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P15

  ..續本文上一頁)

  ★唐朝有位名叫善無畏叁藏法師,他是中印度的人。時值印度大旱,災情遍野,于是請師乞求降雨,俄頃之間,見到觀音菩薩在日輪中,手執淨瓶注水于地,當時民衆莫不欣然感禱,得未曾有的奇迹。(高僧傳叁集)

  ★宋朝哲宗元符二年夏天,四月不雨江西袁州守臣王敏仲,祈禱于木平山舍利石塔,精誠通感,山岩石中放光,見到白衣大士金身璎珞,獲五色舍利其大若棗,中有臺觀的形狀,複往仰望山塔所在處,又見到泗州大士及維摩,羅漢左右排列,一會兒傾盆大雨,衣履沾濕。(佛祖統紀)

  ★宋朝真宗鹹平元年,從正月一直到五月均不下雨,到處祈禱,但災旱更嚴重。當時有紹事中(官名)張去華鎮守杭州,他出其至誠爲人民請命,迎接大士像于天梵寺,統率所屬官員禮拜祈禱。不久,果然甘霖大降四境充足,人民歡欣鼓舞感動天地。(天竺志)

  ★宋朝理淳佑年間,年年苦于災旱,當時鎮守浙江統帥顔頤仲虔誠祈禱于洞中,看見大士作歡喜狀態,果然甘霖大降,立刻充沛起來。(普陀山志)

  ★明朝景泰六年夏天,兩浙苦于天旱,禾稼將要枯死,四方的人民彷徨無所措,當時鎮西的阮公,會合藩臬(官名)重臣和兵部的尚書(今部長)孫公等,部齋戒沐浴,親自徒步走上天竺寺,奉迎觀世音菩薩像到山林建壇求雨,即時陰雲四起,到了下午果然甘稼大降,次日又斷續有雨,一連下了叁天大雨,頓然令兩浙的境內,禾稼蓬勃的長成,凡是將枯的禾苗也都複活了,人民莫不歡欣鼓舞。于是阮公等大感靈驗,念無以爲酬謝菩薩,于是各損錢財,重新建造神龛,並製備衣冠及一切供具而莊嚴之,仍恭奉聖像送歸天竺寺。(天竺志)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自春季到夏季天氣亢旱,久不下雨,米價陡漲民不聊生,餓死遍野,方伯九畹(官名)謝公,躬親統率百官祈禱于山川社稷的鬼神,複用方士符咒的法術,而天旱得更利害,于是命令郡守羅公,仁和令稷公,錢塘令龔公等人,齋戒沐浴,素服徒步入天竺佛國山,具備全副儀仗,恭迎觀音大士聖像供奉于海會禅寺,並谕令和尚首領良缙,上竺住持惠琳道顯暨所召來比丘等,日夕齋戒沐浴諷誦經典,祈求大雨,務期昭明格外顯驗。先是祈禱皆以淨瓶濟水爲驗。過了一天,瓶水微微湧出點于如珠,果然天下微雨,又過了一日,瓶中水大湧出,果然天降甘霖,傾盆大雨,旱災得以解除。(天竺志)

  ★清朝有位姓彭名叫際清,江蘇省長洲縣的人。常對人說:某年夏天六月間,蘇州大雨,當時他住在文星閣,結合一班同道,約叁七爲期,誦念大悲心咒,加持西方佛名,並午後不食,期滿果然得雨半尺。(海南一勺)

  ★晉朝有個和尚法名道舟,俗家姓管是北方回樂人。出家于龍興寺,常刺血畫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聖像,當天氣亢旱的時候,他絕食閉目,祈禱天降大雨方可進食,在中和二年他聽說關輔地方擾攘不安,乃於越南念定院塔下斷左臂焚燒,供養大悲像,願早日見到兵禍平靜。又曾截下左耳爲民衆祈求下雨,更斷食七日請求上天降雪,都能如願以償。世壽活到七十八歲,遺骸不散,如入禅定,于是後人以漆漆身保存至今。(高僧傳叁集)

