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P17

  ..續本文上一頁有些無常、苦、無我的法與一切知智相應;有些無常、苦、無我的法與上首弟子覺智相應;有些無常、苦、無我的法與大弟子覺智相應;有些無常、苦、無我的法與普通弟子覺智相應。從這角度來看,它們是有差別的。

  問 9:根據北傳佛教,即使佛陀般涅槃之後,他仍然能以神通力變現無數的應化身,繼續救度衆生。禅師認爲如何?

  答 9:南傳有一部經中提到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個婆羅門來見佛陀,請問佛陀許多問題。佛陀一一答複了,婆羅門感到很滿意。最後他問道:「你的弟子是否全部都證悟涅槃?」佛陀回答說:「有些人證悟,有些人沒有證悟。」婆羅門問說:「涅槃一直都在,指示通往涅槃之道的佛陀也在,既然如此,爲什麼有些人證悟涅槃,有些人卻沒有證悟涅槃呢?」佛陀反問他說:「你知道前往王舍城的路怎麼走嗎?」婆羅門說:「知道。」佛陀說:「如果有兩個人請示你前往王舍城的路,一個依照你的指示而走,另一個不依指示而走,反而走上錯路。結果一人走到了王舍城,另一人卻走不到。爲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問題呢?」婆羅門回答說:「哦,喬達摩,我只能指示他們前往王舍城的路而已,他自己走不到,我又有什麼辦法呢?」佛陀說:「同樣道理,諸佛只是指示通向涅槃的道路而已,衆生必須自己精進修行。有些人能證悟涅槃,有些人不能,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因此,諸佛只是指出通向涅槃之道而已,他們並不救度任何人。依《阿毗達摩論》,佛陀從未救度任何人達到涅槃,他只是指示涅槃之道而已。

  根據《阿毗達摩論》,佛陀的神通是色界唯作神通心,這

  是一種名法。佛陀般涅槃時,所有名色法全部都息滅,包括神通心在內。因此佛陀的神通力在般涅槃時也息滅了,不再有神通力存在。

  問 10:在涅槃當中,是否有個常住真心在享受涅槃的常、樂、淨?如果涅槃裏沒有名色,我無法想象那是什麼情形。

  答 10:涅槃是不可思議、超乎想象的。如果有個常住真心,因爲心是名法,那麼涅槃就沒有意義了。涅槃是苦谛與集谛的息滅,而苦谛就是五蘊,包括了四種名蘊。涅槃是一切名色的息滅,所以如果涅槃還有一個常住真心,那麼涅槃就沒有意義了。

  問 11:北傳的經典裏提到有五件事是不可思議,佛陀的神通力就是其中一件。既然佛陀的神通力是不可思議的,我們怎麼能以《阿毗達摩論》來解釋它呢?

  答 11:所謂「神通力不可思議」只限于佛陀還在世的時候,而不包括佛陀般涅槃之後。不僅佛陀的神通力不可思議,其他人的神通也是不可思議。

  問 12:佛陀般涅槃之後不會再出來度衆生。但是他在過去行菩薩道時與許多衆生結緣,當這些衆生得度的因緣成熟時,佛陀也不會出來幫助他們嗎?

  答 12:與菩薩有緣的衆生通常都跟隨著菩薩。他們的波羅蜜往往在佛陀在世的時候成熟。在佛陀的時代,有四十倍無量數的衆生領悟四聖谛,證得聖果,他們的數量之多,無法計算。當我們菩薩履行波羅蜜時,這些都是與他有緣的衆生。

  問 13:證悟初果須陀洹的聖者是否還會結婚生子?

  答 13:會,像:毗舍佉、給孤獨長者等。在佛陀時代,憍薩羅國有七千萬人口,其中有五百萬人都是證果的聖者,而他們大部份是有家室之人。

  問 14:修行成就慈心觀有十一種利益。然而,如果有人修行慈心觀,但無法證得慈心禅,他是否也能得到一些利益?

  答 14:是的。《清淨道論》中提到一個故事:當一只母牛正在哺乳小牛時,有個獵人以矛刺牠,但是那矛無法刺入牠的身體,而該時牠所擁有的只是普通慈愛而已。如果你修行慈心觀,雖然未能證得慈心禅,但是修行慈心觀的善業仍然能産生今世在人間的善報,以及來生天界的果報。

  問 15:《攝阿毗達摩義論》中提到,單單只修行四梵住是無法證得任何道果的。可否請禅師再加以解說?

  答 15:因爲四梵住只能産生禅那而已:修行慈梵住能達到第叁禅,修行悲梵住、喜梵住也都能達到第叁禅,修行舍梵住只能産生第四禅。如果有人只修行這些禅那,而不修行觀禅,則他們無法證悟涅槃。死後他們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唯有觀禅才能令人證得涅槃、知見涅槃。

  如果他們能以四梵住禅那爲基礎,照見名、色及它們的因,並且能照見名色及它們的因是無常、苦、無我,那麼他們就有可能達到涅槃、知見涅槃、證悟涅槃。

  問 16:如果一個人求受比丘戒之時年齡未滿二十歲,但是他不知道那是不如法的,而且受戒後他持戒精嚴。他能否算是真正的比丘?

  答 16:他不是真正的比丘,但是能持戒是很好的,這是善業。如果他內心誠實無欺,則他還是可能修行到證得禅那、道、果及涅槃的。但是,如果他知道自己不是個真正的比丘,就應當重新求受比丘戒。

  問 17:考慮求受比丘戒者的年齡時,是否應將出生前住胎的時間包括在內?

