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菩薩的示現,不是爲了好玩的,而是爲了度生的。衆生需要菩薩示現怎樣的身相,菩薩就爲衆生示現怎樣的身相。如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男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爲其示現男相。另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女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爲其示現女相,很難決定是怎樣的身相。因這不是菩薩本身的問題,而是隨諸衆生的要求所示現的,自己並不怎樣能做得主。至于觀音菩薩在此世界多現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這等到下面再說。
現在先來說個觀音菩薩示現女身化度衆生的故事給諸位聽聽: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菩薩在陝右金灘,示現一個賣魚婦的女相。這個賣魚婦,長得很漂亮,每天早上,提著一只魚籃,在某村莊賣魚。村莊上的青年,見其年輕貌美,就不斷的向她追求。每個青年男子,都希望獲得她,做爲自己配偶。由于追求的人多,使得賣魚婦無法應付,于是想出一個辦法,對村莊上的青年男子說:你們這麼多人,我只一個女身,當然不能滿足你們每個人的心願,現在提出一個不十分難的條件,你們誰做到了,我就許配于誰,誰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問:什麼條件?賣魚婦回答說:佛教裏有本經,叫做普門品,你們有誰在叁天內讀熟,我就嫁給誰。結果,在叁天內讀熟普門品的,有四五十人。賣魚婦又說:我仍只是一身,你們還有這麼多人,怎能決定嫁給誰?告訴諸位,佛教還有一部經,叫做金剛經,經文比普門品長些,你們有誰在五天內讀熟,我就嫁給誰。大家在愛的熱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滿,讀熟金剛經的,仍有十人之多,結果,問題還是不得解決。于是賣魚婦再對這些人說: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你們有誰在七天內讀熟,我就決定嫁給誰。諸位想想:法華經有七卷二十八品這麼多,要在七天內讀熟,實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結果只有一姓馬的青年讀熟。
賣魚婦爲了實踐自己的諾言,當然就嫁給了姓馬的。姓馬的內心歡喜自不用說,別人亦對他得到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爲婦而欣慰。可是到了洞房花燭夜,在賀客狂歡散去以後,女的忽然肚痛而死!不用說,這時最悲傷的,無過那位馬姓少年,因他用盡心機,才得到這樣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爲一場空,怎不悲痛欲絕?可是人死不能複生,悲痛又有什麼用?只好依照一般俗禮,將死者送去安葬,除此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說來真正奇怪,靈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對那馬姓青年說:聽說昨天你才舉行結婚大禮,怎麼今天又在舉行葬儀?馬姓青年哭喪著臉回答說:這是我最愛的美女,用了好大的心機,才能得她爲妻,不意一個活潑潑的美女,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無知的死屍,叫我怎不痛心?老僧看他悲傷的樣子,于是就開示他說:你們年輕人,就只知談情說愛,而不知追求真理。當知昨天你所娶的美女,並不是世間一般女子,而是觀音菩薩示現來化度你們的。因爲悲心深重的觀音,知道你們村莊老幼,不曉得信奉叁寶,特方便示現女身,來給予你們化度,假定你們不信,可以開棺來看。大家爲求獲得證明,乃真的將棺材打開,一看始知最初放入的美女,已經不在其中,到此不得不信是菩薩運用神通離開的。可是再回頭來看那老僧,老僧又已不知所在!
本此可知:不但賣魚婦,是觀音的示現,就是該老僧,亦爲觀音的示現,目的在使這村中的人,切切實實有所覺悟,認認真真信奉叁寶。從此,不但馬姓青年,發心出家修行,就是村莊中人,亦都信佛菩薩,而歸依叁寶。這在佛教中有兩句話說:“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爲菩薩度生的最大方便。
觀音菩薩所以時時示現女身教化衆生,推究起來,約有兩個原因,現在略說如下:
一、專以多苦的衆生爲救濟的對象;人類衆生痛苦最多的,在過去重男輕女的時代,女人的痛苦確比男衆多。因在那時代,女人受到很多的限製:如未嫁前在娘家裏,定要聽從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後在丈夫家,定要聽從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時有兒女的,還要聽從兒女的話。在世間做人,女子的痛苦,確實是多些。觀音菩薩既以救苦衆生爲目的,當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現女身,期與女子打成一片,然後從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種痛苦,逐漸引導她們走上修學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獲得身心解脫。
