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鹹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世間、非僅指凡夫世間,兼包聖人世間言,謂聲聞、緣覺、菩薩之叁乘聖人也。凡夫固不易信此大法;而唯一佛法,惟佛與佛乃能究竟;聲聞、緣覺以聞佛教得證涅槃,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故此大法,並爲一切凡夫世間、聖人世間所難信。殊不知佛教二乘之解脫法,即是教菩薩大乘法之方便法也。
丁叁 指陳別事答
戊一 長行
己一 贊揚希有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自下至重頌之末句止,爲文殊師利之指陳別事答也。
首爲贊揚四種希有,本節贊叁種希有:一、時久遠希有,即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是。二、佛名號希有,即佛之別號爲日月燈明如來,與佛之通號應供、正遍知等十種是也。叁、法勝妙希有,即演說正法、深遠巧妙、具足衆相是也。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爲佛心量中數目之名。日月燈叁字,皆具光明之義。以佛之如來藏心,具有大智慧光明,故以叁光喻德:日比佛果上之智德,以日能生一切世間光,能生長成熟一切物,而佛智亦能生一切明、及生長成熟一切衆生之智慧也。月比佛果上之斷德,以月光既出,則斷除晝之余熱而獲清涼,而佛亦能斷除世界衆生煩惱之熱、使獲清涼也。燈比佛果上之恩德,以燈能破闇,而佛之大悲,亦能破除衆生癡闇,且佛法展轉流傳于世間,如燈燈相傳無盡也。此叁種德,皆由自心本來清淨之大光明而起,故隨德列名曰日月燈明如來,此爲佛之別號。
應供、梵語阿羅漢,謂已斷一切煩惱,解脫生死,應受人天供養,此爲阿羅漢應供之義。至佛之應供,即已斷一切煩惱,應受九法界等覺菩薩以下之供養是也。正遍知、即無上正等正覺,以別于二乘之遍覺、外道之邪覺也。明行足、釋爲明足行足二種:明足者、即叁明具足:一、宿世念智明,二、生死智明,叁、漏盡智明。能了然于自他一切夙世生死果報之因緣,並究盡解脫于一切有漏之法,而證一切無漏之果是也。行足者、即遮行與行行具足,謂一切惡行無不遮止,一切善行無不奉行是也。善逝、亦有數解:一、佛善入于無量無邊世界,隨順衆生心欲以爲說法;並由生死煩惱中而善往于無住大般涅槃;又令衆生聞法,能善往于無上菩提是也。世間解者,謂佛于有情世間之一切衆生種種心欲、種種昧報,及器世間之體相形狀、成住壞空、壽命增減,悉能了解。無上士調禦丈夫者,士與丈夫均具大力成大業者之稱。無上、具無上覺也。調禦、謂以種種法調禦法界一切衆生,使未種善根者種,未成熟者成熟,已成熟者趣無上菩提也。天人師、謂爲天與人之導師,以一切衆生欲了知佛法便于修持者,惟天與人二衆果報之身最易成辦,故佛爲天人師。師者、引著方軌範之義。
初善、謂聞法能生信解,中善、謂如解能實修行,後善、謂究竟遠離諸垢──此總括佛法教化之善。叁者皆正信、正行、正果,故曰正法。法義無上,故曰深遠。說法隨順衆機能令獲益,故曰巧妙。又說法令一切衆生轉惡爲善,轉染爲淨,皆爲趣于究竟無上菩提,不落二乘,故曰純一無雜。所有種種方便法,即皆開示令悟入于佛知見之法,皆爲顯清淨潔白之本心,出離染汙以趨于佛智,故佛所說法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成一切種智。
本節贊生利益希有也。求聲聞乘者志在解脫,故應其求法之機,爲說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四谛法,令得滅度。辟支佛、指獨覺與緣覺而言。獨覺者、無師自悟,出于無佛之世;若聞十二因緣說而修入者,名爲緣覺。菩薩志在自度度他,故應其機爲說六波羅蜜。波羅蜜者,言到彼十,謂到生死之彼岸,以證于無上涅槃而得一切種智之佛乘也。成一切種智句,亦可總結聲聞、辟支、菩薩而言,謂此叁乘聖人聞佛說法,究竟皆成一切種智也。
己二 顯後勝妙
追述各日月燈佛之故事,是爲顯後勝妙。
“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力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此顯先後二萬佛同名、同姓、同說善法之勝妙。頗羅墮、譯利根,爲婆羅門十八巨姓之一。
己叁 委陳別事
庚一 受用大因
辛一 示相同今
“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叁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響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悉舍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爲法師,已于千萬佛所植諸善本。
