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的法流▪P3

  ..續本文上一頁光遠移,很不幸地,現在這個國家變成陷入在儀式、儀禮、宗教典禮形式上,而忘掉了這個對“法”的科學性的了解。

  “法”其實是純科學,有關心與身的超級科學:心與身的交互作用,交錯的流動和潛藏的流動時時刻刻都在內在深處發生著。內在每一時刻都有事情發生著,但是我們的心仍然向外,只注意外在的事物。例如有人辱罵了我,而我並沒有向自身當中去觀察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作這樣的練習;我只注意著別人在辱罵我,因而我變得憤怒而且開始大叫。我這是在做什麼呢?

  當有人辱罵我時,是那個人的問題,並非我的問題;如果他們辱罵,意謂著他們心中正在産生負面心態。當他正在憤怒及大聲喊叫時,他是一位生病的人,是個不快樂、痛苦的人。爲什麼我要憤怒呢?爲什麼我要大叫而讓自己痛苦呢?除非你有過經驗,否則是不會了解的;這就如同你碰觸到火,之後你才學會了不再碰火這種經驗。要發生過一次、二次很多次,然後你學會了再也不碰火。同樣地,你可以發展觀察內在的能力。憤怒一生起,而你會馬上注意到那是火,火已經開始燒到你了:“啊!燒起來了!我不喜歡燃燒,下一次我將會更小心”或者是“喔,不!憤怒來了。假如我産生憤怒,我將會燃燒起來”。但是,你還是會再一次地犯錯,你再度産生了憤怒;然後再一次,你還是要觀察它。又一次你産生憤怒,你就又一次地觀察它。幾次經驗後,你就開始走出來了!

  但是當你沒有觀察你自己身心當中的實相時,你就會只重視你痛苦在表面上的外在原因,試著想去改正它。例如:婆婆說:“我們家現在真像個地獄”,假如你問她原因,她說:“這都是因爲這個媳婦,這是什麼媳婦!到了我們家,她這麼現代化。她完全違反我們的傳統與信仰!她已經破壞了家庭的整個和諧”。假如你和媳婦談談,這媳婦會說:“這老女人應該作些改變,她不知道這就是代溝嗎!時代在改變,爲什麼她不了解呢?她讓自己以及所有其他人都痛苦”這個媳婦要婆婆改變;婆婆要媳婦改變;這個兄弟要別一個兄弟改變,另一個兄弟要這個兄弟改變。

  “我不要改變,我完全沒有錯。我不需要改變。”我們從不曾向自身當中看到我們並不是全然對的。我們才是造成自己痛苦的原因。基本的問題在于我們的自身當中,而非外在。我們藉由內觀開始在經驗的層面上了解這個道理。要去觀察抽象的憤怒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對一個內觀禅修者而言,在他能達到觀察抽象憤怒、或抽象的激情、抽象的恐懼、抽象的自我的這個階段以前,也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這是非常困難的。

  當憤怒生起時,伴隨它的是身體上生起的感受;隨著憤怒。呼吸也變得不正常。你能觀察到這種現象的。甚至在十天內你就可以學到這個方法。藉著參加內觀課程,並且適當地練習,你就能學到如何觀察呼吸。也許憤怒已經來了,而你不能觀察到抽象的憤怒,但是你能觀察你的呼吸!“你看,呼吸不斷地進出”。這不是一種呼吸運動,你只要觀察呼吸它如實的樣子——假如呼吸是淺的,就是淺的,假如是深的,就是深的;假如它通過左邊鼻孔,那麼就是左鼻孔;通過右邊的鼻孔,那麼就是右鼻孔。你只要觀察它。或者,也許有熱氣遍滿全身或是悸動、或緊張不安。你只要觀察它們。這並不難。甚至只要參加過一次或二次的十日課程,這些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去觀察。否則,要想觀察憤怒就是憤怒、或憎恨就是憎恨、或激情就是激情是非常困難的,的確要花些時間。

  印度的智者、覺悟者、聖賢先哲們都建議我們:“觀察你自己”。觀察自己是了解自我、了解實相的一個途徑——甚至可以說是“對神的了解”,因爲畢竟實相就是神。什麼是神?法則是神、自然的法則是神。而當一個人在觀察那法則時,這個人就是在觀察“法”。無論在你身心之中發生了什麼,你就僅僅是個沈默的觀察者,不要産生習慣性的反應。當你客觀地觀察時,你已經開始跨出了解法的第一步;邁向生命中練習正法的第一步。

  練習正法並不需要避開外在的活動,比如到這座或那座寺廟,或做這種或那種儀式。而是在要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你開始去觀察你的身心當下的實相:“此刻在我身心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我的身心當中時時刻刻所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這都比發生在外在的任何事還來的重要。”你將開始注意到你是如何地對外在事物反應。當你生起這種習性反應,這個反應就會變成你痛苦的根源。假如你學會不去這樣反應而是觀察,你就能走出痛苦。當然,這很花時間,一個人不會立刻變完美,但至少已經有了開端。

  開始來了解正法吧!正法是超越所有的宗派信仰、教條、典禮的。你可以稱呼、也可以不稱呼,自己是個印度教徒或回教徒,但是你應該是一個依法修行的人,一個過著正法生活的人。意思就是說你的心應該保持純淨。假如你的心保持純淨,那麼你所有的行爲,身體或言語的行爲,就會自然地變爲純淨!

