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縣令卒于任所。(徐嶽聞見錄)
★北周時代益州地方招提寺有個和尚法號慧恭,和同學僧法號惠遠的很相契,後來遍遊荊州揚州,訪道而歸,闊別了叁十年,夜間話舊遠語如流,慧恭對遠說:何不誦念一本經呢?當爲你誦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卷,但請至心聽聽。于是結壇升座,才開始發聲唱經題時即覺有香氣。不久,又聽到天樂振空雨花零亂,經方誦完歇息遠即敬禮拜謝。(高僧傳二集)
★隋朝開皇初年,揚州有個和尚,忘記他本來的名字,誦涅槃經自己頗爲驕傲。陝西岐州東山下村中有沙彌誦觀世音經。後來都暴死了同到冥府,冥王給沙彌以金座敬禮備至,給涅槃僧以銀座禮稍次,僧不平因此問得沙彌住處。既而蘇醒,從南方來到岐州訪得沙彌,問其緣由,沙彌答以每次誦念觀音經時必定穿淨衣,焚名香咒願完畢後于是開始誦念,久而久之不敢稍爲怠慢。僧乃謝道:我真是罪過,所誦念涅槃經威儀不整,身口也不清淨,現在證驗了。(法苑珠林)
★唐朝有位姓王名叫弘之,在貞觀年中爲山西沁州和川縣令,有個女兒嫁給博陵崔執。執生病死于和川,經過了數十天後,王家裏人忽然于某夜聽見執說話:我是女婿,不合于在妻家立靈位,然而苦無所依據,能夠爲我立爲棲吾神,我當大爲感謝。妻當從其所請,朝夕都供置魚肉等葷物,執告訴妻子他只吃素食,並常勸以禮佛,並且述說地獄中的故事,又說:人一生不免殺生和不孝
兩大罪。其余的罪可以次第減輕,我雖無罪然能大資福助,爲我數設齋供並能夠寫法華金剛觀音等經,各兩叁部以後即不再來。王家都一一爲其所言,寫經設供,執忽然又來拜謝說:自今以後我即長別了,王家舉家哭而送之。執有遺腹子臨去的時候子已五、六歲了,執告以這孩子將來必有名位,但願善爲養育,自此以後果然不再來了。(法苑珠林)
★京兆(即北京)有位姓劉名叫子貢的人,于五月廿二日因熱病而死,到了明日又蘇醒過來,告以被錄到冥府去,遇到以前鄰居季暐對他說:煩你帶一口信給我的兒子,我生前坐罪被捕,速即爲我造觀世音菩薩像一尊,寫妙法蓮華經一部,我就可以升天了。又遇見他的父親對他說:我以同光五生得假在外,不然,受罪苦不可言。因爲我在生時彈殺鳥獸,所以每天牛頭獄卒燒鐵彈數十個,紅的像火一樣,燒破我的身體皮膚數百道,納熱彈入我的腹中慘痛難忍。又看見身邊的人多數成了鬼。子貢廿叁日複蘇至廿九日又死去,僅回生數日宣傳冥間的事,藉以廣爲警惕世人。(太平廣記)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是人人都知道的,他的母親亡故了叁七日(廿一天),夢見哭泣的告訴他說:我以在陽世造業,我在陰間受罪不堪,我兒平素孝順請爲我誦金剛般若經一藏,救拔你母親的罪吧。公驚哭而醒即起沐浴齋戒,躬親到元墓山禅林延請僧衆,誦念金剛般若經七日,至第六夜禮忏將要屆滿的時候,又夢見母親對他說:因爲兒至誠禮忏誦經,感動白衣大士降凡,持經半卷不但清罪,更可以升天了,明日早晨兒到經堂一問便知,應當厚禮叩謝大士。公等待法事圓滿後拜謝衆僧,因此詢問誦經半卷的是那一位,衆僧皆失色答曰:所禮經典一字不漏,豈有只持半卷的道理。旁邊有一僧從容表白著說:昨日大衆念經,山僧倚立默看至第十六分,倏忽之間使君來拈香,便到廚房去做雜務,今承詢問敢以直對。公即叩頭下拜,僧言莫莫忽然騰空不見了。這是大衆都親眼所看見的,無一不瞻仰。公因是創建莫莫禅堂,以志大士靈異,至今猶存。(靈山勝迹)
