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蚌寺學製記載:因明兩年、般若六年、中觀兩年、俱舍兩年、律學兩年以上,總計十四年以上的學習,屬較長時間的學製。
但祥木漾(1728-1791)製定塔爾寺的學製內記載:因明兩年、般若四年、中觀兩年、俱舍兩年、律學兩年,計爲十二年。
因明的學習過去都依印度學者的著作,現今除《釋量論》依藏地外,余仍如以往。般若爲《現觀莊嚴論》,中觀爲《入中觀論》和《中觀根本論》、《中觀理聚五論》,俱舍爲《俱舍論》,戒律爲《律經根本律》。
每日共修的功課爲齊誦《現觀莊嚴論》和《入中觀論》,講或辯經前一定念誦一至叁遍《般若心經》、《大白傘蓋佛母》、《度母贊》叁至二十一遍、《宗喀巴大師贊》、《釋迦牟尼佛贊》、《二莊嚴六聖士贊》、獅面空行母咒語、長壽佛咒語、彌勒淨土祈願文、教法興盛祈願文等各一遍,再進行辯論。雖然不是每次都需念誦所有的這些,但《般若心經》必然念誦。
辯論時間通常爲早上和下午,叁月十八日、八月十九和二十九日、十一月十八日、十二月十八日這五天整晚都需辯論。
薩迦派
薩迦派的學習與格魯派大底相同,唯辯論時間較少。
甯瑪巴
甯瑪巴(紅派)爲九年製,以現今貝諾法王南印度南卓林的學製記載:第一年《叁律論》、《入菩薩行論》,第二年《中觀論》、《入智論》,第叁年《入中觀論》、《中觀四百頌》,第四年《俱舍論》、部份《釋量論》,第五年《寶性論》、《經莊嚴論》、部份《釋量論》,第六年《現觀莊嚴論》、部份《釋量論》,如此六年階段性的經部學習圓滿。
第七年部份《律經根本律》、《大意集經》、《大幻化網經》、《功德寶藏論》,第八年部份《律經根本律》、《口訣寶鬘論》、《如意寶藏論》、《大幻化網》,第九年《心性休息論》、《八大如來續》、《生起次第》、《大圓滿叁解脫論》,此叁年爲顯密雙學,以上課程學習完畢即佛學院畢業。
噶舉巴
噶舉巴(白教)以前無佛學院,只有修院,達賴喇嘛五世曾說:「噶舉派有很好的修院製度卻沒有學院,而自竹欽貝瑪噶波開始學習世俗的文學,過去殊勝的禅修法快成爲泡沫。」但現今的噶舉有與紅派學習相似的九年學製。
四、略述修院
修院的創始如前提到,始自布達拉宮的松贊甘布王。後來噶當教授派的祖師們各自建立閉關修院,宏揚噶當教法直至宗喀巴大師開始的新噶當派(即格魯派),幾乎在西藏每座聖山和村落都有禅修院,新噶當派成立以來,沒有較具規模的禅修院,但有專修施身法和終生持守八關齋戒的寺院,此兩種也可說是不同性質的修院。
各派比較具代表性的修行方法,在此簡略而說如下。
甯瑪派
蓮師大傳第九十叁章提到:「心依上師持教法,叁年時間行閉關。」依據此段教言,甯瑪派非常重視叁年叁個月的閉關,從古至今一直流傳,其中最普遍的修持方法:
第一年先觀人生難得、諸法無常、輪回諸苦、業力因果,此四反感法,每部分思維時間短至七天,長至一個月不等;皈依十萬,發心四十二天,金剛薩埵、供曼達拉、上師瑜伽各十萬遍。
第二年修本尊,配合生起次第的觀修。
第叁年修空行母法門及圓滿次第。
最後叁個月觀修大圓滿,剩下叁天修荟供回向。
遠傳金剛橋傳承則是:無常觀修六個月、發心六個月,其余無定數直到相應爲止,其它如多劄派的供曼達拉二十萬遍等等…。
