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佛爲念 以淨爲歸▪P2

  ..續本文上一頁夠保持,這就是「自體愛」。

   再來就是「當生愛」,到了快斷氣的時候,中陰身漸漸顯現,他就執著中陰身,所以叫做「當生愛」。「當生」就是當來他接受生命的果報,執取當來果報的生命,叫做「當生愛」。

   一般人不了解這種宇宙人生的因緣,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總是會産生執著──對自身的執著,對外境、眷屬、動産、不動産、名位、地位的執著,而且非常強烈。學佛的人因爲了解這個道理,到時候就會放下。

   爲什麼說到時會放下呢?因爲我們都是凡夫,對世間種種,難免執著,包括對家庭的責任、對眷屬的留戀,以及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或地位。學佛的人雖然過這樣的生活,但是他心裏很清楚,知道這只是人生的本分,並不是人生最後的目標。尤其是念佛的人,知道自己現在念佛,當臨終要面臨選擇,他當然會選往生極樂世界,放下一切,不再執著,因爲知道一切的執著留戀,到頭來還是成空。

   如果對這一點不確定、不清楚,因執著而錯失往生的機會,這樣就會繼續墮落下去,不但不能和親友相聚,將來投胎轉世,彼此相遇也不相識。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功德福報,讓我們能夠庇蔭子孫;有阿彌陀佛給我們的神通道力,讓我們能夠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子孫、六親眷屬。

   念佛人心中了解這個道理,所以雖然在世俗的生活當中,跟一般人一樣,但最後要二選一的時候,他就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最後「心不明了位」,是說人斷氣的時候,第六意識就離開了,會隨著阿賴耶識中過去的業,毫無抵抗力地去受報,不能自己做主。第六意識能讓我們做主,讓我們分辨事情的好壞,而且有意志力去做好事、舍壞事;斷氣的時候這種心就失去了,就會隨業輪回。

   該墮落地獄的,地獄景象就顯現;該墮落餓鬼道的,餓鬼道就顯現。當境界現前,心中會非常恐怖。而且業境一現,我們既不能抵抗,也不能分辨。比如說墮落刀山劍樹的人,當時所看到的,往往是美麗的花園景象,他一見歡喜就進入,結果墮落刀山劍樹,受刑罰了!若是墮落餓鬼道或其它地獄的,有時會看到天仙美女,一時産生貪戀跟隨而去,當下就墮落了!

   所以,人死後在中陰身見到的景象,都是幻化的,隨著心、業在幻化,既是幻化都屬顛倒,表面上看到好的、歡喜的境界,其實都是壞的、痛苦的去處。

  臨終叁隨──隨重、隨習、隨念

   「臨終叁隨」,就是人斷氣之後,投胎轉世所依隨的現象。「叁隨」,就是「隨重」、「隨習」、「隨念」。

   「隨重」就是「隨重業」──一個人生前所做的,若是重的惡業,一斷氣,就實時墮入地獄,甚至還沒有斷氣,神識已經到地獄受刑罰。看起來他是躺在病床上,受病苦折磨而哀叫,其實神識已經在地獄接受刑罰了!如果這個人生時做很多善事,應該升天或再出世做人,享受富貴,一斷氣就上天或出生在人間,不經過中陰身。

   「隨習」,就是「隨習慣」──一個人平生沒有做特別重的善事或惡業,但是他平常有某種習慣,死後自然就隨著這種習慣去投胎轉世。

   「隨念」──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那麼,他就會去那種境界投胎轉世。比如臨終時非常專一思惟善的道理,那麼他斷氣當下,就生天或繼續做人,來享受善的福報;若斷氣的時候,突然生起非常瞋恨的念頭,往往都會墮入叁惡道,或是做毒蛇猛獸。如果一個人生時沒有學佛、修行,但臨終時有人爲他助念,引起他念佛的心念,這樣他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也會率領著觀音、勢至等清淨海衆,來迎接他。

  念佛人的「重業」

   若論我們念佛人的「重業」,是什麼業呢?就是「念佛」。念佛本身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有阿彌佗佛的大願業力爲增上緣。

   因爲,我們將念佛當作我們的生命,將阿彌陀佛當做我們的依靠,所以我們的重業就是念佛的業。不管我們是在佛堂、在家裏或在工作,不管有空沒空,總之,行住坐臥、時處諸緣,我們的習慣就是念佛。等到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自然會現前來迎。

   所以不論是隨重業、隨習慣或隨念頭,我們都不離開「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平生是念佛人,臨終阿彌陀佛一定現身接引。因爲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會舍棄我們;因爲阿彌陀佛有大神通力,知道我們何時臨終,臨終會遭遇什麼境界,是昏迷還是病苦不能念佛,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都會護佑。

   所以我們現在負責念佛,將念佛做爲我們的重業、習慣,臨終若能念佛,當然還是一心念佛;萬一因個人業緣的關系而昏迷,也要放心。因爲雖然器官昏迷,但神識仍在,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我們一樣看得清清楚楚。臨終若因病苦不能念佛,但是心中明白時間一到,阿彌陀佛會來接我們,心中就會安穩、安慰、不驚慌,也不會六神無主。

