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報恩品第二)▪P10

  ..續本文上一頁,如鍋蓋揭開熱氣即泄出了。

  卯二 示忏罪法

  “若能如法忏悔者,當依二種觀門修:一者、觀事滅罪門,二者、觀理滅罪門。觀事滅罪有其叁,上中下根爲叁品:若有上根求淨戒,發大精進心無退,悲淚泣血並精懇,哀感遍身皆血現。系念十方叁寶所,並余六道諸衆生,長跪合掌心不辭,發露洗心求忏悔:“惟願十方叁世佛,以大慈悲哀湣我!我處輪回無所依,生死長夜常不覺;我在凡夫具諸縛,狂心顛倒遍攀緣;我處叁界火宅中,妄染六塵無救護;我生貧窮下賤家,不得自在常受苦;我生邪見父母家,造罪依于惡眷屬:惟願諸佛大慈尊,哀湣護念如一子!一忏不複造諸罪,叁世如來當證明”。如是勇猛忏悔者,名爲上品求淨戒。若淚交橫不覺知,遍身流汗哀求佛:“發露無始生死業,願大悲水洗塵勞,滌除罪障淨六根,施我菩薩叁聚戒。我願堅持不退轉,精修度脫苦衆生,自未得度先度他,盡未來際常無斷”。如是精勤勇猛者,不惜身命求菩提。若有下根求淨戒,發是無上菩提心,涕淚悲泣身毛豎,于所造罪深慚愧,對于十方叁寶所,及以六道衆生前,至誠發露無始來,所有惱亂諸衆生,起于無礙大悲心,不惜身命悔叁業,已作之罪皆發露,未作之惡更不造。如是叁品忏諸罪,皆名第一清淨戒,以慚愧水洗塵勞,身心俱爲清淨品。”

  “諸善男子汝當知!已說淨觀諸忏悔,于其事理無差別,但以根緣應不同。若于修習觀正理,遠離一切諸散亂,著新淨衣跏趺坐,攝心正念離諸緣:常觀諸佛妙法身,體性如空不可得。一切諸罪性皆如,顛倒因緣妄心起,如是罪相本來空,叁世之中無所得。非內、非外、非中間,性相如如俱不動,真如妙理絕名言,唯有聖智慧通達。非有、非無、非有無,非不有無離名相,周遍法界無生滅,諸佛本來同一體。惟願諸佛垂加護,能滅一切顛倒心!願我早悟真性源,速證如來無上道!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觀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淨戒。若人觀知實相空,能滅一切諸重罪,猶如大風吹猛火,能燒無量諸草木。諸善男子真實觀,名爲諸佛秘要門。若欲爲他廣分別,無智人中勿宣說,一切凡愚衆生類,聞必生疑心不信。若有智者生信解,念念觀察悟真如,十方諸佛皆現前,菩提妙果自然證。”

  滿心充塞了罪業的時候,要能夠如法如儀的忏悔滅罪,當依二種觀法:(1)觀事滅罪,(2) 觀理滅罪。觀事滅罪有叁,即上中下根求叁品戒。假若是個上根利智求淨戒的人,該是號啕痛哭跪在十方叁寶前求哀忏悔,惟願十方諸佛,以大慈悲心哀湣于我。因爲處在這六道輪迥之中,吃不少的苦,這世界是火宅,是傷身亡命之所,是魔窟,沒有一時一刻不是造業的時候。造惡業,得惡果,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因果律”,大家都承認是有的,到了忏悔的時候,更不要躊躇。應勇猛忏悔,哀請十方諸佛證明加被,這才是不平凡的上品求戒者。中品與下品求淨戒的,也不容易,若以爲這世間還有什麼可戀而不悲痛洗心忏悔自身的諸罪,決不能出輪回苦,證入菩提妙果。總之,不能發菩提心、大悲心,沒有慚愧心,決定沒有得清淨戒的希望。事忏有上中下叁品的差別,以勇猛精進程度的高低爲標准。還有理忏之法,雖有觀事觀理兩門,但事理之能忏悔滅罪無有差別,不過以其根緣不同罷了。若能觀察正理,不但能遠離一切的散亂而得到定力,而且身與心內外清淨。觀心正念:觀諸佛自性身、體性如空了不可得,觀罪生性亦不可得,從第一義觀一切諸法皆空,即是諸法真實性,正所謂“如如不動,不取于法”。既觀罪性不可得,罪相亦不可得,離四句、絕百非,無一法不即真如。但諸法有生滅,真如無生滅。想悟入這真如性的本源,所以要觀正理而修習于定;定由戒而生所以要持戒;持戒要先能忏滅一切罪業,所以應該作如是觀理的忏法。這是諸佛秘密的法門,應廣事流通宣說,但不可爲諸愚癡者講說此真實觀。

