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佛教▪P5

  ..續本文上一頁 Hetu

  所緣緣 Object - Arammana

  增上緣 Dominance - Adhipati

  無間緣 Contiguity - Anantara

  相續緣 Immediate Contiguity - Samanantara

  俱生緣 Coexistence - Sahajata

  相互緣 Reciprocity - Annamanna

  依止緣 Dependence - Nissaya

  親依止緣 Sufficing Condition - Upanissaya

  前生緣 Antecedence - Purejata

  後生緣 Consequence - Pacchajata

  重複緣 Succession - Asevana

  業緣 Action - Kamma

  異熟緣 Effect - Vipaka

  食緣 Support - Ahara

  根緣 Control - Indriya

  禅緣 Ecstasy - Jhana

  道緣 Means - Magga

  相應緣 Association - Sampayutta

  不相應緣 Dissociation - Vippayutta

  有緣 Presence - Atthi

  無有緣 Absence - Natthi

  離去緣 Abeyance - Vigata

  不離去緣 Continuance - Avigata

  我現在要就我所了解的來爲各位說明因緣與業緣的關聯,以及由于這些因緣所産生的果。

  因緣是指所有身、語、意習性反應在意識當下的心念狀態。由于每一個習性反應都會生起善、不善或中性的心念狀態,因此,在佛教中,我們稱之爲善法(kusala dhamma)、不善法(akusala dhamma)與無記法(Abyakata Dhamma),此叁法雖僅是心的作用,但也是共同創造出整個宇宙萬物的心識作用。

  善的(kusala)力量是由布施、行善、奉獻與淨化心念等善行所生起之業行(行爲、語言及思惟)而産生的正面力量。

  不善的(akusala)力量是由貪婪、欲望、憤怒、嗔恨、怨憎、妄念等欲念所生起之業行而産生的負面力量。

  中性的(Abyakata)力量既不是善的,也不是非善的。例如,已經破除一切無明(Avijja)的阿羅漢(Arahat),對于六根所緣的六觸(Phassa)已完全不生起任何感受(Vedana);就像不斷變化的流水,並不會産生任何感受。因爲,對他而言,整個身體結構只是不斷變化的物質罷了,而所有的感受都會隨著這個物質滅去。

  現在我們就來了解整個界天當中,由業行所産生的善與不善的力量。爲此,我將整個界天大致區分如下:

  無色界與色界

  這些界天是超越感官欲樂範圍以外的,具有慈、悲、喜、舍四種至高無上的心念特質,能生起純淨、光明、妙樂、清涼及輕盈的心識力量,故可推向這些界天之中。由于在這些界天之中的物質是如此地細微,幾乎沒有任何形體存在,只見光芒四射,因此,梵天的形體並非具體的物質,而是光與亮。

  欲界的組成爲:

  1. 欲界天

  2. 人道

  3. 下惡道

  欲界天

  爲祈求未來人天福祉所做的一切良善的或道德的身、語、意行爲,因此生起清淨、光明、喜悅與輕盈的心識力量,而推向所有物質皆是細致、光明、喜悅與輕盈的欲界天之中。在欲界天的天人們的形體依照其所居住的界天而綻放出各種柔細、明亮與色彩的光芒。天人們在這些仙境般的界天中過著喜樂的生活,直到一切善的心識力量耗盡時,便再次墮入人道或惡道之中。

  下惡道

  所有仇恨、邪惡及不善的身、語、意行爲都會生起不淨、黑暗、熱惱、沈重與堅硬的心識力量,而最爲強烈的不淨、黑暗、熱惱、沈重與堅硬的心識力量也必定會墮入地獄之中,也就是下惡道的最底層。在所有惡道之中的物質皆是堅硬、粗陋、不愉悅與炙熱的。惡道之上即爲人道,因此,落于惡道之中的衆生們,在結束下惡道的體驗後,即可投胎人道。然而,除了畜生道之外,一般人的肉眼是無法看到其他衆生的,但對于那些已經到達較高禅定的人們,由于具有天眼通的能力,因此也能見到其他衆生。惡道之中充滿著各種身、心痛苦,而這一切其實只不過是人天與善道的反面罷了。