以一座修持的順序而言,依據蓮師大傳壹百零叁章:上座時觀無常、皈依、發心、上師祈請、正行、祈願、回向,座與座間須做上供下施等利生之事。
日修功課,依才旺諾布的《常修瑜伽入解脫道》和《金剛鬘》兩種教言,提到簡略四座修持和六時實修:
淩晨起覺醒瑜伽後,皈依發心、上師瑜伽、誦叁律戒條一遍,金剛薩埵108遍爲忏悔;早上修本尊並靜坐;中午共通十種法行任選幾種而行,下午修上師瑜伽自受灌頂並修幻身;傍晚修護法、煙供布施、修金剛頌而靜坐;晚上修空行法門、施身法、練氣脈明點;睡前修光明瑜伽而入定。每座前修上師瑜伽和簡略頌戒,座後祈願回向。
覺囊派
叁年叁個月閉關,入關首日,金剛上師給予教言及前行儀軌口傳、關房上師宣布規矩。
次日起,念誦皈依文、小禮拜十萬拜,次發菩提心二十一天,接修嘿
嘎金剛薩埵十萬遍、曼達拉十萬遍、入密而作時輪金剛特殊灌頂(灌頂階段依寺院有異),上師瑜伽二十一天(此依覺囊色寺院傳規,唱誦多羅納塔及多伯 巴上師瑜伽。)
俱生時輪金剛根本咒百萬遍(依色寺院傳規,于此時行時輪金剛灌頂。)身口意叁靜慮修練四十九天(色寺院傳規爲七十天),修持時輪金剛六支加行,上幻輪練習一百零八天(于所緣境上進行收攝、禅定、運氣、持風),大部份寺院于此後休息兩個月入世考驗自己的修持,(而依色寺院傳規不休息而修持施身法一百零八天)。
再次,上師概要的爲閉關者作六支加行上課,短時間內對以上已修練過的再行複習,其後開始修練下幻輪(隨念和叁摩地)一百零八天、頗瓦法七天,行九尊時輪金剛荟供一或叁天,上師給予教言,修持護法酬謝,色寺院傳規此時會作多伯巴大師的上師瑜伽法千供。
日修主要的功課如前面已述,早課結束,供一百零八遍朵瑪、黑財神水供;晨座結束,念誦上師瑜伽法供養文;昏座結束,修持護法、金剛力、紅棒瑪哈嘎拉等;夜座結束,修持眠寐瑜伽中入睡,色寺院傳規于此時修持施身法、眠寐瑜伽中入睡。
噶舉派
除了主修的那洛六法和尼古六法修持六月至一年外,其余與甯瑪派大同小異。
薩迦派
噶阿旺勒巴(1864─1941)的傳記記載:大禮拜一百萬、觀無常十叁個月、皈依兩百五十萬、發心直至世俗菩提心生起爲止!曼達拉長軌十萬、金剛薩埵一百八十萬、供油燈十萬五千盞、水供八十萬、喜金剛持頌七個月、圓滿火供多次,總共花了十五年六個月!但如此漫長時間修持在薩迦派是非常稀少的。
一般薩迦派的修持,觀無常沒有一定時間外其余皆是十萬遍,喜金剛七個月,算是初級的閉關圓滿。雖然閉關時間不如噶舉、甯瑪長,然每日功課卻是諸派中最多的,每天必須修喜金剛道位或道時四座和諸多本尊。
格魯派
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同時,修無常發菩提心等前行法而數目不定,皈依、供曼達、大禮拜各十萬,再修叁至六個月的本尊直到咒數圓滿。
依據貢唐丹貝仲美(1762-1823)的《終生修持書》的日修功課來說:須配合皈依發心、思維四反感法等…思維整部《菩提道次第廣論》、頌叁律戒條各一遍、頌叁十五佛經並大禮拜作忏、再供水、供曼達拉、自授菩薩密乘戒、頌上師瑜珈並禅座觀空、做水食子;下午修大威德金剛等本尊、頌經回向、做叁至七個擦擦、轉經輪及繞塔;晚上再頌叁律戒條一遍,如有違犯須特別做忏悔、睡前修夢瑜伽或發將來行善之善願。
