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七道品講義:八正道篇▪P8

  ..續本文上一頁在八字,八字是時辰;時辰八字,何時落地,八字命已被定下來,由不得自己。至于算命算得准嗎?對于那些迷茫、不知所從、此路不通的凡夫,都能算得准。爲什麼呢?因爲算命先生怎樣說,他就怎樣做,所以自己的命已經被人掌握、控製,也就是說命被轉了。

  譬如有個人想作生意,不知最近自己的命是否通達,就去算命。算命先生說他上半年運不亨通,最好諸事莫做;他信以爲真,所以即使有很好的創業機會擺在眼前,他也任其白白地喪失。看別人做此事業發財賺錢,他更相信自己的運不通,別人能賺錢,而自己就是命不好,沒有這種運氣好發財。

  其實,他就是因爲聽信算命先生的話,上半年都不工作;自己不肯去做,而別人已經賺大錢了,他仍說算得很准,這就是迷信。

  算命者是個凡夫,因爲他無法看自己的命,命若看得准、算得好,我想這些算命者都可以當大事業家了。若能算出何時可賺錢?何時可避免災難?我想,事間的好事、大事業、成功之事,都是那些會算命的人做去了。但是這些盲者對自己的命茫然無知,他們跑江湖的人,算命多是爲了生活,不得已才從事這項工作,所以不值得人們迷信盲從。

  出家人若學會這種占相吉凶,就是邪命,不是出家人的本分,也不是佛弟子應該學的事。所以我們不可幫人算命蔔卦、占相吉凶。人的相會隨著業而轉,不可由其面相說此人是如何壞、何時會遭遇什麼····。雖然他過去面有凶相,但如果他無形中做了善業功德,相就會因此改變。若由我們出家人當面立斷此人是何種凶相,那會使此人的身心受損,也會影響旁人對他的見解,所以我們不應幫人占相,也無須爲人看住宅吉凶。福人居福地,任何屋子、任何地理,都是此人過去所帶來的福業與惡業,由不得人。一間屋子的位置若只憑粗俗的見識來論定其風水,則居住下來一定不會平安,因爲居住人的心態已經受到影響。

  有一位教育水准很高的人曾來告訴我:“師父!我請一位人士幫我看地理,他說我的住宅風水不好,人住進去不會平安;這是不是真的?”我就說:“心安則地靈,人心若很平安,地就清靈,住宅也會很吉祥;心若不安,則土地即使有靈也會變成凶地,一切唯心造。請問你當初買這房子時,是否非常高興?”他回答說當然很高興。我又問:“那你搬進去住時,覺得如何?”他說不覺得不妥。我就說:“既然高興便是吉地,便是吉祥;你若能抱持當初喜歡這房子的心,那就吉祥!”

  他聽了之後對我說:“師父!這可能是真的。當初我買這房子時真的很高興,但是後來我的女兒搬出去住,我便開始懷疑是否房子有問題,否則女兒與女婿爲何要搬離家?所以我才請人幫我看住宅,結果他看了之後說這房子住了會不安定。”

  我問他的女婿、女兒從事何種行業?他答說女婿當醫生。我又問他的居處在何地?他說在天母的一個社區,並且是第八層的公寓房。我問他女婿搬家的目的?結果原來是想開診所。

  我就說:“對啊!你這是八樓的公寓房子,要如何開診所、看病患?他取妻子是要成家立業,不是入贅到你家和你作伴,他搬出去外面發展自己的醫學技能,這並沒有錯啊!”他恍然大悟地說:“那我懷疑這房子不好,是不對的啰!”他馬上說要抱著歡喜心回去住,我就告訴他:“你當然要抱著歡喜心回去,否則你這八百多萬的房子豈不白白浪費掉了。你一直說這房子不好,要賣人,別人也會覺得你的房子不對勁,所以你當然要抱著歡喜心回去住吉宅。”

  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經過兩個星期後,他又和朋友一道來找我,他說:“師父,我真是心理作祟,過去那位先生說我的房子不好,我就住得很煩、很不安。自從我來此聽了您所說的話後,回到家裏,覺得這兩個星期心情非常輕松,這房子怎麼看怎麼漂亮。以前別人說它不好時,我一直想賣掉,不過現在即使有人出高價要買,我反而不想賣了。”

  抱著歡喜心來守我們的本分,就叫做正命。如果隨便爲人看地理,有時會造成人心靈不安、家宅不祥;所以學佛要盡量避免,這就是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的地方。要常常自我警惕,不可學那種顯異惑衆的邪理,而把真正做人的道理都抹煞掉;只一味談鬼論神,說些高深莫測的事,那就錯了。請大家多多用心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道理上,不可脫離做人的道理,而去談論鬼神;也不要去看命或問地理,這都不是我們的本分。

  修學佛法要有正命,生活的態度要正確、待人接物不能偏差。命,是生活形態、是動作根源,一切的行動舉止、思想觀念都必須正確。

  正命的相反是邪命,邪命的第叁項──占相吉凶,看命、蔔卦、看風水、地理,都屬于占相吉凶。學佛必定要有正思正念,今生的一切果報都是隨著衆生業力動作而感應的,人的命是一種奧秘不可言說、也不可理解的事情。因爲命隨著人的動作而不斷地在改變,命也是定業不斷地延續;命既是定業的延續,又不斷地在改變,那真正的道理何在?

