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連,迦葉叁兄弟(優留毘迦葉,江迦葉,象迦葉),阿難陀,阿那律,優波離,大迦葉,羅雲,富樓那,須菩提,大迦旃延,馬師,摩诃拘絺羅,難陀,周利般兔,鴦掘魔,須深等,一心只爲解脫而精進修道,僧團中四姓平等同爲釋子;後期因爲弟子們四向弘化後,僧團裏人數增多,有許多弟子佛都沒見過,龐大的僧團得到衆多顯赫國王及平民的供養,貧窮者便以出家爲名而加入比丘行列以圖飽腹,如此僧團就參雜了許多好吃懶修的份子,比如惡名昭彰的六群比丘,他們雖生于貴族,與其頭子提婆達多,及六比丘的徒弟(未足二十歲便出家)十七位少年比丘等,屢造惡行;招至佛陀及在家居士衆的诃責,佛陀在僧團不清淨的情況下開始製定衆多戒條,以約束比丘衆的行爲,並采納外道的方法于每半月布薩(誦戒)忏悔,以維持僧團的清淨與團結,擴展教化梵行的艱辛使命,以及僧團弘法利生的目的。
製戒是爲了十種利益,所謂:
(1)爲使僧能和合,
(2)攝護修行的僧衆,
(3)調伏惡人,
(4)使慚愧者得安樂,
(5)斷現世漏,
(6)滅後世漏,
(7)令未信者信,
(8)已信者令增廣,
(9)使正法久住,
(10)推廣毘尼(Vinaya僧律)使梵行久住。
「皈依僧,衆中尊」,「僧」是清淨、和合的意義。「衆」是指團體、社會單位。世界上團體很多,小則一個家庭,大則一個國家。學佛人的團體,在世間一切團體裏,是最值得尊敬與贊歎的,因爲它是模範團體,可以作爲所有團體的榜樣。它的特點是團體裏每一分子都能和睦相處,是一個和合的團體。這團體以僧律和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守、利和同均、身和共住、語和無诤、意和同悅」來建立共識,是所有團體中最尊貴的。我們要以互相愛護,容忍,關懷,耐心與真誠的相處,互相幫助,互相督促,走上解脫之道。我們僧人,無論修持那一個宗,那一派,那一法門,都是扶持佛法,因爲不能兼顧衆多法門,所以各領一門,佛在世時已經如此,當時隨優波離的都是學律的,隨大迦旃延的都是學議論的,隨大迦葉的都是學頭陀行(Dhutanga)的, 隨目犍連的都是學神通的等等。各門派裏難免有一些流弊,這是因爲學人仍有未斷的煩惱,所以應以佛教大局著想,不好誹謗。
我爲何要皈依呢?
回答第二個問題,我爲何要皈依呢?
讓我們來先了解輪回。輪回(Samsara) 之說在古印度爲人們普遍接受。佛陀以他卓越的天眼通與宿命通,肯定多生輪回的存在,並以此教誡弟子們。這絕不是迷信,或以輪回來嚇唬弟子們。近代更有心理學家用催眠術讓病人說出前世的苦難與惡業,所帶來今生病痛的例子,以證明輪回的存在。所以輪回並非宿命論,它有積極的倫理與道德的價值。
我們要知道,皈依叁寶,並不是想要尋求叁寶的庇佑,而是想要知道如何以正確的方法,來解決我們所遭受的苦。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心覺知到苦,找到受苦的根源去,尋求解除苦的辦法, 這樣我們才能入道,這才是皈依的真義。
在[彌蘭王問經] (Milindapañhā)第六品九經裏龍軍比丘答彌蘭王:「大王,比如有人食熟芒果後種植其核,從此生出一大芒果樹而結果。其人再食彼熟芒果後又種植其核,從彼又生出一大芒果樹而結實,似此則其樹之終盡不可知。大王,生于此者即死于此,死于此者即生于他處,生于他處者即死于他處,死于他處者又生于另一處亦複如是。大王,如此即是輪回。」
在[雜阿含]九叁八經中佛指出,我們從無始以來,生死流轉受苦所流的血淚,比四大海洋的海水還要多。「佛告諸比丘:于意雲何?恒河流水,乃至四大海,其水爲多,爲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爲多?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說義,我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甚多,過于恒水及四大海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流淚甚多,非彼恒水及四大海(能比)。所以者何?汝等長夜喪失父母,兄弟,姊妹,宗親,知識,喪失錢財,爲之流淚,甚多無量。汝等長夜棄于冢間,膿血流出,及生地獄,畜生,餓鬼,諸比丘!汝等從無始生死,長夜輪轉,其身血淚(所流)甚多無量。」
在[一切都在燃燒經](Āditta Pariyaya Sutta)裏佛爲事火的叁位迦葉兄弟和他們的一千位徒衆這麼說:「比丘們!一切都在燃燒!是什麼在燃燒呢
眼在燃燒、色相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觸在燃燒、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受在燃燒。它是如何點燃起來呢
我宣示它是由貪欲、瞋恚、愚癡、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點燃起來。
