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P28

  ..續本文上一頁分竟。

  甲叁流通分

  《解》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講)此先明分科之意。諸家注疏。有以佛說此經已。判屬流通。有以六方佛之後。判屬流通者。今先明此處即判屬流通之意。以免疑議。信願持名一法。即此經之正宗。亦具信解修證之程序。圓收者。即豎論此經。由淺及深。與一切法門修證渾同。故曰圓收。圓超者。即橫論此經。橫截生死。與一切法門迥異。唯此一經獨擅也。批中。諸經論中亦有橫義。在同居土中。能斷見思。即見方便土。能斷無明。即見實報土等。此則約證位名橫。約斷惑仍豎也。

  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者。此經以實相爲體。既屬釋迦徹底悲心。無問自說。誰能堪任倡募流通之責。流者。流傳萬古。通者。通達十方。唯獨佛之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堪共流通。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唯诠佛之境界。故曰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故將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贊歎此經。即判入流通分。文分爲二。

  流通分 文分爲二 乙初普勸 二結勸 乙初又分叁 丙初勸信流通 二勸願流通 叁勸行流通 丙初又分二 丁初略引標題 二征釋經題 丁初又分六 戊初東方至六上方 今初

  《經》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解》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叁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證]。叁但持名號。不假禅觀諸方便。四一七爲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爲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講)上言我見是利。未曾明言何等之利。故呼當機直告之曰。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念佛功成。帶業往生。即可橫超叁界生死。不待斷惑。二往生極樂。圓證叁不退。即橫具四土。一生同居。即生上叁土。非由漸次增進。是謂圓超。而不退。一生成佛等義。皆攝此義中。叁但持一句名號。不假參禅觀想諸方便。自得心開。四一七爲期。即得一心不亂。不藉多劫勤修。多經年月。五持一阿彌陀佛名號。即爲十方諸佛之所護念。護者維護。令得安隱。無諸障難。念者愛念。令得精進。不至退墮。持彌陀名號。即爲十方諸佛護念。不異執持一切諸佛名號。此皆導師因中。大願行功德之所成就也。

  《解》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爲自也。

  (講)又。行人念佛。具足信願行。自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而得大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彌陀爲自也。以佛佛道同故。又行人諸佛釋迦功德。亦即彌陀功德。故曰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經》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解》阿[鞞]。此雲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诠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講)此下交引六方諸佛贊辭。證明淨土法門。爲諸佛異口同音。所共贊歎。自當深信不疑。故爲勸信流通。此舉東方世界。東方爲群動之首。佛名阿(音同觸ㄔㄨˋ)鞞。此雲無動。不爲八風所動。不爲叁道所動。在世界動中。有無動佛。正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名是假名。德乃實德。名以召德。德既無量。故名亦無量也。一切佛名。多隨機而立。或取因行而立。或取果德而立。或約性。或約相。或從願。或從行。等余一切。雖舉一隅。仍具四悉之益。如舉一方。即具四方。一一佛名。所诠功德無盡。即以劫石之壽說之。皆不能悉。悉即盡也。

  須彌相佛。梵語須彌。此雲妙高。四寶所成曰妙。迥出衆山曰高。佛身百福莊嚴。相好光明曰妙。九界瞻仰。最尊最勝曰高。故號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爲衆山之王。世界諸山所不能及。佛爲大法之王。超九界以獨尊。故號大須彌佛。○須彌光佛。須彌爲四寶所成。故有光明。佛轉八識成四智。遍照群機。故號須彌光佛。

  妙音佛。佛音圓妙。普被群機。淨名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此即顯佛音圓妙。以一音具足衆音。一切衆生聞之。皆同本音。故隨類得解。此一多無礙妙。又以佛音不可思議。一座之間。同聽異解。大根解大法。小根解小法。自在成就故各得解。此小大並陳妙。故號妙音佛。

  《解》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恒河沙耳。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衆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

