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P23

  ..續本文上一頁修禅那。

  

  此功成退職觀。菩薩發慧利物,即是功成;習寂內修,名爲退職。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即起諸幻,以變化力化現種種境界,以度如幻衆生。度生既畢而取寂滅,永斷煩惱,證大涅槃。此菩薩者,名爲先修叁摩缽提,後修禅那。九功成退職觀竟。

  

  醜十 幻師解術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禅那。

  

  此幻解術觀。先起變化作術法,中歸靜體,後起寂滅故解術。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即起諸幻,以變化力變化種種世界,廣作佛事,度脫有情。雖然萬行繁興,畢竟一心不動,故雲:安住寂靜。而後永斷煩惱,成就無上菩提矣。此菩薩者,結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禅那。十幻師解術觀竟。

  

  醜十一 神龍隱海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神龍隱海觀。起幻利生,如神龍施雨,歸體入靜,如隱海也。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以變化力,變化種種境界,自在無礙,隨機方便,利生作用。既度衆生,不著度生之相,重起靜慮,進修禅那,任運斷盡一切煩惱,仍複安住至靜,其心如如不動。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禅那,後修奢摩他。十一神龍隱海觀竟。

  

  醜十二 龍樹通真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禅那。

  

  此龍樹通真觀。如龍樹初行幻術,廣化邪途,令歸正道,後齊修靜寂,自階聖果。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即起諸幻,以變化力化種種世界,開種種方便,起種種作用,度如幻之衆生,然後齊修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禅那。十二龍樹通真觀竟。

  

  醜十叁 商那示相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于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禅那。

  

  此商那示相觀。商那和修,即優婆掬多之師也。乃以神力示相,降伏掬多弟子慢心,資助至靜,後斷煩惱。若諸菩薩悟靜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外以變化之力,發生種種作用,度如幻之衆生,而內則資于至靜,動中能靜,名爲至靜。後斷除煩惱,而證菩提。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禅那。十叁商那示相觀竟。

  

  醜十四 大通宴默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于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大通宴默觀。大通如來,先化用利物,資于寂滅,後歸心寂靜。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以變化力變如幻之世界,度如幻之衆生,資于寂滅。以種種變化,悉同幻境,當體無實,唯一寂滅。後住清淨不動,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禅那,後修奢摩他。十四大通宴默觀竟。

  

  醜十五 寶明空海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取至靜,住于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七輪,一一標寂爲首,次兼余二。今寶明空海觀。“楞嚴經”雲:同入如來,寶明空海。今靈心觀,即本覺妙明,如寶明也,後靜觀,如空海也。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先以寂滅力,而斷煩惱,後起至靜,住于清淨,如如不動也。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奢摩他。十五寶明空海觀竟。

  

  醜十六 虛空妙用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叁摩缽提。

  

  此虛空妙用觀。靈心之體如虛空;起化,即妙用。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力,不以證果爲急,退修叁摩,大開度生方便,故雲: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隨順者:即指衆生,爲菩薩所度之境,以寂滅而起作用,故雲:寂用隨順。度脫衆生,滅諸度相。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叁摩缽提。十六虛空妙用觀竟。

  

  醜十七 舜若呈神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于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此舜若呈神觀。舜若,即虛空神,日光映之暫現。如此先寂、次靜、後幻。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禅那功成,寂滅力用。種種自性,安于靜慮者:見衆生有種種自性,在所應度,必先以奢摩安定自心,然後依叁摩而起變化作用,隨順自性,而度脫之。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十七舜若呈神觀竟。

  

  醜十八 飲光歸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于作用,清淨境界,歸于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飲光歸定觀。飲光即大迦葉,先證寂體,次起神通,後乃歸定。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禅那功成,寂滅力用。無作自性,起于作用者:謂自性本具,不假造作,故爲無作。依叁摩自性,起于變化作用,化彼塵勞,而成清淨境界。由此頓息一切妄念,歸于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十八飲光歸定觀竟。

  

