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真义
当一个人选择佛教作为他(她)的信仰时,在皈依前先要把两个问题弄清楚:
1.什么是皈依?
2.我为何要皈依呢?
什么是皈依?
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皈依?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正确信仰,信鬼神是一种信仰,信上帝也是一种信仰,信真主也是一种信仰,信大梵天也是一种信仰。对宗教有正确信仰的人,知道宗教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圆满,更有意义,能在现实生活中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必须对宗教作正确的认识和选择。佛教传来中国已超过两千年,它已是我们信仰的主流。佛教是一种理性的信仰,不是迷信。我们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寻找善良的心;迷信使我们原本已不自由的心灵更为局限,无法净化心灵,也无法解决我们人生的苦恼。我们怎么可以将我们有限的生命交给鬼神、神棍、或骗子呢?
信佛先要认识佛教的经典教理,不要误解佛的教法,佛教在中国二千年的长久时间里,朝廷曾多次灭佛,因而使佛教趋向神化,融入民间生活,图求生存,但却使民俗迷信也混入佛门,把寺院团体和佛菩萨当成是驾御愚民和敛财的工具,使佛门外人对佛教生起错误的看法。外道的神、上帝、或大梵天都是高高在上,支配着人,形成不平等的尊卑关系,只有佛教重视个人的自主权,人人具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修行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佛陀的教义,使我们的生活密切贯彻佛陀的教理。宗教信仰是要使我们更能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生命的真义,使我们能过着更理性的生活,这才可以称为正确的信仰。
当我们看到佛像、圣物,或大法师时生起净信是清净信。好比一个人相信因果,当他做了好事,心瑞安乐,就一直做好事。由净信而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祥,这是清净信。当我们祈望脱离痛苦、生于善道、或能断恶修善,并对此深具信心是乐求信。好比一个人皈依后天天持戒,努力调伏内心所起的烦恼,少欲知足,这是乐求信。当我们了解三宝是我们唯一的皈依处,是究竟的皈依处后,并对它生起信心时,这是虔诚信。当我们通过修持佛法,如理思惟和观察,反复思择,了解万法缘起的道理,这是智解信。当我们有烦恼困难病患时,知道祈求神祉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思惟解决的办法、找有经验的人帮忙、忏悔恶业、放生、修观照、行善事、患病时看医生等等,这样才能解决困难,这才是正信。
对佛教迷信的人,都是不曾深入了解教义的人。
皈依是归向、依靠、归依的意思。它和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洗礼不同。归依有如孩子幼小时归依父母,在危困时归依能引导我们度出危难的领航人。归依就像是归向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家,感觉到非常的安全和亲切。佛教的归依是归依三宝,现在我们来看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
皈依佛---佛(Buddha):佛陀,意为觉者。在现在是指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大乘佛法里还有十方诸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皈依法---法(Dhamma):达磨,意为佛陀觉悟的真理。经律论等三藏是记录佛陀教导世间人的方法。
皈依僧---僧(Sangha): 僧伽,意为和合众,是指圣贤僧,至少是初果圣人。一切凡夫僧是修行道上的行者。
皈依佛
在南传的课诵本里,有赞颂佛宝的文句如下:「赞颂佛宝:至尊的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以最高智慧,亲证而后一律平等的开导于此界的天神、魔王、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与人们,使他们依教奉行;他所指示之法,前善、中善、后亦善。词义具足,教示梵行,清净高尚,了解经义,配合修行,以证完善与圆满的行为。」
有一句话「信为道源功德母」,说明了我们身为佛弟子,对佛陀的虔诚信心和对他所教诲的道理有真实的信念,依法修行能够达到究竟圆满觉悟境界的功德。佛陀是三界里圆满的觉者,他所觉悟的道理不是我们凡夫能够马上明白的,唯有通过修行,才能深化我们对佛陀的信念。
佛陀是自己觉悟生死轮回之真相,并摆脱轮回之苦和渡过轮回苦海的大圣者,他能宣示四圣谛及教导八圣道修行法的无上正等正觉者,他也是值得受人类及天神供养的应供者,他已调服及断除所有大小微细的烦恼,故此他无有任何世间的系缚。因此他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些列出的十个名号是;,阿罗汉,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也号称为两足尊,即人中最尊胜者,或福德与智慧两皆具足。佛陀三德圆满(断德、悲德、智德),于这五浊(劫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恶世中,开示给我们这稀有的宝贵道理,犹如在黑暗之中擎起明灯,引导众生走上清净之古仙人道。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而自称「弟子」,我们与佛是师生的关系。佛陀教导我们破除无明,离苦得乐。众生的苦恼,乃是起因于不能明白自己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真相。因为这错误的想法和见解,带给我们累世的轮回,遭受众多的苦难。学佛修行就是要纠正这错误的想法和见解,把苦消除,找到心灵的安祥与快乐。这是佛教的宗旨,佛教的最高目的!
