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七道品講義:五根篇▪P4

  ..續本文上一頁。。。。不斷擴大。佛教中有一句話說“一人吐虛,萬人傳實”,就是形容只要有一個人打妄語、說謊話,就會人人口耳相傳,弄假成真。

  

  這就是“怪誕之說”,無中生有,這種“怪”會使人沈迷,雖然剛剛這位婦女的傳說不一定真實,但是現在的“大家樂”真的使人沈淪墮落,而且許多家庭都發生淒慘的悲劇。最近,新聞報導又有一家五口死亡,原因不明。據說,這家主人平時迷于“大家樂”,沈迷到不願照顧事業生意,而且全部錢財都耗費殆盡,到處告貸,債務累累。所以有人猜測,他因爲無法償清債務,而下毒把全家人都毒死,此案仍在調查之中。

  

  像這種情形,就是因爲財迷心竅,導致“怪、力、亂、神”擾亂社會,不得平安甯靜,這是社會上“怪”的現象。

  

  

  怪力亂神入邪道

  

  還有一種是“暴力”問題。現在的社會,動不動就比刀動武。人與人彼此相處,別人對他的恩惠感情不論有多大,只一下子的時間就忘得一幹二淨,萬一那一天稍稍使他不如意,就會以暴力來報複。現在的人真是爲了一點芝麻小事就要打人、殺人,連無怨無仇的陌生人,他覺得看不順眼,或是不如意,就動手動腳,使出暴力,橫行霸道,這就是“力”。

  

  不只是民間社會常有暴力現象,連國家官員、政治團體,都發生這種暴力情形。在電視新聞報導裏,可看見他們在會議中,若有幾句話不投機,就動手打人,或跳到會議桌上搶奪麥克風,這不是動武的現象嗎?不是“力”的問題嗎?當然,這也是“亂”的現象。

  

  現在的社會,人心亂成一團;而宗教大部份都談神論鬼,雖然拜佛卻不能接受正確的思想及宗教的教育。一般人入佛門便想求神通感應,心存這種念頭則容易走入邪道,使精神散亂;所以,心有所求的感應,不但不能修成正道,還會擾亂心神。這些都稱爲“怪力亂神”。

  

  孔子是一位教育社會世人的聖人,他也禁止學者及人們談論“怪力亂神”,以免人心惶徨,社會不安。今天一大早我看了一篇文章,不只是臺灣有這種情形,連先進國家都有怪異的現象:美國有位女學者,擔任某大學的教授,她爲了探討靈魂的問題,也跟著人家去研究催眠術,相信催眠術能夠引出人的靈魂,得知過去生的種種情形。這種方法有點像臺灣民間的乩童法術一樣,當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時,其面容形貌都完全變形走樣,全身扭動,坐立不佳,搖搖擺擺地說:“我的前生是一個農夫,因爲國家發生戰爭,被征調出征,結果死在戰場,墮入地獄。”

  

  當她清醒的時候,還不斷地強調其前世是一個農夫,使旁觀的學者信以爲真,認爲催眠術確實可以使靈魂出竅,得知過去世的種種。此舉還掀起美國學術界的一陣風波,許多學者及民衆就一窩蜂地沈迷于催眠術。其實說好聽一點是催眠術,若以臺灣的世俗話來解釋,就是“牽亡”、“問乩童”這一類的道術,都是所謂的“怪力亂神”。

  

  

  行住坐臥皆是禅

  

  學佛並不是要學這些(怪力亂神),而是要修養本身的靈性,希望我們學得“戒、定、慧”──“戒”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規矩,“定”可以使人專心一意,如此自然能産生智“慧”。所以,我常說要“念茲在茲”、“行茲在茲”,做事情的時候,若能夠專心做事,就是所謂的禅功。例如有一天大家在趕工作,五六個人擠在工作房裏,而屋外也有許多人繼續在工作,這種連貫式的作業,第一步驟若做不好,後面的人就得再多花一番功夫。

  

  我走上前教他們怎麼做,怎麼拉直、撫平,一下子就完成工作,而且産量比五六個人做得多。爲什麼已經進行了兩叁天的工作,還沒有想到這個方法,讓工作做得又快又完美呢?那就是心不在焉啊!所以常常有人說,每次師父來指導過的工作,都會更加快速、更加完美,那就是因爲我做事都是“念茲在茲”,手在工作時,心思就在手上;雙腳走路時,心念就在腳上;開口說話,精神就放在嘴上。總而言之,就是我們的精神要統一,心念要一致,絕對不可分神,心神不分散就稱爲禅。所以過去的禅師曾說:“挑柴運水無非道,行住坐臥皆是禅。”吃飯、喝茶無不是禅。諸位,一切舉動若能將心念常常統一專注起來,就稱爲禅定。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這些,若能如此,“定根”才能發揮作用,穩固定力。如果在安靜無人打擾之處打坐,心思穩定不散亂,但是一離座位,與人交往談話,就開始起煩惱,或是一工作就不能定心,那麼,這種短暫的“定”是沒有用,即使打坐的功夫非常高深,也是沒有用的。

