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姜放:觉知之心▪P6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的生活依靠别人的支持,因此不要做给他们增加负担的事。”

  

   §“吃别人的供养,却不修行的比丘,可预期下辈子重生为水牛,耕地还债。”

  

   §“不要以为小戒不重要。阿姜曼说过,大木头从来不会钻进人们的眼里,但细木屑会——它会使你眼盲。”

  

   §西方妇女得知比丘被禁止碰触她们时,往往很生气,她们通常把这当成是佛教歧视妇女的迹象。不过正如阿姜放所解释的:“佛陀不让比丘碰触妇女的原因,不是妇女有什么错。而是因为比丘们有错: 他们仍然有心理杂染,因此必须把他们管住。”

  

   §对任何想过独身生活的人来说,异性是离开梵行道的最大诱惑。如果阿姜放在教导比丘,他会说:“女人就像藤。一开始她们看上去如此柔弱,等到你让自己喜欢上他们,她们就会缠上你,把你全身牢牢绑住,直到把你拖下来为止。”

   教导八戒尼时,他会对她们提醒男性的诱惑。有一次,一位八戒尼想还俗回家,知道她的父亲会为她安排一门亲事。她向阿姜放求教,他告诉她:“问问你自己。你想活在套索内,还是套索外

  ”结果,她决定还是留在套索外。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想性,就把手拿到头上摸一下,提醒自己是谁。”

  

   §关于他与阿姜李一起度过的时光,阿姜放有许多故事可讲。我最喜欢的一则是,有一次阿姜李的曼谷弟子们决定跟他一起去森林,作一次游方禅修。他们说定在曼谷火车主站华兰朋会面,坐火车北上去华富里府。然而,当人们在车站聚集起来时,发现许多人至少带了两大箱的“必需品”进森林,连来自曼谷的不少比丘也带着大件行李。见此情形,阿姜李不说什么,只是沿着铁道朝北迈步走去。既然他步行,人人只得步行,但是过了不久,那群人当中负重最多的开始抱怨了:“师父,为什么你要我们走路

   我们有这么多沉重的行李要背负啊!”

   一开始,阿姜李不说话,不过他终于一边走,一边告诉他们:“既然沉重,为什么还背着

  ” 这句话的讯息,过了几分钟人们才领悟,不久那些人各自停下来,打开行李带,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扔进了路边的荷花池里。当他们到达下一个车站时,阿姜李看见,行李已足够精简,可以带他们坐下一班火车北上了。

  

   §“你住在一家寺院里时,要当作你在独居。这个意思是,一旦完成了集体活动——进餐、课诵、杂务,等等——你不必与任何人有牵扯。回你的小屋去禅修。

   “独居时,要当作你住在寺院里: 订一个作息表,然后遵守它。”

  

   §我去阿育王寺——一所大寺院——度过我的第一个雨安居时,阿姜放告诉我:“如果他们用泰语问你,你就用英语回答。如果他们用英语问你,你就用泰语回答。过一阵,他们就会懒得跟你说话,不打搅你禅修了。”

  

   §“住在一个并非人人认真禅修的寺院,是件好事,因为它教你依靠自己。如果你只跟那些精进的禅修者一起住,会变得不能在别处生存。”

  

   §“我们让难以相处的人留在寺院里,是为了测试,看我们的杂染是否真的都除去了。”

  

   §“守苦行戒的目的是为了磨灭你的杂染。如果你是为了给人以良好印象而守苦行戒,不如不守。”

  

   §关于作为禅定助缘的断食:“对有些人来说,是有益的,对有些人来说,效果正相反——越断食,他们的杂染越强烈。断绝给色身饲食,不等于也断绝给杂染饲食,因为杂染不来自身,它们来自心。"

  

   §“在一段经文中,佛陀问道:“日与夜,逝去了、逝去了。你在做什么

  ”你对他的问题怎么答

  ”

  

   §“如果你在自己的修行合格之前教导别人,你做的事害多于利。”

  

   §“训练禅修者,好比训练拳击手: 你出拳时,力度不要超过他能够承受的。当他反击你时,就会用尽全力。”

  

   §我第一次作佛法开示前,阿姜放告诉我:“假装你手里拿着一把剑。听众当中有谁对你有批评的想法,就把他们的头砍去。”

  

   §我初到达摩萨地寺的时候,由于路面条件远不如后来,而且弯道更多,因此从曼谷到寺里要花一整天。有天晚上,一位妇女来访,她租了一辆车,从曼谷开了一天,来这里向阿姜放请教她与家庭之间的种种问题。经过两个小时的咨询,她乘着那辆出租车,又一路赶了回去。

