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作惡)與愧(懼怕作惡),聽法是戒的遠因。
奉持此八關齋戒,若犯前五戒,是名犯世間罪(Lokavajja)。爲世間人所譴責。若犯後叁條戒,是名犯學處(Pannativajja)。行者破後叁條戒時,必須是有心破戒。如無破戒之心,則無罪業果報。破前五條戒中的任一條將給破戒者帶來惡果報,破五戒後的叁條學處戒,也有惡報。
第一條戒不殺生,我們應注意不要爲了口腹之欲而去殺生,但佛方便允許持戒比丘吃叁淨肉;即可吃不眼見被殺的動物的肉、不耳聽被殺的動物的肉、及不疑爲我而被殺的動物的肉。在[經集]小品第二經[葷腥經]裏佛說道:「世人不克製欲望,貪求美食,過混雜不凈的生活,信奉虛無,行爲不正,思想頑迷;這才是葷腥而非肉食。」佛陀禁止食用的肉類包括人肉,象肉,馬肉,狗肉,蛇肉,獅肉,虎肉,豹肉,熊肉,黑豹肉。(見[律藏]I,218-219)此外未經煮熟的肉也禁止食用。
素食不是佛陀訂的戒律,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吃素。在漢傳大乘佛教界裏有許多佛教徒認爲不殺生就是等于要素食,這是錯誤的。一個人若奉行素食為戒律,就妨礙了證悟初果(Sotapanna)的機會,它是一種戒禁取見(Silabbatam Paramasa)。
佛陀禁止僧衆吃叁種肉,凡是親眼見到宰殺的動物的肉,或是親耳聽到宰殺的動物的肉,或懷疑是宰殺了用來供養比丘的肉類,僧衆皆不可食用(見[律藏]I,218-219)。這是因爲如果比丘吃這叁種見殺,聞殺,疑殺的肉就牽涉到殺生,所以不能吃。這在[律藏]中提到∶“如果一個比丘看見,聽見,和懷疑這肉是爲他而殺的,他則不能吃。又在[中部. 耆婆迦經]裏佛說:「耆婆迦(Jivaka)!予又說叁種狀態可受用肉,叁種狀態者:即不見(不見殺)、不聞(不聞殺)、無疑(無疑爲予殺);此叁種狀態可受用肉。」佛允許比丘衆吃叁淨肉,因此南傳佛教國家僧衆沒有吃素就是這個原因。在家衆也可用這些作一個衡量的準則。
佛陀在世時,提婆達多爲了分裂僧團而提出了要吃素的戒律,但是爲佛陀嚴正拒絕了。這個吃素的戒律違背了托缽乞食的原則,而且對比丘的修行沒有任何正面的意義。
有些佛教徒提出若大家不吃肉的話,因此就不會殺生或不幫助他人殺生,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如果吃肉就等於幫助屠夫殺生,那麼吃素菜,農夫也要噴灑農藥殺蟲,趕走動物等等。此外吃肉的人並沒有殺動物的的念頭,至多是有貪吃肉的念頭而已。
要犯殺戒需具足五個條件∶有生命的衆生(肉無生命),知道是有生命的衆生(知道是肉),殺生的動機(沒有),殺生的行動(沒有),造成有生命的衆生死亡(沒有)。雖然有些人辯說若你不去買,雞農就不會養雞,雞就不會被殺了;但這種說法雖有道理,從造業的觀點來看買主並無殺業,反而是雞農與屠宰場犯殺業。
上市場去買已經處理好的肉品,或上餐廳吃已經處理好的肉食,都是不成問題,但是去餐廳點現宰的東西就是殺生了,因爲要親自去指定宰殺某一只動物魚蝦等。
如果一個人心地慈悲,憐愍衆生,決定吃素,這是很好的發心。至于爲了身體健康而吃素,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現在的農場唯利是圖,常灌輸給被飼養的動物大量激生素,抗生素及其它對人體有害的藥品和飼料,因此肉品皆含有大量毒素,實不宜食它,蔬菜瓜果食品農人噴撒大量的有毒殺蟲劑,而製成的素食品也一樣含有毒害的物質在內,故此現在人們消化系統的許多病症,都是因爲食用工業食品所造成的關系。
從因果業報來看,持不殺戒可得長壽,無病,無惡夢,滅除怨結,命終生天的果報。相反殺生的是短壽,多病,惡夢,怨結,命終生地獄的果報。
第二不偷盜戒,是指不是自己的財物,若用任何手段弄到手,都是犯偷盜戒。從因果業報來看,偷盜的因會得到財物損失與貧窮的果報。
第叁不淫欲戒,淫欲非梵行,是不清淨的行爲,在五戒中只戒不邪淫,在家人仍然可以過夫妻正淫的生活,而八關齋戒的不淫戒要求的是清淨梵行,那就是不淫。若欲與二十種女人中任何人交媾須具足四個條件(孔道,動機,行動,知道)就犯,這二十種女人是∶由其母照料之女,由其父照料之女,由其父母照料之女,由其兄弟照料之女,由其姐妹照料之女,由其親屬照料之女,由其同族照料之女,由同師門下修行佛法的弟子所照料之女,由其丈夫照料之女,被國王所罰的與男子有染之女,男子購買其賣身契並娶爲妻之女,自願與男子共同生活之女,因男子的財産而爲妻之女,因希求如衣服之類的物品而爲妻的赤貧之女,已接受男子求婚並經過洗水儀式莊嚴宣誓之女,男子解脫女子重負後娶其爲妻之女,與男子結婚的奴隸女,與男子結婚的有工作之女,男子在戰鬥中贏得並與結婚之女,和男子生活一段時間並認其爲妻之女。不淫戒要斷除淫欲,以種出世的因,就是關閉生死輪回六道之門。不只是不能有淫欲的行爲,就連淫欲心都要降服它,不淫欲者身體香潔。從因果業報來看,犯淫欲者會下地獄繼續輪回。
