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姜放:覺知之心▪P9

  ..續本文上一頁了,便改爲以五年、十年爲觀想的間隔。阿姜放得知後,告訴她:“你跳過了所有重要的步驟,” 接著他又訂了一套新的規則:“觀想你的頭,然後想著把頭發一根一根地拔出來,放在你的手掌上。看你能拔出多少根。然後,再把它們一根一根地種回去。如果你還未種完,不要離開禅定。如果你想把頭發一束一束地拔起來,也可以。但是你必須把它們一根一根地種回去。如果想得到任何利益,你必須這樣細修。”

  

   §有一位弟子問阿姜放:“爲什麼我在禅定中得到的直覺,閃現如此短暫,不讓我把整個圖像看清楚呢

  ” 他回答:“放唱片時,如果想要聽到整段內容,唱針必須連續地往下壓。如果不連續下壓,你怎麼能指望覺知任何事

  ”

  

   §另一位弟子在跟著阿姜放坐禅時,在定境中看見一個死人的形像,請求分享一點她修行的福德。這讓她感到悚怯,于是告訴阿姜放:“師父,我的面前有一只鬼。”

   “那不是一只鬼,”他回答,“那是一個人。”

   “不,那真是一只鬼,”她堅持說。

   “如果那是鬼,”他說,“那你也是鬼。如果你當他是人,那你也可以是人。”

  

   §之後,他告訴她,如果再遇見那樣的事,要傳播慈心,那個形像就會離去。從那時起,她在禅定中一看見死人的形像,立即就照這個辦法做。阿姜放得知後,教她:“等一等。不要那麼急著把他們送走。首先,看一看他們處在什麼境況,然後問一問他們,是造了什麼業才變成那樣。如果你這樣做,就會開始, 對法得到一些洞見。”

  

   §幾周之後,她的視相中出現一個憔悴的女子,手中抱著一個幼小的孩子。那位女子只穿著骯髒的破衣,孩子在不停地哭泣。弟子問那位女子,她做了什麼才變得如此悲慘,回答是,她試圖墮胎,結果自己和孩子都死了。聽了這件事,這位弟子不禁深感同情,可無論她傳送多少慈意,對他們似乎沒有什麼幫助,因爲他們的業如此之重。

   她十分不安,于是把此事告訴了阿姜放。他答:“無論他們接受你的幫助與否,是他們的事,不是你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業,有些人目前是幫不了的。你施予自己所能給的,但不必回頭調查結果如何。盡你的責任,到此爲止。他們請求你的幫助,你施予力所能及的。他們顯現出來讓你看,使你對業的果報了解更多。那就足夠了。你做完後,回到觀呼吸上。”

  

   §她繼續照阿姜放的教法去做,直到有一天,她想到:“如果繼續這樣施予、施予、施予,我自己會不會一無所存

  ”當她把自己的疑問告訴阿姜放時,他板著臉看了她一眼說:“唉,你的心胸狹窄起來,真夠可以啊。”接著他解釋說:“慈心不是一件東西,像錢那樣越施予、剩下越少。它更像是你手裏一根燃著的蠟燭。這個人請求用你的蠟燭點亮他的,那個人請求點亮她的。你點燃的蠟燭越多,人人都會增添光明——包括你自己。”

  

   §過了一段時間,她在視相中看見一個死者請她告訴他的子孫,以哪些方式行福德,然後回向給他。于是在她離開定境後,請求許可去告訴那個死者的子女,但阿姜放說:“爲什麼

   你又不是郵差。即使你是,他又沒有錢付工資給你。你有什麼證據拿給他們,說明你講的是真事

   如果他們相信你,你會得意起來,以爲自己有什麼特別的神通力。走到哪裏,你會不停地沾沾自喜。如果他們不相信你,你知不知道他們會說什麼

  ”

   “師父,說什麼

  ”

   “他們會說你不正常。”

  

   §“視相有真有假。因此任何時候你看見一個視相,要穩坐不動,觀察它。不要被它拖走。 ”

  

   §“你要像看電視那樣,只是看著,不要給拽進光屏裏去。 ”

  

   §阿姜放的一些弟子有時在禅定中看見自己或友人的前世,對此十分興奮。當他們向阿姜放講述自己的視相時,他警告說: “你不會還糾纏在過去吧

   假如還那樣,就太愚蠢了。你已經重生無數次了。要是把你過去的白骨堆起來,比須彌山還高。把你過去爲了那些大苦小苦所流的淚加起來,比海水還多。你以真正的明辨這樣觀想,就不會對重生有什麼喜樂感。你的心會瞄准涅槃。”

  