★徽州地方有位姓方名岩秀的人,宿世培植德本娶妻黃氏,因生産而死。不久,岩秀夢見妻來對他說:生前做了許多罪愆之事,目前在陰曹受罰,乞求爲她誦念觀音經千卷,印刷布施千卷,即可離苦超生。岩秀醒後一一照辦,後來他的繼室懷孕了,恍忽見到前妻進房來,果生一子取多元亨,後來成了進士。(南海慈航)
★明朝有個和尚法號如幻,有位朋友姓夏名叫治時,通達內典,一天對如幻說:你的唇掀齒露非長壽之相,宜當祈禱觀音大士,誦念名號以求壽。如幻即照他所說的去做,持念名號叁年之後,容貌都已改變了。(高僧傳四集)
★清朝長洲地方有位姓朱名兆庚娶妻程氏,在道光十二年間,肝病發作並說鬼話,懇求兆庚爲她誦念大悲咒以資超度。因此問和病人有無夙怨?答無。又問病無妨嗎?答至心念佛即可痊愈。第二年八月舊病複發,廿幾天不進食念佛不停,後來昏迷不醒人事神遊冥界,看見冥王審問衆囚,善惡悉皆很爲清楚,以程氏持齋念佛,因念金剛經大悲咒,于是放回還陽詳說所見,兆庚因此記以勸戒世人。(冥遊確記)
★太谷地方有位姓程名嘉猷的人,刻觀音經金剛經和感應篇等,尚未施印,忽然患病水米不能進口,夢見大士谕曰:你四十一當壽盡,因刻了很多經典所以放你回陽,宜當即刻印刷流傳,程蘇醒後遵谕奉行,病就馬上好了。(勸誡類鈔)
第四篇 度生死
★六朝時代東晉有位法師名叫慧虔,少年就出了家,守戒修行頗爲精進確實,在義熙年中,爲山陰地方嘉祥寺住持,以身作則很勤苦的親自統率大衆念佛,後來生病,臥床不起,專心一意的傾向極樂蓮邦,虔誠祈禱觀音大士,在寺廟之北面,有個尼姑居住,名叫淨嚴的,也很笃實修行,平素頗負盛名,一夜夢見觀音大士從西邊門而入,輝光照映,幢幡華蓋,七寶莊嚴,尼姑驚異,當即頂禮,問菩薩往那裏去?大士答覆說:“將往嘉祥寺去迎接慧虔和尚。”那一天,正是慧虔法師圓寂的日子。但是他的神色和平常一樣,招呼他的人都聞到一種異香撲鼻,洵然而物化了。(高僧傳初集及往生果)
★六朝齋國有位法師名叫法琳,是山西臨印地方人,也是少年時出了家,平素祈禱靜心安養,每次誦念無量壽經和觀音經的時候,時常看見有一個和尚,形狀很特別的高大,經常站在法琳的前面,在建武二年間,他生了病,更注意懷念西方極樂世界,禮佛拜忏不停,並見到諸賢聖衆都聚集在目前,于是他向他的弟子們講述所見到的情形後,合著手掌而長逝了。(高僧傳初集)
★唐朝有位法師名叫僧炫,是並州地方的人,當他九十六歲那年,遇著道綽法師述安樂集、講演觀音經,頗爲感動,方始回心念佛。惟恐壽命將終,于日夜禮佛一千拜,並念阿彌陀佛聖號八萬遍,于五年之間,一心一意毫無懈怠,在大漸年時告訴他的弟子們說:“阿彌陀佛來授給我香衣,觀音勢至也行列在前面,化佛都站遍滿了虛空,從此往西方而去,純是淨土。”話將說完,盍然而壽終了。(高僧傳叁集)
