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的技能 法的寶藏▪P2

  ..續本文上一頁們發號施令了。

  *

   我們到佛寺,是來找和平與甯靜的,因此不要把老虎、鳄魚、瘋狗在寺院裏放出來。老虎、鳄魚、瘋狗代表我們的貪、嗔、癡。我們得把它們好好綁起來、關起來、鎖起來。

  *

   活著不求進步的人,是那些身體像人、心卻跌落到低等層次的人。換句話說,他們身體健康,但心智不良。比方說,我們來寺院時,靠雙腳走來,等來到這裏,如果我們讓心念與舉止落到低層次,這與蝙蝠把腳挂在高處,腦袋吊在低處,沒什麼不同。

  *

   法與心有關。講的話是法、講話的動機是法,如果你想聽法,必須使你的心進入法。當這叁個因素彙集在一起時,谛聽法義,會升起不可計數的果報。

  *

   我們聽佛法開示時,好比[講話的]比丘在給每人一把刀,就看我們是否接受。回家後遭遇困難,可以用那把刀一下切開。不過,如果我們把刀扔在這裏、或者還給比丘,等回家遇上麻煩時,就沒有對付它的武器了。

  *

   學法,好比讀菜譜。修法,好比燒飯菜。證法,好比了解飯菜滋味。如果我們只讀經,不用于修行,好比聽說有辣椒、洋蔥、大蒜,卻吃不著。

  *

   如果你學法、卻不修法,好比缺胳膊少腿。又學法、又修法,好比有雙眼、雙手、雙腿。做起事來,比只有單眼、單手、單腿的人,容易多 了。

  *

   有自尊心的意思是,你尊重自己的意、語、行。尊重自己的行爲,意思是無論你做什麼,恪守善巧行爲的叁個原則: 不殺生、不偷盜、不行不當性事。尊重自己的言語,意思是無論你講什麼,恪守善巧言語的四個原則: 不說謊、不進饞言、不惡語、不閑談。尊重自己的心念,意思是無論你想什麼,恪守善巧心念的叁個原則: 持正見、無貪意、無惡意。

  *

   破戒好過無戒可破。穿破衣好過光身走。

  *

   許多死生靈入過你的口: 豬、雞、牛、等等,因此注意不要讓嘴給那些東西附體了。說話前,無論動機如何,左右看一看,確定你要說的話,場景合適才說。不要服從壞舉止。

  *

   關于正命: 即使我們的基本職業正當,操持時不誠實,那還是錯的。比方說,我們是農戶,但把別人的田地歸入自家: 這是妄命,那塊地裏種的糧食會傷害我們。

  *

   不淨有兩類: 一類是佛陀稱贊過的,一類是他批評過的。他稱贊過的,是觀身體的不淨,這使我們看清造作之物的衰敗與醜陋,心有懲誡、生起無欲、放開對苦的執取,確見長養福德、脫離苦的意義。至于佛陀批評過的不淨,那是邪惡之心的不淨,它汙染我們的意、語、行,是佛陀重加批評、懲誡的。因此,必須隨時清洗我們的行動[業]。只有意、語、行清淨時,智者才會稱贊我們不自滿、有福德。

  *

   約束感官的意思是,我們使感官知覺與其對象,兩者尺寸保持一致。比方說,守護眼根,意思是,我們不讓自己的眼大過所見的形色,也不讓形色大過眼。如果形色比眼還大,它們就卡著了。我們白天黑夜想念它們。如果眼比形色大,那個意思是,我們看不夠那些形色,老想多看。兩種情形下,都會升起貪與癡。欲望、反感、癡迷之火,燒著眼,使我們有苦。

  *

   有一種重要的尊貴財富是禅定,不讓心在各種事件之間毫無目標地遊蕩。我們心裏想著佛、法、僧,好比沈浸于他們的善德之中。那樣心裏會充滿善德。好比將一把苦草泡在糖漿裏,直到飽和。苦味會消失,代之以甜味。一個人的心無論何等粗劣,如果不斷浸泡在善德之中,必然越來越精細,好比苦草在糖漿裏變得有甜味。

  *

   無論你做什麼,想要得到實相,必須誠心去做。如果你真有誠心,哪怕做一點也夠了。百萬真幣強過千萬假幣。說話時,要緊跟話題。無論做什麼,要專注所做之事。吃飯時,專心吃; 站立時,守著站姿; 走路時,跟著腳步; 坐著時,心留在坐位; 躺下時,跟著躺那裏。不要讓你的心,跑到實相前頭去。