   §1976年,阿姜放收了一大批新弟子。其中有一人想知道這是爲什麼,于是在禅定中問自己。得出的答案是,阿姜放在某個前世有許多子女,如今重生爲他的弟子。

   當她離開禅定後,問他爲什麼是這個情形,以爲他會告訴她,他在前世是一位妃嫔衆多的國王,可是他卻說:“我大概是海裏的一條魚,一次下了誰知道多少個魚子。”

  

   §有天晚上,一位教師在家裏坐禅,開始回憶起前世,一直回朔到阿育王時代。在視相中,她看見阿育王爲了一項宮廷禮節的輕微違犯,無情地責打她的父親。第二天早上,她把自己的視相告訴了阿姜放,顯然因爲自己視相中所見,仍然對阿育王盛怒不已。

   阿姜放既未證實、也未否認她的視相的真實性。而是針對她當下的憤怒,說道:“你看,你一直背負著這個怨恨,長達兩千多年,它讓你得到了什麼

   去,在心裏請他原諒你,然後把這事了結了吧。”

  

   §“多數人不記得他們的前世,是件好事。否則事情會比現在還要複雜得多。”

  

   §有位婦女,在還未成爲阿姜放的弟子之前,在家裏自己坐禅時,在視相中出現一個句子——有點像巴利文,又不完全像。于是她把它描下來,從一家寺院到另一家寺院,請不同的比丘爲她翻譯。沒有人能做到,直到後來遇見一位比丘,告訴她那是用阿羅漢的語言寫的,只有阿羅漢才懂得說的是什麼。接著他居然厚顔爲她翻譯,之後告訴她,以後視相中出現其它句子,也可以拿去,他會爲她解說。

   她對此說並不完全相信,在初次見到阿姜放時碰巧提起這件事。他的反應是:“什麼

   阿羅漢的語言

   阿羅漢的心已經超越了常規。那樣的心有什麼樣的語言

  ”

  

   §“世人多數不喜歡真相。他們甯可要假相。”

  

   §有時阿姜放的一些弟子在視相中得到這種或那種知識,于是得意起來,但他卻不批評他們。有一天那位女裁縫師問他,爲什麼他不提醒這些人,他們的修行已經走偏了。他告訴她:“你得看他們的成熟程度。如果他們真正成年了,你可以對他們直言。如果他們的心還是幼兒,你得讓他們玩一陣,好比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如果你對他們太嚴厲了,他們也許會氣餒,以至于徹底放棄。隨著他們成熟起來,自己會開始了解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

  

   §“不要管過去未來。只管住于當下——那就足夠了。而且,即使那裏是你該住的地方,也不該抓緊它。那你爲什麼覺得應該在那些不該住的地方抓緊事物

  ”

  

   §要知道,即使你是自己的視相,也不應當相信,那麼,爲什麼還要去相信別人的視相

  

  

   §“假如你不能放開你的視相,永遠不能獲得解脫。”

  

   § 有個弟子問阿姜放: “在視相中看見什麼東西時,怎麼知道它是真是假

  ”

   他答: “即使是真的,也只是常規意義上的真。你必須使心同時超越真與假。”

  

   §“禅修的目的是使心清淨。其它這些東西只不過是遊戲與娛樂。 ”

  

  

  --------------------------------------------------------------------------------

  

  

  接近覺知

  

  

  

   §“不管你體驗到什麼,只要對它有覺知。你不必模擬它。原始的心是無相的。它是對一切的覺知。但是一旦與內在,外在的事物作了接觸,它們就使念住出一段空檔,使我們放開覺知、忘記覺知本身、而呈現出隨後而來的事物的所有特征。接著,我們隨之相應地動起來——變得快樂、悲傷,等等。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我們拿著俗定真理,緊抓不放。如果我們不想受它們的影響,必須一直守著原始覺知。這需要有強大的念住。”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感到世界待自己不公平,于是去見他,希望尋求慰藉。他告訴她:“有什麼可以感到不公平的

   你是那個被沖擊你的事件影響到的人,就是這麼回事。想一想發生的事,你會看見,心是一件分開的東西。各種事件來來去去,爲什麼受它們的影響

   使你的心,只守著那個單純的覺知,這些事物來就來,不久它們會離去,因此爲什麼跟著它們

  ”

  

   §“到底有什麼真正是你的

   死時,這些東西一樣也帶不走,爲什麼浪費時間想要任何東西

   沒有什麼是你必須想要的。使你的心靜止。使它合一。沒有必要關心自己或別人的成就。只要保持覺知,就足夠了。”

  

   §“無論什麼擊中你,只讓它走到“覺知”這一步。不要讓它一直進入心。”

  

   §“你需要的,只是使你那個單純的覺知保持堅實、有力,那樣就沒有什麼能夠壓倒你。”

  

   §“隨時守著你的覺知本身——除了睡覺時。一醒過來,立即住于覺知,要不了多久,明辨就會升起。”

  

   §一位跟阿姜放習禅的婦女,修到後來,覺…

《阿姜放:覺知之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