  人道

  現在我來到了人世間,但這只是天堂與地獄之間暫時的居所。不論我們經驗到何種愉悅與痛苦,這一切都是由我們過去的業所決定。但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藉由心的發展,將我們的心識力量推向更高的界天之中。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從這裏墮入到邪惡的深淵與惡道並行。

  並無任何界天是恒常不變的,今日的聖者,或許是日後的惡棍,而今日的富人,也許很快就會變成窮人了。人世間生命的變化無常是如此明顯,沒有任何一個人、家庭、社會或國家是永遠穩定不變的。

  一切事物都受業的法則所支配,而業是由變化無常的心所造作的,因此業的果報也必然是不斷變化的。

  任何人只要有心的不淨雜染,那麼當他死亡時,其心識力量也會將他推往惡道之中;因此,在死亡的最後一刻,便會自動往生惡道之中(簡單地說,就是心識力量負債的地方)。

  換言之,如果在死亡那一刻,其心念與推向人道的心識力量相應,便會再次往生人世間。然而,如果在死亡的最後一刻,生起善的心念,那麼自然也會往生天界之中(此處衆生享受著借貸平衡的心識力量)。而往生梵天者,在死亡時刻的心除了清淨與安詳外,並無任何欲念。

  這就是業如何以數學精算的方式在佛教中扮演的角色。

  各位女士、先生們,這些都是佛陀的基本教導。這些教導會如何影響每個人,則視個人如何運用而定。

  不論家庭、社會或一般人都同樣適用這個教導。我們有信仰教條的佛教徒及實際修持的佛教徒,還有一種則是出生時就被歸類爲「佛教徒」的教徒們。然而,唯有實際修行的人,才能改變內心的不淨。因此,能持守五戒的人們就是佛陀教導的信奉者。如果緬甸所有佛教徒都能確實奉行的話,那麼在我們周遭就不會有互相殘害的沖突發生。另一個困擾的因素則是:物質需求,任何人都必須具有生命的基本需求。況且,相較于其他衆生,生命對于人類又更加重要。由于這種保護自我與親人的傾向,人們因而違反宗教戒律或政府的法律。

  最重要的是生起清淨與善的心識力量,來對抗駕馭世人邪惡的心識力量。但這並不易做到,而且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是不可能達到純淨心念的階段。倘若我們想要擁有能對抗這種邪惡心念的有效力量,我們就必須遵循正法努力修持。現代科學已爲我們帶來許多極具價值的事物,例如原子彈,它雖然具有最強大的威力,但同時也是人類智慧下所創造出最令人畏怖的産物。人類是否將智慧用于正確的方向?根據佛教的精神,人們究竟造作了善或惡的心識力量?我們要如何運用智慧及用于何處,其實都是我們意念所決定的。與其將原子能用于征服外在事物的這種智慧,不如把原子能用于征服我們內在心念,不是更好嗎?

  這會爲我們帶來「內在的安詳」,並且能讓我們將它與所有其他人分享。當意念成功地擊敗我們周遭所有邪惡力量時,我們就能散發出強大且淨化的心識力量。就像是燭光能驅逐整個室內的黑暗一樣,所以任何人內心的光明也能幫助別人驅逐他們內在的黑暗。

  若以爲善行也能用邪惡的手段來達成,那是幻想和作夢。韓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兩邊都犧牲了許多人命,如今已超過百萬人命被犧牲了,然而,這麼做究竟更接近和平,還是離和平更遠?我們已學習到這些經驗教訓,唯有透過宗教改變人們的心念才是解決之道。此刻,除了需要控製物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駕馭心。

