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姜放:觉知之心▪P7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真正可怕的是,你修得不够,那些问题根本没有显露出来。”

  

   §“别人只能教你外在的表面,至于内在更深的层次,只有你能给自己定下规矩。你必须划定界限,随时保持念住,记得自己在做什么。就好比有一位导师无论大庭广众下,还是私密场合中,到处跟着你、监护你,告诉你做什么、不做什么,确保你走正道。如果你的内在没有这种导师,这个心必然偏离正道,惹事生非、满城行窃。”

  

   §“坚持来自确信,明辨来自念住。”

  

   §“修行的坚持是心的问题,不是姿势的问题。换句话说,不管你做什么,要使你的念住持恒,不让它出空档。不管做什么活动,要确保心继续做它的禅定工作。”

  

   §“开始坐禅时,你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心安顿下来,不过时间一到,马上就站起来,把它给扔了。这就好比一步一步好不容易沿着梯子爬到二楼,接着却从窗口跳了出去。”

  

   §一位女军官在玛古寺跟随阿姜放坐禅,直到她的心似乎达到格外的喜乐、明亮。可是当她回到家里时,不但没有试图保持那个心境,反而坐在那里听一位朋友诉苦,直到连她自己也感到抑郁起来。几天后她回到玛古寺,对阿姜放讲述了这件事。他回答:“你拿金子换来了大粪。”

  

   §另一位弟子几个月不见,回来告诉阿姜放: “我不来的原因是,我的老板把我送去夜校读了一个学期,因此根本没有时间禅修。不过现在课程学完了,除了坐禅我什么也不想做——不想工作,不想上学,只想让心静止。”

   她以为,阿姜放听自己仍然如此热心禅修一定很高兴,可是他让她失望了:“那么说你不想工作——那是杂染,不是吗

   谁说人们不能一边工作、一边禅修

  ”

  

   §“你要知道,禅定不是一个使心虚空的问题。这个心必须得做工作。如果你使它空着,那么任何事——好的坏的——都可以闯进去。这就好比让你家前门大开着。什么都可以信步走进来。”

  

   §一位年轻的护士一连跟着阿姜放修了几天禅定,有一天终于问他: “为什么今天的坐禅不如昨天好

  ”

   他答: “禅定好比穿衣。今天你穿白的,明天穿红的、黄的、蓝的,等等。你得变化。不能老穿同一套衣服。因此不管穿什么颜色,只要对它有觉知。不要对它抑郁或者兴奋。”

  

   §这位护士几个月后,在坐禅当中, 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宁静清明之感,她觉得恶劣情绪似乎再也不会渗入内心了。但不出所料,不良情绪后来照样回来了。她对阿姜放提到这事时,他说:“要像养育孩子一样照料心。它必定有坏日子,也会有好日子。如果你只想要好的,必然会出麻烦。因此你得中立:不要介入好的和坏的。”

  

   §“禅修顺利时,不要兴奋。不顺利时,不要抑郁。只要留意去看,为什么好,为什么坏。如果你能这样善于观察,要不了多久你的禅定就会修成一门技能。”

  

   §“万事有赖你观察的功力。如果它们粗糙草率,你只能得到粗糙草率的果报。你的禅定没有进步的指望。”

  

   §有一天,一位女青年跟着阿姜放坐禅,一切似乎进展顺利。她的心清明,放松,她可以按照阿姜放的指导,逐步观照体内的元素,毫无困难。可是第二天,诸事不顺。结束时他问她: “今天进行得怎样

  ”

   她答: “昨天我感觉自己很聪明,今天却感觉自己很愚笨。”

   于是他再问她: “这个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是不是同一个

  ”

  

   §有位弟子来跟阿姜放抱怨说,自己已经修了多年,仍然什么也没得到。他立即答道: “禅修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禅修是为了放开。”

  

   §那位女裁缝,在跟随阿姜放禅修几个月后,告诉他,自己的心似乎比开始禅修前更乱。“当然,”他告诉她:“就好比你的房子。如果每天擦亮地板,就会受不了上面有一点点尘土。房子越干净,你越容易看见尘土。如果你不使心保持擦亮的境界,即使让它出去睡在泥地里你也不会不舒服。不过一旦你得以在擦亮的地板上睡,那么即使只有一丁点灰尘,你非得把它扫去不可。你不能容忍脏乱。”

  

   §“如果你为他人的禅修体验而兴奋,就好比为他人的财富而兴奋。你从中得到什么

   还是注意培育你自己的财富吧。”

  

   §“慈与悲,如果没有舍作为后盾,会导致你受苦。那就是为什么需要有禅那的舍支才能圆满。”

  

