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必须忍受无数的闲言,这使她对自己的处境更不能忍受。于是她离开禅定,把自己如何倦于成为谣言指摘目标的想法告诉了阿姜放。为了安慰她,他说:“要知道,这种事是世间的一部分。哪里有褒扬,那里必然有批评与闲话。你既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让自己卷入其中呢
”
不过她的情绪太激烈了,争辩道:“师父,我没有卷入他们的事。是他们要来卷入我的事!”
于是他拿她的话反过来问道:“你为什么不问问自己——谁让你硬要来这里投生的
”
§“如果他们说你不好,要记得,那些话仅止于唇。它们根本没有伸出来触及你。”
§“别人批评我们,过后全忘了,可我们却拿着它不停地想。这就好比他们吐出些食物,我们把它捡起来吃。那种情形下,谁是愚人
”
§“你就当有镇石压着耳朵,那样就不会被听到的一切给吹走。”
§一天,阿姜放突如其来地问:“如果你的衣服掉进粪池里,你会把它捡回来么
”
被他问着的那位妇女不懂他的意思,但知道如果答得不对,就会像个傻瓜,于是小心翼翼地答到:“看情况。如果是我唯一的一套衣服,我就得捡起来。但如果有别的衣服,我可能就不要它了。师父,您的意思是什么
”
“如果你喜欢听别人说他人坏话,即使你没有参与他们所造的恶业,你还是收集了一些恶臭。”
§如果弟子中有人对什么事心怀怨恨,他会告诉他们:“你连这点小事也不能奉献么
就当它是一件礼物。回忆一下佛陀作毗桑塔罗王子时奉献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问自己:“我的这个嗔怒根本没有价值。为什么还是不能奉献呢
””
§“行动之前先想一想。不要做那种先行动、再思考的人。”
§“小心所谓的落井之仁: 你想帮助别人,结果没有把他们拉上来,他们却把你拉了下去。”
§“当人们说某件东西好时,那是他们想象中的好。不过,它是否真的总是对你也好
”
§“如果人们恨你,那时你就解放了。你可以自由来去,不需要担心他们是否会思念你,或者为你的离去而难过。你回来时不需要带给他们任何礼物。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
§“奋力赢过别人,除了带来敌意与恶业之外,什么也没有。最好是赢过自己。”
§“无论你失去什么,让它失去,但千万不要失去心。”
§“如果他们拿了你的东西,那么告诉自己,你把它当作一件礼物。否则仇恨将无休无止。”
§“他们拿了你的,好过你拿了他们的。”
§“如果它真是你的,不管怎样必然会跟着你。如果它不真是你的,何必为这件东西那么激动
”
§“外在贫穷没有一点错,但是要确定你的内在不贫穷。要确定你在布施、戒德、禅修上富有——那是心的财富。”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对他抱怨说:“我看别人,他们的日子似乎都过得如此轻松。为什么我活得那么艰难
” 他的答复是:“你的“艰难生活”和许多人的生活相比,是“美好生活”的十倍、二十倍。你为什么不看那些生活比你艰难的人
”
§有时,当他的弟子中有人生活中面临困境时,阿姜放会教他们提醒自己:“我能怪谁呢
从来没有人雇我投生。是我自己愿意来的。”
§“万事都有寿命。它不会永远存在。等到寿命终结,它自己会离去。”
§“生活中有伴侣是苦。有一个好伴侣是真正苦,因为有那么多的执取。”
§“感官欲乐好比毒品: 尝一口,就上了瘾。听说海洛因难戒,不过这比它更糟。这种瘾有刻骨之深。正是它令我们出生、而且使我们一劫又一劫地轮回生死。这个瘾,除了佛陀的教导之外,无药可戒。”
§“我们看印度教信徒崇拜希瓦神的男根时,似乎感到怪异,实际上,世人个个崇拜希瓦神的男根——他们崇拜性,只有印度教信徒是公开崇拜而已。性是世界的缔造者。我们大家出生的原因是,我们在心里崇拜希瓦神的性器。”
§有一次,阿姜放的一位弟子受到父母的压力,要她找一位丈夫,好安家生子,她问他:“他们说,女人生孩子得到很多福德,因为她给别人出生的机会,是真的吗
”
“如果是真的,”他回答,“那狗就福德成堆了,因为它们一次生一窝。”
§他还告诉她:“结婚不是脱离苦的办法。实际上,你所做的,是堆积起更多的苦。佛陀教导说,五蕴是重担,但是如果你结了婚,突然就有了十个(蕴)得关照,接着十五个、接着二十个……”
§“你必须作自己的依止。如果你是那种必须依止别人的人,那么你就得和别人的看法一致,那就意味着,你必须和他们一样地愚笨。因此,把自己从那一切中拉出来,好好看一看自己,直到心里对这些事清楚起来。”
§“也许你会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可他真是你的么
即使你的身体也不真正属于你。”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当她身患严重的肝病时,梦见自己死去,来到天界。她觉得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于是来到玛古寺,把梦境告诉了阿姜放。他试图安慰她说,这是一个伪装起来的吉兆。假如她大病不死,也许可能升职。如果不能存活,也会重生善界。不过一说到这里,她的情绪就变得十分混乱:“可我还不愿死啊!”
