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音”菩薩的聖號,就將得到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劊子手所拿的一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變壞,不能損害你的身體一絲一毫,所以說“刀尋段段壞”。頌文的“尋”字,在這兒當“立刻”的意思解。臨刑應該壽終,結果沒有死亡,這不是觀音慈力加被是什麼?
法苑珠林十七,有一事實記載,雖不關于王難,但可作此注腳:謂有一位道集法師,在壽陽西山遊行,不意爲二賊所得,系縛在一棵樹下,在賊將要殺他時,自知掙紮沒有用,唯一心念觀世音,直念至死亦不止。結果,賊雖用刀不斷的砍他,而他始終不受損傷,劫賊看到這樣,不禁害怕逃走,而道集法師亦即獲得解脫!
法苑珠林十七,還有一說:謂有法禅法師,在山上行走時,忽然遇到凶賊,自知難免一死,立即虔念觀音,賊雖挽弓向法禅行者射去,但箭始終無法放出,于是賊就投弓于地,立刻逃得不知去向,法禅法師得以安然無恙!
己二 枷鎖毒藥難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不知是犯了國家的法律,還是爲盜賊之所擄獲,結果,被幽“囚禁”閉起來,而且披“枷”戴“鎖”,甚至用手鐐腳拷加在身上,使你完全失去自由,所以說“手足被杻械”。扣在手上的叫做杻,套在腳上的叫做械。在這時候,你如能夠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可仰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其無形中“釋然”而獲“得解脫”!釋然,是散開的意思。
法苑珠林十七,記一事實;謂我國晉朝時代,有一河內人名窦傳。當時並州刺史高昌與冀州刺史呂護,各自擁兵自重,彼此不相和睦。窦傳在高昌下面做官,遣騎襲擊呂護,不幸爲其所俘,執同伴六七人,共同系在一牢獄中,枷鎖防範甚嚴,克日就要殺害。沙門支道山,時在呂護的營中,而與窦傳相識,聽說他被俘虜,而且就將刀殺,特走來監獄地方看他,並且隔戶互相談話。窦傳對支道山說:我現在遇到這樣的危難,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救我?支道山說:這我沒有什麼特別辦法,只要你至心稱念觀音聖號,一定會得到菩薩的感應。窦傳過去亦曾聽說觀音的慈悲,現在經支道山這麼一說,立即專心一意的稱念觀音聖號,經過叁日叁夜的至誠歸命稱念,看看自己身上的鎖械,好像有點異于尋常,並且覺得略爲松解,用手試推一推,忽然離開身體。窦傳複又至心禱告說:我蒙菩薩的慈護,已令桎梏得到自解,但與我同系的人還有很多,我不忍心獨自離去,懇求菩薩慈悲普濟,使同獄的人都得免于囚禁之難!禱告完後,再去牽挽其他的人,他人亦次第的解除枷鎖,好像有人從旁割截一樣。于是大家開戶,共同走了出去,沒有一個看守的人發覺到,因而出了城外,得免枷鎖之難!
枷鎖以及杻械,長行亦曾說過,是指名缰利鎖等說的。從表面看,世間一些沒有被幽囚禁閉的人,似乎可作一切的自由活動,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的束縛,殊不知事實並不真的這樣。試看,有名譽的人,爲了保持他的名譽,終日恐怕名譽喪失,這不是被名譽的枷鎖縛住是什麼?再看,有錢財的人,爲了求得錢財更多,終日在盤算怎樣使財富累積,這不是被財利的枷鎖縛住是什麼?所以生存這叁界裏的衆生,根本就是被叁界之所囚禁,從來沒有獲得自由過!現在如能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體念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不再在名利場中追逐,就可釋然得解脫了!
接著,再說能脫毒藥難。“咒詛”是最不正當的害人行爲。印度有一類外道,能念一種惡咒,以之咒殺自己所要殺害的人,如念起屍鬼咒,亦即毗陀羅咒,令鬼起而殺人。還有畫符焚燒以咒自己所不喜歡的人,或者紮個稻草人來射殺以期自己的仇人死去,都名咒詛。毒藥,指那服了會得喪身失命的,不是一種兩種,所以叫做“諸毒藥”。不論是用惡咒來咒詛你,或者是用毒藥來毒害你,其目的都是想要傷害你的身體,所以說“所欲害身者”。正在這個時候,你如誠心稱“念彼觀音”菩薩聖號,就可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結果,不但不會傷害到你,而且“還著于本人”,使他自己受到損傷!
先說一個事實,再論經中意趣。過去有個蔔神的人,名字叫做賴省幹,用心是很邪惡的,爲使他的蔔神靈驗,在他家中特供一個妖物,每年到江浙地方來拐騙童男童女,帶回去祭祀那個妖物。後來有一女童,被他引誘帶回,囚在一間屋裏,當時神棍,哄騙那個女童,要她沐浴更衣,以待妖物來吃。可是這位女孩,由于過去宿根,平時知道念觀音菩薩,所以這個時候,唯有一心稱名,到了深更半夜,在她住的房內,天窗忽然開啓,妖物的兩只眼睛,如電炬一般的,自窗進入房內,女孩雖極驚怖,但仍一心稱名,念呀念的,女孩口中,忽亦發出光來,射到妖物身上,妖物觸到這光,立即從窗跌下,女孩急呼救命,磁巧屋外有巡警經過,聽到有救命的聲音,即刻就走進房內,看看發生什麼事情,原來是一條大毒蛇,僵死在女孩旁邊。巡警偵悉賴省幹是個大壞人,乃把他逮捕送到官廳裏去,治他騙人害人的應得之罪!當知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害人反害己,亦即本經這裏說的還著于本人。所以人生在世,甯可自己吃虧,千萬不可存有害人之心,不然的話,害人不一定害得到,而自己首先遭殃,這是何苦哩!