五、修、學二院今昔相較
學院部份: 1. 過去爲政府支持,現今自立自足。
2. 過去犯規即罰,現今不能重罰。
3. 過去七歲入寺,現今(藏區)年滿十八歲才能進入。
4. 過去師資充裕,現今各寺普遍不足。
5. 過去專研佛法,現今印度地區參雜世間文學(社會、曆史、語言、外文等。)
貢唐丹貝仲美說:「若欲專研共通聲韻學、醫學、曆算等,是爲成佛的障礙,這是本末倒置。」因此過去佛學院未畢業就不能學習這些項目,現今卻成學院必修之課。
6. 過去學院畢業是光榮不易的,于今社會無特別推崇。
7. 過去學院畢業具一定的地位,現今學曆不被承認。
修院部份: 1. 過去無人深山都是修行之地,現今卻爲政府管製或成爲熱門的觀光地區,想找到合適的修行場所也難。
2. 過去沿門托缽無礙,現今大陸政府管製嚴謹。
3. 過去可任意尋師參學,現有國籍限製、需要旅行證件。
4. 過去不蓄明日糧,現今無物資條件長時間的修行即難。
5. 過去師徒時間充裕,現今各個忙碌匆促。
6. 過去依師九年,現今數月都難。
7. 過去未得師允不出關,現今時間一到即出關。
六、修、學二院的利益
學習佛法的人,對佛教的曆史背景和顯密的教理,如果沒有大概的了解,以對佛經內提到的功德生起貪念或好奇心而學習佛法,在不見功德或得不到自己貪求的,很容易退轉信心,如此學習經論是維持佛法的主因、也不會變成迷信。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找到一些解決的方法;迷惑不知所措的時候,會出現明燈;面臨痛苦的時候,仍有溫馨的一面;絕望無助的時候,總還有能依靠的怙主;造了重罪,畏懼恐怖的時候,還有原諒自己、淨業的方法;親友遠離、家破人亡、傾家蕩産等無常出現時,還能爲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痛苦或快樂,此時需要的是佛學知識,精神的指揮依靠長期依止善知識和學習經論、深入經藏而得,要成爲自他精神的導師,入佛學院研習爲妙道。
但只有學習經論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實修驗證佛法的殊勝處,可見一些經過學院洗禮,知道佛法的名詞法相、沒有經過修持實際體驗功德的人,學院畢業後,反而不信佛法,知佛謗佛、成爲佛教的油子。
蓮花生大士說:「衆生雖本具佛性,唯經修行乃成佛。金礦雖飽含金質,經冶煉乃成真金。」
前噶當派的祖師說:「有食非足,食受方飽。有法非足,修即解脫。」佛經的殊勝處定需經由修行乃得真顯,因此長時間深入聞思修練,否則煩惱的猛火現前,外相莊嚴善良的苗芽、知識的花朵剎那間枯萎焚燒無存。
各種境界的考驗,逆境的折磨、順緣的虛捧,八風的魔軍包圍時,定力的城堡無力抵擋,消滅魔軍的智慧劍卡在藏經閣,也徒然無助了。
佛法是殊勝的,用說的很容易,沒有親自真實體驗佛法的殊勝,就如噶當派祖師說的:「就如鹦鹉學人說話般,有口無心、不得法意而無法解脫。」
長期修練佛法,自心安定,定中生慧,面對種種世間法的處理、學習遊刃有余,面對種種險境無懼安然,佛法的共與不共通一切成就依定乃得,除了佛法的一些知識和利生行爲外,其余的佛法功德必須依靠定力,因此進入修院,心法相融,可貴難得,直如世親菩薩所提到釋迦牟尼佛的教、證二法,缺一不可。