   §“你的定,必须是正定: 在任何时候都处于恰好、平衡。无论你作什么——坐、立、行、卧——不要让它有任何上下起伏。”

  

   §“一旦你抓住这个心,它将住 于当下,不滑落到过去未来。那时,你就能够使它按你的意愿做任何事。”

  

   §“当你达到能抓住禅定的地步时,就像风筝终于抓住了风。它不会想降下来。”

  

   §一天晚上,达摩萨地寺一次集体劳动之后,阿姜放带着居家弟子们上山来到佛塔坐禅。这群人中的一位妇女因为做了许多事,感到精疲力竭,不过出于对他的尊重,仍然参加坐禅。她坐在那里,意识越来越弱、越来越小,直到她以为自己快要死了。阿姜放碰巧走过,他说:“不要怕死。每一次出入息你都在死。”

   这句话给了她驱除疲劳、继续禅定的力量。

  

   §“禅修是在练习死亡,使你能够把它做得正确。”

  

  

  --------------------------------------------------------------------------------

  

  

  呼吸

  

  

  

   §我父亲来访达摩萨地寺时,我说服他与阿姜放一起坐禅,由我担任翻译。开始前,我父亲问,他是基督徒这件事,是否对禅定有障碍。阿姜放向他保证说不会: “我们将专注呼吸。呼吸既不属于佛教,也不属于基督教,或者任何人。它是全世界的共同财产,人人都有权观察它。因此试着观呼吸,直到你能够看见你自己的心,了解你自己的心。那时候你属于什么宗教,就不是个问题了,因为我们可以谈论心,而不是讨论宗教。这样我们就可以相互了解了。”

  

   §“你在禅定中做任何时,把它与呼吸连接起来,因为那就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整个技能的基础。”

  

   §“捉心,就好比捉鳗鱼。如果你只是跳到泥里猛抓一通,它们会想方设法地滑走。你必须找件它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像人们把一只死狗放在一只大陶罐里,再把它埋在泥里。不一会儿,所有的鳗鱼都游到罐子里吃狗肉,接下来你只要把手堵在罐子口,看看,你就捕到了鳗鱼。

   “心也一样。你必须找一件它喜欢的东西,因此尽量让呼吸舒适,直到它在全身感觉舒适的地步。心喜欢舒适,因此它自己会来,接下来就容易捕捉它了。 ”

  

   §“你必须在任何时刻觉知呼吸,那么喜乐就是你的。人界、天界、涅槃都在这个呼吸里。如果你被其它事干扰而走神,喜乐就会从你的指间溜走。因此你必须学会如何在任何时刻观察呼吸。注意它过得怎样——不要把它扔下,让它自生自灭。当你懂得它的生活方式——坐、站、行,一切时,你就能够从中得到你想要的。身体有身轻安,心有心轻安,常有喜乐。”

  

   §“要知道,这呼吸能把你一路带到涅槃。”

  

   §“第一步只是如实地观察呼吸。你不必在那里对它鼓捣太多。只要随着入息想“佛”,随着出息想“陀”。不要强迫呼吸,或者迫使心进入一种恍惚呆滞状态。只是在那里小心地守着每一次呼吸。”

  

   §“怎样用你的观察力熟悉呼吸

   问你自己: 你了解呼吸吗

   呼吸是在那里吗

   如果看不见呼吸[气]是不是真的,再接着看,直到看见它就在那里,一清二楚。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是,那就继续。就是这么回事。只要行事继续真实、不虚,你的禅定一定会进步。它会越来越有力,心会静下来。只要明确自己正在做的事。不要多疑。如果你连自己的呼吸也要怀疑,那就再没别的法子了: 你会怀疑一切。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不确定。因此,无论你做什么,要直接、真实,因为一切都归结为你是否真实。 ”

  

   §“一旦心跟着呼吸时,你就不必在心里重复“佛陀”了。就好比招呼你的水牛。一旦它来了,何必继续叫它的名字

  ”

  

   §“使心与呼吸[气]成为一体。不要让它们分开。”

  

   §“不要做泥沼地里的柱子。你见过泥沼地里的柱子么

   它前后摇摆,总也站不稳。不管你做什么,要牢固、一心。就像你专注呼吸一样: 使心与它合一,像一根牢牢固定在盘石里的柱子。”

  

   §“要像红蚁咬人那样抓紧呼吸:即使你把它的身体一直扯到与头部分开,那个头还是紧咬不放。”

  

   §我最初听阿姜放讲“抓住”呼吸时,没有听懂。坐那里绷紧身体,想抓住它,不过这只让我感到疲倦、不适。后来有一天,我坐公车去玛古寺时,在车上入定,发现如果我让呼吸顺着它自己的轨迹走时…

《阿姜放:觉知之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