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在,一位比丘如果不能除掉五蓋,他就你負債、患病、身陷囹圄、身爲奴仆及穿越荒野那樣。
但是當五蓋根除之後,他就像還清債務、從病中康複、從獄中獲釋、奴仆重獲自由及脫離險境那樣。
當他除掉了五蓋的時候,歡欣便生起了;當歡欣生起時,喜便生起了;當內心充滿了喜時,他的身體便止息下來;當身體止息下來時,他內心便生起了樂;當內心樂時便進入定境。
舍離了貪欲,舍離了各種不善的心念,他進入和安住于初禅之中;內心有覺(Thought-conception;vitakka)(譯注:覺也有翻譯爲尋,是五蓋禅支之一,指內心與五蓋不相應的思想活動)和觀(Discursive
Thinking;vicara)(譯注:觀也有翻譯爲伺,也是五禅支之一,指內心與五蓋相應的分析活動);初禅是從舍離而生活的,內心充滿喜和樂。::他進入和安住于二禅::叁禅::四禅:::。《吉祥悅意》-《長部》的注釋
經文中提到:「同樣地,一位比丘如果不能除掉五蓋,他就你負債、患病、身陷囹圄、身爲奴仆及穿越荒野那樣。」
在這裏世尊指出不能除掉貪欲蓋,就正如同負債一樣,不能除掉其他的蓋就正如同患病:::。這些比喻應該理解如下:
貪 欲
一個負債的人還會喪失很多東西的。例如,當債主要他還債時,用粗惡的語言罵他和打他,他都不能還手,只好全部啞忍。就是那些債務使他不得不忍受。
同樣地,若果一個人對某人生起了貪欲,他將會對這欲境充滿渴愛和執著,即使對方用精惡的語言罵他和打他,他都會忍受下去,這是貪欲使他不得不忍受。就是如此,貪欲好比負債那樣。
瞋 恚
如果一個患有膽病,他即使進食蜂蜜呼糖也不能領略到甜美的味道。這個病史他把吃下去的東西嘔吐出來,還會抱怨道:「這是苦的!苦的!」
同樣地,一個具瞋恨心的人,即使導師對他勸誡,他都不會接受忠告,還回答:「你在打擾我!」他將會離開僧團,或走到別處遊逛。正如患膽病的人不能領略蜂蜜和糖的味道,一個瞋恚的病患者將不能領略得到佛法中的禅悅用各種的法樂。就是如此,瞋恚好比患病那樣。
昏 睡
一個人在節慶的日子被囚在監牢裏,他因此不能看到節日慶典的初段、中段和尾段。翌日當他被釋放出來時,聽到每人都談論著:「昨天的慶典真快樂啊!那歌曲和舞蹈直精彩啊!」他都說不出半句說話來加入談論,爲甚麼呢?因爲他根本沒有欣賞過那場慶典。
同樣地,在一個精彩的法義演說全裏,當中有一個比丘被昏睡所征服,因此他聽不到法義演說的初段、中段和尾段。當演說完畢之後,他聽到衆人的贊美:「聽聞佛法真使人高興!那個題目真有意思,那個比喻真是好!」他都不能說出片言只字來加入贊美,爲甚麼呢?因爲昏睡,他不能欣賞那場演說。就是如此,昏睡好比身陷囹圄那樣。
掉 悔
一個奴仆很希望前去欣賞節日慶典,但他的主人對他說:「快到這個地方去,快到那個地方去,那裏有急事要做。若你不去,我將會斬斷你的手和腳,或割掉你的耳和鼻!」聽到這番說話之後,這奴仆連忙遵從主人的吩咐去做,因此完全不能欣賞到慶典節日的任何部份。這是因爲他要依從他人的緣故。
同樣地,若一位比丘不大精通毘奈耶(注:比丘的戒條),當他到森林中靜修時,若遇到一些學上的問題,如「吃了的,是否淨肉」。他便需要打斷靜修,走到精通毘奈耶的比丘那裏尋求回複戒行的清淨。因爲他受到掉悔的征服,所以不能得到靜修的悅樂。就是如此,掉悔好比身爲奴仆那樣。
疑
一個人在穿越荒野途中,一旦想到可能會被強盜搶掠或殺害時,他只要聽到樹枝或小鳥的聲音,都會使他緊張、害怕起來,想道:「強盜已經來了!」因此他心懷恐懼,遲疑地前進,甚至轉身逃跑,故此,他很艱困的才到達目的地,或者甚至永遠不牟抵達。