二、女衆痛苦雖說比較多,但內心中的柔和慈愛,卻又的確勝過男子。如世間的父母,疼愛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樣的,但若比較起來,母親愛護子女,更爲深刻親切。我常常說:有時父母同坐一處,假定小兒女們走來,向父母要錢買花生或糖吃,做父親的總是說,你們常要錢做什麼?今天沒有錢給你們,說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錢不給;做母親的不然,一方面呵責兒女不應常常要錢,一方面卻從腰包中掏出錢來給他們,並且很慈愛的撫摸著兒女說,乖乖的去吧,以後不要再來討錢。說雖這樣說,等到再度來要時,如法炮製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親對子女的慈愛,是超過父親的。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現女身,不過是把世間的母愛,予以淨化擴大而成大悲。
世間的母愛,雖說是很真摯的,但範圍非常狹小,只知愛護自己的子女,不知愛護別人的子女,而且其中還含有染汙的成分。普通雖說父母慈愛子女是無條件的,其實于無條件中有其條件在,如中國人說的“積谷防饑,養兒防老”,這不是條件是什麼?所以菩薩所有的慈悲與父母所有的慈爰,有兩點的實質不同:一是不廣大,二非無條件。觀音菩薩的慈悲,能將世間的母愛,加以淨化與擴大。慈悲一切衆生,不是慈悲一分衆生。是以菩薩的慈悲是偉大的,世間的母愛不能與之相比。觀音菩薩深知世間母愛的難得,所以處處示現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間一般的女人,不要專門陷在狹小的母愛中,而應以母愛的精神,來慈愛一切衆生,希望每一個衆生,都能離苦得樂,都能了生脫死,都能成等正覺。
如上所說,就是觀音菩薩示現女身的兩大原因。不過在此我仍請諸位牢牢記住的,即這僅是菩薩的示現,絕對不可認爲菩薩原來就是女身。
叁 觀音的千手千眼
觀音菩薩隨類化身而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如魚籃觀音、送子觀音、白衣觀音、足踏鳌頭觀音、八臂觀音、十六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于中,千手千眼觀音,有很多人不大理解,所以現在略爲說明:普通人所了解的,一個人只有兩手兩眼,假使一個人很能幹有本領,我們就說他了不起,好像具有叁頭六臂似的。聽說具有叁頭六臂的人,我們已經把他看成很了不起,而觀音菩薩具有千手千眼這麼多,其力量當然是更大。所以有人問:觀音菩薩爲什麼會有千手千眼?它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這有略微解釋的必要,不然,不特有人問到將無辭以答,就是自己對這亦將具有很大的懷疑,不能如法的虔誠的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傳說說起,然後再作合理的解釋。據汝州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過去有楚莊王的第叁女叫做妙善,是個非常孝順的孝女,當楚莊王病得很危急的時候,醫生說要病好,必須親人手眼。妙善公主聽了,毫無難色的割下手眼,救父親的重病,使父親的病愈。等到父親病好,公主也就坐化,醫生說她是大悲菩薩,而說這話的醫生,亦立刻不見。于是楚莊王即封公主爲大悲菩薩,且建香山寺,塑千手千眼像。有人說:莊王命塑全手全眼,但宦者誤爲千手千眼,致有千手千眼觀音。但汝州志所說,爲感通錄不載,這當然是不可靠的傳說。又據向來俗傳,謂大士爲楚莊王的第叁女,名叫妙善,因舍手眼愈父惡疾,乃顯現千手千眼像。編年通論中,說這是天神爲南山道宣律師所說,這自然亦是傳說而已。
如依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音菩薩過去在千光王靜住如來時,靜住如來曾經爲他說一“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並且要他持此咒心,于未來惡世中,普爲一切衆生作大利樂。觀音菩薩當時聽了這個咒後,立即發出弘大的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分衆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這個大願一發,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爲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是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由來,但這可說是象征性的表示,現在略微說明如下:
所謂千手,是象征觀音菩薩救度衆生的偉大力量。如平時幫助人家做一件事,以一只手做,拖也拖不動,拉也拉不走,別人就會對你說,你用兩只手出力就可拖走,這證明了多一只手就多一股力量。又如常聽人說:一個人感覺很忙時,就常表示現在忙得不得了,沒有辦法,假定多幾個手腳,或多幾個幫手,事情分開來做,那就輕松得多。這亦足證明人手多力量就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將這與觀音菩薩的千手配合來講,其意是:觀音菩薩所教化的衆生多,而隨菩薩修學佛法的人亦多。到了修學能力相當高時,就可派到這裏那裏去教化衆生。而分化在各方所發生的力量,就等于菩薩力量的分散。所以千手的意義,完全是表示觀音菩薩救度衆生的偉大力量,不必呆板的視爲菩薩真正長有千手。
所謂千眼,是象征觀音菩薩深邃不可思議的智慧。如各人平時看東西時,一只眼睛看不清楚,兩只眼睛打開來看,不論前面是什麼東西,就可看得清楚明白了。兩只眼看東西,尚且較爲清楚,千只眼看東西,當然更爲清楚。可是觀音菩薩觀察事物,不如普通人光以眼看,而是以智慧之眼,深刻的觀察,透徹的分析,所以觀音菩薩的智慧是極深妙的。用此深妙智慧之眼,能夠了解宇宙萬有諸法的真實相,能夠觀察衆生種種不同的根性和要求。隨順衆生的根性和要求,作種種不同的化導與調伏。假定智慧不夠,雖有心于化度衆生,但對一切衆生,只能說一種法不能予以普利。觀音菩薩因爲智慧深妙,能對各種不同的衆生,說各種不同的教法,所以千眼是象征菩薩的智慧。
如上配合來講,可見千手千眼,是代表觀音的大力大智。而這大力量…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