  所謂不斷的延續,是指我們這迷茫的凡夫心懵懵懂懂,隨著這顆種子來種因,然後發芽、生根,最後開花結果,這就稱爲不斷的延續。

  例如有兩種人,其中一種是社會上的一般人,他什麼都懂,學識很高,忙碌于自己的事業;他的家庭背景良好,智識豐富,求學過程步步順心如意,自小學、中學、大學,····順利地往前推展,然後成家立業。家庭、事業與名利根隨著他,他很容易就被這些事物所轉,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深思熟慮,了解人自何處來?往何處去?他一點都不去用心體會,所以糊裏糊塗地隨著過去的福來延續現在的緣。他的生活如意、事業順利,可以說是迷迷茫茫地隨著過去的因而成就現在的果。

  另一種人是種下過去的因,而得到現在的果報。他一出生就在貧窮的家庭,然後在逆境中成長,一切不如意的事都在他生活環境的周圍;隨著坎坷、不如意的環境,他漸漸成長,既無家庭溫暖的愛,又缺少社會、學校的教育,就此墮落于黑道。這也是同樣隨著業而顯現現在的果,就是業上加因、因上加果,也是一樣糊裏糊塗地生因結果。

  這就叫做延續業力,這就是糊塗的人生;不知何處來也不知將往何處去,不肯用心探討人生的來源與去向,一生隨著定業不斷地延續。

  也有一種是業不斷地在改變。意思是說,我們雖然在業的生活中常常身不由己,但是有了“緣”,無論環境如何,他都能有所感觸而去追求真理。

  看看釋迦牟尼佛,他雖然處在順境中,無憂無慮,但他卻能運用智慧,觀察人世間的苦──生是苦,病更是苦,老則非常無可奈何,死也牽腸挂肚。這是他親自見到的世間人生過程,因此也想像自己將來也有這樣的境界。這些景象使他內心有很多的感觸,也啓發了他的意念,一心想探討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義,再進一步思考人生的不平等問題;他覺得自己應該啓發人性,調和人生的不平等。

  釋迦牟尼佛若是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承受過去的福,而糊裏糊塗地接受了福業的因緣,則叁千年前,印度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只是一個小國國王的繼承人而已。但因爲他對人生的智慧有所感觸,所以舍離俗緣,而投入宇宙間真理殊勝的因緣;這是他自己斷了目前的俗因,延續未來的聖緣,因此,“命”也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也是一樣,普通的凡夫,有些對“生”有所感觸的人,就想探討生的來源,而走入佛門;有的受外在環境萬般的刺激,消極頹廢,而深入宗教;也有人因本身受到滿身的委屈而投入宗教,去發揮愛心與生命功能。平常人都是對環境有所感觸,深自體會,然後發揮生命的功能,這就是改變命因。

  利根之人,一旦發了願就能斷了因;而鈍根之人,就會斷斷續續──發心後若有好的因緣,便可培養一心不退的意念;若遇到逆境,就會因此路不通、受到阻礙而回頭;回頭後,若又有好因緣,他就會再繼續走。如此進進退退,便浪費掉許多時間了。

  一切無心命無定論

  佛在世時,有一個大生意家,善于經營,既得名又得利,堪稱爲長者。但是好景不常,他的家庭突遭變故,他很消極,跑到佛前求佛:“佛啊!我看破了,我想出家!”佛陀就圓了他的願說:“善來比丘!”他因而得出家之福,在僧團中開始修行。

  他每日聽佛說法,出外延門托缽,回來便打坐、靜思,經過一段時間,愈來愈覺得出家修行者的生活千篇一律,僧人就只是聽經、托缽、思考而已。日子一久,他便認爲索然無味,有天他忍不住對佛說:“我想還俗。”佛問:“你爲何要還俗?”他答:“我看透了,所以想還俗。”佛也就隨其心、順其意地讓他還俗。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他在社會上,體力一天天地消退,年齡一天天的增長,事業又是處處不如意;他就回想在佛的座下,每日皆無挂慮接受佛的教育,過著無憂無慮的僧團生活,是那麼安定、那麼自在,無有煩惱。這時,他才後悔當初錯了。

  這就是凡夫。凡夫一面對聖人就很容易發心,改變自己的俗念,斷棄俗緣而出家。在僧團中,普通人年久日長便會覺得枯燥無味,想要還俗。如此反覆不定,又再接續過去家累的俗緣,佛也沒有辦法改化他的命。命要自己轉化,利根者肯斷俗緣,一此就會再回頭。

  一切唯心,任何事都須要我們用心及用功。命是無定、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卻可由我們自己的願心來決定。雖然算命算得很准,但是一個人的願心若不很堅定,還是很容易改變的,所以命也隨著業而轉變。

  我們既然學佛,就應該培養本身清淨的意願,無須去求人算命。自己都不求人算命了,何況是幫人算命?我們並非跑江湖的人,學佛必定要有超然至高的思想,不可占相吉凶,應該多啓發衆生,使他們向善,步步超越,不可以命理控製他們的人生。

  第四種邪命──高聲現威

  學佛修行是修養自己。何謂“修養”?我在此向大家解說可做爲我們修養的兩個准則;也談談敗壞我們形象的兩件事,這就是──聲與色。

  說話…

《叁十七道品講義:八正道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