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20

  ..續本文上一頁人!

  己七 能應八部

  應以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此明能應八部,就是通常說的天龍八部,爲佛法的護法衆。若分開讀,亦如上面一樣,應分八段來讀。

  “應以天身得度者,即現天身而爲說法;應以龍身得度者,即現龍身而爲說法;應以夜叉身得度者,即現夜叉身而爲說法;應以乾闼婆身得度者,即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應以阿修羅身得度者,即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應以迦樓羅身得度者,即現迦樓羅身而爲說法;應以緊那羅身得度者,即現緊那羅身而爲說法;應以摩侯羅伽身得度者,即現摩侯羅伽身而爲說法”。

  “天”:印度叫做提婆,中國譯名爲天。平常說叁界有二十八天,但這裏所說的天,主要是指欲界的地居天,包括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天人。如果世間有類衆生,應以天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天身爲其說法。楞嚴經說:“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就是此意。在前能應六天文中,雖說應現六種不同的天身,但那是約個別的說,現在總說爲天,所以與前不同。

  “龍”:這在中國,向來說爲四靈之一,就是靈異的東西,能夠善爲變化。依佛法說,龍有各式各樣的不同:有守天宮的天龍,有守龍宮的海龍,有守寶藏的藏龍,有能致雨的雨龍。不管那一類龍,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從來沒有人見過。不過,在古時代,中國和印度,自來都有龍的傳說,我們不能不承認有龍。龍的福報雖說很大,但是業障亦極深重,並不能安然的享受其福報。

  據佛經傳說,大鵬金翅鳥,最喜歡吃龍,由于龍身很長,它們吃起來,如世人吃面一樣,所以龍類衆生,常受生命威脅之苦,亦即最怕大鵬金翅鳥。

  有一次,佛在大海邊修定靜坐,龍又遇到金翅鳥的威脅,特到佛的面前來求救,以期解脫金翅鳥的攫食之難。佛陀慈悲,即將所著的袈裟,分一些給龍王,要他將袈裟撕成一條一條的,披在龍子龍孫的身上,就可免金翅鳥的捉食之難,因爲金翅鳥看到佛的袈裟,就不敢再去吃龍,而保護了諸龍的生命安全,由此亦可見袈裟的威力之大!

  世間若有一類衆生,應以龍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龍身,到龍宮去爲諸龍說法,要它們舍棄嗔心。或說:龍宮在海底裏,怎麼能去龍宮說法?這不是不可能的,如現存的佛說十善業道經,就是佛在龍宮爲龍王說的。這樣,菩薩當然亦可示現龍身到龍宮爲龍說法。

  “夜叉”:前面說過,這是捷疾鬼,亦名暴惡鬼,有善惡兩類:愛吃人的是惡夜叉,護持佛法的是善夜叉。如比丘比丘尼登壇受戒時,開始白四羯磨,地行夜叉即很歡喜的告訴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得到這個消息,就又很歡喜的轉告四天王天,如是展轉相傳,到達他化自在天魔宮,使諸魔王大生恐怖!善夜叉,能保護行人及護持佛法。世間若有一類衆生,應以夜叉身去化度他,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即現夜叉身而爲說法。如所熟知的面然大士,就是觀音菩薩的現身。

  “乾闼婆”:中國譯爲尋香、嗅香、食香、香神。是忉利天主帝釋座前的奏樂神。帝釋天既然愛著五欲,當然也就喜歡聽音樂,每當帝釋要聽音樂時,不須派天人去找奏樂神,只須在自己面前焚一枝香,乾闼婆即聞香而來帝釋座前奏樂,一直奏到帝釋不願再聽樂時而止。此奏樂神經常住在須彌山南面的金剛窟中,能夠飛行虛空。世間若有一類衆生,應以乾闼婆身去化度他,然後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即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楞嚴經說:“若乾闼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阿修羅”:中國有叁譯:一、非天,意謂修羅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二、無端正,據經中告訴我們,阿修羅女是很美麗而端嚴的,但阿修羅男卻極爲醜陋,沒有半點端正之相。叁、無酒,傳說阿修羅在過去,是很喜歡喝酒的,可是有個時候,找不到酒,無酒可飲,就索性戒了酒,所以說爲無酒。

  阿修羅最大的特質,就是疑心甚重,不論什麼事情,都不輕信別人。由于猜疑心重,好鬥力也就強,而好勝爭強心,亦超過別人多多。修羅最喜歡與帝釋作戰,但也有它的原因,現在不妨舉一事實說明如下:

  相傳阿修羅王有一女名叫舍脂,其貌長得的確很美,亦可說世間很少有像那樣美女的。後爲天帝釋所知,帝釋是屬地居天,沒有斷男女的愛欲,所以就娶阿修羅女爲妻,而與阿修羅王有了婿丈的關系,彼此間的感情自亦是很好的。帝釋與舍脂婚後不久,帝釋爲了表示對嶽丈的尊敬,特請阿修羅王到天宮中去遊玩並小住,當然是以厚禮相待的。當阿修羅盡興之後正要回去時,帝釋爲示隆重歡送起見,特命天兵天將的儀仗隊,排列兩旁恭送如儀,豈知阿修羅不但不領女婿的盛情,反疑帝釋有意在他面前示威風,恐嚇他,心中感到老大的不高興!