  答 17:是的,通常是九個月或十個月。

  問 18:如果有人不知情而從假冒的比丘那裏受戒,他能否算是真正的比丘或沙彌?如果不算,他是否算是「賊住」的人?

  答 18:根據南傳叁藏,此人不是真正的比丘或沙彌。但是如果他誠實不欺,內心清淨,那麼他可以再求受比丘戒。

  根據南傳佛教,在印度以外的地區,至少必須有五位比丘組成僧團,才能授予他人比丘戒。如果在這五位之中,有一位犯了波羅夷罪,那麼求戒者無法成爲比丘。如果在授戒堂裏有十位以上的比丘,其中有一個比丘犯了波羅夷罪,其余比丘並不犯,而且他們能完整地誦念羯磨文,那麼求戒者仍能成爲比丘。

  問 19:懷孕多久之後墮胎會造成殺人罪?

  答 19:結生心一生起就是有了生命,墮胎造成胎兒的命根斷絕時,即形成了殺人罪。

  問 20:結生心一生起時就有了生命,那時的名色是什麼情況?是否也有性根十法聚、身十法聚等色聚?

  答 20:你想知道嗎?如果想知道,請實際地修行體驗。當你修行到緣起法時,就能照見那時有多少色法,多少名法。

  根據《阿毗達摩論》,結生時有叁十種色法。對于智相應喜俱投生的人則有叁十四個名法。叁十種色法存在于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及心色十法聚之中。在這叁種色聚當中都含有命根(色命根)。在叁十四個名法之中也有命根(名命根)。由于色命根和名命根都已具備,所以我們稱它爲生命。

  問 21:修行觀禅屬于智慧種子。那麼,能否說當禅修者修行觀禅時,他並不是在培育善行種子?

  答 21:修行方法有兩種:止禅與觀禅。止禅屬于善行種子,觀禅則屬于智慧種子。但是有時觀禅也算是善行種子,例如:如果修行觀禅的業在臨命終時成熟,那麼它將造成新的結生心。此時觀禅可稱爲善行種子

  

  

  克服困難

  問1:前來禅修營之前,在身心方面需做些什麼准備?

  答1:在家裏的時候,你必須經常修禅,例如早上坐禅一小時,晚上睡前再坐禅一小時,以便在身心方面都能習慣于坐禅。如果有一些世俗的事需要辦,你應該在禅修營之前或之後辦。如果在禅修的時候一直想著那些事,你就無法全心全意地修禅,也無法培育深厚的定力。在禅修營期間,你必須暫時把它們置之一旁。應該珍惜且善用這難得的禅修機會,以累積強而有力的禅修波羅蜜。

  問2 :一個平日爲工作、事業、家庭瑣碎事、婚姻生活而忙碌的人,來此禅修營會獲得成就嗎?

  佛陀有說過婚姻生活會對禅修有什麼影響嗎?已婚的人是否也能夠修禅修得好?如果能夠的話,他是怎麼辦到的?

  從禅修營回到日常工作崗位時,一切生活的節奏是要快的,不像禅修營裏一切是那麼的慢與靜;所以要如何才能夠在工作時保持那平靜與安詳的心?

  成就了初禅乃至第四禅的五自在之後,如果生活放逸,例如吃、喝、玩、樂、看戲、唱歌、跳舞樣樣做,或平日工作很忙碌,或身體生病虛弱,但每天都有保持禅定的訓練,這樣的話禅定是否也會退失呢?爲什麼?

  答2:在佛陀時代,在舍衛城有七千萬個市民,其中五千萬個是佛陀的在家聖弟子。在王舍城也有大約五千萬個在家聖弟子 。每天早上他們都准備食物供養僧團。午餐後,在家女弟子去寺院聽經與修禅,然後在黃昏時回家。在家男弟子則在黃昏時去寺院聽經與修禅,直到隔天清晨才回家。他們即是如此盡力地修行佛法,所以在佛陀時代有許多的在家聖弟子。

  如果要成爲一個真正具有信心的佛弟子,你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因爲只有聖弟子才對佛陀擁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你們不應該嘗試成爲現代的在家佛弟子。你們知道什麼是現代的在家佛弟子嗎?他們在一星期當中只有幾小時是忠實的佛弟子,尤其是在星期日供僧與聽經的時候。但在多數時候,他們卻是電視、音樂、電影、報紙、購物、談天等的忠實弟子。請告訴我,你們要做哪一類的忠實弟子?

  要同時享受欲樂及保持深厚的定力是不可能的事,因爲對欲樂的貪欲是阻礙定力的五蓋之一。如果真的想要成就或保持禅定的話,就必須舍棄對欲樂的貪欲。不要以自己的煩惱作爲沒有時間修行的借口。事實上這對你們來說是有害的,因爲你們的惡業不會接受這種借口,而可能在下一世把你們拖到惡道裏。你們想不想去惡道呢?

  如果要在禅修方面有成就的話,你們應該長時間修禅。叁幾個星期的禅修時間是非常短的,你們不應期望會獲得什麼大成就。我明白你們在家人很忙,也有許多問題。既然你們這麼多人在世俗的生活當中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就讓我給你們一個建議──出家吧!

  問3:如果在家人也能夠證悟涅槃,爲什麼佛陀還要成立比丘及比丘尼僧團?

  答3:在家人的生活非常忙碌,有許多的責任。他必須工作及照顧妻子兒女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使要善于持守清淨的五戒也不容易,更別說是培育深厚的定力及敏銳的觀智以便證悟涅槃。佛陀時代的在家…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