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P14

  ..續本文上一頁縣人,俗稱姓石,父親稱爲長者,母親張氏善念佛經,遇有托缽僧以觀音大士像授給張氏,並囑咐說:你應謹慎事奉,當生智慧的男孩,不久果然生師,臨生産時白光照耀全室。(釋氏稽古略)

  ★明朝常熟地方有一位姓嚴名叫尚寶征,別號道徹是文靖公第二個兒子,年到了叁十歲還沒有小孩。不願娶妾,人都笑他。有天他偶然過訪親戚家裏,見到一婢女年已二十,還沒有蓄頭發,問及她的主人,據說因其啞巴之故。道徹恻隱之心大動,謂其蓄發則將來娶她爲妾,他的親戚不敢相信,道徹即和他訂約,到了第二年他果然納之爲妾,文靖公聽到了這個消息歡喜的說:“我兒子這種做法,很合乎天道”,後來該妾所生的都是兒子。皆由道徹平素誦白衣咒,並且堅持不殺戒,凡所生的小孩都是得白衣送子的祥瑞征兆。(感應篇僧注)

  ★明朝有個和尚,法名叫做願登,別號大獻,是江蘇省姑蘇地方的人,其母陶氏,祈禱于觀音大士而生他。幼年的時候,就聰明過人,歸依南京淨覺法師爲師父,後來住持小西寺,著有觀幻子內外等篇。(釋氏稽古略)

  ★明朝有一位夢窗禅師,是日本國勢州地方的人,其母祈禱觀音大士,夢見吞了金光而懷孕,生産的時候,有祥瑞金光照耀滿堂。(釋氏稽古略)

  ★明朝刑科裏有一位姓李單名叫清,別號心水,是廣陵地方的人,起初生有一個孩子,因爲出天花而死,其母姜安人,悲傷不止,天天都誦白衣觀音經,爲他的兒子祈求子嗣。不久,心水夢見一婦人抱著一個小孩走進屋裏來,面上帶著痘痂,好似將好而尚未脫落的,第二天一早起來,剛好遇見有人以繡的觀音像相贈,抱著孩子正如夢中所見,當時他的夫人因此而懷孕,後來果然生了一個男孩。(觀世音持念記)

  ★清朝浙江省錢塘有位姓趙名叫世珍的妻子周氏,因爲沒有子嗣而到白衣殿祈禱,很虔誠誦念白衣咒,刊印白衣大士圖一萬二千卷施贈,而且真心行善事,後來果然連生兩個兒子,長子做了進士,周氏活到九十八歲的高壽,親自看見五代同堂。(海南一勺)

  ★清朝有位姓黃名叫擴生,廣州省新邑地方的人,是大富人家。年到了五十歲膝下還沒有子嗣,戌子受持五戒,既不茹葷而吃長素,供奉大士尤爲勤謹,早晚必須沐浴百拜,稱念大士聖號,雖然事務忙碌的時候,都不停止照常禮拜稱念聖號,不到叁年妻妾接連各産下男孩,長大成人後都非常聰明。誠爲觀音經上所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奉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黃氏就是一個好例證。(觀音慈林集)

  ★清朝初年江蘇省常熟縣有一位姓譚名叫憲鄉,別號扶風的人,家裏很爲富有,但是沒有兒子,合族的人聲言將要分他的財産,憲鄉發誓說,我甘心情願將銀錢布施到受窮的人,決不分給你們。于是捐出了五幹金,想興建“大悲忏壇”,尋找地皮尋到元墓,看見梵天閣的後面,有空地寬敞,又面臨湖水風景絕佳、乃陳情于剖石老人(大概是地主),老人當即允諾。于是他以香泥鋪地,創立了忏壇,極其莊嚴,將壇築成後,他又隨著法師在忏堂禮拜了四十九天。那年回到家裏,他的姨太太生了一個男孩。他的大太太平素也沒有生育過,她也發心了一千金建“白衣閣”于元墓旁,發心祈禱祈求生育,不久也産下一名男孩。(現果隨錄)

