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姜放:覺知之心▪P7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真正可怕的是,你修得不夠,那些問題根本沒有顯露出來。”

  

   §“別人只能教你外在的表面,至于內在更深的層次,只有你能給自己定下規矩。你必須劃定界限,隨時保持念住,記得自己在做什麼。就好比有一位導師無論大庭廣衆下,還是私密場合中,到處跟著你、監護你,告訴你做什麼、不做什麼,確保你走正道。如果你的內在沒有這種導師,這個心必然偏離正道,惹事生非、滿城行竊。”

  

   §“堅持來自確信,明辨來自念住。”

  

   §“修行的堅持是心的問題,不是姿勢的問題。換句話說,不管你做什麼,要使你的念住持恒,不讓它出空檔。不管做什麼活動,要確保心繼續做它的禅定工作。”

  

   §“開始坐禅時,你費了很長時間才把心安頓下來,不過時間一到,馬上就站起來,把它給扔了。這就好比一步一步好不容易沿著梯子爬到二樓,接著卻從窗口跳了出去。”

  

   §一位女軍官在瑪古寺跟隨阿姜放坐禅,直到她的心似乎達到格外的喜樂、明亮。可是當她回到家裏時,不但沒有試圖保持那個心境,反而坐在那裏聽一位朋友訴苦,直到連她自己也感到抑郁起來。幾天後她回到瑪古寺,對阿姜放講述了這件事。他回答:“你拿金子換來了大糞。”

  

   §另一位弟子幾個月不見,回來告訴阿姜放: “我不來的原因是,我的老板把我送去夜校讀了一個學期,因此根本沒有時間禅修。不過現在課程學完了,除了坐禅我什麼也不想做——不想工作,不想上學,只想讓心靜止。”

   她以爲,阿姜放聽自己仍然如此熱心禅修一定很高興,可是他讓她失望了:“那麼說你不想工作——那是雜染,不是嗎

   誰說人們不能一邊工作、一邊禅修

  ”

  

   §“你要知道,禅定不是一個使心虛空的問題。這個心必須得做工作。如果你使它空著,那麼任何事——好的壞的——都可以闖進去。這就好比讓你家前門大開著。什麼都可以信步走進來。”

  

   §一位年輕的護士一連跟著阿姜放修了幾天禅定,有一天終于問他: “爲什麼今天的坐禅不如昨天好

  ”

   他答: “禅定好比穿衣。今天你穿白的,明天穿紅的、黃的、藍的,等等。你得變化。不能老穿同一套衣服。因此不管穿什麼顔色,只要對它有覺知。不要對它抑郁或者興奮。”

  

   §這位護士幾個月後,在坐禅當中, 心裏升起一股強烈的甯靜清明之感,她覺得惡劣情緒似乎再也不會滲入內心了。但不出所料,不良情緒後來照樣回來了。她對阿姜放提到這事時,他說:“要像養育孩子一樣照料心。它必定有壞日子,也會有好日子。如果你只想要好的,必然會出麻煩。因此你得中立:不要介入好的和壞的。”

  

   §“禅修順利時,不要興奮。不順利時,不要抑郁。只要留意去看,爲什麼好,爲什麼壞。如果你能這樣善于觀察,要不了多久你的禅定就會修成一門技能。”

  

   §“萬事有賴你觀察的功力。如果它們粗糙草率,你只能得到粗糙草率的果報。你的禅定沒有進步的指望。”

  

   §有一天,一位女青年跟著阿姜放坐禅,一切似乎進展順利。她的心清明,放松,她可以按照阿姜放的指導,逐步觀照體內的元素,毫無困難。可是第二天,諸事不順。結束時他問她: “今天進行得怎樣

  ”

   她答: “昨天我感覺自己很聰明,今天卻感覺自己很愚笨。”

   于是他再問她: “這個聰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是不是同一個

  ”

  

   §有位弟子來跟阿姜放抱怨說,自己已經修了多年,仍然什麼也沒得到。他立即答道: “禅修不是爲了“得到”什麼。禅修是爲了放開。”

  

   §那位女裁縫,在跟隨阿姜放禅修幾個月後,告訴他,自己的心似乎比開始禅修前更亂。“當然,”他告訴她:“就好比你的房子。如果每天擦亮地板,就會受不了上面有一點點塵土。房子越幹淨,你越容易看見塵土。如果你不使心保持擦亮的境界,即使讓它出去睡在泥地裏你也不會不舒服。不過一旦你得以在擦亮的地板上睡,那麼即使只有一丁點灰塵,你非得把它掃去不可。你不能容忍髒亂。”

  

   §“如果你爲他人的禅修體驗而興奮,就好比爲他人的財富而興奮。你從中得到什麼

   還是注意培育你自己的財富吧。”

  

   §“慈與悲,如果沒有舍作爲後盾,會導致你受苦。那就是爲什麼需要有禅那的舍支才能圓滿。”

  