他告诉她:“听着,等到该走的时候,你必须愿意走。生命不是一根橡皮筋,任你拉长缩短。”
§“如果你对任何一种感官之乐有饥渴感,说明你的前世可能享受过。那就是你这辈子如此想念它们的缘故。对这件事想够了,应该足以使你升起离欲与厌欲。”
--------------------------------------------------------------------------------
独身生活
§“有些人说,比丘们不做任何工作,不过实际上,弃除杂染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世间工作有假日,但我们的工作是没有休息日的。你必须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工作。有时也许你觉得自己不胜其力,但还得去做。你不做,谁替你做
它是你的责任,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如果你不做,为什么要靠他人的供养活命
”
§“不管你做什么事,要看好你的心。看见它走偏了,就要停止正在做的事,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它的上面。照料你的心,这件事应当总是放在第一位。”
§“佛陀之法是akaliko——无时相的。我们之所以还未达到它,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时间: 做这的时间、做那的时间、工作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我们的一辈子变成了一段段时间,结果是,它们不让我们得到机会,明见内心的真相。因此,我们必须使修行无时相。那时,真相就会在我们的心里出现。
§阿姜放对保持物品的清洁与秩序,一丝不苟,并且教导弟子们也必须一丝不苟,因为这是他的导师们教给他的方式,他知道自己从中得益。用他的话来说:“如果你不能把握如此明显的事物,怎么能把握心那样精细的东西
”
§服侍他的比丘——打扫他的小屋、为他烧洗澡水、生病时照顾他,等等——必须有细致的观察力,因为阿姜放把这个师生关系作为身教的机会。与其说明东西该放哪里,某些事该怎么做,他留给弟子自己从观察中得出答案。如果那位弟子懂了,他什么也不说。不懂,他就训斥一顿——但还是不解说错在哪里。得靠弟子自己把事情弄明白。正如阿姜放所说:“如果到了我必须告诉你的地步,那说明我们还是陌生人。”
§一天晚上,达摩萨地寺的一位比丘看见阿姜放独自在捡取佛塔工地周围的废木料,把它们堆列整齐。那位比丘跑下来帮助他,过了一阵问他:“师父,这种工作你不该独自做。还有许多人呢。为什么不叫他们来帮忙
”
“我是在叫别人帮忙,”阿姜放一边继续捡起木条,一边回答。
“叫谁啊
”那位比丘问,一边朝周围看了看,没有看见别人。
“你。”
§我于1976年回到泰国出家时,阿姜放提醒我两件事:
(1)“作一个禅修者,不只是闭眼坐禅而已。做任何事你都必须机警。”
(2)“如果你想学,就得像个小偷那样思考,盘算如何偷窃知识。这个意思是,你不能只等着导师给解释一切。你自己必须注意看他做什么,为什么那么做——因为他做的一切事都有原因。”
§比丘与护持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阿姜放最喜欢提醒比丘弟子的一句话是:“要记得,没有人雇你来做比丘。你出家不是为了成为任何人的仆人。”不过,如果一位比丘抱怨说,寺院的看护者没有按照要求做事,他会说:“你出家是为了让别人伺候的么
”
§“…
《阿姜放:觉知之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