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宝藏
世间珍宝,只在我们呼吸尚存时能够拥有。一旦死了,它们就去别人那里。死神不停地改变我们的外表: 眼睛、头发、皮肤等等,警示我们即将撤离到另一个国度。如果不备好资粮,撤离令到达时,我们会有麻烦。
*
我们从世间借用的这个身体: 不知不觉,原来的主人不停地来一点一点取回。譬如我们的头发: 他们一次取一两根,使它变成白色。我们的眼: 他们一次取走一只,使它们模糊起来。我们的耳,他们一点一点取走,使它们逐渐失聪。我们的牙齿,他们一只一只取走。一只牙开始松动,停一阵,又开始松动。最后它悄悄对牙医说,把全部牙齿都拔去吧。原主人一点一点削去我们的肌肉,使它慢慢萎缩,使皮肤松弛起皱。我们的脊柱,他们不停地朝前拉扯,直到弯得令我们直不起腰。有人不得不爬着走,或者拄着拐杖、跌跌撞撞、摔倒爬起、景象凄惨。最后主人回来,把整个色身收回,我们把这称为“死亡”。
*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会看见里面除了四种恶趣,什么好东西也没有。
第一个恶趣是动物界: 即生活在我们的肠胃、血液、毛孔里的一切蠕虫、细菌。只要有它们的食物,它们总会跟我们一起住,拼命繁殖,使我们生病。体 表有跳蚤、虱子。它们喜欢跟那些不会保持清洁的人一起住,使他们的皮肤红肿酸痛。生活在血管、毛孔里的生灵,会使我们发起皮炎与感染。
第二个恶趣是饿鬼界: 即体内的地、水、火、风。它们先是太冷、然后太热、接着病了、再想吃这吃那。我们必须不停地为它们服务,到处找东西给它们吃,从来没功夫停下来歇一会。它们从来没有够的时候,就像饿鬼,死后挨饿,没人给他们东西吃。这些元素不停地纠缠你,无论怎么做,永远不能让它们高兴。先是食物太烫,于是你加冰。接着太凉,于是你放回灶上。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四元素[四界]的不平衡,时好时坏,永远不在正常状态,这使我们受各种形式的苦。
第三个恶趣是怒魔界[阿修罗界]。有时我们生病或者失去理智,好似怒魔附体一般不穿衣物到处跑。有的人经历手术,拿掉这个、切掉那个、吸走这个,于是挥着手,极其凄惨地呻吟。有的人太穷了,没东西吃,瘦得肋骨、眼球凸起,似怒魔一般受苦,他们看不见世界的光明。
第四个恶趣是地狱。地狱是恶业深重的生灵之家,它们给火烤、给红热的铁钉戳、给荆棘扎。我们吃肉时,动物给杀死、煮熟,来到我们的胃里集合,接着在体内消化,数目有多少。如果你去数一数,会有整整一个鸡圈的鸡、成群的牛、半个海里的鱼。我们的胃不大,可无论你吃多少,永不满足。还得给它吃热的,好像地狱的居民,必须得在火焰里。没有火,不能活。因此就有一个大铜炒锅给他们用。我们吃掉的所有那些生灵,都在我们的胃这个大铜炒锅里聚集起来,给消化之火吞没,之后对我们作祟: 它们的力量渗透我们的血液,升起了贪、嗔、痴,使我们扭来扭去,也像在地狱之火里烧烤一般。
因此,看一看这个身体。它真是你的吗
它从哪里来
它是谁的
无论你怎样照顾它,它不会长久跟着你。它必须回到原处: 地、水、火、风四界。它跟你呆一阵,完全是因为有呼吸。当呼吸不存在时,它开始腐烂,那时没人会要它。你走时不能带着它走,没人带着他的胳膊腿、手脚一起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色身非我。它属于世间。心才是行善行恶者,随业轮回。心是不死的。是它在经历一切的喜与痛。
因此,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就要尽量为自己的缘故多做好事。佛陀同情我们,这般教导我们,可是我们对自己却没多少同情心。宁可让自己满心是苦。其他人教我们,是不能跟自己教自己相比的,因为别人只能偶尔教一下。成为动物、人、天神、甚至涅槃的可能性,都在我们自身,因此我们必须选择要成为什么。
你作的福德,将来走时,会跟着你。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要禅定、观想色身、升起离欲。它是无常、苦、非我的。你借用它一阵,然后得还回去。色身不属于心,心也不属于色身。它们是相互依赖的不同事物。你能够看清这点时,就不再有担忧与粘着。你可以放开色身。这三大堆锈物——自我观念、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对圣道的疑惑[身见、戒禁取、疑,入流者所解脱的三种束缚]: 会从你的心里落下。你看见一切善恶来自于心。如果心地纯净,那是世上最高的福德。
§有一次,有人向阿姜李请教。朋友对他说:“如果色身非我,为什么我们不能打你
” 阿姜李让他这样回答:“听着,它不是我的。我借了它,因此必须好好照顾它。我不能让你们虐待它。”
*