  

  真正學“禅”練“定”,是在挑柴運水等一切舉動之中,精神統一、心念一致、不受影響,這就是“定根”。“定”並非爲了求神通,而是爲了心思能統一,簡單地說,心若能定,則做什麼事都順利通暢,一個人可抵過四、五個人的工作量,而且做得事事完美無疵,這不是“神通”嗎?我們若能將佛法生活化,則舉手投足無不是在禅定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用心,要專心一念、精神統一,不可爲求怪力亂神而學佛。

  

  

  第五、慧根

  

  “四念處之慧爲定法所攝,內性自照,不從他知,是名慧根。”

  

  這裏所說的慧是“四念處之慧”,“四念處”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若能細心深思這些道理,並且加以研究分析,便能得智慧了。

  

  而慧“爲定法所攝”──必須要有定心,才能夠産生慧根。學佛一定要專心,若能專心一致,自然可以精神統一,精神統一則無事不通。定能生慧,所以慧爲定法所攝。也可以說,慧即內性,學佛者大多求明心見性,要明心見性必須反觀觀自性。

  

  

  智爲分別知解心

  

  平時我們的心思對外界的事物,會起分別認知的作用,這就是智,“智慧”二字雖常合稱並用,但是這二字的意思有所不同,“智”是分別智,社會人士及學者專家,都屬于智者;而“慧”是宗教家所具有的特性。“智”是有分別心的,能將世間的色法分辨的一清二楚,例如“智”能分離組合物理,尤其是現代的科技發達,生活水准提高,人類不僅可以從地球到達月球,還可以遠抵其他的星球,這些都是社會上的科學家及學者,專心致力研究宇宙的真象,積極發展科技所得到的成果;又例如牛頓,因爲一顆蘋果落地,而發現地球的地心引力。這都是“色法”。

  

  總而言之,許多發明家、科學家,皆以智慧來分離組合物理,能專心探討最基本的物質元素,也能夠將各種元素組合成各種物質,這就是分別智。雖然能使人類的知識擴展,但是卻在人間潛藏著各種危機。

  

  例如科學的發達,對社會的知識水准有提高的作用,對物質生活的享用也有所幫助,但是它卻造成許多後遺症,更潛伏著破壞自然環境的高度危機。現在的戰爭已經不像古代一樣,人穿著戰甲、騎在馬上,一刀一劍互相擊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發明了手槍來代替過去的刀劍,刀劍必須在短距離才能殺傷對方,而槍只要在遠距離瞄准目標,就可扣板機,所以它的威力比刀劍更大。但手槍一顆子彈只能射中一個目標,于是更進一步,人類還發明炸彈,一顆炸彈就會毀滅許多生命,破壞無數的家圓。而現在更進入核子時代。人類所生存的世界,能夠保持和平無戰亂,是人們最大的幸福,而如今世界的生滅大權已被少數人所操縱。這世界上幾個大國的少數人,若是在心理上稍不平衡,就可能控製整個核子武器,而使世界毀滅;因爲現在的核子武器,只要輕輕地按個鈕,就能夠發揮無比猛烈的威力,足以毀滅整個世界。

  

  科學雖然能增加人類的知識,但是卻給人間帶來許多大危機。除了國際間的戰爭之外,每一個家庭中也埋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因爲現在的家庭,叁餐都靠瓦斯爐來作飯,不像以前,都是用柴火木炭及爐竈來燒菜煮飯。瓦斯的危險性極高,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爆炸,並且帶來許多災害。不只瓦斯容易爆炸起火,電視也會爆炸燃燒,甚至還有冰箱、冷氣機等電化産品爆炸著火的。這些物品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東西,而科學發達雖汰舊換新,卻也將原本較具安全性的物品換成高危險性的産品。

  

  這都是人類的聰明智識所帶來的危機,這些“智”是屬于社會科學性的“分別智”。

  

  

  一個獵人與大象的故事

  

  此外,一般人大多數都自以爲聰明,這也是屬于智。社會上因爲有太多聰明的人,才會導致一些怪、力、亂、神的充斥與氾濫。聰明是“世智辯聰”,並非單純的智識。這種“世智”會製造許多社會問題,也會發生許多暴力現象。例如有一則新聞報導說,嘉義地區發生一件“智慧型”的偷竊案,一個竊賊利用某醫生到北部旅遊時,闖空門將其錢財寶物都偷光。

  

  這個醫生與全家人出門之前,在診所門前貼了一張公告,說他某日要出門,直到那一天才回家,請他的病患這幾天不要來看病。有一個人看到這張告示後,得知醫生家這幾天都空無一人,于是費盡心思打造了一把鑰匙,開門進到裏面,安心地搜尋財物,連保險櫃也被他打開,所有的貴重寶物都被他搬走。

  

