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淡江大學邀請 演講
噶陀仁珍千寶六世‧貝瑪旺晴著
注:本篇文章中的八吉祥圖回文詩爲仁波切的創作,已經向經濟部智慧財産局取得中華民國著作權,所以受中華民國著作權保護,中心已經印製精美的印刷版本(備有大型及中型大小),只需付工本費用即可,有興趣請回家中供養的師兄弟,請與中心紀師兄聯絡
題綱:
壹、 西藏古今文學
貳、 西藏傳統詩歌
參、 佛教與印度文化影響的詩歌
壹、西藏古今文學
首述、西藏的曆史背景
任何人想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文學,必須先知道它的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民俗,曆史的環境是作家的舞臺,知識和宗教爲作家的生命,語詞的用法如作家的面具,絕句、散文等爲作家的技術,具此等的條件,文學家能發揮、研究者能入門。
人類以對大自然種種變化的執著,知識不斷提升的同時,意境中流露出的種種現象,以各種文字言語表達出內容、長短各不同的文化遺産于後世。如果沒有大自然的環境和對它的情感,不會有這些文化産物。
站立于離太陽最近、世界頂峰喜馬拉亞吐蕃民族的文化術養及背景,早期是由各人的習慣、經驗、古苯教文化中發展而出。七世紀開始,佛教自印度傳入西藏、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等關系,印、漢兩地文化成爲助因,西藏文學內容更豐、流傳更廣。
西藏的曆史長遠,依官方說法爲二千一百叁十二年,曆史的部份就留給曆史學家去研究,我這裏就不一一而談,只簡單的敘述有關西藏文學的部份。
在此舉一非爲自己民族的自誇、在還沒有被印度影響、宗教未將其神化前的例子,中國《唐書》卷二百十六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吐蕃傳內記載:
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 岷 ( ㄇㄧㄣˊ )間。有發羌、唐 旄 ( ㄇㄠˊ )等。然未始與中國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並諸羌據其地蕃發聲近故。其子孫曰:吐番而姓勃 窣 ( ㄘㄨˋ )野。或曰:南涼禿發利鹿孤之後。二子曰樊尼曰
( ㄖㄨˋ )檀嗣爲乞佛熾盤所滅樊尼契殘部臣沮渠蒙遜以爲臨松太守蒙遜滅樊尼率兵西濟河逾積石遂撫有
羌雲其俗謂疆雄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贊普妻曰末蒙其官有大相曰論 茞 ( ㄔㄣˊ )扈奔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都護一人曰悉編 掣 ( ㄔㄜˋ )逋又有內大相曰曩論掣逋亦曰論莽熟副相曰曩論
零逋少相曰曩論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副整事約喻寒
零通小整事曰喻寒波充皆任國事總號曰尚論掣逋瞿地直京師西八千裏距鄯善五百裏勝兵數十萬國多霆電風雹積雪盛夏如中國春時山谷常冰地有寒疠中人辄痞促而不害其贊普居跋布川或邏娑川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 毳 ( ㄘㄨㄟˋ )帳以居號大拂廬容數百人其衛候嚴而牙甚隘部人處小 拂 ( ㄈㄨˊ ) 廬 ( ㄌㄨˊ )多老壽至百余歲者衣率
( ㄊㄢˇ )韋以 赭 ( ㄓㄜˇ )塗面爲好婦人辮發而 萦 ( ㄧㄥˊ )之其器屈木而韋底或
爲盤凝
( ㄔㄠˇ )爲
實 羹 ( ㄍㄥ ) 酪 ( ㄌㄨㄛˋ )井食之手捧酒漿以飲其官之章飾最上琴瑟金次之金塗銀又次之銀次之最下至銅止差大小綴臂前以辨貴賤屋皆平上高至數丈其稼有小麥青稞麥荞麥營豆其獸牦牛名馬 犬 ( ㄑㄩㄢˇ )彘天鼠之皮可爲裘獨
馳日馳千裏其寶金銀錫銅其死葬爲 冢 ( ㄓㄨㄥˇ ) 塈 ( ㄐㄧˋ )塗之其吏治無文字結繩齒木爲約其刑雖小罪必抉自或 刖 ( ㄩㄝˋ ) 劓 ( ㄧˋ )以皮爲鞭扶之喜怒無常算其獄 窟 ( ㄎㄨ )地深數丈內囚于中二叁歲乃出其宴大賓客必驅牦牛使客自射乃敢 饋 ( ㄎㄨㄟˋ )其俗重鬼右巫事 羱 ( ㄩㄢˊ )羝爲大神喜浮屠法習咒詛國之政事必以桑門參決多佩弓力飲酒不得及亂婦人無及政貴壯賤弱拜子子倨父出入前少而後老重兵死以累世戰沒爲甲門敗懦者垂狐尾于首示辱不得列于人拜必手據地爲犬號在揖身止居父母喪斷法黛面墨衣既葬而吉其舉兵以七寸金箭爲棄百裏一驿有急兵驿人 臆 ( ㄧˋ )前加銀 鹘 ( ㄍㄨˊ )甚急鹘益多告寇舉火