  卯叁 結修忏益

  “善男子等我滅後,未來世中淨信者,于二觀門常忏悔,當受菩薩叁聚戒。”

  若我滅後,未來的衆生有正信正見者,若已能修事理之忏悔,當可受持此菩薩淨戒。

  寅五 示受戒儀

  “若欲受持上品戒,應請戒師佛菩薩,請我釋迦牟尼佛,當爲菩薩戒和尚;龍種淨智尊王佛,當爲淨戒阿阇黎;未來導師彌勒佛,當爲清淨教授師:現在十方兩足尊,當爲清淨證戒師;十方一切諸菩薩,當爲修學戒伴侶,釋、梵、四王、金剛天,常爲學戒外護衆;奉請如是佛菩薩,及以現前傳戒師。普爲報于四恩故,發起清淨菩提心,應受菩薩叁聚戒:饒益一切有情戒,修攝一切善法戒,修攝一切律儀戒。如是叁聚清淨戒,叁世如來所護念。無聞非法諸有情,無量劫中未聞見。唯有過去十方佛,已受淨戒常護持,二障煩惱永斷除,獲證無上菩提果;未來一切諸世尊,守護叁聚淨戒寶,斷除叁障並習氣,當證正等大菩提;現在十方諸善逝,俱修叁聚淨戒因,永斷生死苦輪回,得證叁身菩提果。”

  前面曾說過,受持淨戒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求上品戒。忏罪之時,必須請十方叁世諸佛證明加被,這便應知受戒壇場的布置是怎樣的儀式。正中應供奉釋迦牟尼佛爲菩薩戒和尚( 得戒和尚 ),在上首應供文殊菩薩爲淨戒阿阇黎( 羯磨和尚),在下首應供彌勒菩薩爲清淨教授師( 教授和尚 ),並請十方諸佛爲尊證,十方菩薩爲學戒伴侶,四天王、八金剛爲外護衆。不但要以上的諸佛菩薩爲加被,還要請現前的傳授師親爲傳授,這是受戒儀式的設置。今作一“菩薩戒曼怛啰”于此。

  

  于此戒壇內乃可受菩薩叁聚戒,所謂饒益一切有情戒,修攝一切善法戒,修攝一切律儀戒。這叁戒是叁世諸佛所護念的。爲什麼饒益有情戒在第一呢?這是菩薩戒特點的所在,所以在次序上與別處不同。這叁聚戒,一切有情從來沒有見聞過,唯有過去諸佛因受此戒,斷煩惱、所知二障而證得無上菩提果;未來諸佛因守護此戒,斷除叁障──煩惱障、業障、報障──和習氣而證正等大菩提;現在諸善逝,因修此戒,斷生死輪回苦,而證得叁身菩提果。這不是理想,是在事實上確有證明的。

  寅六 喻明戒德

  “超越生死深大海,菩薩淨戒爲船筏;永斷貪嗔癡系縛,菩薩淨戒爲利劍;生死道諸怖畏,菩薩淨戒爲舍宅;息除貧賤諸苦因,淨戒能爲如意寶;鬼魅所著諸疾病,菩薩淨戒爲良藥。”