  *

   心好比盤中食。念住好比盤上的蓋。如果失了念住,好比你沒把菜蓋上。蒼蠅(即雜染)必然在上面落腳,帶來各種細菌汙染、使食物有毒性、致病。因此,你必須隨時小心,把菜蓋上。不要讓蒼蠅落在上面。那樣你的心會清潔、純淨,升起智慧與知識。

  *

   一棟棄屋或死了人的房子,會使你緊張。房裏有人,你才有安全感。一個對當下無念住的人,就好比一棟棄屋。見到這樣的人,你不會有安全感。

  *

   雜染好比河裏的淺灘與暗樁,阻礙我們的船靠岸。換句話說,貪會擋著我們、怒會撞著我們、癡會使我們打轉下沈。有個故事講的是兩個人受雇劃船,沿著運河叫賣犁頭、鏟子、鋤頭。如果全船貨物賣出,雇主會給足工錢,一天一個卡哈巴那[kahapana],相當于四個大錢。頭一天雇主一起去了,一船貨全部賣出。接著他不去了,兩人自己外出賣貨。有一天,他們劃著船,一反過去吆喝“犁頭、鏟子、鋤頭!”卻喊:“淺灘、暗樁! 淺灘、暗樁!” 一路劃過去,沒人買。

   晚上劃回雇主家,船裏滿是犁頭、鏟子、鋤頭。一件也不曾賣出。于是雇主給了每人一塊錢,作爲那天的工資。其中一個回家把錢交給妻,她見平常有四塊錢,這天只得一塊,很吃驚。心想:“也許他把錢給了另一個女人。”于是罵起來。怎樣解釋也不聽。于是丈夫要她去問雇主,如有作假,甘願頭上挨一下。可那位太太盛怒之下,不耐煩地說:“不行,讓我先打了再問。”一面說,一面去拿鏟柄,不過只抓著一根趕狗棍,于是就在丈夫頭上打了叁下。後來她當然知道了真相,但已經遲了,丈夫頭上白白挨了叁記。

   這個故事說明失了念住會帶來的傷害。如果你讓心從正在做的事上遊蕩出去,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

   行善會有危險。如果你不做特別多的好事,人們不會盯上你。重要一點是,你知道怎樣使善德對自己有益。如果你是個好人,卻不會善用你的好處,比方說用在錯誤的時間與地點,或者行善方式令人生氣,它不會對你有益、反而會傷害你。這樣一來,你的善行轉成了惡行。因此,對于怎樣體現你的善德,必須謹慎。

  *

   你有惡意動機,不要體現出來; 對你的善意動機也要小心。好比把一把刀交給別人。你也許動機良好,希望他善加利用,但是如果他用來殺人,你的動機會反彈,影響你們兩個。

  *

   善可以來自惡,意思是,一旦你真正好好看著惡,它就輸了。無論你看什麼,要從各方面看。這就是爲什麼他們不讓你對一件漂亮的物事或一個美女看太久,因爲過一陣子,你會看出她們究竟並不那麼美。因此如果你看見什麼可愛的東西,要長久地、仔細地看它,直到你看出來,它並不如你原來所想的那麼可愛。如果有人使你生氣,要觀想他們,直到你對他們升起同情。同樣原則也適用于癡。

  *

   如果你明智,那麼貪、嗔、癡會有助于你。如果你明智,即使欲望,也可以作爲培養福德的願望幫助你。因此不要看低這些東西。你現在坐這裏聽法義開示。是什麼使你來

  是欲望。人們出家作比丘沙彌,是什麼發出指令

   是渴求。因此不要只看見渴求與欲望的缺點。如果你沒有爲善的欲望,便不能長養福德。 長養福德必須從動機開始。無明是好事,這個意思是,我們知道自己無明時,會做點什麼來彌補。無明領著我們走偏,不過也會領我們回來。知識從來不會引導人們求學。是無明引導人們尋找知識。如果你已經知道了,還找什麼

  

  *

   我們修持佛法,會帶來叁種益處: 有助于自己從苦中解脫、有助于他人、有助于護持佛教。

  

《解脫的技能 法的寶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