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生天,生净土,而同时没有忘记『人死为鬼』的旧观念。于是口口声声说要生天,生净土,同时又作鬼的打算,冥镪28,纸屋等,还是照样的准备。做儿女的,也觉得非此不足以表示孝心。
3、不知人死了,随业力流转,生人生天的也不少,念佛的也有往生西方。怎么一 口断定,自己的父母,死了堕落在恶趣的鬼道呢!可能是诬辱父母,不孝之至!中国一般的鬼本论,以谬传谬,由来已久,非从根本上纠正过来不可。
己二、天趣
庚一、分类(p.93)
天趣初欲界,色及无色界。
庚二、福报
身胜寿亦胜,乐胜定亦胜。
一、天趣:欲界天、色界及无色界
天趣,为生死流转中的善趣,比人间更为胜妙。
1、欲界天
最初是欲界天。不但有心有色,而且有五欲与男女欲的环境;众生的烦恼,就系缚于这些境界而不能离的,是欲界。欲界的大地──地面,地下,水中,(近地面的)空中,所有的地狱,旁生,饿鬼,人,阿修罗,都是欲界的;此外还有欲界的天。依于大地中心的须弥山而住的,有四大王众天,忉利天;此二天是地居天。从此以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天是空居天;一共有六天。欲界六天,都有君臣男女的国家形态,与人间差不多,只是福乐胜妙而已。
2、色界
欲界以上,是色界。这是有心识的,有物质(色)的身体与住处,可是没有欲乐。众生的烦恼,系缚于这些(色等)而不能离,所以叫色界。色界天,略分为四禅天,细分为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这虽没有男女的差别,但还有君臣人民的国家形态。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有九天──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二禅以上,都是离群独居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宫殿,不像人间有一共同的器世界。
3、无色界
此上是无色界:这是连物质(色)的身体与住处都没有,仅有心识,众生就为这心心法而系着。由于没有物质,不占空间,所以不能说在那里。但依禅定(生天的因业)来说,这是比色界四禅更高上的。无色界也有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
※三界诸天,共有二十八。
※五趣/六趣:
1.地狱
2.畜生
3.饿鬼
4.阿修罗
5.人间:须弥四洲
6.天上:A.六欲天:a.四大王众天
b.忉利天(33天)
c.夜摩天
d.兜率陀天
e.化乐天
f.他化自在天
B.初禅天:a.梵众天
b.梵辅天 (2)离生喜乐地
c.大梵天
C.二禅天:a.少光天
b.无量光天 (3)定生喜乐地
c.光音天
D.三禅天:a.少净天
b.无量净天 (4)离喜妙乐地 (2)色界
c.遍净天
E.四禅天:a.无云天
b.福生天
c.广果天
d.无想天
e.无烦天 (5)舍念清净地
f.无热天
g.善现天
h.善见天
i.色究竟天
F.空无边处天 (6) 空无边处地
G.识无边处天 (7) 识无边处地
H.无所有处天 (8) 无所有处地
I.非想非非想处天 (9) 非想非非想处地
二、身胜寿亦胜,乐胜定亦胜
天趣,是五趣中最福乐的,现在以四事来说。
1、身胜
身体非常高大,最下的四王天,身长四分之一俱卢舍──合九十丈。八俱卢舍为一逾缮那,依佛教说,一逾缮那即合华里十六里。色究竟天,身长一万六千逾缮那,也就是身长二十五万六千里了。不但身材高大,身体的端严,也是人间所不及的。
2、寿胜
天趣的寿命极长,最下的四大王众天,寿长五百岁,合人间九百万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大劫。
3、乐胜
欲天有种种的欲乐;色界从初禅到三禅,不再有忧愁苦恼,都有微妙的禅乐。四禅以上,心境平和而安定,比起欲界的烦嚣动乱,初禅到三禅的喜乐冲动,真是幸福极了!
4、定胜
空居的欲界天,也有些微定力。初禅以上,就是修四禅及四无色定的果报。一生天上,就长在报得的定中;定力尽了,他的寿命也尽了。从他的寿命悠久,可知色无色天的报得定果,是怎样的殊胜了。
丙三、警策修善
丁一、苦乐由业(p.95)
诸苦由恶业,乐由善业集。苦乐随业尽,修善宜积极。
一、诸苦由恶业,乐由善业集
人都是厌苦求乐的,都是不愿坠落恶趣而愿上生人天的。但这不会因我们的虚愿而成功,要从止恶行善的行业中得来。如三途的苦,人间的苦,欲天也有忧苦:这诸苦,都是由往昔的恶业而来。天上的福乐,人间乐,旁生与饿鬼的乐,甚至地狱中(除无间地狱)的些微乐感:种种乐报,无不由善业的积集中来。乐报与苦报,决定依于善恶的行业,所以唯有止恶行善,才能离苦而得乐。
二、苦乐随业尽,修善宜积极
1、依善恶业而招感的苦乐报,不是永久的,是随着业力的限量而终尽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见地。如能切实信解,那么如遭逢苦痛逆境,不会失望悲观,因为知道这是恶业所招感,而恶业的力量有限,苦果终于要过去的(就是沦坠地狱,也是会超脱的),何必为苦痛而扰乱自己,应该努力修善,以求得当来的福乐。如遭逢喜乐顺境,也不会得意忘形,骄奢放逸,因为知道这是善业的果报;善业力是有限量的,福乐也是不久要过去的(生非想非非想天,还是不免堕落),怎么可因喜乐而放逸。
2、所以,依于深信业果的正见,厌苦而求乐,那不要管现况怎样,而但知修善宜积极。能确立这不问现况如何,但知努力行善的人生观,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见。
丁二、劝修善行(p.97)
若时能行善,而未作善业,一旦苦果临,尔时复何为?
