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生天,生淨土,而同時沒有忘記『人死爲鬼』的舊觀念。于是口口聲聲說要生天,生淨土,同時又作鬼的打算,冥镪28,紙屋等,還是照樣的准備。做兒女的,也覺得非此不足以表示孝心。
3、不知人死了,隨業力流轉,生人生天的也不少,念佛的也有往生西方。怎麼一 口斷定,自己的父母,死了墮落在惡趣的鬼道呢!可能是誣辱父母,不孝之至!中國一般的鬼本論,以謬傳謬,由來已久,非從根本上糾正過來不可。
己二、天趣
庚一、分類(p.93)
天趣初欲界,色及無色界。
庚二、福報
身勝壽亦勝,樂勝定亦勝。
一、天趣:欲界天、色界及無色界
天趣,爲生死流轉中的善趣,比人間更爲勝妙。
1、欲界天
最初是欲界天。不但有心有色,而且有五欲與男女欲的環境;衆生的煩惱,就系縛于這些境界而不能離的,是欲界。欲界的大地──地面,地下,水中,(近地面的)空中,所有的地獄,旁生,餓鬼,人,阿修羅,都是欲界的;此外還有欲界的天。依于大地中心的須彌山而住的,有四大王衆天,忉利天;此二天是地居天。從此以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天是空居天;一共有六天。欲界六天,都有君臣男女的國家形態,與人間差不多,只是福樂勝妙而已。
2、色界
欲界以上,是色界。這是有心識的,有物質(色)的身體與住處,可是沒有欲樂。衆生的煩惱,系縛于這些(色等)而不能離,所以叫色界。色界天,略分爲四禅天,細分爲十八天。初禅有叁天──梵衆,梵輔,大梵。這雖沒有男女的差別,但還有君臣人民的國家形態。二禅有叁天──少光,無量光,光音;叁禅有叁天──少淨,無量淨,遍淨;四禅有九天──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二禅以上,都是離群獨居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宮殿,不像人間有一共同的器世界。
3、無色界
此上是無色界:這是連物質(色)的身體與住處都沒有,僅有心識,衆生就爲這心心法而系著。由于沒有物質,不占空間,所以不能說在那裏。但依禅定(生天的因業)來說,這是比色界四禅更高上的。無色界也有四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天。
※叁界諸天,共有二十八。
※五趣/六趣:
1.地獄
2.畜生
3.餓鬼
4.阿修羅
5.人間:須彌四洲
6.天上:A.六欲天:a.四大王衆天
b.忉利天(33天)
c.夜摩天
d.兜率陀天
e.化樂天
f.他化自在天
B.初禅天:a.梵衆天
b.梵輔天 (2)離生喜樂地
c.大梵天
C.二禅天:a.少光天
b.無量光天 (3)定生喜樂地
c.光音天
D.叁禅天:a.少淨天
b.無量淨天 (4)離喜妙樂地 (2)色界
c.遍淨天
E.四禅天:a.無雲天
b.福生天
c.廣果天
d.無想天
e.無煩天 (5)舍念清淨地
f.無熱天
g.善現天
h.善見天
i.色究竟天
F.空無邊處天 (6) 空無邊處地
G.識無邊處天 (7) 識無邊處地
H.無所有處天 (8) 無所有處地
I.非想非非想處天 (9) 非想非非想處地
二、身勝壽亦勝,樂勝定亦勝
天趣,是五趣中最福樂的,現在以四事來說。
1、身勝
身體非常高大,最下的四王天,身長四分之一俱盧舍──合九十丈。八俱盧舍爲一逾繕那,依佛教說,一逾繕那即合華裏十六裏。色究竟天,身長一萬六千逾繕那,也就是身長二十五萬六千裏了。不但身材高大,身體的端嚴,也是人間所不及的。
2、壽勝
天趣的壽命極長,最下的四大王衆天,壽長五百歲,合人間九百萬歲。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大劫。
3、樂勝
欲天有種種的欲樂;色界從初禅到叁禅,不再有憂愁苦惱,都有微妙的禅樂。四禅以上,心境平和而安定,比起欲界的煩囂動亂,初禅到叁禅的喜樂沖動,真是幸福極了!
4、定勝
空居的欲界天,也有些微定力。初禅以上,就是修四禅及四無色定的果報。一生天上,就長在報得的定中;定力盡了,他的壽命也盡了。從他的壽命悠久,可知色無色天的報得定果,是怎樣的殊勝了。
丙叁、警策修善
丁一、苦樂由業(p.95)
諸苦由惡業,樂由善業集。苦樂隨業盡,修善宜積極。
一、諸苦由惡業,樂由善業集
人都是厭苦求樂的,都是不願墜落惡趣而願上生人天的。但這不會因我們的虛願而成功,要從止惡行善的行業中得來。如叁途的苦,人間的苦,欲天也有憂苦:這諸苦,都是由往昔的惡業而來。天上的福樂,人間樂,旁生與餓鬼的樂,甚至地獄中(除無間地獄)的些微樂感:種種樂報,無不由善業的積集中來。樂報與苦報,決定依于善惡的行業,所以唯有止惡行善,才能離苦而得樂。
二、苦樂隨業盡,修善宜積極
1、依善惡業而招感的苦樂報,不是永久的,是隨著業力的限量而終盡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見地。如能切實信解,那麼如遭逢苦痛逆境,不會失望悲觀,因爲知道這是惡業所招感,而惡業的力量有限,苦果終于要過去的(就是淪墜地獄,也是會超脫的),何必爲苦痛而擾亂自己,應該努力修善,以求得當來的福樂。如遭逢喜樂順境,也不會得意忘形,驕奢放逸,因爲知道這是善業的果報;善業力是有限量的,福樂也是不久要過去的(生非想非非想天,還是不免墮落),怎麼可因喜樂而放逸。
2、所以,依于深信業果的正見,厭苦而求樂,那不要管現況怎樣,而但知修善宜積極。能確立這不問現況如何,但知努力行善的人生觀,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見。
丁二、勸修善行(p.97)
若時能行善,而未作善業,一旦苦果臨,爾時複何爲?