法不属于任何人。它是公共财产,好比无主之地: 如果我们不开垦拥有它,它只是空旷、未开垦、不长庄稼的荒地。如果我们想拥有它,让它成为自己的,必须依照确立的原则修练。等到贫穷、痛苦、疾病、死亡等困难升起时,我们有东西保护自己。但如果我们还不曾依照确立的原则修持,等到这些事发生时,却怪佛、法、僧或者福德不帮我们。那样会妨碍我们,难以增长一点内在福德。
心在生命中最重要,在世上最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内在福德的基础。如果心不明亮、不清净,阴暗、有杂染,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修布施、守戒、禅定,不会有结果。佛陀知道,我们早晚得出国(即死后开始新的生命),因此他教导我们培养内在福德,了解怎样准备资粮。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去想去的地方、怎样穿着得当、怎样讲那里的语言。我们还必须把钱存入银行,兑换那里的货币。
“把钱存银行”,意思是借着赠送与慈善活动行布施。学习他们的语言,意思是会说我们归依佛、法、僧。戒德圆满,意思好比有时兴衣服穿。然而,即使有钱兑换、有好衣服穿、知道怎样讲他们的语言,可基本上是个疯子,也就是我们的心到处游荡、无定力根基,还是不能过关。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我们尽量培养心智,使它纯净、明亮。当我们的财富与内在福德这般准备好了,会传给我们的孩子,以及周围其他人。
人人都可以有内在福德,不过凡是不会拥有它、培养它的人,不会从中得到一点益处。
*
人间珍宝并不重要。小偷与傻瓜毫不费力便可以得了去。但是重生于人界的珍宝,无戒德者却不能够得到。
*
佛陀教导说,尊贵的财富[ariya-dhana,圣财],多 得者不穷,哪怕只得一点,也不穷。重要的是在你内心升起它来,便常有富足。比方说,如果你下决心给佛教捐赠一件物品,它立即在你内心转为布施的尊贵财富。你守戒,在言行上不作恶,它们就转成戒德的尊贵财富。这样一来,财富在你心里,不在别处。你的布施存在内心,你的戒德,也就是约束感官之欲的美德,就在你的眼、耳、口。当你的财富如此存于内心时,就好比把钱存在自家口袋,不放在别人那里。那样不会有麻烦。你不必担心他人欺骗、诈骗你。钱在自己的口袋里,怕什么
*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对事物占有欲太强。让它们顺其自然,只取其滋养。物质上的东西是糟粕与残渣,它们的滋养,在于我们愿意送掉它们时感受的喜悦。因此,不要吃糟粕。把它们吐出去,让它们对人有用,对己有用,那才是来自布施的内在价值感。
*
我们必须尽快长养福德与波罗蜜,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信念还不确定。有的日子,它缩得看不见了。那叫做乌龟头的信念。有的日子,它又伸了出来。因此如果它今天伸出来,就要去做。明天也许它又缩回去了。
*
两条腿、两条胳膊、两只手、两只眼、一张嘴: 这就是你的波罗蜜。要善用它们。
*
不相信善的人,很少做善事,但是不相信恶的人,一直在做恶事。
*
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作恶,它才发生。
*
佛陀教导我们藉修慈心禅,培养内在的善德。但是如果你想真正获得果报,必须全心全意去做。即便只做短暂一刻——大象之耳一扇、毒蛇之舌一闪——那点时间里,也会升起惊人的力量,好比大象与毒蛇,眨眼间能置人兽于死地。不过,如果你修的时候并不真正用心,真法的力量不会在心里升起,你不会有丝毫果报: 好比猫耳狗耳,尽可以一天到晚扇,谁也不怕。可大象之耳只扇一下,人们连滚带爬、跑得腿几乎掉了。或者,眼镜蛇之舌只闪一下,人们吓得昏倒。心在真正专注之下的力量会有那么强。
*
念住与警觉,是佛陀的品质。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清凉之乐,那是法的品质。如果你保持那种清凉,直到它结成一块冰——换句话说,你使那个善德在心里坚实壮大,那是僧的品质。你一旦心里有了那块坚实强大的善德,可以拿它作任何用途。无论你说什么,会有好果报。无论你做什么,会有好果报。你那块坚实的善德,会成为如意宝石,给你一路带来诸多喜乐。
*
作佛、法、僧的仆人,称为作尊贵家族的仆人,那样的人,我们甘心为仆。但是作我们的情绪——即渴求与杂染——的仆人,好比服侍盗贼。他们有什么尊贵东西可以给我们呢
不过,即使作佛、法、僧的仆人是对的,不如不作任何人的仆人,因为“仆”的意思是我们尚无自由。因此,佛陀教导我们学会怎样依靠自己: attahi attano natho,作自己的安居处。那时我们才能站起来,有自由,摆脱仆从状态,再没有人对我…
《解脱的技能 法的宝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