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住課程開示集要 第二天▪P2

  ..續本文上一頁大使被派遣出去。他們告訴拘樓國王整個原由,並請求他將戒條寫在石板上: 他們會代表他宣讀,那麼人民就會開始持守而脫離痛苦。拘樓國王拒絕了。雖然他過著完好的戒律生活,但他覺得自己曾犯過一個小錯。他把他們送往他年邁的母親處。她也說自己曾犯過小錯。于是他們又被送往大皇後處; 如是依次地到國王的弟弟,首相,稅務大臣,大商人,甚至到戰車的馭者和大門的警衛處。他們全部都說曾經犯過小錯。

  然而這些錯真是微不足道。例如,國王曾經表演他的射藝。有一枝箭落入了水池沒浮上來。它可能剌穿了一條魚。實際是否如此,讓人懷疑。拘樓國人就是這麼的小心謹慎。

  戒律的基礎很重要。然而,在兩佛之間,正法的其他部分遺失了,而這就是那時發生的情況。佛陀所傳授的正法是圓滿而清淨的---kevalaparipuººa½, kevalaparisuddha½---沒有什麼要增添或去除的。隨著時間的過去,重要的部分遺失了。智慧Paññ±,最困難的部分最先消失: 只有智力上的智慧留存下來。然後純淨的定sam±dhi沒了: 只留下想象,但實相的覺知卻沒了。雖然戒律還在,但當其他的步驟都淪落時,它就被過分強調,並濫用到極點,而使心失去了平衡。現今的印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 人們變得極爲不平衡,而無法正確地修習定sam±dhi和慧paññ±。

  佛陀一向譴責戒禁取s²la-vata-par±m±sa。Vata是誓言。Par±m±sa是執取。沒有了正確的定及慧後,人們就發願只來濫用一條戒,以爲如此就能使他們解脫。戒及誓言並無不妥,兩者皆很重要。誓願過午不食有益你的禅修,或斷食一日使你健康。但當它被濫用時,人們斷食到一個月,只爲了要證明他們的法,那麼它的實質及目的都喪失了。

  這就是那時的拘樓國的狀況。他們的戒很好,但被濫用了。雖說那樣不對,但守戒必定比不守戒要好得多。他們在正法中欠缺的,可以從方法上補足。因此,經文中並沒有談戒律,因爲這個堅強的背景已具足了。有了這樣的基礎,拘樓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方法的細節。所以佛陀在拘樓國講述這部經。

  然後他向比丘們發表演說。在印度的普通話裏,bhikkhu是比丘,隱士的意思,但在所有佛陀的教導中,比丘意指任何修習正法教導的人。因此它是指禅修者,不論其爲男女在家人,還是比丘或比丘尼。

  導言

  Ek±yano aya½, bhikkhave, maggo

  這是唯一的道路。

  Satt±na½ visuddhiy±:使衆生清淨。這是在心理的層面。洗滌身體的外表無法淨化心。這清淨的結果會導致:

  Soka-paridev±na½ samatikkam±ya:克服愁歎soka,與它所表現出來的哭泣和悲歎parideva. 當你修行時,它會浮現到表面,而你只觀察,就能超越它samatikkam±ya。

  Dukkha-domanass±na½ atthaªgam±ya。在更微細的層面上,心中仍有不愉悅的感覺domanassa,同時在身上有不愉悅的感受dukkha。這些也都去除了atthaªgam±ya。

  ѱyassa adhigam±ya. ѱya 是真理的意思。如果你以冥想或想象來用功,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只有心的表層得到淨化而已。只有當你觀察身與心及其相互的關連,從粗重的表面實相到最微細的究竟實相時,最深層的痛苦才能拔除。由佛陀所體證的真理只能解脫佛陀。佛陀只能指示道路,路卻要你自己走。ѱyassa adhigam±ya 是解脫的最佳途徑。

  Nibb±nassa sacchikiriy±ya。涅槃Nibb±na必須經由實相的觀察sacchikiriy±ya去體驗、體證。你必須達到身與心最微細的實相,然後超越之而見證超然。整個身和心的範疇是無常的生和滅。在粗顯的層面上,它生起,好似駐留了一陣子,然後滅去。在較微細的層面上,它以極快的速度滅去。而在最微細的層面上,則只是振蕩而已。超越究竟實相的領域是無所生無所滅。它是超越身和心,超越整個知覺,感覺的範疇的。涅槃的體驗可以是幾個剎那,幾分鍾,幾小時; 情況不定,但體驗回來之後你判若兩人。你無法解釋它。當然人們能夠做冗長的智力闡述,但在涅槃中,感官停止了作用。它們無法用來解釋涅槃。所以正法的六特質的最後一項是paccatta½ veditabbo:涅槃必須由各人在自身中直接親證。