  帝釋雖是忉利天的天主,但經常的來人間聽道,有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佛說法,無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仙講道。一次,帝釋欲來人間聽仙說道,其妻阿修羅女舍脂,疑其夫婿在人間有外遇,竟與帝釋大起交涉,帝釋告以實際情形,阿修羅女舍脂,無論怎樣不信,要隨帝釋同來人間偵察,帝釋感于他是女子,不宜來到人間而予阻止,于是舍脂更加生起疑心,非要隨他下來不可!待帝釋坐上寶車要來人間時,阿修羅女運用其神術,隱身躲在寶車後面。到達人間,帝釋下車,舍脂亦從車出,帝釋見了,除了責備她幾句,並用花莖打她幾下,致使舍脂大發嬌嗔,直鬧到帝釋陪罪而後已。可是這麼一來,仙人因聽到她的嬌聲莺語,以致失去神通。帝釋固然因此更爲震怒,舍脂亦由此而更懷恨在心,總覺夫婿欺人太甚!

  過後,舍脂將經過情形向父親哭訴,阿修羅王一聽,不禁怒氣沖天,日前向我示威,今又欺負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發動無數的阿修羅兵將,向帝釋天宣戰,直接攻擊天宮。由于修羅有小小的神通,竟然足踏海底,手撼天宮,使帝釋天大敗而逃,而且經過這次戰爭,帝釋與修羅就經常的戰爭,雖說互有勝負,但帝釋失敗的時候多,因而常常的感受苦惱!

  到佛陀出世,帝釋向佛求救,佛告訴他要得勝利,在與修羅作戰時,須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帝釋就令天兵天將這樣稱念,果然大獲全勝,而使修羅失敗,逃匿于藕孔中,不敢再與帝釋天戰!

  阿修羅的特性,既是疑心重嗔心大,那末,在人間做人的人,如果懷疑心重,嗔恚心大,什麼都爭強好勝愛面子,死後即墮阿修羅道。阿修羅在人間時,本亦作了不少善業,如布施等功德,經常都在做的,但因好勝心強,即種了阿修羅因。若有衆生要以阿修羅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舍去疑嗔,而得身心解脫。楞嚴經說:“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迦樓羅”:中國譯爲妙翅鳥,或譯金翅鳥,又名大鵬金翅鳥,住在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間。據佛經中說:此鳥兩翼伸開的距離爲叁百六十萬裏。當它要吃龍時,用它的大翅膀,一撥海水,就可將水分開,見到海底,看見龍宮,即抓龍吃,吃龍如人吃面一樣。

  上面說,佛以袈裟救龍,致使金翅鳥得不到飲食,于是走來佛前對佛說:你老慈悲救龍,龍得救了不錯,可是我肚子餓,沒東西吃,將要餓死,難道你佛見死不救?佛陀開示它說:你如發心歸依叁寶,持不殺戒,以後不再吃龍,我當今佛弟子,在供佛受食時,用米或粥七粒出生,以布施你及曠野鬼神和羅刹鬼子母等,使你們得到資生的生活,不再感受饑餓之苦!所以佛教的出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不是虛應故事的。在出生時,應念出生偈曰:“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千萬不可草率了事!迦樓羅頭上有顆如意寶珠,如果誰得到了,真可要什麼就有什麼了,迦樓羅有時從口中吐出火焰,所以又名迦樓羅炎。

  世間若有衆生,要以迦樓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迦樓羅身,爲其宣說仁慈愛物之法,使之照著去行,而得身心解脫。

  “緊那羅”:中國譯爲疑人,或譯疑神,這類衆生頭生一角,看來使人生起是人非人的疑惑,所以譯此。亦爲帝釋天的奏樂神,與前乾闼婆奏樂神所不同者:乾闼婆所奏的是普通世俗音樂;緊那羅所奏的是法樂。亦可說,前者是奏世間的音樂,後者是奏出世間的法樂。若有衆生要以緊那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緊那羅身,爲其宣說如來正法,使之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脫離緊那羅的鬼神生活。

  “摩侯羅伽”:中國譯爲大蟒蛇神,或譯地龍,據說是人形蛇首的樣子。若有衆生要以摩侯羅伽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摩侯羅伽身,爲其宣說忍辱修慈,柔和修慧之法,使其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

  “人非人等身得度者”,這是總結上面的八部。所謂人非人:有說似人身而非人身,名爲人非人;有說八部鬼神,本來不是人,但變作人形來到佛前,名爲人非人;有說人指人類四洲的人群,非人指八部鬼等。雖有多種說法不同,但我以爲第一種說法,較爲合理。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爲了救度天龍等八部衆生,乃適應他們的各自機感,應以何身化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所以說“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己八 能應力士

  應以執全剛神得度者,即現執全剛神而爲說法。

  此明能應力士,在叁十叁應身中,這是最後一應身。執金剛神,是佛法的護法神,因他手中經常執有金剛寶杵,所以得名執金剛神。佛教以慈悲爲本,什麼不與人爭的,可是世人抓住佛法這點,常常想來破壞佛法,因爲佛弟子不願有違慈悲,乃由護法神執金剛寶杵,以降伏破壞佛法的惡人,使他們不致造下毀法的重罪。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對于世間的衆生,應該慈悲的地方當然要慈悲攝受,應該折伏的時候亦…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