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學的綱要──四預流支▪P6

  ..續本文上一頁

  佛告二比丘:「汝實知罪悔過,愚癡不善不辯,而共诤論。今已自知罪,自

  見罪,知見悔過,于未來世律儀戒生。我今受汝,憐愍故。令汝善法增長,終不

  退減。所以者何?若有自知罪、自見罪,知見悔過,于未來世律儀戒生,終不退

  減。」95

  §3.2.3 聞法者應有的特質

  《雜阿含.1139 經》96:

  佛告迦葉:「汝當教授、教誡諸比丘。爲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所以者何?

  我常爲諸比丘說法教誡、教授,汝亦應爾。」

  尊者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今諸比丘難可爲說法,若說法者,當有比丘

  不忍、不喜。」

  佛告迦葉:「汝見何等因緣而作是說?」

  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諸善法無信敬心。若聞說法,彼則退

  92 巴利對應經,無此橋段。

  93 原作「不也」,顯是誤植,今依文義改。

  94 【辯】:通“ 辨 ”。辨別;區分。

  95 CBETA, T02, no. 99, p. 300, b9-c22。

  96 巴利對應經爲 S. 16. 7. Ovāda.。

   19

  沒。若惡智人于諸善法無精進、慚、愧、智慧,聞說法者,彼則退沒。若人貪欲、

  瞋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慠暴、忿恨、失念、不定、無智,聞說法者,彼

  則退沒。世尊!如是比諸惡人者,尚不能令心住善法,況複增進。當知是輩,隨

  其日夜,善法退減,不能增長。

  世尊!若有士夫于諸善法信心清淨,是則不退。于諸善法精進、慚愧、智慧,

  是則不退。不貪,不恚、睡眠、掉悔、疑惑,是則不退,身不弊暴,心不染汙,

  不忿,不恨,定心,正念,智慧,是則不退。如是人者,于諸善法日夜增長,況

  複心住,此人日夜常求勝進,終不退減。」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于諸善法無信心者,是則退減,亦如迦葉次第廣

  說。」97

  §3.2.4 心清徹而聽法

  《出曜經》卷 18〈18 水品〉:

  猶如深泉 表裏清徹 聞法如是 智者歡喜

  或有深泉不清恒濁;或複有泉深而且清,于彼自照面像悉現。是故說猶如深

  泉表裏清徹也。

  聞法如是智者歡喜者:昔有國王,厭患世典,疲倦俗業,往至塔寺,欲聽正

  法。時,象力比丘得阿羅漢道,當次說法。時,彼國王以巾覆頭腳,著履屣入衆

  聽法。羅漢比丘告彼王曰:「昔佛有製:不得爲著屣者說法。」王內恚隆盛,即

  脫履屣。

  羅漢比丘複告王曰:「昔佛如來亦說此限,不得與覆頭者說法。」王聞是語

  遂興瞋恚,內自思惟:「咄!今爲此比丘所辱。此比丘故當見我頭白禿,故欲辱

  我耳。若此比丘說法不入我耳者,當取斫頭。」爾時,國王即卻頭覆:「沙門速

  爲我說法。」

  比丘報曰:「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說此教,不得爲瞋恚者說法。王今瞋恚何

  由得說法。王當正意聽說譬喻:猶如濁泉湧沸不停,王今如是,心意倒錯,何由

  聞法?」爾時,國王內自慚愧,即興敬心:「此比丘必是聖人,乃能玄鑒98通達

  人心。」即從坐起,右膝著地,頭面禮足。白比丘言:「唯願聖尊與我說法,使

  此穢形永蒙蔭覆99。」王即就坐,欲得聞法。爾時,比丘便以此偈,向王說曰:

  猶如深泉 表裏清徹 聞法如是 智者歡喜

  爾時,比丘重與王說法,令彼王心歡喜踴躍,道根信心而不傾動,是故說聞

  97 CBETA, T02, no. 99, p. 300, c23-p. 301, a20

  98 【玄鑒】:明察;洞察。

  99 【蔭〔〡ㄣˋ〕覆】:庇護。

   20

  法如是智者歡喜也。100

  §3.3 正法:四聖谛

  §3.3.1 正法是四聖谛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 6〈5 四法品〉:

  雲何聽聞正法?答:正法者,謂前說善士,未顯了處爲正顯了;未開悟處爲

  正開悟。以慧通達深妙句義,方便爲他宣說、施設、安立、開示;以無量門正爲

  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如是等名正法。若能于此所

  說正法,樂聽、樂聞、樂受持、樂究竟101,樂解了、樂觀察、樂尋思、樂推究、

  樂通達、樂觸、樂證、樂作證;爲聞法故,不憚102艱辛;爲受持故,數以耳根,

  對說法音,發勝耳識。如是名爲聽聞正法。103

  §3.3.2 聖谛如象迹

  《中阿含.30 象喻迹經》:

  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有無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谛所攝,

  來入四谛中。謂四聖谛于一切法最爲第一。所以者何?攝受一切衆善法故。諸賢!

  猶如諸畜之迹,象迹爲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廣大故。如是。諸賢!無量

  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谛所攝,來入四聖谛中。謂四聖谛于一切法最爲第一。雲

  何爲四?謂苦聖谛、苦習、苦滅、苦滅道聖谛。104

  §3.3.3 佛陀常先說端正法,後說正法要

  《中阿含.28 教化病經》:

  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爲災

  患,生死爲穢;稱歎無欲爲妙,道品白淨。世尊爲我說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歡喜

  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

  100 CBETA, T04, no. 212, p. 708, a10-b7。

  101 【究竟】:推求;追究。深入研究;通曉。

  102 【憚】〔ㄉㄢˋ〕:畏難;畏懼。

  103 CBETA, T26, no. 1536, p. 393, a20-29。

  104 CBETA, T01, no. 26, p. 464, b20-c1。

   21

  受正法,謂如諸佛所說正要,世尊即爲我說苦、習、滅、道。105

  §3.3.4 說厭離等名爲法師

  《雜阿含.26 經》106:

  爾時,有異107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說

  法師108,雲何名爲法師?」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聽!善思!當爲汝說。」

  佛告比丘:「若于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于

  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

  法師。」109

  §3.4 多聞的意涵

  §3.4.1 聞厭離等是名多聞

  《雜阿含.25 經》110: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爲佛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多聞。雲

  何爲多聞?」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問我多聞義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聽!善思!當爲汝說,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

  盡、寂靜法,是名多聞。如是聞受、想、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

  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說多聞。」111

  §3.4.2 多聞十二分教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 14〈6 五法品〉:

  多聞者,謂聞多正法。多正法者,謂契經、應誦、記別、諷頌、自說、因緣、

  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聞此諸法,故名多聞。聖弟子者,聖謂

  105 CBETA, T01, no. 26, p. 460, b23-c3。另參見《長阿含.30 阿摩晝經》,CBETA, T01, no. 1, p. 88, a14-19。

  106 巴利對應經爲 S. 22. 115-116. Kathika.。

  107 異,在此指「某個」。

  108 巴利本作「說法師」。

  109 CBETA, T02, no. 99, p. 5, c9-19。

  110 無巴利對應經。

  111 CBETA, T02, no. 99, p. 5, b28-c8。

   22

  諸佛;佛之弟子,名聖弟子。諸能歸依佛法僧者,一切皆得聖弟子名故。112

  §3.4.3 多聞比丘

  《中阿含.172 心經》113:

  問曰:「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世尊!雲何多聞比丘?雲何施設多

  聞比丘?」

  世尊聞已,歎曰:「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114,極妙辯才,

  有善思惟:『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世尊!雲何多聞比丘?雲何施設多

  聞比丘?』比丘!所問爲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我所說甚多,謂115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

  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

  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比丘!說多聞比丘,無複過是。比丘!

  如是多聞比丘。如來如是施設多聞比丘。」116

  §3.5 師生之道

  §3.5.1 清淨心說法

  《雜阿含.1136 經》:

  若複比丘爲人說法,作如是念:世尊顯現正法、律——離諸熾然,不待時節,

  即此現身,緣自覺知,正向涅槃。而諸衆生沈溺老、病、死、憂、悲、惱、苦。

  如此,衆生聞正法者,以義饒益,長夜安樂。以是正法因緣,以慈心、悲心、哀

  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爲人說,是名清淨說法。117

  §3.5.2 師生互敬

  《…

《修學的綱要──四預流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