  在佛教中,我們將世界(Loka Dhatu)與法界(Dhamma Dhatu)予以區分。界(Dhatu)的意思是本質元素或力量。因此,世界所指的就是在自然界範圍以內的物質(具有其本質元素),法界則包含了心、心法,以及某些不再色身範圍內,而是在心範圍內的本質元素。現代科學涉及的範圍就是我們所謂的世界(Loka Dhatu),但這只是在心範圍內的法界基礎罷了。我們並非以現代科學的知識,而是以佛陀的教導,正法的修持,來進一步觸及心的層面。

  至少「成熟的心智」(The Mature Mind,美國紐約W.W. Norton & Co., Inc.出版社發行)一書作者歐佛史崔(H. Overstreet)先生是樂觀看待成熟心智所蘊藏的一切事物。他寫道:

  「我們這個世紀的特征型知識是心理方面的,即使物理與化學領域中最受矚目的發展,大部分仍是大家已知道的研究方法之應用,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的,只有那些對于人性與人類經驗的看法是新的。」

  然而,這種新的看法是不可能更早出現的,因爲在它來臨之前,必須先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即使生理學已是一門成熟的科學,但就研究心理學的人而言,除了別的以外,人的構造依舊脫離不了腦部組織、神經、腺體,以及眼鼻等身體外在器官問題。而生理學對于身心狀態的研究,也是直到七十年前,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liam Wundt)創立心理實驗室之後,才開始有比較充分的發展。但是在生理學之前,又必須先有發展成熟的生物科學,畢竟腦組織、神經、腺體及其他構造都是根據整個細胞演化過程而定的,因此,在生理學出現之前,必須先有充分發展的活細胞科學。

  但生物學之前,又必須先有化學,而在化學之前,得先有物理學;物理學之前,則先有數學。因此,整個漫長的醞釀期得回溯至好幾世紀之前。

  總之,科學發展是有時間順序的。每一種科學都必須等到它的時鍾敲響。現今科學的時鍾至少已經敲響了心理學及一個新的啓蒙階段。

  可以確定的是,由最新科學探究而來的重要性與影響都是是舊有的,但研究的准確性卻是新的。簡言之,有某種鋼鐵般邏輯仍不受影響,那就是每種科學都必須等到其先前事物提供充分資料,並且一切鋪設妥當後,才能産生其准確性。

  科學的時鍾已敲響了另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種新的智慧開始聽由我們運用。

  我要說的就是佛陀的正法;所有人都應該爲了知人類本質實相的智慧,而加以修持這個正法。佛教具備了治愈所有影響世人心病的良方;因爲造成現今整個世間現象的,正是因爲我們過去與現在,邪惡的心識力量所造作出來的。

  現今這個世界處處充滿著不平與不滿,所有不平與不滿都會産生不愉悅的感受;憎恨産生敵意,敵意産生戰爭,戰爭又製造出更多敵人與種種問題;然後就陷入當前的惡性循環之中,爲什麼呢?這當然都是因爲我們的心缺乏適當的控製所致。

  人是什麼呢?人是心識力量賦予人性而來的。物質又是什麼呢?物質不過是心識力量的具體化,也是善(正面)與不善(負面)力量的反應結果。

  佛陀說過:世間一切由心造(Cittena niyate loko)。因此,心是一切的主導者。那就讓我們來研究這個心,以及它獨具的特性,並解決現今世間所面臨的問題。

  在佛教的實用價值研究方面,確實有廣闊的範疇。緬甸的佛教徒隨時歡迎任何想藉由親身體驗以獲得利益的人們。

  各位女士及先生們,我已盡可能將我所知道的佛教與各位分享,如果任何人想更深入了解,我會很樂意做進一步的說明。我非常感激各位莅臨及專心聆聽我的演說,我也要再次感謝本教會讓我在此做一連串的演講。

  願衆生安詳。

  謹此向喬達摩佛陀、世尊、正法、佛陀的教導,以及保存弘揚佛法的僧衆致上最深敬意與感恩之情。

  —葛印卡老師

  

  

《什麼是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