  Ek±yano maggo,「這是唯一的道路」,似乎胸襟狹窄。還沒有走上這條正道,或還沒有走上一段路的人,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對已經走上了這條正道的人而言,這是唯一的道,是清楚不過的了。它畢竟是普全的自然法則。它必須由任何宗教或任何國家的每個人去體驗的。火會燒傷任何人的手。不論你是佛教徒或基督教徒,美國人或澳洲人,如果你不想被燒,你就必須將手移開。不論有無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都在。有無愛因斯坦,相對論都存在。同樣的,有無佛陀自然的法則仍舊長存。它就是因與果的關系。兩份的氫和一份的氧合而成水。如果在星球上兩者任何缺一,則就不會有水。這是自然的法則。這就是正法。當你邁進,並且修習得更深入時,你就會了然于此。如果你不要痛苦,你就得去除原因。那麼衍生的痛苦就會自動去除。

  如果你想會有某個超自然的力量,自你所有的不淨染汙中解救你,那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不會發生的。你必須依自然的法則來用功。你現有無明反應的根深習慣模式,導致你不斷地經曆痛苦,這必須要改變。

  在這層意義上,它就是ek±yano maggo 唯一的道路,接著,佛陀更進一步的描述。

  …yadida½ catt±ro satipaµµh±n±: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在這個階段要知道,如何有四個念住,或四個以智慧而安住覺知的方法。第一個是:

  K±ye k±y±nupass² viharati ±t±p² sampaj±no satinm±, vineyya loke abhijjh±domanassa½.

  K±ye k±y±nupass² viharati:持續地就身體觀察身體的實相。以非常精勤、勤奮的方式 (±t±p²),以了知生起和滅去的智慧(sampaj±no),並以覺知 (satim±) 來修習。不涉及想象,是具足了智慧而頗爲直接的全幅覺知。關于身體的實相就在身體內加以觀察、體驗。這樣去除、遠離 (vineyya) 對身心現象(loke) 的貪瞋(abhijjh±-domanassa½)。

  Vedan±su vedan±nupass² viharati ±t±p² sampaj±no satim±, vineyya loke abhijjh±domanassa½.

  第二個是vedan±su vedan±nupass² viharati:持續地就身體的感受觀察實相。再次的沒有想象。以同樣的方式直接的體驗,在身體的感受內觀察實相。

  Citte citt±nupass² viharati ±t±p² sampaj±no satim±,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½.

  同樣地,第叁個是Citte citt±nupass² viharati:在心中體證心的實相。

  Dhammesu dhamm±nupass² viharati ±t±p² sampaj±no satim±, vineyya loke abhijjh±domanassa½.

  第四個是Dhammesu dhamm±nupass² viharati:就法則中,心的內涵 [諸法]中去體證心的內涵 [諸法],自然的法則的實相。觀察的方法一樣。

  這四個念住,觀察身體,或感受,或心,或心的內涵 [諸法] 的實相,都要本著實際的體驗。智力的理解會給你啓發,並指引你如何修習,但只有體驗才會有成果。在我們繼續講下去時,這點是要明白的。

  現在你正以當下的實相,如其本然的,進來的或出去的,深或淺的呼吸在用功。你也嘗試對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這個身體部位的感受時時呈現的實相,維持覺知。觀察的對象是身體的這個部位。要日以繼夜地嘗試維持不間斷的覺知,除非你深睡了。大部份的時候你的心會跑開。你會忘失,你阻止不了。但一旦你察覺到了就把心帶回來。別産生失望或沮喪。就接受心已跑開了,再從新開始。現在要更認真地,更勤奮地用功。時間很短。你已來參加一個有很認真的氣氛的課程,沒有新學員的幹擾。要善用來利益及解脫自己。願你們都享有真正的安詳,和諧,快樂。

  願衆生快樂。

  

  

《四念住課程開示集要 第二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