★唐朝有位岸禅師,也是並縣的人,一心歸命淨土,他修行禮佛拜忏,精勤勢,無一時欠缺,一日稍有微疾禅觀不虧,見到觀音勢至二位菩薩出現于室中,持久不沒滅。待他召來畫工,述說情境,無有能夠畫得出的。忽然有兩個人來說:他們是從西京來的,將要到五臺去,自甘情願樂輸工程繪畫菩薩形相,繪事方畢,二人忽然隱迹無蹤。岸知道西方緣份成熟,告訴弟子們說:“我今當將往生,誰願隨我一同去?”有一個小孩跪下說:“我願隨師父去。”于是命令他回家拜別父母,以爲他說笑話,複令他沐浴穿著清淨衣服,進入道場念佛,不久而命終,岸責備的說,豈可在我而先行。岸拿筆親寫一偈贊二位菩薩:“觀音助遠接,勢至輔遙迎,寶瓶冠上顯,化佛頂慈明。俱遊十方刹,持華候九生,願以慈悲手,提獎共西行。”述寫贊畢辭別衆弟子,也進入道場念佛,並命門徒們亦幫助他念佛,端坐而終了。(高僧傳叁集)
★唐朝有位懷玉禅師,俗家姓高,是丹丘地方的人,他執持律法很爲嚴謹,每天只吃一餐飯,整天長行打坐,修行忏悔的方法,曾經誦念過彌陀經叁十萬卷,每日念彌陀佛聖號五萬聲,天寶元年六月九日,看見了西方的聖像,其數若有沙數之多,時有一人拿著白銀臺從窗口而入,懷玉說我會得金臺,而銀臺卻出現。他于是加倍虔誠其意志。當時佛光充滿于室內,到了十叁日醜時,再有毫光發現,聖衆滿室,懷玉又說:假若聞到異香,那麼我的數命的要盡了。方說偈已,而香氣滿室。處處都是菩薩,更見到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身皆是紫金色,共禦著金剛臺來接引,于是他含笑而終了。(高僧傳叁集)
★唐朝有位慧日法師,乘海船達到天竺國,去參拜訪問善知識,咨詢捷徑法要,找遍了叁藏學者,所說的都是贊歎淨土法門,後來又到了犍馱羅國,東北大山上建有觀音聖像,他志心誠意的祈禱請求,多得現身,師于是乃以七日,叩頭斷食畢命爲期,到了第七日夜間,忽然看見觀音出現紫金色之身,坐在寶蓮花之上,手垂下來摩著他的頭說:“汝想傳法,自利利他,惟有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回向發願往生,到達彼國土已,即可見到佛與我,得大利益,你應當知道,淨土法門,勝過一切。”方說完話,忽然不見了,師後來回到長安(當時京都)。因此普遍勸導人人念佛,往生淨土。(高僧傳叁集)
★唐朝有位自覺法師,住在真州地方,時常發願,願因觀音得以見到阿彌陀佛,于是鑄造觀音聖像,高到四十九尺,既而鑄造成功,至誠一心祝禱發願,有一夜在叁更的時候,忽然發現有金光二道,看見阿彌陀佛從金光中而下,觀音勢至分在左右隨從,佛垂下手來摩著自己的頭頂而說:“你應守願切勿更易,以製物爲先,七寶池內所生之處,那個不如願以償。”後來在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夜裏,又見到一人,形相有如天王,現身在天上雲間,對自覺法師說:“你的安養之期到了!于是他就在觀音像前面跌坐而化了。(高僧傳叁集及往生集)
★宋朝有了然法師,有一次夢見乘船渡海,看見觀音菩薩坐在竹林之間,他于是以公偈贊歎之,從此辯才振發,又一夜夢見兩條龍在空中遊戲,一條化作神人,自空中而下,出一簡冊示以生期,他于是預知時至,即同大衆誦念彌陀經,升到西方極樂世界而物化了。(淨土堂賢集)
★宋朝有一位學士姓張單名叫抗,…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