在譬喻經中亦有類似這樣的事實說:有個在家學佛的居士,最初受持五戒,後因年齡衰老,對戒多有忘失。當時山中有個口渴的梵志,曾從居士乞求淨水,但因居士田事忙碌,沒有能夠立即供給,于是梵志憤恨而去。然這梵志不是簡單的,能夠起屍使鬼,乃招一個殺鬼來,對殺鬼說:彼清信士侮辱我,你可替我去殺他。山中有羅漢知道這事,立刻到田家對居士說:今晚你早把燈點起,精勤勇猛的誠歸叁寶,誦守口莫犯的偈頌,且慈念一切衆生,那你就可得到安穩。居士受了羅漢的開示,通宵念佛誦戒,結果鬼不能害。但是鬼神之法,人要他去殺,他立即去殺,但如被殺的人,有不可殺的功德,法當卻殺那使鬼的人。于是鬼生嗔恚,欲去殺害梵志。羅漢知道這事,又去掩蔽梵志,令鬼不能得見。因爲如此,居士由斯悟道,梵志由斯得活。假定不是羅漢,豈不又添冤鬼?
圖書集成神異典一百六卷引東坡居士曰:“觀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詛,念觀音之力,而使還著于本人,則豈觀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兩家總沒事”!有對這批評說:“東坡雲:還著失慈,當雲兩家總沒事。吾不意東坡之高明,而出此鄙俗語也。還著一言,有事有理:事則邪不勝正,慈能製凶。今以正念觀音,自然還著。喻如含血噴天,返汙己身;將頭觸火,反焦己額,不期然而然,非菩薩加罰于彼,亦非行人起心願著彼也”。
己叁 羅刹惡獸難
或遇惡羅刹,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突然“遇”到凶“惡”的“羅刹”,有“毒”的“龍”以及一切作災的“諸鬼等”,欲來加害于你,使你的生命結束,正在這個時候,你如一心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仰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頓時都不敢來加害你,所以說“時悉不敢害”。
羅刹,在前長行已解釋過,現在不再重述。相傳過去有一個人,逢人歡喜問長問短。一天,走在路上,遇到一個羅刹,自知性命難保,因爲這人好奇,並不由于危險,就不提出問題,所以仍然問道:喂!你這朋友,爲什麼胸是白的而背是黑的?羅刹回答他說:我最怕的是太陽光,爲了背光行走,所以背黑胸白。該人聽到這話,立刻壯起膽來,拉住羅刹就向太陽光的地方走,羅刹因爲怕光,自己反而逃走,該人于是沒有遭到羅刹之難!
此意是即顯示:不論羅刹,不論惡鬼,只有在黑暗中行事,對于光明是恐怖的,從不敢在光明中活動,所以只要吾人一心稱名,仗藉觀音菩薩的慈光,就可使羅刹、惡鬼不敢來害。同時亦可說:吾人內心中有貪求不已的貪鬼,黑暗重重的無明鬼,內鬼引生外鬼,所以鬼常來作祟。假定做人,正大光明,公正不苟,邪念不起,任何羅刹鬼怪,是都不會來傷害的!
在深山窮谷,或曠野叢林,時常有凶猛殘暴的豺狼虎豹等的惡獸出現。設“若”有這麼一個人,突然遇到很多的“惡獸”將之“圍繞”起來,並且露出它們可怕的“利牙”鋼“爪”,令你感到無限的恐“怖”。正在這個時候,如能虔誠的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號,就可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得這些四面包圍著你的惡獸,就很捷“疾”的逃“走”,避到無“邊”、無際的“方”向去了。惡獸、毒蛇之類,都是現實存在的東西,而且在古時代,每年爲這些東西傷害的人群,確實是很多的,就是到現代,仍然經常聽到有人被惡獸所噬,或爲毒蛇所傷。如虎時常出而爲患的,我國就有所謂“談虎色變”之說。因此,佛在經中時常舉出毒蛇、惡獸的恐怖,令我人知所警惕!人類最要緊的,就是求生存,如其生存沒有受到威脅,那是不會發生畏懼的。佛陀深知衆生的心理,每舉此實例來爲衆生說法。
法苑珠林說:在我國宋時元嘉初年,有位黃龍沙門,名叫做昙無竭,是個淨修苦行的行者,經常讀誦觀世音經。一次,與徒衆二十五人,往尋佛國,沿途備經艱險,到達天竺舍衛國路上,遇到一群山象,本是很危險的,但昙無竭捧著經念謂:一心歸命大悲觀世音。這時忽有獅子從林中出來,象見獅子立即驚走,沒有傷害到昙無竭等。可是走了沒好久,又有一群野牛鳴吼而來,將欲加害他們,昙無竭仍舊如初歸命,一心稱名。正在這時,一只大鹫飛來,使諸野牛立刻驚散,昙無竭等得免受難。可見稱念觀音聖號,是會得到菩薩感應的。
南海慈航說:明朝時代有閩南人,名叫雷法震,向以燒炭爲業,家裏有鴨欄木,紋理極爲精細,欲刻大士像供奉,但因事情太忙,沒有立刻實行。一天入山燒炭,突從榛莽…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