  臨終眷戀 障礙往生

   在五、六十年代,臺中有一個很大的念佛團體,叫「臺中蓮社」。有位林看治老居士,寫了一本書,叫做《念佛感應見聞錄》。這本書在當時佛教界非常有名,念佛團體或念佛的人,往往很喜歡看這類書,甚至在開示講說念佛道理的時候,也會引用這本書裏面的念佛感應故事。

   這本書總共有七十幾則故事。其中有一則記載,一位萬居士去找作者林看治居士,要爲一位老人家助念的故事。萬居士提到這位老人家八十幾歲,就要臨終了,從未學佛、念佛,也不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跟他講過因果道理之後,他知道念佛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好處,想要念佛,希望有人跟他助念,所以萬居士想請林居士幫忙,找幾位蓮友幫他助念。

   能夠助人往生極樂世界,是很值得去做,也很讓人贊歎的事。林看治居士當時就答應了,隔天找了叁位蓮友與萬居士,總共五個人,到這位八十幾歲老人家的住所助念。一看老人家生得很福態,身邊有位老太太跟他作伴。老人家已經昏迷,奄奄一息,氣若遊絲,所以從早上開始一直助念,午飯後繼續助念,直到黃昏才回家。那一晚九點多,萬居士告訴林看治居士說,老人家經過大家一天的念佛,已經清醒了,最奇特的就是,他說阿彌陀佛明天中午十二點要來接他,所以請大家明天再去爲他助念。

   林看治老居士一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歡喜,也感到非常奇特,因爲只助念了一天,老居士就已經預知時至,所以很興奮地通知蓮友。

   次日上午十點鍾,十多位蓮友,一心一意爲他助念,並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這位老先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萬居士亦不斷的燒香祈求,大家都是一片至誠用心助念。當時這位老先生穿了一套白壽衣,蓋上一條白布,昏睡狀態直喘不休,到了十一點鍾,衆目睽睽,一句聖號聲音更大,到十一點五十分,老先生忽然清醒,開口問他身邊侍候的男人說:「現在幾點鍾?」那男人回答說:「十一點五十分。」老先生就滿面笑容,很輕松的說:「再十分鍾,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去了。」說著他的眼睛向大家一掃,表示很感謝大家爲他念佛。

   誰知在此千鈞一發、聖凡分別的剎那,卻來了障礙。當衆人一心念佛時,那男人就把准備好的一疊書信之類的東西,很敏捷地在老人面前焚燒,不一分鍾就燒完了。他那老伴便情不自禁的,沖上前來伸出緊張的手,摸摸她先生的臉,哭著說:「你去西方,放我獨自一個人,要怎樣過日子?」萬居士立刻就阻止說:「我曾對妳交代過,老先生要生西之時,妳不可以哭泣留戀,或是動他身體,妳忘記了嗎?」十二點到了,老先生張大了眼睛說:「阿彌陀佛!我不去西方了,因爲我去西方,留我太太一人怎麼辦呢?所以我不去了。」此時蓮友們依然拼命念佛,但亦莫可奈何!雖然大失所望,還是繼續念了半點多鍾,看看老先生,已經語無倫次,精神狀態也雜亂無章,無不爲他可憐,爲他歎惜!就各自回家了。

   是夜大約九點多鍾,萬居士邀林看治居士再去爲他念佛,林居士問:「老先生現在如何呢?」萬居士說:「心神散亂,身體惡化,大概很痛苦的樣子,但他仍很希望聽人念佛。」兩人就再一同前去。進門就見到老先生,正在咯血,一塊塊的血塊,自己用手從嘴裏挖出來,染得滿床都是腥腥血迹。兩位居士立即又大聲念起佛號,念到十一點多鍾,看他依然胡裏胡塗,沒有辦法,就各自回家。當日天未明時,老先生就迷迷糊糊一命歸陰了。

   這就是剛才所說的「臨終叁隨」中的「隨念頭」。本來老人家預知時至,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但這並不是他平生的修行,也不是今生的習慣,是因爲有蓮友幫他助念,引起他臨終的念頭。但是也因爲障礙來了,他的念頭改變,結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實在非常可惜。

   所以我們念佛的蓮友跟家中眷屬,平常就要講好,時間一到,要做使自己往生的善知識、好助緣,不要互相障礙。當然以諸位蓮友來說,應該不可能像這位老人家一樣,爲什麼?因爲諸位都已經看清人生宇宙的實相,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也堅定不移,直到臨終也不會轉變,所以沒有這種問題。即使臨終沒有人幫我們助念,也能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臨終念佛 蒙佛護佑

   幾年前我在臺南,有位女衆蓮友,跟我說她爸爸得了肝癌,正住在嘉義基督教醫院,問我有沒有時間,是否可以去爲他爸爸做臨終關懷。既然是臨終,就是上升跟下沈的重要關鍵,更要加以把握,所以我就坐她的車到醫院去看她爸爸。

   抵達醫院已是中午十二點左右,他爸爸住在一般病房,好幾個病人住一間。我一靠近,就聽到他痛苦的哀叫,我過去爲他開示、安慰,講完之後,他病苦的狀態隨之減輕。我就問醫生,像這樣的狀況能夠保持多久?醫生說無法預料,但總是維持…

《以佛爲念 以淨爲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