第四不妄語戒,妄語是欺騙他人,說謊的動機是欺騙,騙取財物或他人的信心。妄語(虛诳語)是指在公衆場合,做官爲民,在親屬之中,在團體裏面,或作證人時說不誠實的話,不見而說見,見而說不見,不聞而說聞,聞而說不聞,不知而說知,知而說不知;爲自己,或爲他人,或爲了財利,知而妄語而不肯坦白舍離。妄語的果報是口有惡臭,無人信服。
第五不飲酒戒,酒能亂性,酒及麻醉藥品傷害身體,酒醉後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業。酒和發酵品各有五種∶面粉酒,糖果酒,谷米酒,酵母酒, 混合成分酒。花發酵品, 果物發酵品,蜂蜜發酵品,甘蔗發酵品,混合成分發酵品。它包括所有麻醉藥品,若醫生配與的小劑量,作藥用不犯。佛在[中阿含.善生經]裏說:「居士子!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災患: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叁者增諸鬥诤,四者隱藏發露(把秘密說出來),五者不稱不護(人不稱贊不愛護),六者滅慧生癡。居士子!人飲酒放逸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這是飲酒的過患。飲酒的果報是愚癡。
第六不非時食戒,也稱過中不食(一點以後就不准進食),或過午不食,這即是所謂齋戒。佛只一天吃一餐,所以身體輕安便捷,常保安樂。佛也要僧衆不非時乞食,少食知足,不著于味,以免被世人譏嫌。[毗羅叁昧經]裏佛言天神晨食,人午食,畜生暮食,餓鬼夜食,因此若夜食應當作藥食。若叫他人非時食,于此齋戒則不清淨。
第七不歌舞戲樂及往觀聽,不著紋飾、花鬘,不香熏塗身戒;這是用來提醒我們這世間是苦,所有的樂都是短暫的。愚癡的耽于跳舞唱歌,弄得團團轉,沈迷的不亦樂乎,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若叫他人觀聽歌舞娛樂,雖不算破戒,但于此齋戒則不清淨。
第八不坐睡高廣大床戒,指超過膝高(一尺六寸)之床,雙人床,豪華床譬如金、銀、象牙之高貴大床。這是用來提醒我們這世間是苦,不要爲了睡覺而過于奢侈,忘了修行。以前論師列了十九條∶用猛獸如虎,鳄魚等形象裝飾的座位;帶長毛的皮(毛長超過四英寸);毛線鋪蓋,由精致刺繡而成; 毛線鋪蓋,上帶精致的圖案;毛線鋪蓋,帶有花的圖案;毛線鋪蓋,上帶精致的各種動物圖畫;毛線鋪蓋,正反兩面帶毛發;毛線鋪蓋,正反兩面其中一面帶毛發;虎皮鋪蓋;紅色的蓋飾;大象座墊;馬座墊;馬車座墊;用黃金和絲綢編製,黃金修飾的鋪蓋;用絲綢編製,黃金修飾的鋪蓋;足夠十六人在上面跳舞的毛線鋪蓋;由麝貓皮製成的鋪蓋;兩端帶有紅色墊子的床;完全由木棉填充的床墊。此戒是要我們少欲知足,若叫他人坐睡高廣大床,于此齋戒則不清淨。
犯戒怎麼辦
犯戒的對治是:(1)提高正念。(2)思惟造業與犯戒的條件。(3)在佛前忏悔或找一位法師詢問和發露,忏悔後就安樂。(4)若破戒(故意毀戒)要重新拿叁皈八戒。
殺生須具備五個條件∶對象(有生命的衆生),看法(有生命的衆生),動機(故意要殺),行動(自作或教人作),結果(受害者死亡)。
偷盜須具備六個條件∶物品(有主物),看法(知為有主物),動機(盜心),行動(自手取或教他取),物值(過五錢),結果(取離原處)。
淫欲根據Khuddakapatha指出須具備四個條件∶孔道(男女性根,口或便道),,動機(意欲交媾),行動(性交),知道(清醒,有淫樂)。[梵網經Brahmajala Sutta]只指出兩個條件∶動機(意欲交媾),行動(性根,口或便道交媾)。
妄語須具足五個條件∶對象(人),話題(謊話),看法(說謊),動機(欺騙),結果(聽者明白)。
飲酒須具足四個條件∶對象(酒類或麻醉品),看法(知道),動機(意欲飲用),行動(飲用經喉而入,或鼻吸,或以針注射而入)。
非時食須具足四個條件∶對象(固體食物),看法(知道食物),時間(日中到次日明相出),行動(咽下食物)。
歌舞戲樂及往觀聽,紋飾花鬘及香熏塗身須具足叁個條件∶前者;對象(歌舞戲樂及往觀聽),看法(知道是),行動(觀聽)。後者;對象(紋飾花鬘及香熏),看法(知道是),行動(使用飾物)
坐臥高廣大床須具足叁個條件∶對象(高廣華貴大床),看法(知道是),行動(坐臥其上)
若犯了一條戒的全部的條件,即破了那條戒,若破了其中一條或多條戒,那麼行者應該重新受戒,這總比以破戒的身份來舍戒要好。不論我們造什麼業,善的或是惡的,我們都必將要承擔。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裏記載∶「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在[涅槃經]中佛…
《八關齋戒的受持與功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