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報;如是之事,名衆生恩。”
吾人從無始以來,流轉叁界、五趣生死海中,輪回不息。因之,各個衆生皆有恩于我,皆曾作過我的父母;衆生皆即父母,故衆生之恩即同父母之恩。因爲曾爲父母,所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與現在父母一樣。往昔之恩未報,此生應該要報!
在世間往往有同類相殺,異類相殺,好像以我爲刀俎以彼爲魚肉,欲食則取食之,沒有悲憐之念。若知都有難報之恩,即非起大悲心不可。此衆生恩,即爲社會恩:此中雖但由父母恩推廣來說,然社會恩應包括親戚鄰裏、師長、朋友、同事、同業、同學、同一國民、同一民族、同一人種、同爲人類、同爲有情等,這都是有極密切關系的。在有情方面說,牛代耕、馬代步、犬司夜、雞司晨,總之,凡是能互助增益的因緣,都要順其所需而爲之資助,這才是報恩。由此,人類都要互相饒益,對于社會民族都要去施與利益。這種報衆生恩的心理,是人人皆要具足的。
癸叁 國王恩
“國王恩者,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叁十叁天諸天子等恒與其力,常護持故;于其國界山河大地,盡大海際屬于國王,一人福德勝過一切衆生福故。是大聖王以正法化,能使衆生悉皆安樂。譬如世間一切堂殿,柱爲根本;人民豐樂王爲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萬物,聖王能生治國之法,利衆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間,聖王亦能觀察天下,人安樂故。王失正治,人無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國,所謂他國侵逼,自界叛逆,惡鬼疾病,國土饑馑,非時風雨,過時風雨,日月薄蝕,星宿變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難不能侵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愛念無比,憐湣饒益,常與安樂,晝夜不舍;國大聖王亦複如是,等視群生如同一子,擁護之心晝夜無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王;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國內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爲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國王常獲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惡業亦複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國內田地園林所生之物,皆爲七分,亦複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見,如法化世,名爲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間故。諸天善神及護世王,常來加護守王宮故,雖處人間修行天業,賞罰之心無偏黨故,一切聖王法皆如是。”
如是聖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緣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間故;二名莊嚴,以大福智莊嚴國故;叁名與樂,以大安樂與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敵自然伏故;五名離怖,能卻八難離恐怖故;六名住賢,集諸賢人評國事故;七名法本,萬姓安住依國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間故;九名業主,善惡諸業屬國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爲主故。一切國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種勝德。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勝妙樂;諸羅刹王及諸神等,雖不現身,潛來衛護王及眷屬。王見人民造諸不善,不能製止,諸天神等悉皆遠離;若見修善,勸喜贊歎盡皆唱言:我之聖王!龍天喜悅,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豐樂。若不親近諸惡人等,普利世間堿從正化,如意寶珠必現王國,于王鄰國堿來歸服,人與非人無不稱歎。若有惡人于王國內而生逆心,于須臾頃如是之人福自衰滅,命終當墮地獄之中,經曆畜生備受諸苦;所以有何?由于不知聖王恩故,起諸惡逆得如是報。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輔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現世安隱豐樂,有所願求無不稱心。所以者何?一切國王于過去時,曾受如來清淨禁戒,常爲人王安隱快樂。以是因緣,違順果報皆如響應。聖王恩德,廣大如是!
國王,是國民的主導者,能保護國土,能建立完美的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他能得人民的信仰,得人民擁護,這才是明主、聖君,非桀纣之輩可比。在民國,雖沒有國王,主權在國民全體而統治權寄于政府,則可稱爲國民恩及國政恩。假若政府執政者,處理政治諸事得其當,則國內安定而外患自然不生;故各人之幸福,皆托賴于國,應當知恩報恩。
領導國民建立民主共和國家的元首,如美國華盛頓,國民稱他爲國父;孫中山今亦稱爲中華民國的國父。因爲,他能建國安民,保護國土;在政治上能組織政府,施行政治法律,一切人民的權利都有保障。所以國民對于他有盛大的紀念,都懷其恩而思報答。假若人人都知要報國恩,即是國民愛國心的表現。