一、若現時不墮八難,不是幼稚老耄,又不是殘廢顛狂,或者有知識,有能力,有資財,有權位,有名望,著實能修行善業,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如不知自愛,浪廢光陰,未能努力修作善業,豈不可惜!
二、現在的人身樂果,是過去善業所招感的,業力有限量,不能長此維持;既沒有行善,那麼一旦老死到來,當然惡業成熟,苦果臨頭。試問:到爾時,複有何善可作爲呢!所以,人生應該趁早行善,不可等待,不可因循!
甲二、人天行果
乙一、確立目標(p.98)
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
乙二、叁種福業
丙一、總標
勤修叁福行,願生佛陀前。
一、在人乘、天乘中,修學那一乘更好呢?
1、依福報來說:
天報比人報要勝妙得多。
2、從修學佛法來說:
人有叁事(憶念、梵行及勤勇叁特勝),比諸天還強;佛出人間;諸天命終,也以人間爲樂土29:在這適宜于修學佛法的立場,人間比天上好,人乘法也就比天乘法更可貴!
我們以人身來學佛,切不可羨慕天國的福樂,應該修學人乘正法。爲了求得人身,而修行人乘正法,當然依業受報,得到了可貴的人身。
至于天乘法,不是完全不可修,但要不是爲了生天,並且不願生天,這樣的修行天法,由于願力,不致隨業力而報生天上。願力是不可思議的!不過,高深的天法(禅定),還是不修爲妙。恐怕願力不敵業力,爲業力所牽而上生天國,這就落于八難之中,成爲學佛的大障礙了。
二、什麼才是報生人天的善業呢?
1、要修集人乘、天乘的善業,才能得生人、生天的樂果。生人、生天的正業,佛說爲『叁福業』,就是布施,持戒,修定。所以唯有勤修叁福業行,才能得人天樂報。
2、有些人,不明因果,不修正業,妄想生人生天。如祈求天帝,希望天帝能救度他,達到生天的目的。佛曾呵斥他們:不修善業而祈禱生天,猶如將大石投在大池中,而在池岸上禱告,希望大石能浮起來一樣。30
叁、怎樣才能不爲人天福報所拘,或因作惡而墮落呢?
1、修集人天善法,怎麼能不爲人天福報所拘,或者因作惡而墮落呢?這只要發願求生人間,逢佛陀出世,能在佛前聞法修行就得了。如能生逢佛世,見佛聞法,就與佛有緣,與法有緣,與無量學佛法的師長道友有緣。不但熏集佛法善根,而且能廣結法緣。這樣,來生生在人間,當然會蒙師友的引導啓發,歸向叁寶,見佛聞法修行,又與佛法及無量學佛法的法侶有緣。這樣的展轉增上,功德增長,不會因作惡而失卻人身(人身而墮落,大多是不曾歸依修學佛法)。而且善根增長,法器成熟,自然會由此而進入出世大乘法,爲佛道作階梯了。
2、所以凡未能發出離心,發菩提心的學衆,應勵行人乘正法,日日發願:『惟願叁寶慈悲攝受!願得生生世世,見佛聞法』。發此見佛聞法的正願,修人乘的正行,保證會不失人身,由此而進入佛道。
丙二、別敘
丁一、施福業
戊一、布施效益(p.100)
依資具得樂,依施得資具;故佛爲衆生,先贊布施福。
先說布施福業:如來說法,不像我們現在,一開口就是了生死;生淨土;即有即空;即心即佛。對于一般衆生,如來總是先說:『說施,說戒,說生天(修定)法』。31如對此五乘共功德(人天善業),能信受奉行,又能透發出世善根,這才進說出世法門。在這叁福業中,如來又總是先說布施。這有著非常重要的道理,月稱菩薩頌32,給予明確的開示出來。
一、依資具得樂,依施得資具
1、人類,要依衣食住行醫藥等必須的資生具,才能得到福樂。這種物質生活的福樂,是衆生──人類最基本的欲求;佛也從不曾反對人類這種物資欲樂的正當要求,而且是看爲首先的,適應衆生而說『永斷貧窮根本』的佛法。
2、物質的資具,從何而來?世人但知勤勞工作,發展科學…
《成佛之道講義 第叁章、五乘共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