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便改为以五年、十年为观想的间隔。阿姜放得知后,告诉她:“你跳过了所有重要的步骤,” 接着他又订了一套新的规则:“观想你的头,然后想着把头发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放在你的手掌上。看你能拔出多少根。然后,再把它们一根一根地种回去。如果你还未种完,不要离开禅定。如果你想把头发一束一束地拔起来,也可以。但是你必须把它们一根一根地种回去。如果想得到任何利益,你必须这样细修。”
§有一位弟子问阿姜放:“为什么我在禅定中得到的直觉,闪现如此短暂,不让我把整个图像看清楚呢
” 他回答:“放唱片时,如果想要听到整段内容,唱针必须连续地往下压。如果不连续下压,你怎么能指望觉知任何事
”
§另一位弟子在跟着阿姜放坐禅时,在定境中看见一个死人的形像,请求分享一点她修行的福德。这让她感到悚怯,于是告诉阿姜放:“师父,我的面前有一只鬼。”
“那不是一只鬼,”他回答,“那是一个人。”
“不,那真是一只鬼,”她坚持说。
“如果那是鬼,”他说,“那你也是鬼。如果你当他是人,那你也可以是人。”
§之后,他告诉她,如果再遇见那样的事,要传播慈心,那个形像就会离去。从那时起,她在禅定中一看见死人的形像,立即就照这个办法做。阿姜放得知后,教她:“等一等。不要那么急着把他们送走。首先,看一看他们处在什么境况,然后问一问他们,是造了什么业才变成那样。如果你这样做,就会开始, 对法得到一些洞见。”
§几周之后,她的视相中出现一个憔悴的女子,手中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那位女子只穿着骯脏的破衣,孩子在不停地哭泣。弟子问那位女子,她做了什么才变得如此悲惨,回答是,她试图堕胎,结果自己和孩子都死了。听了这件事,这位弟子不禁深感同情,可无论她传送多少慈意,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他们的业如此之重。
她十分不安,于是把此事告诉了阿姜放。他答:“无论他们接受你的帮助与否,是他们的事,不是你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业,有些人目前是帮不了的。你施予自己所能给的,但不必回头调查结果如何。尽你的责任,到此为止。他们请求你的帮助,你施予力所能及的。他们显现出来让你看,使你对业的果报了解更多。那就足够了。你做完后,回到观呼吸上。”
§她继续照阿姜放的教法去做,直到有一天,她想到:“如果继续这样施予、施予、施予,我自己会不会一无所存
”当她把自己的疑问告诉阿姜放时,他板着脸看了她一眼说:“唉,你的心胸狭窄起来,真够可以啊。”接着他解释说:“慈心不是一件东西,像钱那样越施予、剩下越少。它更像是你手里一根燃着的蜡烛。这个人请求用你的蜡烛点亮他的,那个人请求点亮她的。你点燃的蜡烛越多,人人都会增添光明——包括你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她在视相中看见一个死者请她告诉他的子孙,以哪些方式行福德,然后回向给他。于是在她离开定境后,请求许可去告诉那个死者的子女,但阿姜放说:“为什么
你又不是邮差。即使你是,他又没有钱付工资给你。你有什么证据拿给他们,说明你讲的是真事
如果他们相信你,你会得意起来,以为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神通力。走到哪里,你会不停地沾沾自喜。如果他们不相信你,你知不知道他们会说什么
”
“师父,说什么
”
“他们会说你不正常。”
§“视相有真有假。因此任何时候你看见一个视相,要稳坐不动,观察它。不要被它拖走。 ”
§“你要像看电视那样,只是看着,不要给拽进光屏里去。 ”
§阿姜放的一些弟子有时在禅定中看见自己或友人的前世,对此十分兴奋。当他们向阿姜放讲述自己的视相时,他警告说: “你不会还纠缠在过去吧
假如还那样,就太愚蠢了。你已经重生无数次了。要是把你过去的白骨堆起来,比须弥山还高。把你过去为了那些大苦小苦所流的泪加起来,比海水还多。你以真正的明辨这样观想,就不会对重生有什么喜乐感。你的心会瞄准涅槃。”
§1976年,阿姜放收了一大批新弟子。其中有一人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禅定中问自己。得出的答案是,阿姜放在某个前世有许多子女,如今重生为他的弟子。