  心是最根本的;當心不純淨,充滿著負面心態,那麼我們在言語和身體上的行爲也必然是不純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傷害著自己,也已經開始傷害別人了。就像我所說的,當你産生憤怒、憎恨、或惡意的同時,你就是這些負面心態的第一個受害者。你自己變得非常痛苦,而且由于你的負面心態所産生的痛苦開始迷漫在你的四周,你的周圍環境變得緊張不安,任何在這時候與你接觸的人也都會變得很緊張、很痛苦。你正在散播痛苦給別人。這是你自己的痛苦,而你也不斷地散播給他人,你讓你自己痛苦。也會令他人痛苦。

  另一方面來說,假如你學習正法的藝術——也就是生活的藝術——你不産生負面心態,你開始在你的自身當中體驗到安詳與和諧,當你保持心的純淨。充滿愛及慈悲,那麼安詳與和諧就會迷漫在你的四周。任何在這時候與你接觸的人都能開始體驗到安詳與和諧,你正在散播著你所擁有的好東西,你擁有安詳、和諧,你真正快樂,而你也正在散播給他人。這就是法,這就是生活的藝術。

  在古印度,法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一種如何讓自己安詳和諧地生活也帶給他人安詳、和諧的藝術。要能夠做到這樣,需要有適當的訓練。當時每一個村莊都有內觀禅修中心,到處都有內觀中心,就像其它的瑜伽學院和瑜伽醫院一樣,內觀中心也到處都是。他們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們一向都在這兒學習這種藝術。不斷地練習和實踐,他們過著很好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和諧的生活。

  希望那個時代能再度來臨,希望人們能夠了解“法”的意義,希望你們能從那些讓你們忘記了法是什麼派別意識和社區分離主義的魔掌中解脫出來。願你們走出痛苦,願你們過著如法的生活,過著安詳、和諧、快樂的生活,同時,也帶給別人安詳、和諧與快樂。

  希望所有來到這兒聽法的你們,能夠騰出你生命中十天的時間來學習這種內觀的方法。你將在此時此地得到益處。你不需要從這個宗教組織轉變成另一個宗教組織、從這個宗派轉換到另一個宗派。一個基督徒可以終其一生稱他自己爲基督徒——回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也是如此。但是他應該做一個好的印度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基督徒,好的錫克教徒,好的佛教徒。一個人應該做一個好人。“法”教導你如何成爲一個好人,如何過著好的生活,一個快樂的生活,一個和諧的生活。

  願你們每一位都能夠以這麼好的內觀方法來訓練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並且享有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與真正的快樂。願你們享有真正的快樂,願你們享有真正的快樂。

  朋友們:今晚我們再度聚集在這兒,要更進一步地來探討關于“法”的這個主題。昨天我們討論了“法”與派別意識;很不幸地,現在在印度這兩個字已經變成同義字,這是不對的。其實它們的意義南轅北轍,完全不同。“法”有它自己的本質,“法”是普遍性的自然法則,支配著整個宇宙。一切有情、無情都由法則來支配。

  “法”是如此的:心中的負面心態會使人痛苦,這是不變的法則,過去、現在、未來皆是如此,永遠如此;而純浄的心,有著愛、慈悲和善念的特質,帶來了安詳與和諧,這在過去、現在、未來也都是如此——法則就是如此。所以說“法”是——永恒的。不幸地是,印度語“永恒的”現在也被人誤用了,永恒的法成爲某個宗派的特殊法門了。這是很大的不幸,在印度,人們已不了解所謂“法”的真正含意,這也使得人們在“法”的修習上變得十分困難。

  “法”和派別意識是完全不同的。當我們的國家獨立之後,一些聰明、有經驗的愛國人士就製定憲法:“我們的政府是非宗教性的政府”,很好,這是件好事,好政府應該是非宗教性的,不屬于任何教派的。但是政府一定要有“法”,不然的話這會是個什麼樣的政府呢?“法”一定要有。

  一個國家的行政,必須依著正法來施行。“法”並不等同于宗派,這兩者是不同的。教派是有極限性,而“法”是普遍性的,廣大無涯,無邊無際的。“法”是適用於每個人、所有人身上的,這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我們的政府越早明了“法”和宗派的不同,就越有利於人民對“法”的修習;否則即使他們實際上並不如法,他們還是繼續沈迷在錯認自己是如法的人這樣的幻覺當中,這根本就是欺騙自己。如果人們不依法而行,他們是不會獲得法的益處的。

  法的第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過道德的生活;道德是法的根基。某些人自稱是忠實的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或耆那教徒,他們也許並未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而仍然自稱是忠實的印度教徒……;他們之所以如此稱呼自己,只是因爲遵循著某個教派、某傳統的典禮儀式,而實際上他們卻忽略了道德實踐。自稱如法的人必定是過著道德的生活;沒有道德爲根基,一個人是不可能如法的,不可能是一個“法”的實踐者。

  什麼是道德呢?想…

《慈悲的法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