!

  「如随摩尼珠所在之处」,就会「有无量金银珍宝」,从摩尼珠中出来。

  菩萨也是这样,「随所出处」,化导众生,就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辟支佛,即缘觉或独觉。声闻与独觉,为小乘二圣,都从大乘菩萨而来。106

  上轮王喻,说明了有菩萨就有法宝;摩尼珠喻,说有了菩萨,就有小乘圣者──人宝。

  己八 同等园

  (p.89-90)迦叶!譬如忉利诸天,入同等园,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众生中平等教化。

  十七、同等园喻:

  「如忉利诸天」人,本来随福力大小,穿的、吃的、用的、玩的,都优劣不同。可是进「入同等园」去游玩时,「所用之物」,就一律「同等」,没有差别了。同等园,为忉利天四园之一,唐译作杂林园。107

  菩萨也是这样,由于真「净心」的体验,证得平等不二法性。本着真净平等来观一切,所以能「于众生中平等教化」,不生差别想。教法的差别,只是适应的机感不同而已。108

  己九 咒药、粪秽

  (p.90)迦叶!譬如咒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十八、咒药喻:

  「如咒术药力」,能使「毒不害人」。毒,或是毒药,或是蛇蝎等毒,本是要伤害人命的。但如以药力来消解,或以咒术来制伏,毒力就不会害人了。

  这样「菩萨」的「结(使)毒」,虽本来是使人作恶,使人堕落的。但有了「智慧力」,虽有烦恼结毒,也就「不堕恶道」。所以说:『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地狱』109。结毒为菩萨的智慧所制伏,虽有而不成大害。这所以菩萨能不断尽烦恼,久在生死中度众生,而没有堕落的危险。

  (p.91)迦叶!譬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有遗余,皆是利益,萨婆若因缘故。

  

  十九、粪秽喻:

  「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垃圾呀,粪便呀,非立即清理不可。可是,到了农夫手里,「若置」放在「甘蔗、蒲桃田中」,作为肥料,那不但不讨厌,反而「有利益」了。

  「菩萨结使」,也是这样。在凡夫、小乘人看来,这是最要不得的。可是在菩萨心中,除了断除的以外,「所有遗余」的善根爱等,不但不坏,反而「皆是利益」,因为这是「萨婆若因缘」。菩萨有烦恼的剩余,所以能生三界,在生死中度众生;因为这样,才能成就萨婆若。菩萨对于烦恼,如农夫的粪秽一样,不但不嫌恶他,而且还要好好的利用他。

  上喻说菩萨有烦恼而不为害;下喻说菩萨有烦恼,才能成佛。110

  丙二 习甚深中观

  丁一 明正观真实

  戊一 开示中观

  己一 标说

  (p.92)如是迦叶!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常应修习正观诸法。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一、承先启后

  1、菩萨积集无边正行的福智资粮,等到正行成就,也就是「资粮位」满,要进入「加行位」,正观法性以趋入见道(登初地)了,所以接着说修习甚深中观。

  2、但并非以前不曾修习,早已是从闻而思,从思而修。不过进入加行位时,专重于中观的修习罢了!

  3、在这一大章中,也是先明菩萨的修习,再赞说菩萨的功德。明正观真实中,分三科111,第一是开示中观。

  二、中观、正观的语义

  1、依本经及中观家的意思,正观、中观、真实观,为同一含义的不同名词。不邪为正,不偏(二边)为中,不虚妄为真实。古称中观论为正观论;睿公又说:『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112。所以佛法的中观,不是模棱两可,协调折中,而是彻底的,真实的,恰到好处的。中观、正观,都是观察究竟真理的观慧。

  2、说到观,梵语(vipaZyana)毗钵舍那。经上说:『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113。所以观与止的德用不同,是思择的,推求的,观察的。不过观有世俗的,胜义的不同;中观是真实的思择、推求,是胜义的观。114

