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二比丘:「汝实知罪悔过,愚痴不善不辩,而共诤论。今已自知罪,自
见罪,知见悔过,于未来世律仪戒生。我今受汝,怜愍故。令汝善法增长,终不
退减。所以者何?若有自知罪、自见罪,知见悔过,于未来世律仪戒生,终不退
减。」95
§3.2.3 闻法者应有的特质
《杂阿含.1139 经》96:
佛告迦叶:「汝当教授、教诫诸比丘。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所以者何?
我常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汝亦应尔。」
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今诸比丘难可为说法,若说法者,当有比丘
不忍、不喜。」
佛告迦叶:「汝见何等因缘而作是说?」
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诸善法无信敬心。若闻说法,彼则退
92 巴利对应经,无此桥段。
93 原作「不也」,显是误植,今依文义改。
94 【辩】:通“ 辨 ”。辨别;区分。
95 CBETA, T02, no. 99, p. 300, b9-c22。
96 巴利对应经为 S. 16. 7. Ovāda.。
19
没。若恶智人于诸善法无精进、惭、愧、智慧,闻说法者,彼则退没。若人贪欲、
瞋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慠暴、忿恨、失念、不定、无智,闻说法者,彼
则退没。世尊!如是比诸恶人者,尚不能令心住善法,况复增进。当知是辈,随
其日夜,善法退减,不能增长。
世尊!若有士夫于诸善法信心清净,是则不退。于诸善法精进、惭愧、智慧,
是则不退。不贪,不恚、睡眠、掉悔、疑惑,是则不退,身不弊暴,心不染污,
不忿,不恨,定心,正念,智慧,是则不退。如是人者,于诸善法日夜增长,况
复心住,此人日夜常求胜进,终不退减。」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于诸善法无信心者,是则退减,亦如迦叶次第广
说。」97
§3.2.4 心清彻而听法
《出曜经》卷 18〈18 水品〉:
犹如深泉 表里清彻 闻法如是 智者欢喜
或有深泉不清恒浊;或复有泉深而且清,于彼自照面像悉现。是故说犹如深
泉表里清彻也。
闻法如是智者欢喜者:昔有国王,厌患世典,疲倦俗业,往至塔寺,欲听正
法。时,象力比丘得阿罗汉道,当次说法。时,彼国王以巾覆头脚,着履屣入众
听法。罗汉比丘告彼王曰:「昔佛有制:不得为着屣者说法。」王内恚隆盛,即
脱履屣。
罗汉比丘复告王曰:「昔佛如来亦说此限,不得与覆头者说法。」王闻是语
遂兴瞋恚,内自思惟:「咄!今为此比丘所辱。此比丘故当见我头白秃,故欲辱
我耳。若此比丘说法不入我耳者,当取斫头。」尔时,国王即却头覆:「沙门速
为我说法。」
比丘报曰:「如来至真等正觉,亦说此教,不得为瞋恚者说法。王今瞋恚何
由得说法。王当正意听说譬喻:犹如浊泉涌沸不停,王今如是,心意倒错,何由
闻法?」尔时,国王内自惭愧,即兴敬心:「此比丘必是圣人,乃能玄鉴98通达
人心。」即从坐起,右膝着地,头面礼足。白比丘言:「唯愿圣尊与我说法,使
此秽形永蒙荫覆99。」王即就坐,欲得闻法。尔时,比丘便以此偈,向王说曰:
犹如深泉 表里清彻 闻法如是 智者欢喜
尔时,比丘重与王说法,令彼王心欢喜踊跃,道根信心而不倾动,是故说闻
97 CBETA, T02, no. 99, p. 300, c23-p. 301, a20
98 【玄鉴】:明察;洞察。
99 【荫〔〡ㄣˋ〕覆】:庇护。
20
法如是智者欢喜也。100
§3.3 正法:四圣谛
§3.3.1 正法是四圣谛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 6〈5 四法品〉:
云何听闻正法?答:正法者,谓前说善士,未显了处为正显了;未开悟处为
正开悟。以慧通达深妙句义,方便为他宣说、施设、安立、开示;以无量门正为
开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如是等名正法。若能于此所
说正法,乐听、乐闻、乐受持、乐究竟101,乐解了、乐观察、乐寻思、乐推究、
乐通达、乐触、乐证、乐作证;为闻法故,不惮102艰辛;为受持故,数以耳根,
对说法音,发胜耳识。如是名为听闻正法。103
§3.3.2 圣谛如象迹
《中阿含.30 象喻迹经》: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
来入四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
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广大故。如是。诸贤!无量
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云
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104
§3.3.3 佛陀常先说端正法,后说正法要
《中阿含.28 教化病经》:
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
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我说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欢喜
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
100 CBETA, T04, no. 212, p. 708, a10-b7。
101 【究竟】:推求;追究。深入研究;通晓。
102 【惮】〔ㄉㄢˋ〕:畏难;畏惧。
103 CBETA, T26, no. 1536, p. 393, a20-29。
104 CBETA, T01, no. 26, p. 464, b20-c1。
21
受正法,谓如诸佛所说正要,世尊即为我说苦、习、灭、道。105
§3.3.4 说厌离等名为法师
《杂阿含.26 经》106:
尔时,有异107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
法师108,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
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
法师。」109
§3.4 多闻的意涵
§3.4.1 闻厌离等是名多闻
《杂阿含.25 经》110: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
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
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
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111
§3.4.2 多闻十二分教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 14〈6 五法品〉:
多闻者,谓闻多正法。多正法者,谓契经、应诵、记别、讽颂、自说、因缘、
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闻此诸法,故名多闻。圣弟子者,圣谓
105 CBETA, T01, no. 26, p. 460, b23-c3。另参见《长阿含.30 阿摩昼经》,CBETA, T01, no. 1, p. 88, a14-19。
106 巴利对应经为 S. 22. 115-116. Kathika.。
107 异,在此指「某个」。
108 巴利本作「说法师」。
109 CBETA, T02, no. 99, p. 5, c9-19。
110 无巴利对应经。
111 CBETA, T02, no. 99, p. 5, b28-c8。
22
诸佛;佛之弟子,名圣弟子。诸能归依佛法僧者,一切皆得圣弟子名故。112
§3.4.3 多闻比丘
《中阿含.172 心经》113:
问曰:「世尊!多闻比丘,说多闻比丘。世尊!云何多闻比丘?云何施设多
闻比丘?」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114,极妙辩才,
有善思惟:『世尊!多闻比丘。说多闻比丘。世尊!云何多闻比丘?云何施设多
闻比丘?』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我所说甚多,谓115正经、歌咏、记说、偈他、因缘、撰
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义。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说四
句偈,知义,知法,趣法向法,趣顺梵行。比丘!说多闻比丘,无复过是。比丘!
如是多闻比丘。如来如是施设多闻比丘。」116
§3.5 师生之道
§3.5.1 清净心说法
《杂阿含.1136 经》: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
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
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
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117
§3.5.2 师生互敬
《…
《修学的纲要──四预流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