比丘們應如是觀,聖弟子于眼生厭、于色相生厭、于眼識生厭、眼觸生厭、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受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識、意觸、意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受生厭。生厭故遠離,,遠離故解脫,解脫故自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他們聽完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在[增支部]一支十九經裏佛言:「諸比丘 ! 于此閻浮提洲,只有少數之樂園、樂林、樂地與湖泊。而多爲險峻懸崖地,難越之河川,茂密之荊棘林,難登之山嶺。
如上同理,衆生中只有少數人死後再生爲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後生于地獄、傍生與餓鬼中。
如上同理,衆生中只有少數天神死後再生爲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後生于地獄、傍生與餓鬼中。
如上同理,衆生中只有少數在地獄、傍生與餓鬼中的衆生死後再生爲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後生于地獄、傍生與餓鬼中。」因此要再生爲人或天神是極稀有之事。
人道(Manussa),巴利文意爲有敏銳心思者。這是因爲人能造善或不善業, 並能修證成佛,但也能犯下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而下無間地獄。因人聰明,故佛來生人中。[長阿含。世紀經]仞利天品裏說閻浮提的人以叁事勝于其它衆生,即欲天、阿修羅、龍、金翅鳥、餓鬼等;那即是人:(1)勇猛強記能造業行,(2)勇猛強記能修梵行,(3)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人的殊勝還勝過天神,因天神耽于欲樂,身壞命終,還要墮在惡道。唯人能于佛、法、僧、戒生起淨信。所以人道是善趣。
要是我們明白叁寶的莊嚴殊勝,應生起希求之心。再思惟長遠在六道叁界輪回的苦痛,以及我們極少造善業,死後必墮在惡趣的危險,任何一位有智慧的人,就會考慮皈依叁寶,尋求從叁界解脫出來的方法,更何況地獄、餓鬼、畜生道及長壽天神等衆生都無能修行,只有人才有資格修行,這也是佛做菩薩時從兜率天投生人間的原因。因此能生爲人是很殊勝的,佛言能生爲人也極稀有,就如百年盲龜頸項入漂浮于海面的木轭孔一般稀有,我們生爲人又幸遇叁寶,那又更稀罕了。世間財富權位名譽都是無常,死了又帶不去,追求那些真是愚蠢。若生在天界死後也難免因善業耗盡而墮落在叁惡道中,而這世界在遙遠的將來會被七個太陽焚毀,你看將怎麼辦?那唯有尋求皈依!
皈依叁寶會有下列的功德與利益:
1.成爲佛門弟子。
2.是受戒的基礎。
3.能棄惡向善。
4.減輕業障。
5.能積集廣大福德。
6.不墮叁惡趣。
7.人與非人都不能娆亂。
8.衆多天神護法隨身護持。
9.諸善願皆能成就。
10.成辦佛道。
這裏我只舉第8項來說明,在[長阿含經]仞利天品裏佛指出: “世人爲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比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若有人修行善法, (正)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比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世人皆欲天神保佑,只要天天皈依,就有數十天神守護;若再守戒行十善業,就能得百千天神免費護佑;這不是最吉祥的事嗎
比起你花錢去請保镖還要好。
皈依叁寶儀式
皈依叁寶一定要舉行皈依的儀式。這就是「叁皈」的傳授。「叁皈」是佛法修行的入門。依南傳佛法的傳統,這只需要一個簡易的儀式,五分鍾就結束。在佛、法、僧叁寶面前,由一位具德比丘僧人主持見證,至誠皈依,我們才能得叁寶的加持,這種皈依叁寶儀式的傳承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功能;如果隨便皈依,無僧人主持見證,事後恐怕心裏會有挂礙。漢傳及藏傳的叁皈傳授儀式隆重而莊嚴。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接受叁皈五戒,不然就不能被當作是佛教徒。假如不皈依的話,那就說明我們對學佛還缺乏誠意。有些只肯皈依但不願持五戒,而說只要心善良就行了,這都是缺乏誠意的借口。至于要不要做早晚課看個人的時間與精進的程度,不需要強製。
南傳皈依儀式
禮佛
男衆
雙足跟豎立,雙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蓮花瓣,置于胸前。
雙手提至額前,雙拇指觸至鼻梁。
五體投地,全身撲下,雙手平置地面,置于額角,
雙手距離不過五寸,雙足豎立 (叁拜)
女衆
雙足跟平放,雙手合十,作孤括形,如蓮花瓣,置于胸前。
雙手提至額前,雙拇指觸至鼻梁。
五體投地;全身撲下,雙手平置地面,置于額角,
雙手距離不過五寸,雙足平放。(叁拜)
禮敬叁寶
世尊、遠離塵垢、斷盡無明煩惱的阿羅漢, 自證成正等正覺,
我禮敬佛陀、世尊。 [一頂禮]
法, 世尊已善妙及詳盡解說,
我禮敬法。 [一頂禮]
世尊之追隨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
我禮敬僧伽。 [一頂禮]
叁皈(與隨分)…
《皈依的真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