当她离开禅定后,问他为什么是这个情形,以为他会告诉她,他在前世是一位妃嫔众多的国王,可是他却说:“我大概是海里的一条鱼,一次下了谁知道多少个鱼子。”
§有天晚上,一位教师在家里坐禅,开始回忆起前世,一直回朔到阿育王时代。在视相中,她看见阿育王为了一项宫廷礼节的轻微违犯,无情地责打她的父亲。第二天早上,她把自己的视相告诉了阿姜放,显然因为自己视相中所见,仍然对阿育王盛怒不已。
阿姜放既未证实、也未否认她的视相的真实性。而是针对她当下的愤怒,说道:“你看,你一直背负着这个怨恨,长达两千多年,它让你得到了什么
去,在心里请他原谅你,然后把这事了结了吧。”
§“多数人不记得他们的前世,是件好事。否则事情会比现在还要复杂得多。”
§有位妇女,在还未成为阿姜放的弟子之前,在家里自己坐禅时,在视相中出现一个句子——有点像巴利文,又不完全像。于是她把它描下来,从一家寺院到另一家寺院,请不同的比丘为她翻译。没有人能做到,直到后来遇见一位比丘,告诉她那是用阿罗汉的语言写的,只有阿罗汉才懂得说的是什么。接着他居然厚颜为她翻译,之后告诉她,以后视相中出现其它句子,也可以拿去,他会为她解说。
她对此说并不完全相信,在初次见到阿姜放时碰巧提起这件事。他的反应是:“什么
阿罗汉的语言
阿罗汉的心已经超越了常规。那样的心有什么样的语言
”
§“世人多数不喜欢真相。他们宁可要假相。”
§有时阿姜放的一些弟子在视相中得到这种或那种知识,于是得意起来,但他却不批评他们。有一天那位女裁缝师问他,为什么他不提醒这些人,他们的修行已经走偏了。他告诉她:“你得看他们的成熟程度。如果他们真正成年了,你可以对他们直言。如果他们的心还是幼儿,你得让他们玩一阵,好比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如果你对他们太严厉了,他们也许会气馁,以至于彻底放弃。随着他们成熟起来,自己会开始了解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
§“不要管过去未来。只管住于当下——那就足够了。而且,即使那里是你该住的地方,也不该抓紧它。那你为什么觉得应该在那些不该住的地方抓紧事物
”
§要知道,即使你是自己的视相,也不应当相信,那么,为什么还要去相信别人的视相
§“假如你不能放开你的视相,永远不能获得解脱。”
§ 有个弟子问阿姜放: “在视相中看见什么东西时,怎么知道它是真是假
”
他答: “即使是真的,也只是常规意义上的真。你必须使心同时超越真与假。”
§“禅修的目的是使心清净。其它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游戏与娱乐。 ”
--------------------------------------------------------------------------------
接近觉知
§“不管你体验到什么,只要对它有觉知。你不必模拟它。原始的心是无相的。它是对一切的觉知。但是一旦与内在,外在的事物作了接触,它们就使念住出一段空档,使我们放开觉知、忘记觉知本身、而呈现出随后而来的事物的所有特征。接着,我们随之相应地动起来——变得快乐、悲伤,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拿着俗定真理,紧抓不放。如果我们不想受它们的影响,必须一直守着原始觉知。这需要有强大的念住。”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感到世界待自己不公平,于是去见他,希望寻求慰藉。他告诉她:“有什么可以感到不公平的
你是那个被冲击你的事件影响到的人,就是这么回事。想一想发生的事,你会看见,心是一件分开的东西。各种事件来来去去,为什么受它们的影响
使你的心,只守着那个单纯的觉知,这些事物来就来,不久它们会离去,因此为什么跟着它们
”
§“到底有什么真正是你的
死时,这些东西一样也带不走,为什么浪费时间想要任何东西
没有什么是你必须想要的。使你的心静止。使它合一。没有必要关心自己或别人的成就。只要保持觉知,就足够了。”
§“无论什么击中你,只让它走到“觉知”这一步。不要让它一直进入心。”
§“你需要的,只是使你那个单纯的觉知保持坚实、有力,那样就没有什么能够压倒你。”
§“随时守着你的觉知本身——除了睡觉时。一醒过来,立即住于觉知,要不了多久,明辨就会升起。”
§一位跟阿姜放习禅的妇女,修到后来,觉…
《阿姜放:觉知之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