「皈依佛」是我们从众多迷惑颠倒邪见中依正见正思惟来生活,这才是真正皈依佛的意义。
要能修行达到解脱,唯有在人道才能办到。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去佛已远,但正确佛的教法仍然可以听闻到,我们应该争取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赶快激厉自己,精进求度,以三宝为最上最究竟的归依处。不要等将来佛法灭后,求度无术,长劫轮回,那不是对自己很不利吗?
在[增壹阿含经](卷24, (三)大正藏2册,p674a)里佛言:
「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
一者端正。
二者好声。
三者多财饶宝。
四者生长者家。
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以见佛形像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
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
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缘彼见如来而作大施,散华,然灯,及余所施之物。以此因缘获大财宝。
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若见如来形已,心无染着,右膝着地,长跪叉手,至心礼佛。以此因缘生长者家。
复以何因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诸佛世尊常法,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便生善处天上。是谓∶比丘!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礼佛者,当求方便,成此五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因此礼敬佛的利益是很大,家里供奉佛像,皈依和礼佛时,要想我们的佛性。在污浊的六尘境界里当六根接触它们的时候要懂得修行,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礼敬佛像时提醒我们修行,不要像外道指责我们那样在拜木头,拜偶像。我们天天供灯、香、花、水果等,向佛磕头,若没正确修行,那没有用。这些是礼敬佛的功德。
皈依法
法宝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法印等。在南传的课诵本里,有赞颂法宝的文句如下:赞颂法宝:「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亲自体会和自见,是可奉行,可得成果,超越时间与空间;请来亲自查看, 向内返照, 智者皆能各自证知。」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认识与见解,当我们生起真实智,想法和见解才是正确的;要是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我们的想法和见解都是错误的。
四圣谛是解释世间苦的真相及众生解脱苦的方法。苦谛说明众生所受身心之苦,有身体的生老病死苦,心理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集谛说明苦的产生原因是源于众生个别的愚痴;灭谛说明苦的灭尽;道谛说明灭苦的方法或道路。
「皈依法,离欲尊!」道谛里的八支圣道是所有的修行人要走的道路,它是与戒定慧三学与三十七菩提分法密切联系着的。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呢?在[相应部.道相应]里佛陀举出八种理由:
(一) 为了远离贪欲;
(二) 为了断诸结;
(三) 为了永断随眠;
(四) 为了遍知行路 (行路指的是修道);
(五) 为了灭尽诸漏;
(六) 为了现证明解脱果;
(七) 为了智见;
(八) 为了无取般涅槃。
要修习八支圣道,每一位行者要具足什么条件呢?在[相应部.道相应]里佛陀举出七个有利的条件:
(一) 善友;
(二) 戒具足;
(三) 志欲具足;
(四) 我具足;
(五) 见具足;
(六) 不放逸具足;
(七) 如理作意具足。
皈依僧
在南传的课诵本里,有赞颂僧宝的文句如下:赞颂僧宝:「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良好地修行佛法。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直接地修行佛法。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正确地修持佛法以求脱离苦,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适当地依教奉行,修习清净梵行;他们即是四双八辈行者,那才是世尊的追随者僧伽,应当虔诚礼敬,应当热忱欢迎,应当布施供养,应当合什敬礼,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僧是僧伽(Sangha)的略称,义为和合众,亦即僧团。佛三十五岁成道后,弘法四十五年,出家弟子有数千人,在家众更不计其数。早期的出家众心地纯洁,如耶舍与他的四位好友,舍利弗,目犍…
《皈依的真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