自本節至下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句止,爲文殊師利委陳別事以爲答也。委陳別事分五,今一受用大因。受用大因複判爲四,今第一示相同今之衆成就也。往昔諸佛說法之相,同于今日,亦有六種成就。此八王子出家修行,爲衆成就。
天臺教有觀心釋之例,今用以解釋八王子出家,其義如下: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即言依如來藏而生八種識也。心、意、識叁名義相通,故此亦名八意。有意、即阿賴耶識,爲諸有之本故。善意、即末那識,乃善惡染淨之依故;此取其起于如來藏者,故名爲善。無量意、即第六意識,以能遍緣一切法故。寶意、即身識,增意、即舌識,除疑意、即鼻識,響意、即身識,法意、即眼識也。八王子威德自在領四天下,即八識心王各統領諸相應心所及所緣境之義,謂統領心所緣境之分際也。聞父出家得無上覺,亦隨出家發大乘意者,謂八識亦轉爲如來藏心之妙用,即轉識成智也。法師之意有二:一、以法爲師,二、以自所修習了解之法爲衆生之師。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此示相同今之時成就也。
“說是經已,即于大乘中結跏趺坐,入于無量義處叁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衆。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衆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此示相同今之威儀成就也。自身心不動以上,爲依叁昧威儀成就。自六種震動以上,爲依器世間威儀成就。自一心觀佛以上,爲依衆生世間威儀成就。悉與今日釋迦如來說法時同。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此示相同今之說因成就也。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爲因緣。
此示相同今之欲聞法成就也。
“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叁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衆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此示相同今之答成就也。妙光、妙智之光,謂以根本無分別智證于實相,而發生智慧之光,以德列名也。此妙光菩薩,蓋當時以菩薩而示現聲聞者。劫有大小之別,此雲小劫,或指一年、或指一若幹時爲一小劫也。身心不動,謂如食頃,無有懈倦,表當時大衆樂欲聽法之誠也。
辛二 唱滅異即
“日月燈明佛于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于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衆中而宣此言:“如來于今日中夜當入無余涅槃”。
日月燈明佛說是經已,唱于大衆,言將滅度入于涅槃也。梵、即清淨之衆。沙門、息心止惡之義。婆羅門、淨行之義。佛之法性身,無來無去本無生滅。惟應化之身應衆生之機緣以爲說法,迨機緣已畢,則此應化之身即示寂滅無余,故雲入無余涅槃。
辛叁 當成佛記
“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
含持衆善,名曰德藏。淨身、清淨法身。多陀阿伽度、譯言如來。阿羅诃、即阿羅漢。叁藐叁佛陀、即正遍知,即無上正等正覺。
辛四 現入涅槃
“佛授記已,便于中夜入無余涅槃。
庚二 攝取諸佛轉*輪因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滿八十小劫,爲人演說。
佛既滅度,妙光菩薩持經化衆,明轉*輪不斷也。持有數義,聞法了解,解而能行,行而自證,複行化他,均謂之持。述此故事,即爲佛將說此妙法之因。
庚叁 善堅實如來*輪因
“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八子皆師妙光,皆能堅固無上覺心,教者及受教者均爲善堅實教化,即不退轉之意。
庚四 能進入因
“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
謂能進入于如來*輪究竟之地。供養、兼財供養、法供養而言。
庚五 憶念因
“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然燈佛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修行圓滿之第二阿僧祇劫以前。貪著利養者,自于經義不能通利,故被號求名。然以善根深重,得值諸佛,終亦成道。
己四 古今相即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即者、離即…
《法華經講演錄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