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97年 禅修一日營﹙下﹚

  葛榮居士禅修講錄

  1997年10月12日全日   志蓮淨苑   南傳佛教叢書編譯組譯

  

  禅修一日營﹙下﹚ ——葛榮居士主持

  

  ﹝與乙組的研討﹞

  

  導師:我想知道大家今早坐禅的情況怎麼樣。

  

  問一:我一直在思惟著焦慮的問題。我的焦慮情緒已有好一段時間了。但當我想請焦慮的情緒出來觀察時,它卻不出現;或是出現了卻沒有平日那麼強烈。這是我第一個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假如一個人對某些難題感到焦慮,但當主動去面對那個難題時焦慮卻不呈現,那麼當那難題突然出現時,豈不是沒有時間去練習,亦沒有足夠的經驗去面對難題和審察焦慮,也不能正確地面對難題及消除焦慮嗎?

  

  導師:你想焦慮出來時它卻不來,這有什麼問題呢?當有焦慮時我們覺得有問題,當沒焦慮時我們又覺得有問題,這不是很有趣嗎?

  

  問一:我的問題是這樣的:當我們有像焦慮這些問題時,它會不時地出現。我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如何去處理它們的經驗,但當我想要拿它來作練習時,它卻不像平時那樣出現,于是我就沒足夠的准備和經驗去解決這困難了。

  

  導師:上次我講述對治情緒的方法時你也在場,我看見你做了筆記。請你回家翻翻筆記,然後把答案找出來,並去試試那些方法,去看一下你能如何對治焦慮。因爲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沒有出席那次的講座,現在就讓我在這裏簡略地說一下,當這些情緒出現時該如何去對治它們吧。

  

  今天我們學會了一件事:無論是焦慮也好,恐懼也好,憤怒也好或是身體上的痛楚也好,只要知道它們的存在就夠了。就如我建議大家去處理身體上的痛楚一樣,學習對這些焦慮或恐懼說OK,學習友善地面對這些不愉快的情緒,這能幫助我們去對治它們。這是對治情緒的其中一個方法。如果你們對其他方法有興趣的話,或者可以拿一份講座記錄的副本看看。

  

  問二: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一次我讀完佛經後去坐禅,大概過了十分鍾,發覺眼睛裏有些金光在閃動。然後無論我睜開眼睛也好,閉上眼睛也好,那光都在閃動,維持了半個小時有多。對這個現象我感到有點兒害怕,不知道這種現象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我想知道該怎樣去處理它。

  

  導師:看見一些境象或類似情況是禅修的不同的階段。有時所看到的境物或圖象是令人十分愉悅的,有時是十分不快的。今天我提及過多次:不論它是愉悅的還是令人不快的,只要知道自己見到這些光,自己有這樣的體驗就行了;而不用去想:這是異常嗎?這是正常嗎?如果你這樣去問,你便是糾纏著所發生的事情。你需要做的只是去知道它而不是去和它糾纏。對它說聲OK,然後過一會兒,那些光或是其他東西便會停止下來。

  

  我想聽聽你們做瑜伽的體驗。

  

  問叁:我覺得有些姿勢難度比較高。今早做瑜伽時,由于太多人擠在這個禮堂內,空間不夠,當我身旁的人把腿伸到我的身邊時,我心裏就會不滿,對自己說:“爲什麼他要把腿伸得那麼開呢!”

  

  導師:就是這原因,所以今早我跟大家說,我們必須開放地從各種的事情中學習,學習去把一切事情都看成是禅修的一部分。當你憤怒、厭惡,或是有情緒反應時,只需去觀察我們是怎樣因爲別人的行爲而爲自己製造苦惱。在這情況下憤怒就成了禅修的對象了;你把憤怒作爲禅修的對象,然後看看自己能夠放下多少的憤怒。之前我亦說過,這些不愉快的身心體驗,不單會在做瑜伽時出現,也會在其他的情況下出現。所以,只是去覺知它們並和它們交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修習。若你能這樣去修習,任何事情都能變成一個學習經驗、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禅修了。假若你抱持這種開放的態度,你不單不會生旁人的氣,反而會感激他,因爲他給了你一個機會去對治憤怒。那時候,那個使你討厭、令你生氣的人就變成了你的老師。這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在講座時我會談及這方面的。

  

  還有其他嗎?或許大家可再說說瑜伽及和它有關的體驗吧。瑜伽導師亦在這裏呢。

  

  問四:我想問在修習瑜伽或出入息念時,應該用肺部的呼吸還是丹田的呼吸呢?

  

  導師:我說過讓身體自然地呼吸。如果你嘗試用身體某個部位去呼吸,那就是不讓身體自然地呼吸了。讓身體自然地呼吸是十分重要的。當身體自然地呼吸時,你只需覺知著呼吸這就行了。就好像我們行禅時會讓身體步行,然後對步行保持正念那樣,我們不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步行。在禅修中,無論步行也好,呼吸也好,學習讓它自然地進行,不幹預自然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是十分重要的。

  

  還有其他問題嗎?

  

  問五:大約在七八年前我的肺部後面有輕微痛楚,過了一段時期後便沒有了。這星期我在這裏修禅,昨夜和今早它又痛了。這是不是舊患?這是不是由于呼吸所引起的?還是我做得不對呢?