  三、顺向于究竟真实的正观

  1、说到这里,应知一般众生的心识作用,都是不曾经过寻求真实,而只是随顺世俗安立的。不要说常识的,就是科学、哲学,被称为精密的,求真的,也不过是常识的精制。依据一些假定的原理,或以为『自明』115的东西,来假定、推论、证实。从没有能够不预存成见,不假定原理,真从现实事相去直探真实的。众生的一般心境如此,所以无论是常识,或常识的精制品──科学、哲学,都只能在相对世界中,寻求相对的真实(现代的相对论,也不能例外),而不能彻见究竟的绝对真实。也就因此,不能彻了真实,所以不能彻底解脱。

  2、唯有佛才能正觉了,解脱了(以此教化众生,同得正觉、解脱)。佛是从事事物物的缘起依存中,发见事物的矛盾对立,从此而深入透出,契入真实。这是不同于世间的一般思想方式,而有独到的、特殊的观法,所以叫胜义观。

  在修学时,虽还是众生的虚妄识,但与一般的思想方式不同,不随顺世俗,而却能顺向于究竟的真实。有了这独到的,不共世间的观慧,所以能不落世间常情,豁破两边,直入真理。能契应绝对的真实,才能真正的了脱生死。

  这是不同于世俗心境的甚深观。说难呢,不论怎样的聪明,就是能从星球上来回,还不是世间常途,与此事无关。说容易呢,七岁沙弥均提,愚笨如周利盘陀伽,都彻证了(没有悲愿方便,就成为小乘)。约世俗心境所不能契入说,所以称为甚深最甚深。116龙树菩萨综集经中的深观,而作《中观论》,最完备的开示了中道的正观,为求解脱的不二门(瑜伽大乘师,对本章作「十三种中道观」117来解说,不及中观大乘的精要)。

  四、经文大意

  1、世尊要开示中观,先总标劝学说:「迦叶!菩萨欲学是宝积经」──法门,那就常「常应修习正观诸法」。宝积法门,不但是广大正行,而更重要的是甚深中观,所以对于一切法(《般若经》中列举一切法,从五蕴到佛无上菩提)118,要或别或总的,常修正观。

  2、但这句话,还不大明白,所以问「何为正观」?世尊解说为「真实思惟诸法」。真实就是正,思惟(寻思,思择)就是观。意思说:思择或寻伺一切法的究竟真实,才是正观,这就是「加行位」菩萨所应专修的中观。

  己二 别示

  庚一 我空观

  (p.95)真实正观者,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一、真实的中观思择我空和法空

  1、思择真实的中观,就是空观(龙树作《中观论》,而处处观空)。

  2、大乘约我空、法空,作分别的思择。

  (1)我,是有情识的,如人、天、鬼、畜等都是。

  (2)法,是特性的存在;是我所依的,我所有的。

  约世俗的复合物说,如山河大地,血肉筋骨,都是我所依的法。血肉筋骨、以及衣、车、田、屋,为自己所摄取的,就是我所有的法。

  约世俗的实法说,如极微、电子等,都是我所依的法,依之而显有我的存在。

  二、先观我空

  1、什幺是我?

  世间立有种种的名字(《般若经》举十六名)119;本经与《金刚经》一样,举四个名词。120

  (1)我的四个异名

  我(Atman),是主宰义,就是自主的支配一切。人人愿意自由作主,支配其他,直觉得有自主而能支配的自体。我是印度学术中重要术语之一,最为常用。

  人(pudgala,这里不是约人类的人说),是思惟义,有意识活动,觉得有思惟的主体。

  众生(sattva),意义为不断受生死,觉得有历受生死的主体。

  寿命或作寿者(jIva),一期的生存为寿命,从而觉得有无限的生命自体。

  这些,本是世间有情的现象之一,有意志力(权力意志),有思惟作用,有生死死生,有寿命延续。

  (2)求我、人、众生、寿命的自性不可得

  但主宰的是谁?思惟者是谁?受生死者是谁?寿命者是谁…

《《宝积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