  另外一個個案是發生在銀行的職員身上,這個職員利用他值班時保管鑰匙,監守自盜,偷運出銀行裏五百多萬元的現金,然後逃逸無蹤。這些做案者都是非常聰明的,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種世智辯聰,不僅誤了自己,也毀了他人,而且小則毀滅自我,大則毀滅整個地球。

  

  因此科學家、社會學者、世智辯聰者,這一類皆屬于“智”,而“慧”是屬于宗教的特色,因爲宗教是提倡道德、愛心的。不論是什麼宗教都如此,例如基督教、天主教所提倡的是博愛──針對人類的“博愛”。只要有愛,當然都是好的人生,至于其教義的深淺還在其次。而佛教所謂的愛,還要更深入一層,即“平等的愛”。

  

  “博愛”與“平等的愛”並不完全一樣,“博愛”是對“人類”的愛心,佛法的“平等愛”是“愛衆生”的心,衆生與人類不同的地方是──人類只是衆生之中的一種生命體而已,佛法中對衆生的愛是“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的愛;不但是愛,而且尊重所有的衆生。所謂的“尊重”,在佛教中除了尊重人之外,也尊重其他的生靈,六道衆生皆有佛性,墮落地獄的人將來也可以成佛,甚至在餓鬼道的人,也是可以當菩薩的。

  

  佛的本生經中說:佛陀在叁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之時,偶而會現身于畜牲道中感化同類;佛不只示現人身在世間化導衆生,他有時候也會到地獄去教導地獄的衆生,並且代替他們受苦。例如他到地獄中替人拖“火”車,這種“火”車不同于人間的“火車”,這是整輛被燒紅烤熱的火鐵車,必須由犯罪的人拖著走,這是地獄中的刑罰之一。

  

  有一位老人在人間造罪業而墮落地獄,受“拖火車”的酷刑,一位青年在地獄中看見這個老人已年老體衰,還拖著這輛又紅又熱、又重又燙的火車,非常不忍心,就過去幫忙老人拖火車,請他在旁邊休息。結果被獄卒發現了就告訴他:“各人的罪由個人受,爲何你替他拖車呢?”獄卒起了嗔心,舉起手上的棍子就打這位青年。青年就是過去生中修菩薩行的佛陀。

  

  佛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去地獄度化衆生,那誰要去呢?他替罪人受刑罰,又被獄卒責打,仍然心甘情願地要爲衆生入地獄。

  

  佛陀也曾經現身畜生道中。在佛教的鹿母經裏就記載佛陀現身爲鹿的故事;他也曾經現身爲象王,並且長有六只象牙。象牙是非常有價值的珍貴寶物,一位獵師見此象比普通象多了四根牙,于是起了貪婪之心,將毒藥抹在箭上,朝著此象射去。象王中箭之後,周圍的象群全部都圍攏過來,象王馬上用象鼻子繞住獵師保護他──有如一個人用雙手環抱他人一樣,使他不受象群的傷害,象王對周圍的象群說:“我發心行菩薩道,既然是菩薩心,就絕對不能對人起嗔恚,即使人來傷我,也不能發嗔怒恨意,一定要以寬大的心量來包容,要有平等的心,有透徹的大愛。”

  

  說完之後,便問獵師:“你爲什麼要用毒箭來射我呢?”獵師答說:“因爲我需要你的象牙啊!”象王一聽,就以牙撞石壁,讓象牙斷落下來,送給這個獵師。

  

  象王一點也不起嗔恚之心,還寬容大量地對待獵師,結果感化了獵師。從此以後,他徹底悔悟,並且現身說法,感化所有從事狩獵的獵人,保護了山林中全部的象群。

  

  

  慧光遍徹天與地

  

  菩薩的愛心就是如此,他的愛心普及衆生,所以“慧”除了能分別透徹了解一切道理之外,還能發揮人性平等的智慧,所以此處說的“慧根”,是四念處之慧,因爲他透徹了“觀身不淨”之法,不會爲了保護自己的身軀而起嗔恨的怨心,如此自然就能平等對待一切衆生。所以,四念處是我們産生智慧的根源,欲透徹四念處觀,一定要專心、有定力,不使心散亂,若能做到這樣,就可以從“內性自照”而知:身乃不淨物、受是痛苦、心爲無常、萬法無我。能透徹這些事理,自然慧性自照──反觀觀自性。我們的性與衆生的性都源自平等,而智慧必須自己去體會,並非求佛就能賜給我們智慧,或開啓我們的智慧,天底下絕對沒有這種事。

  

  佛的責任只是教導我們,智慧還是必須靠自身去修取,我們接受佛陀的教法,並非我們少了佛陀所擁有的東西,而請他送給我們;人人皆與佛平等。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自我要求,若能做到“內性自照,不從他知”,就稱爲“慧根”。“五根”産生之後,“五力”就自然能夠堅固,若“根”不生則善萌易被破壞,所以我們要堅固各種“根”,使“五根”具足。

  

  

《叁十七道品講義:五根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