  (講)恒河。即殑伽河。此雲天堂來。狀其來處之高。舊雲恒河。訛也。從雪山阿耨達池流出。闊四十裏。沙細如面。佛常以沙。喻數之多也。如是等。如恒河沙等諸佛。各出廣長舌相。勸信此經。而衆生猶不肯生信。可謂頑愚冥暗極矣。何異無信闡提。

  《解》常人叁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叁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叁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

  (講)常人能持不妄語戒至叁世者。可感舌相至鼻之果報。藏果頭佛者。乃叁藏教。應身之佛果也。經叁大阿僧祇劫。感舌薄廣長之相。可以覆面。今證明大乘淨土圓妙法門。所以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認爲一佛化土。佛現此相。表其理誠。稱合真性。事實決定非謬也。

  又。佛從無量劫來不妄語。故感廣長之舌相。華嚴離世間品雲。菩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乃至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菩薩成就此法。得如來遍覆國土無上舌。則廣長舌相。亦是修成。證小事。則覆面門。證大事。則覆大千。今贊淨土法門。舌覆全界。當知即是圓頓大法也。○又。廣長舌相。諸佛得之。衆生亦複具之。即萬象亦皆有之。東坡居士雲。“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請試思之。

  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者。此乃諸佛婆心苦口。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之言。勸令衆生。發深信心。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是字指法之辭。即指下十六字經名。此經既具不可思議功德。而爲諸佛之所護念。當知依教起行。念佛之人。亦得不可思議功德。而爲諸佛同垂護念也。

  《解》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雲。稱贊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講)六方佛于勸信辭中。標出經題十六字。乃此經原名。而現在流通之本。什師隨順此方人。好略之習慣。譯今題曰。佛說阿彌陀經。正巧合持名妙行。故舉世流通。多弘秦本。而唐玄奘法師。譯爲稱贊淨土。佛攝受經。文字雖有詳略之異。而義理實無增減也。

  戊二南方

  《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講)南方亦有無盡世界。無盡諸佛。對于淨土法門。無不稱歎。今略舉五佛。余以等字該之。日月燈佛者。此佛約真俗中叁智以立名。日以照晝。發育萬物。喻佛以俗智照事。成就衆生故。月以照夜。能除黑暗。喻佛以真智照理。破除無明故。燈能晝夜並照。隨意受用。喻佛具中智。真俗並照。圓融無礙故。○名聞光佛者。名是名稱。光是聲光。謂佛名稱普聞于十方。聲光通照于四土。○大焰肩佛者。此佛約權實二智以立名。焰即二智之焰。肩有荷擔之義。謂佛以二智之焰。燒衆生煩惱之薪。

  須彌燈佛者。此約四智立名。須彌四寶所成。寶各有光。能照如燈。喻佛轉八識。成四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六七二識。因中先轉。前五及第八識。果上方圓。以此四智。照破自他叁惑。故名須彌燈。○無量精進佛者。此佛約行立名。因中行門無量。悉皆精進。不怯不退。故得疾成佛道。如是等。如是指前列五佛。等余南方沙數諸佛。勸信贊歎。與前同。

  戊叁西方

  《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解》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是導師亦可。爲度衆生。不妨轉贊釋迦如來所說。

  (講)西方亦有無盡世界。無盡諸佛。對此淨土法門。莫不贊歎。今略舉七佛。余以等字該之。無量壽佛與彌陀名同。有二義。一十方諸佛既多。佛德無異。故有依德立稱。同名諸佛亦多。二即是極樂導師亦可。爲度生之故。不妨轉贊釋迦所說此經。令衆起信發願。依教受持。亦滿導師度生之願。

  無量相佛者。此佛約相立名。佛有法報應叁身。相各不同。藏通二教是應身。藏教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通教佛。則有八萬四千相。別教佛。是報身。有刹塵無量相。圓教是法身。有不思議無量相。○無量幢佛者。此佛約法立名。幢有摧邪顯正之義。法門無量。故佛樹立法幢。亦複無量。可以摧破一切邪魔外道。建立正法。故名無量幢佛。大光佛者。此佛約智立名。佛證一切種智。智光廣大。遍照法界。又或放大光明…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心經講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