  ★宋朝真宗祥符九年九月,蝗蟲滿天飛,災情遍野,人民莫不震驚,帝以年年苦旱,蝗蟲爲災,來勢凶猛,多方捕獲,毫無效果,于是遣中使(官名)祈禱于觀音大士,是月十五日午時赤日當空,忽然之間黑雲起自西北,雷雨交加降雹掣電,聲如大炮,蝗蟲堆積遍地,頃刻都已消滅。帝很以爲神奇,士民信仰更見宏揚普及。(天竺志)

  ★晉朝西河離石縣有位姓劉名薩何。染病暴死心下還溫暖,因此未能即時收殓,經過了十日複活了,並且說:有兩個役吏牽著他向西北行,不測遠近到了十八層地獄,隨業報的輕重受盡毒打苦楚,後來遇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的俗緣已盡,若能得複活可去做和尚,洛陽下齊城丹陽會稽,並且阿育王塔,將來你都可以前來參拜,若到了壽終的時候,就不會再墮到地獄了,將話告完好像從高岩上墜下,忽然醒來複活,因此他後來出家,法名慧連,遊行禮塔發現有阿育王所藏佛的舍利。(梁書)

  ★唐朝有位孟知促,弄州人,少年的時候生病忽然死去,看見衙門如在生的時候一樣,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凡看見親戚故舊爲官的,問他因何故而來,他才知道來了冥府。有一官吏爲他檢閱生死簿,對他說:“你平生沒有修福德,何以能夠還陽呢?”知促說:“我一生誦念般若心經和觀音經,雖不記其數但至少也有叁四萬遍。”重新再爲他仔細檢查,獲得爲白冥王,于是放他還陽。吏又問他,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前途?知促答說:很願意。于是以簿指示他看,裏面記載著孟知促是合運的出身,爲曹州的參軍轉任鄧州的司倉,到此即刻掩卷,不許他再往下看。于是向前走到荒野榛樹的邊沿,誤進入一黑坑,而驚醒了。他仍然不知道“合運”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皇帝敕會招募運糧,因此選拔他授以曹州參軍,任期屆滿轉授他以鄧州司倉,嗣去任又選派爲晉州判司,待他還沒到任就死了。(朝野合載)

  ★宋朝淳熙年間,铙州地方有位董母李氏,病死後忽然又醒過來,據她說:“她初進入冥府,行走曠野間約有幾裏路程,才走到一城市,聽得人聲吵吵雜雜,而且黑暗的看不見。她自己默念說:我虔誦普門品叁十幾年而今日進入鬼城,菩薩豈沒有救援?于是她大聲疾呼“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約有一百聲,恍忽之間有一只手把持她的左臂而行,漸漸的覺得走到光明如同白日,並且看見大士以婦女身出現,璎珞被體璀璨照耀,異香芬郁相好端嚴。因此她就乞求救命,大士對她說:“你的數命已盡,好在你的夙緣很好,具有善報,所以我來援救,你可以馬上趕回去,約半紀後我們再見吧!”她于是頂禮拜謝。大士舉步向西方而去,遠遠的遙望幡蓋前導金碧輝煌,震心眩目。豁然之間蘇醒過來了。”又過了五年之後,她才無疾而逝了。(法華感通)

  ★宋朝有位婦人,姓李名叫郡君,平素頗爲賢德。有個老婦李氏拿著一串珍珠到她家裏求售,出去時將珍珠遺落地上,有天老婦來對她說,前些時求售珍珠,回去路上遺失了,原主人不時的逼索,若傾家蕩産都不能補償,因此憂愁郁悶生病,幾乎不能起床,郡君即將收起之珍珠拿還老婦,老婦拜謝不已。後來郡君感染疾病,垂危之時,夢見有位青衣人請她乘車馳往野外,到達一個大官府裏,看見兩個偉人巍巍然上座,引導她上前問她姓名,郡君方知是冥司,她平日素持大悲咒于是默誦,廳堂走廊均已搖動不止,左右的人都驚惶幾乎要跌倒,偉人立刻對她說不要念了,放你回去。有一官吏拿她到案前問話說:你還記得送還李婦珍珠的事嗎?郡君答說記得。一位偉人執筆說增你壽命二十年,另一偉人說不要太多,執筆的人又說這婦人既不愛珠寶,又不昧良心貪財已屬難能可貴,況且還有持念經的功德。即命人送郡君回家,後果然曆經了二十年而終。(感應篇增注)