  ★清朝有位姓何名叫隆將,是廣州城番禺地方的讀書人,年紀超過了五十歲,尚無子嗣,他的心裏早已絕望了。在乙未歲那年受持六齋,建築別室專供奉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像,早晚虔誠禮拜,每天早晨必禮拜完畢後,方飲茶吃早點,如是過了幾個月,夢見大士親手送他紅衣童子。第二年,他的太太果然誕生了一個男孩,叁年之間,連接生了叁個兒子。(觀音慈林集)

  ★清朝有個姓楊單名叫璜,別字希周,當塗地方的人,世代居住在栗樹墳邊。當賊兵擾亂他的家鄉,他藏匿妻妾孩子等于松樹林中,自身守護,賊兵看見墳內有衣服的人把他拖出來,璜一時情急,即投河而死,其子方十歲見父溺死,當號哭投奔于水。時值順治丙戌年叁月十六日,璜妻陸氏,哀傷丈夫沒有後代,發誓斷絕血肉吃長素,並迎接佛像在家供養,早晚發心念佛,忽有一晚夢見一老婦人牽著一個孩子對她說,送給你,醒後歎息的說,但願妾張氏遺腹生個男孩,即菩薩所賜的。是年度確生一女孩,陸氏哭泣著說,完了,于丁亥年春天召集族長面告,丈夫既然無子嗣,當將前田分給衆侄兒,我只求淡食以撫養這個女孩,言畢後哭,族長不忍的說,等待周年的那天爲璜作了佛事,然後在議分産。到期親戚具會,散齋的晚上,也是叁月十六日,女孩哭泣不止,妾抱其就睡,如同著了夢魔一般,昏昏不醒,女孩啼哭聲更大,陸氏疾呼始醒,抱女孩到手上,則已不複是女身了。陸氏大驚,衆人也都前往觀看,見其面依然唯有私處生長男根,還留有血痕,均皆詫,于悟菩薩靈驗,從前所夢見的其是不虛,都爭先恐後的到佛前叩謝。更改其名字爲“佛賜”,第二天觀者如堵門爲之塞,縣令(即今之縣長)張公聽說,命抱小兒前來察看,還不相信,問及其家族,衆口一詞的說,假若小孩脫變不是真的話,我們的侄兒等還不願分他的田宅嗎?縣令聽了才釋疑。(唐宜之已求書)

  ★清朝江西省新建縣有位姓傅名叫國鎮的人,沒有孩子。他的叔父名叫廣堯,有很多男孩。有一天他到叔父家裏去,叔父對他勸說:“我誦念觀音經已經有很多年了,你何不效法呢?”國鎮遵照叔父的話,虔誠持念觀音經到了第二年得生一子,他于是印經卷二千多本結緣,又得一子。這兩個孩子後來同時登科中舉。(海南一勺)

  ★清朝安徽省婺源縣有位姓余名叫鄰父,他的妻子戴氏,沒生孩子。持誦觀世音,在順治十八年時,叩頭許願施印觀音經叁千卷。到了康熙元年,生了一個兒子,隨後又連接生了兩個兒子,持念觀音經不稍松懈,並且布施一切濟人利物的事情,二十余年之間,子孫繞膝合家吉慶。(觀音靈感錄)

  ★清朝淮安地方有位秀才姓梁名叫元徽,平素崇拜佛教,到了中年的時候嗣息艱難而且多病,因此發心持長齋,每日誦念白衣觀音經及大悲咒,並刻施袖珍本,朱印流通。他的妻子阮氏也持准提齋,每天早晨虔誠跪誦,不久徽的病痊愈了,阮氏一連産下叁個孩子。(觀世音持驗記)

  ★清朝有位姓馮名叫錦,是桐鄉地方的望族,世代培植厚德,到了錦的時候才顯貴,官做到山左(官名)但缺乏子嗣,乞病假歸家,他的妻子宜人(有官階婦人的稱呼)孔氏持念大悲咒非常虔誠,方受孕的時候,鄰居婦人姚氏夢見一老婦人手抱著一肥一瘦兩個孩子,告訴他說:任憑你取一個,姚氏抱一肥的,一失手墜到地上死了,還要取那個瘦的,老婦說:這個瘦的應當送到馮家去,你不可再得,姚氏果然生個肥胖的孩子而夭折了,宜人孔氏懷孕七個月而産下一個孩子浩,很瘦弱,後來漸漸長得高大魁梧,由詞林(官名)進升到禦史(官名)不久,因爲奔母喪回籍,凡