  你要渡過生死的大海,菩薩戒爲船筏;你要永斷叁毒的束縛,菩薩戒爲利劍,你怕走生死的險路,菩薩戒可作爲舍宅住;你要避免貧賤的諸苦因,菩薩戒可爲如意寶,隨心所欲,要什麼有什麼;你身上有什麼疾病,菩薩戒可爲良藥。

  醜二 勸應受持

  “人天爲王得自在,叁聚淨戒作良緣,及余四趣諸王身,淨戒爲緣獲勝果。是故能修自在因,當得爲王受尊貴。應先禮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淨戒,諸佛護念當受持,戒等金剛無破壞;叁界諸天諸善神,衛護王身及眷屬,一切怨敵皆歸伏,萬姓歡娛感王化,是故受持菩薩戒,感世出世無爲果。

  國王之所以得到自由,即是以叁聚戒作他的良緣;乃至非人類的王,無不是淨戒作他的良緣而獲得的。我們不爲人所尊貴,這只怪自己不曾修持戒因;所以必要轉向勤修戒的道路走,才有光明。若想得出世的妙果,應當敬禮十方諸佛,日夜努力勤修清淨的菩薩戒,諸佛便都來護持。國王也因爲受持淨戒,所以諸佛菩薩都來護持,一切怨敵皆不得害他,人民皆受他的感化,這就是修清淨戒所得的良果。

  如今一般人,僅僅口頭上叫喊要救國救民;雖然心高志大,因沒有福德,費了不少的歲月,結果只有失敗、墮落,這是多麼可憐!真叫人悲感哩!

  癸四 叁寶恩

  子一 增頌總相

  “叁寶常住化于世,恩德廣大不思議,過未及現劫海中,功德利生無休息。佛日千光恒照世,利益群生度有緣,無緣不睹佛慈光,猶如盲者無所見。法寶一味無變易,前佛後佛說皆同,如雨一味普能沾,草木滋榮大小別,衆生隨根各得解,草木禀潤亦差殊。菩薩聲聞化衆生,如大河水流不竭;衆生無信化不被,如處幽冥日難照。如來月光甚清涼,能除衆暗亦如是;猶如覆盆月不照,迷惑衆生亦如是。法寶甘露妙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有信服藥證菩提,無信隨緣墮惡道。菩薩聲聞常在世,無數方便度衆生,若有衆生信樂心,各入叁乘安樂位,如來不出于世間,一切衆生入邪道,永離甘露飲毒藥,長溺苦海無出期。佛日出現叁千界,放大光明照長安,衆生如睡不覺知,蒙光得入無爲室。如來未說一乘法,十方國土悉空虛,發心修行成正覺;一切佛土皆嚴淨。一乘法寶諸佛母,叁世如來從此生,般若、方便無間修,解脫道成登妙覺。若佛菩薩不出現,世間衆生無導師,生死崄難無由過,如何得至于寶所?以大願力爲善友,常說妙法令修行,趣向十地證菩提,善入涅槃安樂處,大悲菩薩化世間,方便引導衆生故,內秘一乘真實行,外現緣覺及聲聞。鈍根小智聞一乘,布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衆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叁種煉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爲第一,聽聞正法爲第二,如理思量爲第叁,如法修證爲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汝諸長者大會衆,未來世清信士,如是四法菩薩地,要當修習成佛道。”

  以下頌叁寶恩,此中分爲兩段,第一增頌總相。“總相”者,即前長行中總標叁寶之文;但前總標科文非常短少,而此頌中文義甚多,故名增頌總相。

  叁寶常住化于世四句,即和前長行總標中文義無別,是頌過去、未來、現在叁世叁寶之恩德,最爲甚深。佛日千光恒照世四句,頌贊佛之恩德:如千日出世,但度有緣衆生,無緣者即不能見佛,如盲者不見日光之無異也。法寶一味無變易六句,頌明法寶住世佛佛道同,而恩澤普…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報恩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