一、若现时不堕八难,不是幼稚老耄,又不是残废颠狂,或者有知识,有能力,有资财,有权位,有名望,着实能修行善业,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如不知自爱,浪废光阴,未能努力修作善业,岂不可惜!
二、现在的人身乐果,是过去善业所招感的,业力有限量,不能长此维持;既没有行善,那么一旦老死到来,当然恶业成熟,苦果临头。试问:到尔时,复有何善可作为呢!所以,人生应该趁早行善,不可等待,不可因循!
甲二、人天行果
乙一、确立目标(p.98)
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
乙二、三种福业
丙一、总标
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
一、在人乘、天乘中,修学那一乘更好呢?
1、依福报来说:
天报比人报要胜妙得多。
2、从修学佛法来说:
人有三事(忆念、梵行及勤勇三特胜),比诸天还强;佛出人间;诸天命终,也以人间为乐土29:在这适宜于修学佛法的立场,人间比天上好,人乘法也就比天乘法更可贵!
我们以人身来学佛,切不可羡慕天国的福乐,应该修学人乘正法。为了求得人身,而修行人乘正法,当然依业受报,得到了可贵的人身。
至于天乘法,不是完全不可修,但要不是为了生天,并且不愿生天,这样的修行天法,由于愿力,不致随业力而报生天上。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不过,高深的天法(禅定),还是不修为妙。恐怕愿力不敌业力,为业力所牵而上生天国,这就落于八难之中,成为学佛的大障碍了。
二、什么才是报生人天的善业呢?
1、要修集人乘、天乘的善业,才能得生人、生天的乐果。生人、生天的正业,佛说为『三福业』,就是布施,持戒,修定。所以唯有勤修三福业行,才能得人天乐报。
2、有些人,不明因果,不修正业,妄想生人生天。如祈求天帝,希望天帝能救度他,达到生天的目的。佛曾呵斥他们:不修善业而祈祷生天,犹如将大石投在大池中,而在池岸上祷告,希望大石能浮起来一样。30
三、怎样才能不为人天福报所拘,或因作恶而堕落呢?
1、修集人天善法,怎么能不为人天福报所拘,或者因作恶而堕落呢?这只要发愿求生人间,逢佛陀出世,能在佛前闻法修行就得了。如能生逢佛世,见佛闻法,就与佛有缘,与法有缘,与无量学佛法的师长道友有缘。不但熏集佛法善根,而且能广结法缘。这样,来生生在人间,当然会蒙师友的引导启发,归向三宝,见佛闻法修行,又与佛法及无量学佛法的法侣有缘。这样的展转增上,功德增长,不会因作恶而失却人身(人身而堕落,大多是不曾归依修学佛法)。而且善根增长,法器成熟,自然会由此而进入出世大乘法,为佛道作阶梯了。
2、所以凡未能发出离心,发菩提心的学众,应励行人乘正法,日日发愿:『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愿得生生世世,见佛闻法』。发此见佛闻法的正愿,修人乘的正行,保证会不失人身,由此而进入佛道。
丙二、别叙
丁一、施福业
戊一、布施效益(p.100)
依资具得乐,依施得资具;故佛为众生,先赞布施福。
先说布施福业:如来说法,不像我们现在,一开口就是了生死;生净土;即有即空;即心即佛。对于一般众生,如来总是先说:『说施,说戒,说生天(修定)法』。31如对此五乘共功德(人天善业),能信受奉行,又能透发出世善根,这才进说出世法门。在这三福业中,如来又总是先说布施。这有着非常重要的道理,月称菩萨颂32,给予明确的开示出来。
一、依资具得乐,依施得资具
1、人类,要依衣食住行医药等必须的资生具,才能得到福乐。这种物质生活的福乐,是众生──人类最基本的欲求;佛也从不曾反对人类这种物资欲乐的正当要求,而且是看为首先的,适应众生而说『永断贫穷根本』的佛法。
2、物质的资具,从何而来?世人但知勤劳工作,发展科学…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三章、五乘共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