肆、修、學如何取得平衡
過去的聖者聞思修合一,就讀學院就是修、進修院也是學,不需特別再去平衡。西藏的學院,在每日的早晚課和特別的節日都會修行,也會在具有經驗的導師座下學習有關修心的法門。
修院裏有固定的上課,座與座間有相對、必然參考的經論,若依照傳統學院和修院的方法,不會墮落于任一方。
但後續如格魯派學院學習的時間和課目很多,實修的時間不足。以噶舉派而言,自稱爲修持的傳承,確實修行的時間很長,平均而言,佛學的知識較爲不足。
在僧衆的學院和修院,維持過去傳統的修學方法,能達到平衡。就在家居士來說,長期依次第聞習經論,並且每天與每年安排固定的時間修行,會達到平衡。
以現今的佛學會,短時間內要學習很多,只能粗淺的認識而無法深入的了解佛法、安然的感受修行的利益,如此要就修行的部份特別加強,否則會如佛學院畢業生不信佛法、成爲佛教油子的可能。
末法時期,以各種壓力而引生的種種精神的病如憂郁症、躁郁症、自殺等,佛法及實修是治愈的良藥,但若不知如何使用此良藥,也無法藥到病除,因此遇到具修持傳法的上師是非常重要,就像歐洲部份學佛的人,因爲難解的痛苦參訪五十多個道場和導師,無法擺脫痛苦,最後經由具經驗導師一、二句的指點迷津,離開痛苦。現在忙碌的社會內需要如蓮師、密勒日巴和前噶當派教師簡單易修直擊要處的法門,最爲合適。
伍、未來的趨向
不論是顯乘或密乘在僧團的教育、佛法的推廣,都不是那麼樂觀,雖然佛法是現今末法時期的衆生最需要的,但也很難落實在人們的心中,原因如:
一、 以藏傳佛教而言,傳教的轉世活佛們,忙碌的爲了興建寺院和維持開銷而募款,無法長時間的學習。
二、 現今大部份寺院已都位于城市邊緣,與閑雜人等接觸頻繁。
叁、 浪費很多時間在爲了方便而發明的電話、電腦、電視等,這些都成爲不方便和束縛的鐵鏈,嚴重的影響了聞思修的時間。
四、 特別是現今貫穿藏區的青藏鐵路,佛教的中心逐漸變質成爲商業中心,與外地人士的接觸日益增加,生活物資越來越發達,心靈的修行就越墮落,佛教傳統的法規每況愈下。
五、 藏區的青年種族意識高張,反向的擁護原來的宗教苯教,人數逐漸增多。
六、 學習佛法的年齡越來越老年化,後無來者,將面臨斷絕法脈的危機。
七、 僧團雖有規矩,若不能處罰,僧人即無視于規矩;戒律于生活中無任何利益的時候,僧衆放棄寺廟、舍棄戒律的機會也是大增,各寺僧衆的數目,五、六年來明顯下降,但歐美在家居士的人數卻日益增加,佛教的未來是否維系于在家居士間,都很難料。
但是不用怕,未來百年之內,傳統的佛法或多或少仍存在。以現今情況看來,另外一個改造的藏傳佛教會流傳于中國、歐、美和世界各地,而失去佛法見地、只存慈善行爲的另一種佛教形態也將留存于未來。
于此整個佛教界面臨危機之際,不是將佛教分爲北傳、南傳、藏傳的時候,以叁寶爲皈依處、四印爲原則的所有佛教徒,互相尊重和團結推廣釋迦教法,創造一個具有慈悲和智慧的福田,維持整個法教是大家的責任。謹祈佛法常駐、*輪常轉。
《藏傳佛教之學習與修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