昔君主國的國王有大福德,在國界之內的山河大地,盡屬國王所有,而且一切以國王爲根本,依國王而生。所以國王個人的福德,勝過一切國民,如梵王能生萬物。梵王,是小千世界之中的主宰者,他有六十劫的壽命。在小世界中,以梵王爲最先生起,次生萬物;乃至小世界滅亡之時,先萬物滅亡,最後才是梵王滅亡。總之,梵王在小世界之中,先生而後滅。國王在國民中與國的關系亦然,國王能有公正的政治,在國內無論什麼恐怖都沒有。不但他國不能來侵害,國內也沒有叛逆之徒,也沒有饑馑之年,乃至星宿變怪現象等八種災難都沒有。所以,爲國王者固應以人民的苦樂爲苦樂,而同時爲國民者所有的利益,亦應以七分之二歸爲國有。假若爲國王者沒有福德,國家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其罪亦在于王,所謂“萬邦有罪,罪在一人”。若國王有福德,則鄰國和睦,國內之叛逆惡人亦即命終而墮地獄,不能爲害。
今世界各國,因沒有福德之人執政的緣故,人民亦惡化了,損人利己的惡劣事情,差不多成爲普遍的現象。所以國不國,民不民,互相爭鬥,互相慘殺,鬧得滿天風雨,遍地荊棘,不知道在精神上物質上犧牲了多少的代價!倘若真正的愛國,必須要以道德爲前提。若應用道德于國際,我想國與國會互相愛護尊重,沒有互相慘殺的現象,國際戰爭也就無形之中消滅了,這就是治國之所在。既治國以道德前提,道德應以佛所說的法義爲最高標准,所以我們要進而信仰了解、恭敬供養于佛的法義。
上面的叁恩,都是就世間法而言的,所以人人都應當知恩報恩。談到報恩,便要以大悲爲根本,非發菩提心而修菩薩行不可,所以下面即繼此而說叁寶的不可思議恩德。
癸四 叁寶恩
子一 標釋叁寶
醜一 總標
“善男子!叁寶恩者,名不思議,利樂衆生無有休息。是諸佛身真善無漏,無數大劫修因所證,叁有業果永盡無余,功德寶山巍巍無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猶如大海,智慧無礙等于虛空,神通變化充滿世間,光明遍照十方叁世。一切衆生,煩惱業障都不覺知,沈淪苦海生死無窮;叁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升彼岸,諸有智者悉皆瞻仰。
叁寶功德,在各經論中俱有詳細之說明,但諸經論所明之叁寶功德,各有隱顯和淺深之不同。本經中所講之叁寶功德,直就叁寶于一切有情所有之恩德而顯,所以今後諸人,若欲了之叁寶對于有情所有之深恩,以及發心恭敬供養等,皆可依經而解釋也。
不思議,即是對前父母、衆生、國王、之叁恩而言。因前叁恩,其恩雖重,但仍屬世間有漏之法,是可思議,是可分別、測度、而此叁寶之恩,超一切凡夫之所計量,非言語分別之能了解,所以叁寶之恩爲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超出世間之法。而又遍在世間,利樂有情無有休息,故名叁寶爲不思議恩也。然此思議與不思議:亦及對待與非對待,有分別與無分別,有言說相與無言說。因對待者即世間之法,非對待者即出世間法;換言之,對待即是思議,非對待等即是不思議。所以此思議與不思議,亦攝盡一切世出世間之法也。是諸佛身真善無漏者,諸佛法身,從叁無數劫修因所顯,一切有漏、業感、煩惱、結纏、之果皆永斷盡;所以唯識頌雲“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以顯因圓果滿,得菩提之法樂也。諸佛因地所行,乃修一切六度,四無量種種法門,在此叁大無數劫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乃至頭目手足無不布施;修盡一切波羅密門,斷盡一切叁有業果,所以如來證至果地,則功德寶山巍巍無量,而非一切有情凡夫、聲聞、獨覺、菩薩之所能知。所謂福德智慧甚深無礙,猶如大海,等于虛空,而神通變化光明遍照,充滿世間,遍十方界,窮叁世際,無有窮盡。但此叁寶功德,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即爲煩惱之所蒙蔽,都不覺知;于自性之叁寶功德亦不能了,所以沈輪苦海永無出期。世尊智觀洞照,爲大悲心願傾動,憐湣有情,于是在此叁界苦海之中作大船師,隨機設應叁類分身,永息衆生生死苦海之輪。因此,一切衆生因佛悲智力故,即各隨機宜而得見如來之大化小化,隨類化叁佛身也。故知叁寶功德不可思議,不可言宣!一切衆生,因障所覆,不知報答;而在諸有智者,誰不瞻仰恭敬也!
醜二 別釋
寅一 佛寶
卯一 正說
“善男子等!唯一佛寶,具叁種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叁、變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斷德,二空所顯,一切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無漏,一切諸佛悉皆同意。第叁佛身,有大恩德,定通變現,一切諸佛悉皆同事。
以下即正釋叁寶,分爲叁段。唯一佛寶具足叁身者,佛身開合,諸經論中各有不同:或唯爲一,即法界身;或分爲二,即自性身和自受用身爲真身,余爲應身;乃至華嚴經中則說爲十。今此經中以中庸義分爲叁身,即自性、受用、變化之叁身也。其實所謂一身、十身乃至無量,亦即依此叁身而開合耳。所以此經說爲叁身,最爲正確而適當。
第一佛身以下,即以叁德而顯叁身。第一自性佛身,即是斷德所顯。自性者,即諸法之自性。此諸法實相之體,離絕言語、分別、計度,一切尋伺名相之所不能到,故此自性之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有生滅染淨去來之相。但非叁無數劫因圓果滿,不能證之,所以聖凡自性雖同而在佛始名爲自性之身。在凡不得名自性爲身者,即因凡夫爲二障所覆,結使所纏,于此諸法實相不能親證,不能如實了知,不得自在,故不名爲自性身也。因此,自性之身即是斷二障、滅十纏,永盡一切有漏種法成大斷德。二空者,即是生空…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報恩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