  是鄉裏中所有善事,他無所不積極的推行。浩活到上壽,夫妻齊眉,精神強健,生了叁個男孩,都登科爲官。(勸戒類鈔)

  ★清朝湖南省衡陽縣有書生叫譚航,幼年多病並缺子嗣,因此發願仗菩薩慈力忏悔解除夙孽,編輯觀音經咒,並格言及救急神方共一卷,邀集志同道合的人,刊印廣播。所有在會的人,求願各個不同,或求子嗣、求功名、求正當財利、求拔除疾病、求消滅禍難,凡在會的人,都能各如其願,均沾慈惠,凡有苦惱,也皆能得脫,益陽地方有位姓熊名天益的人,年到花甲(六十歲)因爲沒有兒子,見到這等事,欣欣然作見聞隨喜功德,也齋誦印送。天益的老妻夢見生子,喜相傳告,還以爲是幻夢,到了第二年,竟然生子恰與夢裏相符。(觀音靈感錄)

  ★清朝金陵(即今之南京)有位姓沈名叫象賢,有志培植德本之士,年已五十尚無子嗣,平時敬奉大士,忽然一天遇白衣老婦對他說:你能夠勸導千人不溺水,那麼你的功德就無窮了。象賢謙遜的答謝不能夠,老婦說:我有戒溺女歌和圖,你如果能刊印布施,何止能勸千人呢,于是抽出袖中卷冊給他,象賢正在捧閱時老婦忽然不見了。象賢心中知道這是菩薩示現,因此捐集資金印施了千卷。不久,連生兩子都很英俊,登科及弟,象賢活到九十叁歲無疾而終,異香滿室。(拯嬰錄)

  ★宋朝太祖開寶五年五月大雨,河流潰崩,宋帝祈禱于天地鬼神,雨下的更大,群臣之中有稱述上天竺觀音大士靈異事實,宋帝當即遣派使臣馳往齋戒焚香虔誠祈禱,過了幾天,天即開朗,河流也複止塞,待使臣歸來詢問,正是使臣到達杭州既已祈禱之明日,嗣後凡是水旱荒,瘟疫流行之時,也複止塞,待使臣歸來詢問,正是使臣到達杭州既已祈禱之明日,嗣後凡是水旱荒,瘟疫流行之時,必派遣使臣前往天竺祈禱,無不靈驗。(天竺志)

  ★宋朝處州地方有位姓鮑名叫欽止的人,曾代理郡守(官名)陳軒撰寫靈感觀音碑文上說:在紹雲二年間,軒自從合肥(地名安徽省)遷移郡守錢塘(地名浙江省)第二年上奏疏于朝廷說:臣(陳軒自稱)所統領州郡之西偏,湖山勝景,甲于天下,然而天竺山上有靈感觀音菩薩像在。臣自去年秋天視事來,人民正在饑荒郡中,今年春夏之交時,天降大雨一月不止,父老等都夜夜憂愁恐懼,臣即統率官吏躬親祈禱于靈感觀音菩薩像下,時雨入山大降,以致衣帽皆濕,溝渠決裂,道路損壞,所屬隨從人員均皆涉水而過。當臣還至本地,時則天宇開霁,纖雲不興,白日當空清風徐來,既而又回到城中作佛事,與人民一同祈禱。雨已止有時,農人不告病,實在是佛的庇護這個地方啊!(天竺志)

  ★宋朝英完治平二年秋天,八月叁日都城大雨,洪水暴漲泛濫全城。帝下诏求直言,宰相曾雲亮因此胪陳杭州郡寄沈文通上奏,天竺看經院觀音大士,從晉朝至今福慧天下,澤利民生,前後靈迹很多,不可以數計,上命令祈禱,水患立即停止,所以賜號爲天竺靈感觀音院。(天竺志…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