   她走后,他对我说:“住在这里有一件好处: 我们如果住在曼谷附近,那些手里空闲时间多、又不知怎么用的人,会来闲扯一整天,浪费我们的时间。不过在这里,当人们费了大工夫出门时,就表明他们真正想得到我们的帮助。无论花几个钟头跟他们谈话,都不算浪费时间。”

  

   §“人们来看我时,我让他们先坐禅,学会把心静下来。那时,我才让他们谈想谈的其它事。如果你试图在他们的心尚未静下来时讨论事情,他们不可能懂。”

  

   §“如果人们脑袋里得了主意,以为自己已经开悟而实际不是这么回事时,不要浪费口舌去纠正他们。如果他们对你没有百分之百的信任,你越试着跟他们讲道理,他们越固守己见。如果他们信任你,只要一两句话,就会醒悟过来。”

  

   §有一次,一位跟阿姜放同住的比丘,得到父亲的来信,要他还俗、回家、继续学业、谋得一职、成家、和世人一样过一种正常的幸福生活。这位比丘对阿姜放提起这事,后者说:“他说这种幸福是特别的,不过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幸福

   是你出家时离开的同一堆臭物。难道就没有比它更好的幸福么

  ”

  

  

  --------------------------------------------------------------------------------

  

  

  禅修

  

  

  

   §有很多次,人们告诉阿姜放,他们的生活当中工作与责任太重,没有时间禅修。有很多次,他会回答:“你以为死后会有时间吗

  ”

  

   §“你需要学的,只是禅定用词[业处]:“佛陀”。至于任何其它你可能去学的领域,它们永远也学不完,也不能带你超越苦。不过,一旦“佛陀”学完,那就是你得到真正喜乐的时候。”

  

   §“心不静,那就是它匮乏,被困难重压的时候。它把鼠丘变成大山。不过,当心静止时。就没有苦,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事。根本没有大山。心里多事时,那只是杂染多,使心受苦。”

  

   §“如果你一心一意做任何想做的事,必然会成功。”

  

   §“你在观想“佛陀”时,不需要臆测你的禅定是否会成功。如果你用心做,必定会成功。出来扰乱你的不过是些诱惑势力,出来表演一番。不管演的是什么,你只需要看着——不必跟着一起上台。”

  

   §“真正重要的是,使你的见与真相一致。一旦你的见端正起来,心就会立刻静止下来。如果你的见不端正,一切马上出错。修行所需要的一切——呼吸、心——已经在那里了。因此,试着使你的见与呼吸达成一致,你就不需要在禅修中费太多气力了。心会静下来,达到安止。”

  

   §“心好比一个国王。它的种种情绪好比他的臣子。不要做一个轻易被朝臣左右的国王。”

  

   §有一群学习阿毗达摩的居士一起来找阿姜放,想试一试他的修心教法,可是,当他要那些人坐下来,闭上眼,专注呼吸时,他们立即退却了,说自己不愿修定,怕会卡在禅那境界,结果重生在梵天界。他回答: “有什么好怕的

   连不还果者也重生在梵天界。不管怎样,重生梵天界也比重生为狗强啊。”

  

   §阿姜放教禅修时,不喜欢事先拟定计划。一把开头步骤解释完,就让弟子们当着他的面开始坐禅,接下来把那些步骤带回家练习。如果禅修过程中出现什么事,他会解释如何应付,接着继续教下一步。

   有一次,一位认识很多禅修导师的居家人来与阿姜放讨论佛法,问了他许多高深的问题,意在测验他的修证层次。阿姜放反问他: “你自己的禅修中已经有这些体验了吗

  ”

   “不,还没有。”

   “那么,我宁可不讨论这些,因为在它们对你还不是现实时,如果我们讨论它们,那只是理论,不是真法。”

  

   §有一位禅修者注意到自己的禅修在阿姜放的指导下进步迅速,于是便问下一步是什么。阿姜放答: “我不会告诉你。否则你会变成那种奇人——自己还没有见过,就知道一切,自己还没有试过,就掌握一切——你继续修,自己会知道。”

  

   §“修行的路子是不能计划的。心有它自己的步伐与阶段,你得让禅修跟它们保持一致。只有那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果报。否则你会变成一个夹生的阿罗汉。”

  

   §“不要把你的禅修体验记录成日记。如果你这样做,就会开始为了这事那事的发生好让你在日记里写下来而禅定。结果除了你造作出来的那些事,什么也得不到。”

  

   §有些人禅修不敢太认真,怕走火入魔,不过正如阿姜放有一次说: “你若想善修禅定,必须得热衷禅定。至于出现…

《阿姜放:觉知之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