  ★宋朝淳熙末年,建昌有個走卒,姓楊名亮。生病的時候,看見有兩個吏卒拿著催命符追逐他,亮和他們一起跑出去,不久來到一座官府,王問他在生的時候有什麼功德,他答說:我的身體供內趨走的役卒,每每遇到差使的時候,不敢違背路程的限製。王又說:不問這些事別的還有何陰功?亮方始悟到是冥司,他說平時念觀音經。又問,既能誦經曾經行何善事嗎?答說小人那裏行得一善事可稱,但是能夠知道安守本分,不要害人就是了。王命令官吏檢查簿籍所載,果如所言他得以再生不死。(善余堂筆乘)

  ★明朝臺州有位姓王名叫立毂,別號伯無,領得萬曆丙子年的鄉薦(即推薦進學),夢見他的父親士性公面說,你當十五歲時而死唯有宿植德本,消災延壽方可遇救,果然發生效驗。于是在嘉禾叁寶面前,發誓持長齋而吃素,同時受持天臺案殺盜淫妄。後來官爲江西省新淦縣令慶除文而戒。戊午年進京觐見,當啓行的夜裏又夢見他的父親諄諄的警戒,他心裏頗爲憂慮,一天船行到了萩港(地方),夜間已二更時候,忽然看見兩個穿著青衣的人來,拿著催命符拘捕追逐他走,驟然之間,走到冥府,一同被拘捕的有數千人之多,均站立庭院中滿滿的,還有載著枷鎖的,還有穿著華麗的。冥王正面坐著,左右有兩冥官在案邊側面坐,侍從的人形狀都很凶惡。王呼喚立毂名字,很嚴厲的聲音叱罵他說,你的陽間壽命算到丙辰年八月,之所以延長到今天的是因爲你吃齋守戒的力量所致。奈何放棄,以簿擲示他看,見到他名下的年月日都有注明,到丙辰年八月以下空白,毂閱覽完畢叩頭著說,因爲做官不得不如此啊!王說,奈何你的命中業已算盡了,即命令驅逐進入監獄,當有鬼卒來拖他,左面坐的一位算官起立請說,試可收他破戒後的事實考查看看再定,不一會有侍者背負著兩個大篦來,都是他爲新淦縣令時的文案,凡是一冊一柬及平時偶然所寫的紙張支字俱在,各有氣騰騰向上,青白赤黑各種顔色都有,王命令各檢一處,先檢黑和青的聚成一齊,其次再檢白和赤的聚一齊,看著青的漸漸的隱藏不見,黑的縮小好像一支筷子,獨有赤的赫赫然堆著一大堆,毂在旁像看赤的裏面,是他平日所刻的金剛般若經,和好生篇社倉卷,王閱畢面色稍和氣,願望左右兩冥官說,他尚能知道培植德本,損壞他的五官,完全的軀體和性命可以嗎?于是命令鬼卒挖他的眼睛,放置殿前柱上,目光炯炯然,一無所見,毂自念眼睛已經被挖走,還能夠再看見嗎?忽然間昏暗覺得有人拍他的肩催促他說,去去,跌了一跤就醒了。當時晨雞報曉家人都圍著他在哭,他問爲什麼?據說自二更時他一睡不醒,手腳冰冷口齒還堅合不開,醫生說是中了寒厥症,已灌湯藥七次了,毂張開眼睛看見燈光如刀刺一般,終了不可能張開。那天夜裏又夢見前天捉魂鬼眼睛,痛楚不堪,于是推卻醫藥決意乞求退休歸家。後來他離開家園修持淨業,虔誠誦念金剛法華經,朝夕不倦,庚申年…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