   §“你的定,必須是正定: 在任何時候都處于恰好、平衡。無論你作什麼——坐、立、行、臥——不要讓它有任何上下起伏。”

  

   §“一旦你抓住這個心,它將住 于當下,不滑落到過去未來。那時,你就能夠使它按你的意願做任何事。”

  

   §“當你達到能抓住禅定的地步時,就像風筝終于抓住了風。它不會想降下來。”

  

   §一天晚上,達摩薩地寺一次集體勞動之後,阿姜放帶著居家弟子們上山來到佛塔坐禅。這群人中的一位婦女因爲做了許多事,感到精疲力竭,不過出于對他的尊重,仍然參加坐禅。她坐在那裏,意識越來越弱、越來越小,直到她以爲自己快要死了。阿姜放碰巧走過,他說:“不要怕死。每一次出入息你都在死。”

   這句話給了她驅除疲勞、繼續禅定的力量。

  

   §“禅修是在練習死亡,使你能夠把它做得正確。”

  

  

  --------------------------------------------------------------------------------

  

  

  呼吸

  

  

  

   §我父親來訪達摩薩地寺時,我說服他與阿姜放一起坐禅,由我擔任翻譯。開始前,我父親問,他是基督徒這件事,是否對禅定有障礙。阿姜放向他保證說不會: “我們將專注呼吸。呼吸既不屬于佛教,也不屬于基督教,或者任何人。它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産,人人都有權觀察它。因此試著觀呼吸,直到你能夠看見你自己的心,了解你自己的心。那時候你屬于什麼宗教,就不是個問題了,因爲我們可以談論心,而不是討論宗教。這樣我們就可以相互了解了。”

  

   §“你在禅定中做任何時,把它與呼吸連接起來,因爲那就是我們正在培育的整個技能的基礎。”

  

   §“捉心,就好比捉鳗魚。如果你只是跳到泥裏猛抓一通,它們會想方設法地滑走。你必須找件它們喜歡的東西——比如像人們把一只死狗放在一只大陶罐裏,再把它埋在泥裏。不一會兒,所有的鳗魚都遊到罐子裏吃狗肉,接下來你只要把手堵在罐子口,看看,你就捕到了鳗魚。

   “心也一樣。你必須找一件它喜歡的東西,因此盡量讓呼吸舒適,直到它在全身感覺舒適的地步。心喜歡舒適,因此它自己會來,接下來就容易捕捉它了。 ”

  

   §“你必須在任何時刻覺知呼吸,那麼喜樂就是你的。人界、天界、涅槃都在這個呼吸裏。如果你被其它事幹擾而走神,喜樂就會從你的指間溜走。因此你必須學會如何在任何時刻觀察呼吸。注意它過得怎樣——不要把它扔下,讓它自生自滅。當你懂得它的生活方式——坐、站、行,一切時,你就能夠從中得到你想要的。身體有身輕安,心有心輕安,常有喜樂。”

  

   §“要知道,這呼吸能把你一路帶到涅槃。”

  

   §“第一步只是如實地觀察呼吸。你不必在那裏對它鼓搗太多。只要隨著入息想“佛”,隨著出息想“陀”。不要強迫呼吸,或者迫使心進入一種恍惚呆滯狀態。只是在那裏小心地守著每一次呼吸。”

  

   §“怎樣用你的觀察力熟悉呼吸

   問你自己: 你了解呼吸嗎

   呼吸是在那裏嗎

   如果看不見呼吸[氣]是不是真的,再接著看,直到看見它就在那裏,一清二楚。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是,那就繼續。就是這麼回事。只要行事繼續真實、不虛,你的禅定一定會進步。它會越來越有力,心會靜下來。只要明確自己正在做的事。不要多疑。如果你連自己的呼吸也要懷疑,那就再沒別的法子了: 你會懷疑一切。不管發生什麼,你都不確定。因此,無論你做什麼,要直接、真實,因爲一切都歸結爲你是否真實。 ”

  

   §“一旦心跟著呼吸時,你就不必在心裏重複“佛陀”了。就好比招呼你的水牛。一旦它來了,何必繼續叫它的名字

  ”

  

   §“使心與呼吸[氣]成爲一體。不要讓它們分開。”

  

   §“不要做泥沼地裏的柱子。你見過泥沼地裏的柱子麼

   它前後搖擺,總也站不穩。不管你做什麼,要牢固、一心。就像你專注呼吸一樣: 使心與它合一,像一根牢牢固定在盤石裏的柱子。”

  

   §“要像紅蟻咬人那樣抓緊呼吸:即使你把它的身體一直扯到與頭部分開,那個頭還是緊咬不放。”

  

   §我最初聽阿姜放講“抓住”呼吸時,沒有聽懂。坐那裏繃緊身體,想抓住它,不過這只讓我感到疲倦、不適。後來有一天,我坐公車去瑪古寺時,在車上入定,發現如果我讓呼吸順著它自己的軌迹走時…

《阿姜放:覺知之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