  

  導師:我感到你禅修時用力太猛,或許你用不同于平時的方式來呼吸吧。當以一種不自然的方式來呼吸時,可能會帶來肺部緊張。所以要用一種很放松的方式去禅修,切勿太過著力,這是很重要的。假如著力過猛,身心都會緊張。下次禅修時請嘗試以放松的姿勢去坐,不要讓身體任何部位過份緊張。無論怎樣,假若你的痛楚再次出現,就停止去覺察呼吸,轉而對你的肺部散發慈心、善意和溫柔吧。

  

  還有其他嗎?

  

  問六:坐禅、站禅或行禅時,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妄念有覺知和正念。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能夠做得到呢?

  

  導師:在今晚的講座中,我將會談及到在日常生活中的禅修。

  

  問七:我想回應剛才那位女士提到肺部痛楚的情況。在兩年前,我也曾因病導致背部有痛楚。最初我在這裏坐禅時,那部位也是痛的,但我忍受了幾天之後,現在已經不再痛了。所以我想這或許只是一個舊患而已,和禅修沒有關系吧。

  

  導師:很多謝你和我們分享了你的經驗。這帶出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經驗時,去經曆它們,對它們抱開放的態度,它們可能便會消失。你跟我們分享的實在是一個很珍貴的經驗,謝謝。

  

  問八:我坐禅時身體會前後左右地擺動。我曾問其他人該怎樣做,他們教我不要理會,繼續坐好了。我不知道這樣是對或錯。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我坐禅時背部不直,當我想把背部伸直時,那些擺動就會加劇,在這情況下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導師:當身體開始擺動時,正如我曾經說過的,只需去知道身體正在擺動就可以了。你也可嘗試去控製那些擺動,看看它能否停下來。就如剛才所說,這不過是修習過程中的某一些階段。假若你把它看成是問題,你就會被它卡住了。若要進入下一個禅修階段,就如剛才那位女士所說,我們要學習對這些情況說OK,友善地對待它們,而不是問:這樣是對嗎?或是錯嗎?這樣是正常嗎?或是不正常嗎?這樣做只會令我們被這些問題纏上了而卡在那裏。這是我的一個建議。

  

  至于你想把背部伸直,那是很好的嘗試。但請放松地去做,自然地去做,無需緊張。請找出一個你覺得舒適及自然的姿勢,而不是一個緊張和不舒適的姿勢。因此你需要對坐姿進行多些的嘗試和探索。

  

  十分感謝大家。現在到最後一組了。

  

  

  〔與丙組的研討〕

  

  導師:我想知道你們吃午飯時的情況。靜靜地、醒覺地進食,可有什麼深入的發現嗎?

  

  問一:很感激爲我們預備飯菜的人,我事前是不知道有午膳供應的。當我正念及不說話地吃飯時,覺得飯菜特別好味。這是第一點。另外,我亦想分享我的禅修經驗。我禅修不是很久,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的。初開始禅修時,身體有些部位可能會痛,特別是一些曾經受過傷的部位。另外禅修也可能會見到一些境象,若果我們不貪著亦不憎厭這些境象,它便會逐漸離開的了。若果想對治身體的搖擺,你是可以試一試控製身體的搖擺的,假如你想停止擺動,只需叫你的身體停下來便可以。多練習便成了。

  

  導師:十分感謝你跟大家分享以上的兩點。第一點很有趣,當我們有正念地吃東西時,才能真正嘗到食物的味道,這樣的話,進食便會成爲另一種的體驗,否則我們會像機器那樣地進食,甚至完全不知道在進食時所發生的事情。很高興你提出了這一點,亦很高興你提到那份感恩的心意。感恩是我們必須培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質素。事實上,在傳統的佛教國家裏,我們進食前都會花點時間去感恩,感謝爲我們預備食物和提供食物的人。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進食前用幾分鍾或幾秒鍾去感謝爲我們預備和提供食物的人,爲自己能夠吃食物而感恩。

  

  你說的第二點正就是我指出應該控製身體擺動的意思。我們可和身體有一個很好的連系——給身體一個非常友善和溫柔的指令:現在請你停止擺動。當我們這樣作出指令時,身體是可能會停下來的。所以,我建議大家有時候由得身體去擺動,只要對它保持正念和友善就可以;有時候則可以對身體說:現在你已經擺動夠了,請停止吧。它也許會停下來。不過若要它停下來,就必須先跟它有一份很好的連系,及體貼照顧它的感受才成。十分多謝你提出這兩點。

  

  問二:多謝你這幾堂內教了我們很多面對情緒和不愉快經驗的禅修方法。這些情緒和不愉快的經驗出現的時候,我曾嘗試開懷和善待它們,之後它們便消失掉了,這種感覺非常好。你亦提及到我們要從不愉快的情緒那裏學習一些東西。但是我怎樣才知道自己所學的是否正確呢?

  

  導師:若簡單來說:能沒有抗拒,跟它說OK,跟它交朋友這就是了。若從另一角度來說,在佛教中提到:當我們有不愉快的情緒出現時,我們是自然地連隨生起苦惱的,但現在我們令不愉快的情緒變成學習經驗,我們學會不去受…

《1997年 禅修一日營﹙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