這正如一位修行當內心生起疑時(注:根據《分別論》,疑可分作八種:疑佛,疑法,疑僧,疑戒,疑世間的過去有否盡頭,疑世間的未來有否盡頭,疑世間的過去或未來有否盡頭,疑緣起法),例如懷疑佛陀是否一位覺者,他便不能于此生起信念,沒有信心,因此不能踏上聖道和取證聖果,就正如一個要穿越曠野而不知那裏有沒有盜賊的人,這位修行者不斷在內心生起疑惑,焦慮不安和沒有自信,他通往聖位的路途上爲自己製造一個障礙,就是如此,疑好比穿越荒野那樣。
舍棄五蓋
經文中提到「當五蓋根除之後,他就像清還了債務、從病中康複、從獄中獲釋、奴仆行重獲自由及脫離險境那樣。」
舍棄貪欲
一位向別人貸款營商的人,當他賺到錢財之後,便想道:「債務會使人生煩惱!」他立即把債務連本帶息都還掉,撕毀了借據。從此,他不再要定時向債主報告行趴,即使債主到來也不需要起座逢迎。爲甚麼呢?因爲他不再受到債主的束縛,不再受製于他們。
同樣地,一位比丘想道:「貪欲會使人生煩惱!」因此他修習六種方法(注:如前面所提及的,有助于舍棄貪欲的六種方法)去對治,並且除掉貪谷。正如一位還清債務的人,當兩次遇上債主時,也不會生起恐懼或焦慮那樣,一位比丘當舍棄了貪欲時,再了不會沾染它或被除數它所束縛,即使面對天界的欲樂,也不會受貪欲的煎熬。因此,世尊以清還債務比喻來說明舍棄貪欲。
舍棄瞋恚
一個人膽病康複的病人,他通過治療服藥後,可以恢複品嘗蜂蜜和糖。正如一位比丘想道:「瞋恚真會帶來很大傷害。」因此他修習六種方法支對治,並且除掉瞋恚。就像一個康複的病人能親自嘗到蜂蜜和糖的美味那樣,這位比丘能夠體會愛持戒律的價值。因此,世尊以從病中康複爲比喻來說明舍棄瞋恚。
舍棄昏睡
有一個人曾于節慶的日子受到囚禁,他被釋放後想道:「之前由于自己的放縱,在節慶的日子裏被囚禁在監牢,因而錯過那些節日慶典。從今開始我將不放縱自己。」因此他再也不放任自己的行爲,心中沒歪念。到了下次節日,他欣賞慶典節日時,歡呼道:「啊,這些節日真好看!」
同樣地,一位比丘當明白到昏睡會造成很大的害處時,他便修習六種方法地去對治,並且除掉昏睡。正如一個從獄中釋放出來,他能欣賞到整個慶典,即使這個慶典長慶七天。一位比丘當舍棄了昏睡之後,他便能夠欣賞到整個說法法會的初、中、後段,最後還得到聖道和四無礙智。因此,世尊曾經以從獄中獲釋爲比喻來說明舍棄昏睡。
舍棄掉悔
一個奴仆受到朋友的幫助,贖了身,恢複自由,能按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樣地,一位比丘明白到掉悔能造成很大的障礙時,他便修習六種方法支對治,並且除掉掉悔。當除掉了掉悔時,他就像一個真正自由的人,能去做他意願的事情。正如舊主人再不能阻止已贖身的奴仆做事,掉悔再沒有能力阻止這位比丘實踐離苦得樂的解脫,因此,世尊宣說,舍棄掉悔就像奴仆重獲自由那樣。
舍棄疑
一個強健的人手持武器,攜帶著行李,與衆人一起穿越荒野。即使有盜賊地遠處稈到他們,他會四散而去。這人安全抵達目的地,內心感到十分快樂。
同樣地,一位比丘明白到疑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時,他便修習六種方法去對治,並且除掉疑。正如一位強健的人,手持武器及結伴而行,視盜賊如無物,走過荒野面抵達安全的地方,一位比丘越過那惡行的荒野,最後抵達至高無上的安穩地-不死的涅槃境界。因此,世尊以脫離險境爲比喻來說明舍棄疑。
七種覺悟的因素 竟
《七種覺悟的因素(喜見長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