其蓄牧逐水草無常所其 铠 ( ㄎㄞˇ ) 冑 ( ㄓㄡˋ )精良衣之周身竅兩目勁弓利刃不能甚傷其兵法嚴而師無饋糧以鹵獲爲資每戰前隊盡死後隊乃進其四時以麥熟爲歲首其戲
( ㄑㄧˊ )六博其樂吹螺擊鼓其君臣自爲友五六人曰共命君死皆自殺以殉所服玩乘馬街 瘗 ( ㄧˋ )起大屋冢顛樹衆木爲祠所贊普與其臣歲一小盟用羊犬猴爲牲叁歲一大盟夜肴株壇用人馬牛驢爲牲凡牲必折足裂腸陳于前使巫告神曰渝盟者有如牲
我不能說《唐書》內所記載的內容一定正確,但裏面提到有關西藏的環境和氣候、國家名稱的由來、民族血脈、社會架構、生活習慣、社會階級、宗教儀式、軍事製度、英雄傳記等,都有具代表性及明確的說明,因此閱讀此書,可大概看出吐蕃的面目。
次述、西藏古文學
西藏雖有二千一百叁十二年的曆史,但在西元七世紀之前,西藏沒有文字,因此六世紀的種種直到七世紀才被以文字記錄下來,有些也依異國文字的記載,七世紀時以自己的文字寫下。
苯教的曆史雖然記載之前已有文字,但實用性不廣,因此藏王松贊幹布乃派譴七良臣之一的大臣彌桑布劄赴印度留學,精研梵文和佛學。返藏後,損益梵文元音和輔音字母,結合藏語聲
( ㄩㄣˋ ),首創藏文,初譯佛經,成爲西藏曆史記載的第一位留學生、第一位翻譯師和文字創造者。
有此功臣乃有西藏的文學,要提起西藏的文學,就要提起對西藏文學最有貢獻的這兩位君臣。彌桑布劄翻譯的法本有觀音菩薩的二十五經續,他的著作包括:
有關文法的著作計八部,目前仍常用的有《藏語語法叁十頌》、《音勢論》,這就是文化的基礎。
後又以印度詩歌方式寫出國王贊頌文和無比詩,這可說是西藏文字記錄的開始。
西藏古文學可分兩階段,一爲由西藏有文字開始到西元八九二年藏王赤熱巴堅的時代,二爲自赤熱巴堅到十叁世紀印度《詩鏡》譯爲藏文爲止。
自敦煌文物及西藏許多曆史中顯示,早期的文章有各種王子和大臣等相互對答的歌詞,也有以古代詩詞寫出的傳記,如《志貢贊普傳》、《贊普補傑達布年思傳》、《囊日松贊傳》、《松贊幹布傳》、《赤都松贊傳》、《赤松德贊傳》,內容包含國王的功迹、臣子的貢獻、打獵、爲了保疆衛國、擴張領域的戰爭記錄等。
然這些都仍屬短品傳記,最長的爲八世紀的《王臣傳》(蓮花生大士傳)和《五部遺教》(國王 箴 ( ㄓㄣ )、後妃箴、大臣箴、佛徒箴、鬼神箴),而後于西元1285年從桑耶寺及協劄兩地發掘伏藏取出。
《王臣傳》以印度的蓮花生大士傳記爲主要內容,共七百頁,合計約一萬四千句。《五部遺教》共有五百叁十九頁,計約一萬八千八百六十五句,內容包含佛教的故事、西藏的曆史和軍事等,各個都寫得詳細清楚,此兩部長品傳的特殊處,以漢地說法而言,都是以七言及九言絕句方式寫的。這種長品的文章,于八世紀的漢、藏、印屬極爲罕見之作。
上述的文章,常見內文爲藏王和大臣于戲劇、謎語、賽馬、射箭等各種場合的詠頌。《五部遺教》中記載:桑耶寺落成典禮時,西藏的臣民共唱了五千多首詩歌,臣、民自創或長或短的歌詞與歌曲,歌名有以內容或唱誦方式而取,最長的爲國王唱的五十叁句《十叁歡喜歌》,較清朝順治黃帝四十四句的《贊僧詩》還長出九句。
叁述、西藏後期及近代文學
西藏後期甚具影響力的爲生于後藏地區的唐東傑波(1385-1509),編寫以歌舞劇形式演唱曆史故事的藏劇劇本多種,表達方式大抵 "戲不離歌、歌不離詩〃,詩歌共存,爲唱頌、跳舞兼具的表演,其中最有名的爲喇嫫舞,以詩歌方式描述尼泊爾公主及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種種,一直流傳至今仍深存于藏區。
這種以唐東傑波爲基礎及後人的創作等,至目前爲止,雖然部份的表演和唱頌已斷絕,但大部份仍普傳于民間,合有八部劇:
一、兩位公主戲曲
二、無垢王子劇
叁、現光公主劇
四、利生公主劇
五、善財國王劇
六、日光身公主劇
七、 具義及義成兄弟劇
八、 蓮花光耀劇
較此八部劇稍早的有隆欽巴大師(1308-1363)著的 "波達拉歡喜劇〃,據多位戲曲家評論其內含豐富,不論導演、劇情、環境及過程等的描述,都較八部戲詳細,但以劇本過長及千鵝飛天等高難度的動作和表演,道具的准備繁複困難,因此表演部份沒有流傳于民間。
其他還有于不同時間寫出的 "格薩爾王傳記〃,文詞的用法都爲西藏傳統詩歌的表達,西康許多寺院于各種節日仍有如此的表演,拉蔔楞寺每年七月份有 "阿德王妃傳〃的戲劇表演、喇榮佛學院的"賽馬成王傳〃,果洛地區多座寺院仍演出 "統治霍爾國〃等等劇曲。
貳、西藏傳統詩歌
自西藏文字創始以來,以西藏的民俗風情爲主題,未套用印度詩歌的格式,以原始本有方式呈現的詩歌,如王、臣對答的詩歌,至今仍流傳于民間的各種民謠、寓言、謎語等。
由西元七世紀西藏有文字開始到西元八九二年藏王赤熱巴堅的時代,前面提到的《五部遺教》和《王臣傳》深受佛教的影響,因此內容宗教色彩濃厚。
後期,由敦煌文物中發現的王、臣詩歌除了祈願文外,少見以佛教爲主題寫出的詩歌,大部份內容如前已述的歌贊王、臣的種種…
《西藏文學與詩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