  醜十九 多寶呈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于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齊修奢摩他、叁摩缽提。

  

  此多寶呈通觀。多寶佛,先成道,證寂滅體,後于法華會上,寶塔湧現,乃見靜幻無礙。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有力觀諸境界,唯是一心,平等無二,種種清淨。不以趣果爲急,唯思度脫衆生,而齊修奢摩他、叁摩;內則安住靜慮,如如不動,外則起諸變化,種種作用。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齊修奢摩他、叁摩缽提。十九多寶呈通觀竟。

  

  醜二十 下方騰化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此下方騰化觀。即法華六萬恒沙菩薩,先以寂滅力資于至靜,後從下方騰化而現。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乃先以寂滅力,資發至靜,此自修之力也。然後起于變化,化作種種世界,度脫無量衆生,此利他之力也。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二十下方騰化觀竟。

  

  醜二十一 帝青含變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帝青含變觀。此寶含諸佛像,對即變應,應而還空。如靈心觀成,包含德用,應緣起幻,而複安靜。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之力,斷諸煩惱,資助變化,以度衆生。雖度衆生,遠離度生之相,即動而靜,其心如如。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二交絡叁觀竟。

  

  子叁 圓修叁觀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于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爲圓修叁種自性清淨隨順。

  

  此一輪,名如意圓修觀。如意寶珠,四方俱照,大智頓覺,叁觀齊修。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者:謂依圓覺所發之慧,爲圓覺慧。此約圓頓大根菩薩,圓解大開,即依圓覺慧,圓合一切;即指二十四輪,而修習之:是爲一修一切修也。于諸性相,無離覺性者:皆以悟淨圓覺,以淨覺心,而爲其性。或單修、複修、齊修等,而爲其相,相雖不一,究竟不離圓覺自性。此菩薩者,名爲圓修,叁種自性。清淨隨順者:即指大根菩薩,圓修、即一修一切修也。叁種自性清淨,如修奢摩他時,即具叁摩、禅那;修叁摩時,即具奢摩他、禅那;修禅那時,具二亦然。如是則圓覺自性,清淨無礙,而二十四輪,皆隨順而具成矣。“直解”雲:叁觀一心,一念具足。即初雲:圓照清淨覺相,圓覺圓合,即圓照。一切、則該十法界。于諸性相,無離覺性,即清淨覺相。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圓照法界,以爲妙行故,二十五輪,究竟歸極于此。意顯此一觀,以爲圓修,其二十四,皆隨根耳。二觀網交羅竟。

  

  癸叁 結成正因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

  

  善男子!是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爲本修因,即是修行正因。二十五輪者,前舉意標數雲:依于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今觀網交羅中,單修叁觀,交絡叁觀,圓修叁觀,一一別明已竟。故結雲: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隨其自具根性,修行如是。叁結成正因竟。

  

  癸四 總示修習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忏梅,經叁七日,

  

  此總示修習之法。諸新學菩薩及末世初心衆生,設欲依此輪而修者,自當嚴持禁戒而修清淨梵行,以戒爲無上菩提本也。屍羅不清淨,禅定不現前。寂靜,即定也;收攝身心,寂然不動。思惟,即正思惟,慧也;正慧觀察,思惟修習,具戒定慧,心在觀門。如是修行,必定成佛,然恐多生業障,障蔽淨心,必須禮敬叁寶,求哀忏悔,發露先罪,洗滌瑕疵,經叁七日,以求感應道交也。

  

  “于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取結。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于二十五種輪觀,各安標記,書寫名字,做成阄,供佛前,禮念虔誠,至心求哀,隨手取結,以蔔應修。依結開示,便知頓漸者:即依所撚結,即阄也。開取指示,何觀應修,便知自根是頓是漸,依示而修,自然可入。頓漸者,單修一觀名頓,以觀觀皆究竟故。漸乃頓中之漸,謂頓中略分前後,少時俱成也。一念疑悔,即不成就者:或起…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起信論講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